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化视角下的《优异女子》

2017-01-03 18:21杨阳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13期
关键词:丘吉尔

杨阳

[摘要]卡里尔·丘吉尔是当代杰出的戏剧家,其代表作《优异女子》是英国战后最富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该作品探讨了“成功”女性的生活面貌,剧中的人物、语言及结构都充满了狂欢化的理论色彩。本论文旨在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通过分析其中所呈现出的鲜明的狂欢氛围和狂欢特征揭示丘吉尔为解放女性所做的努力。

[关键词]卡里尔·丘吉尔;《优异女子》;狂欢化理论

[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3-017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13.084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卡里尔·丘吉尔英国当代著名女剧作家,其作品以大胆、机智和幽默著称。丘吉尔的代表作《优异女子》是英国《当代戏剧选》中收录的八十年代的唯一作品,也是英国战后最富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该剧也是其探讨“成功”女性生活最突出的作品。其个性鲜明的人物、戏谑的语言、时空的跳跃赋予这部戏剧扑朔迷离的艺术效果。《优异女子》共有三幕,第一幕中的跨时空聚会,来自不同历史时期受苦受难的女性人物在聚会上打开心扉、纵情狂欢;她们之间的对话以“复调”和“重叠式”的形式达到自由语言的狂欢;三幕剧在时间的跳跃、空间的突转上,构建了时间和空间立体化的狂欢。在巴赫金看来,狂欢式的生活和艺术活动都是对心灵自由的追求。社会和宗教规则让人的精神与肉体分离,而狂欢作为一种精神诉求,可使人摆脱现实的桎梏,勇敢追求内心欲望,挑战外界压迫,达到精神与肉体相统一。本文试图通过《优异女子》中狂欢气氛和特征的分析,揭示丘吉尔为解放那些受压抑、不自由的女性所做的努力。

一、狂欢化的“庆祝宴会”

占全剧三分之一的第一幕先声夺人,女主人公马琳为庆祝自己在公司的晋升举办了宴会,但似乎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情投意合的朋友为她助兴,于是她邀请了五位来自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的传奇女子。她们是维多利亚旅行者依莎贝拉·伯德;日本13世纪皇妃后出家为尼的日秀;勃鲁盖尔的绘画人物道·格莱特;9世纪当过教皇的传奇女子琼;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贤妻良母佩兴特·格里塞达。“剧中古今人物的共时表演包含了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当这六位包括马琳在内的女子身着符合各自时代与文化身份的服装同桌共饮时,她们的聚集在一起已然是一种狂欢。各色人物在这场“庆祝仪式”中的举止言谈充满了狂欢节无等级性、宣泄性和颠覆性的特点。

六位不同角色人物同桌共饮时,无拘无束的表现体现了狂欢的无阶级性。巴赫金认为,狂欢节是不论人的地位高低、身份贵贱都可参加。赴宴的五位传奇女子虽然都有过辉煌的历史,身份地位却参差不齐。这里边有位高权重的教皇、日本皇妃,也有身份卑微的旅行家、贤妻良母。这些人物会面没有等级的区分,也没有行相应的礼数。她们同桌共饮、畅所欲言,各自倾诉着自己的故事。她们可以相互之间打断对方的谈话,并给予自己时代标准的评论。例如,教皇琼说自己离家出走时女扮男装,依莎贝拉非常惊讶,在维多利亚时代,女人要打扮得像女人,于是她“强烈谴责任何媒体说她不够女性化的报道”;马琳却理解教皇琼的做法。可见,她们之间都是以平等的身份相互交谈的。她们言行举止都从常规的社会制度中解放了出来,从平日对女性的精神压迫中走了出来,她们在狂欢中重新拥有平等的地位。

女性们在宴会席上纵情地述说各自的“受难史”体现了狂欢的宣泄性。表面上,大家来恭贺马琳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功。实际上,她们每个人都在回忆过去、述说自己的故事。她们都是有过辉煌的传奇人物,可是她们却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她们或者由于生育暴露女性身份被乱石砸死,或者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或者是失去丈夫、情人或孩子,欢乐的气氛逐渐演变成各自痛苦的宣泄。狂欢活动是表现人们摆脱现实重负的心理宣泄。当马琳邀约大家为自己的成就干杯时,每个人却沉浸在自己凄惨的故事里。这场本应该举杯同庆马琳事业的晋升,她们却借此宣泄压抑已久的自我。

这几位女性在宴席上的言无不尽和在常规生活中严谨保守的一面是极具颠覆性的。巴赫金强调,无论是狂欢笑声,抑或是与庆祝喜悦融合在一起的相互戏弄,它们都表达了一种特定的世界观。毫无疑问,这种世界观与官方正经严肃的世界观大相径庭。在宴席上毫无拘束,她们亦哭亦笑、亦哀亦怨,尽情地宣泄自我;她们不时打断对方谈话,或是插入自己的评论;她们在宴席上激动地哭笑、呕吐甚至喝得酩酊大醉。这些都与现实世界中的规矩和秩序所不容的,她们在宴会上的所作所为颠覆了现存的社会规范。

二、狂欢化的“语言对话”

《优异女子》中跨时空的第一场是整部戏精彩绝伦的部分,不仅有奇特的想象,还有妙趣横生的对白。六位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时代,拥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生活经历的女性同桌交谈,不同声音的交织形成了多种声音共同鸣响。丘吉尔使用“复调”让多种声音杂糅,对语言进行自由的戏谑;同时她使用独创的“重叠式”对话打破传统的对话模式,以达到追求自由的语言狂欢。多声共鸣传达出的其实是同一种思想,而断裂的对话让观众深思其中的内涵。

这几位传奇女子几乎都是以自己的故事经历为中心畅所欲言,她们各自的声音构成了相对独立的思想体系。每个人的话语之间的相互碰撞,实质上是不同思想间的相互斗争、相互影响。如巴赫金所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主人公的每一思想……并不追求圆满完成的、独自体系的整体,它与他人的思想、他人的意识处于短兵相接之中。”所谓“声音”是指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某人的思想、观点的综合体,因而复调的实质就在于不同的声音在这里仍保持独立,作为独立的声音结合在一个统一体中。它要求一种作品中有多种充分有价值的声音。例如琼就代表了9世纪欧洲教皇的声音,在对话过程中她始终没摆脱教皇的说话方式,常常念叨着上帝、教义之类的词,偶尔还念拉丁文的诵词。与此同时其他的声音也杂糅在一起:有对丈夫唯命是从的贤妻良母的声音;有反抗男权压制的女勇士的声音;有谨遵父命导致命途多舛的尼姑的声音;有自主选择生活方式的旅行家的声音。这些不同时代的声音相遇、碰撞制造出了狂欢式的喜剧效果。比如,处于现代社会的马琳可以宽容地看待琼的宗教狂热,琼却对伊萨贝拉的宗教意识产生偏见;当日秀在十来岁的时候被父亲献给天皇,天皇强行占有了她,马琳对此惊讶无比,而日秀本人却以此为荣。丘吉尔将多种声音杂糅将语言进行自由的戏谑制造出狂欢化的语言。这些声音产生了共鸣,每一个声音都在表述女性获取成功所要付出的惨痛代价。

三、狂欢化的“时空盛宴”

丘吉尔整部戏剧结构上的设计也是独具匠心,打破了线性结构的时间框架并摧毁了单一的空间概念,将时间的穿梭、空间的位移巧妙地植入整部戏中,制造出时空观念模糊的效果。巴赫金指出,文学的一大特征是“把握现实的历史时间与空间,把握展现在时空中的现实的历史的人”,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时空体”这一概念。对于中篇和短篇小说而言,由于篇幅有限,往往只能聚焦于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空间转换,因此对于时空元素的处理便尤其反映了作者的创作特点与思想倾向。丘吉尔在《优异女子》中打破了传统的宏观时空概念,从而达到了狂欢化的“时空”盛宴。过去与当下的倒置、现实与虚构的交替为整个故事盖上层层面纱,为一系列扑朔迷离的事件的因果关系制造张力。

三幕剧在时间上的穿梭将整个故事的“因果”关系倒置,给故事的发展设置悬念,随着剧情的发展才解开层层谜团。在这里,时间不是传统戏剧中故事发展的时间,而是狂欢式的时间,这里重要的是场景的跳跃。第一幕是马琳邀请几位历史人物庆祝自己在事业上的晋升,这时观众对于马琳的具体生活一无所知。直至第二幕回到了马琳生活的当下时空才娓娓道来她的工作与家庭:马琳一年前探访过乔伊斯和安吉;安吉怀疑阿姨马琳才是自己的亲妈;乔伊斯怨恨马琳……这些信息给马琳的家庭背景设置了悬念。第三幕是发生在一年前的事,这时观众恍然大悟,安吉的疑惑来自那条马琳送她的裙子,也明白了安吉坚持要穿它的原因,马琳和安吉是真正的母女关系,她为取得成功是不惜抛弃自己的亲生女儿。在安排第一幕与第二幕的反时差,通过逆向梳理历史,让读者读出马琳的成功背后隐藏的悲哀。其实早在第一幕已暗示了马琳成功背后的巨大牺牲,几位女性的辉煌并没有带给她们幸福,反而为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而惆怅不已。时间的穿梭让观众为理顺剧情不停地思考、判断,马琳的个人成就似乎并没有带来幸福和快乐,她连自己的女儿都无法拯救,再次深化了女性成功背后所付出的惨痛代价这一事实。

结语

狂欢并非是简单的嬉笑打乐,它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第一幕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鬼魂”般的人物相聚一堂,她们在宴会上的言谈举止都是人性的本质面,她们借助狂欢气氛诉说心底的苦难。她们代表着不同类型的女性追逐成功的尝试,丘吉尔展示出女性所处的艰难困境。语言上,丘吉尔使用“复调”和“重叠”式的对话,打破常规的对话模式,达到追求自由的语言狂欢。这种模式制造的多声的碰撞和对话的断裂渲染了女性取得成功身后的惨痛代价。结构上,将时间空间化,用场景的时空跳跃把历时与共时结合起来,让读者自己去把握其中真实的时空顺序。“时空”的转换将丘吉尔的思想得以在错综复杂的剧情中呈现,增强了戏剧的表现力。丘吉尔借助这些狂欢特征和狂欢气氛展示了这些丰富多彩的女性的生活面貌并试图为这些女性艰难处境找寻出路。

(责任编辑:桂杉杉)

猜你喜欢
丘吉尔
丘吉尔的幽默
温斯顿·丘吉尔的20条励志名言
温斯顿·丘吉尔的20条励志名言
段子里的丘吉尔
去他的丘吉尔
去他的丘吉尔
首相与女议员的对话
丘吉尔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