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背景下基于就业需求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2017-01-03 18:00邝江红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13期
关键词:改革策略大学英语教学就业

邝江红

[摘要]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面临的重点问题之一,为此,地方本科院校和新建本科院校纷纷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在此背景下,有必要从就业的视角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制约因素,并就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能力需求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改革策略。

[关键词]就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3-0119-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3.058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重点办本科职业教育,更多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与研究型高校不同,应用技术型高校主要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大力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从根本上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近两年来,各地方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都纷纷响应转型发展的要求,步入了改革的轨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最终会落实到课程的改革。在转型的大背景下,十分有必要从就业的视角探讨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

一、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高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负面反拔效应

作为高等学校的入学考试,高考在我国的教育制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一种具有深刻影响的准入制度。一方面,高考制度的创建和发展,在人才选拔,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发挥重要的功能。另一方面,以考试成绩作为最重要的选拔标准的做法,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反拨效应。为了适应高考的要求,基础教育带有比较典型的应试教育特征,这体现在学生学习的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英语主要就是以考试为导向,平时的训练大多针对考试的格式化题型,强化的是考试的技巧而非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进入大学后,失去“高考”的动力,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减低;而且,养成单一依赖教师和教材的习惯后,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愿都比较弱,导致英语学习的效率低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推动和提高全国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校教学质量上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英语四六级考试被人为过高赋予含金量的情况下,学生往往陷入英语学习功利化的泥潭。

(二)大学英语教材的传统定位

大学英语教材一直被认为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核心要素。我国多数高校的课堂讲授是以教材为依据,学生的作业也是以教材为前提进行的。国内主要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教材基本都是定位为基础英语,目标主要是为学生打语言基础,基本上是延续了学生在初、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目标。教材内容以人文主义教育和文化主题介绍为主,鲜有专业或学术方面的内容,教学的重点还是停留在词汇、语言表达的积累和阅读方面,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非常少。随着教育和科技的发展,这个目标定位也到了重新考虑的时候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学生达到一定的语言水平后,如果仍然停留在低层次的语言技能教学,其语言能力不但很难进一步提高,反而会产生厌学和懈怠的心理。

二、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能力需求

分析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能力需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人单位的需求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导向。1972年,Richterich提出了对外语教学改革具有深远指导意义的需求理论。需求理论是指导ESP(EngIish for Specific Purpose)课程设置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需求理论提出,外语教学的设置和学生的外语学习应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评估范畴为标准。

为了了解目前用人单位对本科毕业生的英语能力需求,2014年7到8月我们利用学生暑期实践的机会,对37家用人单位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用人单位在聘用毕业生时对英语的需求情况;二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英语实践能力的具体要求有哪些。经过对收集到的数据的计算分析以及对访谈录音和笔记的总结,得出以下调查结果:

第一,大部分的用人单位对英语的需求程度比较高。在所调查的用人单位中,认为所在岗位要求有熟练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占39%,要求有较强能力的占29%,要求英语水平一般的占26%,而认为不需要英语的仅占6%。可见,用人单位普遍对大学毕业生有较强的英语要求。

第一,在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中,按重要性依次排序,排在首位的是翻译能力。76%的用人单位认为翻译能力非常重要和实用。对翻译能力的具体要求包括能够对合同、文件、信函、会议通知、设备规格和技术资料进行英汉互译。

第二,听说能力排在第二位。64%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岗位应聘有口试要求,其中多数为有涉外业务的大型国企、外贸公司和外企。应用英语进行日常谈话交流是大部分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表明了英语是现代职业人必备技能之一。口语方面的具体要求包括能够接待国外客户,进行日常对话,能够与国外同行进行有关技术方面的交流和学习,能够听懂国际培训会议。

第三,阅读能力排在第三位。超过八成的用人单位认为研发性的岗位需要大量阅读专业文献资料以便及时了解该行业的最新技术动向和最新成果。一般的技术岗位也需要掌握相关行业的英文术语、缩略词,能够阅读产品规格、设备说明书,能够查阅英文的专业技术文献资料。

第四,对写作的能力的需求相对少些,排在第四位。约40%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要求用英文写作。注重毕业生的英文写作水平的主要是一些跨国公司和外贸公司。涉外业务越多的、交往越频繁的企业对写作的要求越高。用人单位期待毕业生能够用英文撰写的文体包括英文合同协议,英文商务函电,英文工作报告和会议记录等。

三、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推进应用技术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走出以考试为导向的误区,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

长期以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认为大学英语是公共基础课程,无须考虑学生的专业需要和将来的就业需要。对教师而言,是为教英语而教英语;对学生而言,是为学英语而学英语。久而久之,英语成为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二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认为学英语就是为了考大学英语四、六级。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走出这两个误区,在教学中构建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理念。

(二)转变传统的课程定位,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目前高校的大学英语课课程定位为基础英语,这个定位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与学生自身的需求有较大偏差。不同专业、不同岗位对英语能力的需求不同,学生自身情况和需求也不尽相同,“大一统”的英语课程体系耗时低效,不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打破单一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根据不同阶段、不同专业的需要、不同学生的需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大学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在应试、求职和职业发展过程中对英语的个性需求。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应针对不同需要开设不同类型的课程,例如:过渡性课程(基础英语)、核心课程(专门用途英语)和提升课程(专业英语)等等。提高ESP(专门用途英语)的地位,适当增加其课时量,将ESP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

(三)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建立多元化的英语实践能力培养平台

发挥大学生第二课堂的作用,建立多元化的英语实践平台。通过营造仿真的语言情境,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开展语言交际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英语实践平台的搭建按照学生的不同层次,根据专业的技能需求,分为两类模块:基础平台和是技术技能平台。基础平台的目标是通过课堂内外的语言活动项目和竞技比赛,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语言实践加强听说读写的语言基本技能。技术技能型的平台目的是以人才需求为导向,通过模拟的职场英语活动项目,把英语与专业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具备工作岗位所需的翻译、听说和阅读等语言能力,例如:开展模拟涉外商务洽谈,英文专业文献查阅,科技翻译活动等。建立英语实践能力培养平台,有利于学生在语言的交际情景下,学英语,用英语,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成为协助其今后就业的利器。

(责任编辑:章樊)

猜你喜欢
改革策略大学英语教学就业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新形势下专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研究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