农学专业企业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2017-01-03 17:51李贺郭海滨魏雅冬李艳芳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13期
关键词:农学专业

李贺 郭海滨 魏雅冬 李艳芳

[摘要]通过对农学专业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课程与职业、岗位对接的分析,重点围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岗位技能为主体这三个核心,分别从企业课程培养目标定位、教学内容设置,创新教学方法的开展以及强化实践教学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这门企业课程进行了教学探索与实践的阐述。

[关键词]农学专业;企业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食用菌工厂化生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3—0094-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3.046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作为农业专业食用菌方向课程群的关键环节,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课程进行积极有效的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实用技术、树立岗位和责任意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现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际就食用菌工厂化企业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的基本情况进行阐述。

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明确课程培养目标。科学设置教学内容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伴随着以工厂化形式生产食用菌而兴起的一门典型的现代农业领域的企业课程。通过作者近两年的企业走访、参观与实践发现,食用菌工厂企业的岗位大体可分为生产技术、菌种研发、品管、营销四大类岗位。这四大类岗位既是食用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农学专业学生从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就业岗位的需要。如何科学地在课堂教学中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科学合理设置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企业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在未来的岗位上的实用扎实,是摆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课程教学创新的关键问题。

教学内容设置方面,以讲授不同适应工厂化生产环境的食用菌品种的基本生长规律为重点,以企业各生产环节岗位设置要求为导向,以工作生产环节为核心,以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工艺流程为主线,重点围绕岗位需求设置了绪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原理与构成、不同菌种在生产中的应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标准四个总论章节与营销、生产技术、菌种研发和品管这四类岗位相对应。同时设置金针菇、杏鲍菇、双孢菇、真姬菇工厂化生产四个分论章节。目的就是突出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衔接性,增强学生从事该领域工作的实践能力,缩短学生进入相关企业后的适应期,达到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快速融入企业生产的目的。

二、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创新授课方式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职业能力是从业人员的核心素养,在企业课程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未来作为从业人员的职业或者岗位技能是摆在教师面前建设企业课程的核心问题。传统的授课方式的背景是更多地注重知识的连贯性、理论性和系统性,学生被禁锢在课堂上、书本上,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对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样所延展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是注重了知识而忽略了对知识的应用和对技能的培养,针对上述情况在企业课程中教师应采取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动式”教学

“动式”教学是指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课程教学中,我们引入“防污染液体菌种系统”、“前后门自动物流系统”等大型食用菌企业的典型生产案例进行分析。通过任课教师对案例的引入和相关生产设备等方面的介绍,由学生们自主完成相应背景材料收集、工作系统优缺点分析及提出改进意见和思路,从而最终达到学生充分体会“独立学习”的过程,即学会如何学习、如何适应岗位,使学生最终学会独立的面对未来实际生产中的所遇到的难题,并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解决。

(二)“工作过程式”教学

“工作过程式”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学生未来就业需要出发,引入、创设与工作内容、环境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气氛,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技能与意识的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在设定工作环境条件下,学生学习目的更为明确与具体,情感也更贴近于工作现场,锻炼与实际接轨的技能,还潜移默化中养成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在企业课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教学中,如在讲授工厂中培养料的灭菌这一技术环节时,任课教师除对灭菌的原理和设备进行讲解外,还通过视频课件模拟工厂应用贝斯特BMQ-44脉动式真空灭菌器工作时技术人员的四个操作行程,即抽真空行程、升温行程、灭菌行程、排气行程等环节的操作过程,并引导学生归纳出该种灭菌器的优劣势以及各操作环节的注意事项。从而做到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按照“任务下达→信息收集→计划→决策→实施→评价”完整的任务行动方式来进行教学,是集学科与职业行动体系的教学方式。组织可按照执行班组或学习小组形式开展。如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课程讲授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设立组长,设立“我国与国外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对比分析”开放性讨论题目,各小组通过网络、图书资料、调查走访等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信息,逐步延伸出三个子讨论框题,即从生产理念、设备、技术等方面对我国与国外的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进行对比,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以大家最关注的问题作为接下来的讨论研究对象,以小组为单位论述分析结果与对策,最后由任课教师给出各组评价。企业课程中所设立的任务更加具体,学生根据任务分工以及进展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支撑学习材料。学生在此过程中,带着任务和问题主动地学习相关材料,使目的更加明确,求知欲望被激发,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三、以岗位技能为主体。依托校内外实践基地。突出课程实践教学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企业课程,这一特性决定该课程必须与实际生产联系在一起,突出课程的实践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实训环节,加入到教师的科学研究和技术交流,才能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掌握相关技能。

(一)学科课程群联动,注重实践教学

农学专业培养方案中与食用菌领域相关的课程群包括4门课程,前期开设在专业基础教学模块中的农业微生物学,中期开设在专业必修课教学模块中的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后期在专业选修课教学模块中开设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前导课程的设置及序化以及课程实践为学生学习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在农业微生物学课程中设置12学时的实践课程,在农业微生物实验室中学生要完成无菌操作基本技能、典型微生物形态观察与培养、固体与液体培养基的制作、微生物实验设备认识与操作等若干实践项目。其次,依托校内食用菌研究所开设食用菌栽培技术及实验课程,完成食用菌菌种扩繁与提纯、常见杂菌分离与鉴定、液体菌种制作与发酵设备使用以及相关食用菌栽培等实验实践科目。此外,任课教师还通过开设与工厂化生产食用菌有关的开放性实验项目,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科研兴趣,也增强了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环节领域实践的积累。

(二)依托校外企业基地,强化实践教学

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教学,要明确学生实践目的,设定实践任务,要充分让学生与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交流沟通,使之更加深刻知晓岗位素质、生产理念和企业文化。12级农学专业学生在企业实践了课堂讲授的防污染液体菌种系统,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学生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工厂中液体菌种在制备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对该系统防污染优势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13级农学专业学生亲自参与了工厂化生产金针菇的采收工作环节,经过实地工作学生们发现工厂化生产金针菇需要劳动力最多的环节是采收阶段,并通过分析对比提出提高采收效率、降低劳动成本的建议。这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想法是课堂教育无法给予的。因此,只有注重实践教学工作,让学生明确实践目的和意义,积极参与企业生产和技术交流,通过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中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才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才能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各种岗位技能,使解决实际生产中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责任编辑:章樊)

猜你喜欢
农学专业
关于农学专业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想法
中职农学专业种植实践的研究
农学专业市场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现代农业的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