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构成要素研究

2017-01-04 01:05
中国体育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体育用品实力企业

杨 明

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构成要素研究

杨 明

依托企业行为、企业资源理论对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概念进行界定,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特尔菲法甄别并确定了22项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的构成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和处理。研究认为,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是由企业品牌商誉力、企业文化力、企业创新力、企业集成整合力4类关键要素构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关键要素进行分析并找出问题,由此提出,积极推行品牌战略,履行应尽企业责任;积极培育企业文化;加强外部联系,推动企业技术研发;依托企业链、产业价值链构建企业集成整合力等手段,构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的策略。

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构成要素

前言

“企业软实力”(Enterprise Soft Power)是学者将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国家的“软实力”理论引入企业领域所形成的一个学术概念及研究命题,也是当前企业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实践热点。通过检索文献发现,当前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的研究成果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明确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的概念及其理论模型,同时通过选取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构成要素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来科学、准确地判断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构成要素,以期有助于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的理论体系地形成,丰富我国体育用品理论研究的内容。

依据《2014年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所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增加值达到2 418亿元,占当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4 040.98亿元)的60%左右,由此可见,体育用品产业仍是当前以及未来我国体育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然而,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的微观基础即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仍存在许多问题,《白皮书》指出:目前国内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普遍存在科技创新研发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较低的问题,在与国外知名品牌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4]。科技创新、品牌等属于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非物化生产要素和对各项生产要素进行整合的能力即企业软实力。因而,为促进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探讨和明确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构成要素,由此找到提升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1 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的概念

“软实力”(Soft Power)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美国前国防部部长助理Joseph·Nye率先提出,其涵义原本是指在国际政治领域通过非强制性的文化、理想和政策等无形的力量来影响其他国家人民的行为[8]。此后,企业管理理论以及企业行为理论的研究者将其引入到企业管理及企业行为研究领域中,由此形成了企业软实力的概念。本研究认为,界定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这一概念应从行为观视角和资源观视角出发,进行有效的理论整合。依据Cyert等[6]于1963年所创立的企业行为理论,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应是一种企业作用于利益相关者促使其行为符合自身需要从而实现企业目的的一种能力。企业资源学派的Barney[22]、Rumelt[26]、Grant[23]认为,企业所拥有的、具有VISAN特性的,即有价值(Valuable)、难以复制(Inimitable)、共享(Sharable)、有吸引力(Attractive)、难以替代(Non-substitutable)的非物质形态资源能够使企业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及卓越运营绩效。据此,本研究认为,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是企业出于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目的,通过对具有VISAN特性的非物质形态资源的获取、占有、转化及传播获得的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认同,并促使其产生体育用品制造企业预期行为的综合性非物质化能力(图1)。

图 1 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理论模型示意图

2 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结构模型构建

虽然本研究所提出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的概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概括其总体特征,然而在整体上仍然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界、业界理解和实际操作。本研究通过对企业软实力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国内已有多位学者将因子分析法作为研究和分析不同行业领域企业软实力构成要素的有效工具。从系统观角度来看,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其实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为了对这一多要素整体进行系统化、层次化以及量化地分析和认识,本研究也适宜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进行构成要素的实证量化分析,进而构建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结构模型。

2.1 指标来源及数据获取

本研究借鉴丁政[3]、郑仕杰[20]、郭德等[5]、梁祖晨等[10]的有关企业软实力构成要素的研究成果,提炼出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构成要素指标,然后邀请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6位体育经济学领域专家通过两轮特尔菲法对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构成要素指标进行评估及修订,最终获取22项指标。通过咨询专家意见、小样本预调查,以及在分析、总结、解决预调查中所出现的问题基础上最终修订完成Likert scale 5分量表形式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构成要素》问卷。采用克伦巴赫a信度系数进行问卷信度检验,经检验a信度系数值为0.902,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采用专家判断法进行问卷效度检验,邀请6位专家就问卷效度进行评判,专家评判问卷的结构效度与内容效度的有效性均为100%,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组织调研人员对“2015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参会企业采取当场发放并回收问卷的方式进行正式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7份,有效率为88.5%。本次调查所获取的原始数据描述性结果见表1。

表 1 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构成要素问卷描述性结果

2.2 因子分析

本研究对问卷调查所获数据进行KMO检验与Bartlett球形检验,其中,KMO检验值为0.871,大于0.80,表明所获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检验值为5 410.050,自由度为231,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0.001,达到显著性水平,表明本研究所获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表2)。

表 2 本研究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

对22项指标在提取和确定公共因子的基础上,再进行正交极大旋转共提取4个公共因子(表3)。

表 3 公共因子、指标变量及其载荷量

1.公共因子F1在“企业公共关系策划运作”、“企业供应商管理与维护”、“企业销售网络构建与维护”、“企业客户信息管理与维护”、“企业国际国内扩展与合作”8个指标上具有较高载荷值(均大于0.5),可以命名为集成整合力因子。

2.公共因子F2在“企业价值认同”、“企业行为认同”、“企业凝聚力”、“企业发展愿景”、“企业文化典型案例”5个指标上具有较高载荷值(均大于0.5),可以命名为企业文化力因子.

3.公共因子F3在“企业品牌知名度”、“企业品牌美誉度”、“企业品牌忠诚度”、“企业品牌价值”、“企业环境保护责任”、“企业员工发展责任”、“企业社会公益责任”、“企业经济责任”8个指标上具有较高载荷值(均大于0.5),集中代表和展示了企业形象,可以命名为企业品牌商誉力因子。

4.公共因子F4在“企业技术研发制度创新”、“企业技术研发成果”、“企业技术研发投入”、“企业技术研发风险控制”4个指标上具有较高载荷值(均大于0.5),集中展示了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可以命名为企业创新力因子。

F1=-0.091X1-0.066X2-0.083X3-0.058X4-0.078X5-0.015X6-0.019X7-0.016X8-0.068X9-0.117X10-0.008X11+0.008X12+0.111X13+0.038X14+0.024X15+0.023X16+0.148X17+0.140X18+0.244X19+0.213X20+0.224X21+0.239X22

(1)

F2=0.255X1+0.223X2+0.171X3+0.225X4+0.232X5-0.025X6-0.006X7-0.015X8+0.222X9+0.167X10-0.001X11-0.032X12+0.023X13-0.084X14-0.046X15-0.049X16-0.017X17-0.003X18-0.145X19-0.098X20-0.117X21-0.135X22

(2)

F3=-0.020X1-0.023X2-0.009X3-0.024X4-0.020X5+0.001X6-0.004X7-0.004X8-0.021X9+0.113X10+0.198X11+0.211X12-0.008X13+0.198X14+0.206X15+0.216X16-0.013X17-0.004X18+0.021X19-0.001X20+0.008X21+0.009X22

(3)

F4=-0.008X1-0.037X2+0.153X3-0.010X4-0.003X5+0.312X6+0.311X7+0.314X8-0.006X9-0.016X10-0.014X11-0.006X12-0.016X13+0.004X14+0.019X15-0.003X16-0.031X17-0.031X18-0.016X19-0.005X20+0.014X21-0.002X22

(4)

在计算企业集成整合力(F1)、企业文化力(F2)、企业品牌商誉力(F3)、企业创新力(F4)4个公共因子得分的基础上,依据每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与4个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之比的得分作为公共因子的权重,进行线性加权求和,从而得到公共因子综合得分G,其计算式为:

G=41.604/83.322F1+20.250/83.322F2+14.020/83.322F3+7.447/83.322F4

(5)

依据以上计算式进行综合计算,得到企业集成整合力(F1)、企业文化力(F2)、企业品牌商誉力(F3)、企业创新力(F4)4个公共因子综合得分及排序(表5)。

表 5 公共因子综合得分排序

2.3 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结构模型

根据上述实证量化分析结果,本研究构建了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结构模型(图2)。该结构模型由22项相关要素(Related Factors)构成,如果对这些相关要素进一步化简及解释,可以认为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结构模型由企业品牌商誉力、企业文化力、企业创新力、企业集成整合力等4项关键要素(Key Factors)构成。

3 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关键要素分析

3.1 企业品牌商誉力

本次调查中企业品牌商誉力得分为5.111 5,排序第1,表明企业品牌商誉力是构成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的关键要素,具有形成产品差异化、增加产品附加值、形成市场势力、控制价值链的作用,从而促进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地形成(图3)。体育用品产业在大体上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生产技术知识壁垒较低,加之产业集群等产业组织形式盛行,导致生产技术知识的溢出效应(Knowledge Spillover Effect)明显。同时,由于营销以及商业模式逐步趋同导致当前体育用品产品同质化(Products Similarity)现象日趋严重,企业品牌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下具有超值获利能力的无形资产,成为建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竞争优势以及获取产品附加价值及高额利润的有效武器之一。作为日常消费品,体育用品多以品牌产品形式面向消费者及行业用户进行销售,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的数据库(Statistics database),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UNCTAD)的Handbook of Statistics、International Merchandise Trade Indicators、Trade and Development Report以及联合国(United Nations,UN)的Trade Database等不同国际贸易组织的相关数据发现,在当前国际体育用品市场上所销售的85%的产品属于品牌产品。

图 2 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结构模型示意图

就企业品牌商誉力中的企业品牌知名度、企业品牌美誉度、企业品牌忠诚度、企业品牌价值等指标而言,NIKE、ADIDAS等品牌具有明显优势,例如,以品牌价值评估领域内的权威组织——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所公布的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为例,在2014年的榜单中,NIKE总排名第12位,在本行业领域中排名第1位,其“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品牌忠诚度”、“全球领导力”等评价指标均被评为“5分”;ADIDAS总排名第70位,在本行业领域中排名第2,其“品牌影响力”被评为最高的“5分”,“全球领导力”、“市场占有率”、“品牌忠诚度”等3项指标,被评为“4分”。又如,在2015年福布斯最有价值运动品牌评选中,NIKE排名榜首,品牌价值260亿美元;ADIDAS排名第3,品牌价值62亿美元。目前,我国尚无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品牌进入这两大榜单。全球领先的品牌咨询机构Interbrand所公布的“2015最佳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中,安踏总排名26,品牌价值81.24亿元,是唯一上榜的体育用品行业品牌。

通过比较发现,目前全球10大知名体育用品品牌均为美、欧、日等国家所拥有,我国的安踏、李宁虽然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但目前仍未能跻身国际知名品牌。NIKE、ADIDAS等市场强势品牌因其具有极高的品牌影响力、美誉度、忠诚度、市场占有率,采取轻实体资产的虚拟经营模式,占据体育用品产业全球价值链的品牌及营销高端环节。并将我国60%~70%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嵌入其治理的体育用品产业全球价值链中的组装、生产等获利微薄的低端环节,使得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陷入“贫困化增长”(Immiserizing Growth),这将对对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可持续发展形成极大威胁[17]。

企业品牌商誉力还包括企业环境保护责任、企业员工发展责任、企业社会公益责任、企业经济责任等内容。如果企业能够有效履行这些责任,将有助于企业与企业内部、外部利益相关者乃至整个社会达成价值认同,而企业积极履行自身责任的行为将使得企业在利益相关者心智中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认知,使得利益相关者以及整个社会乐于接受和购买企业产品[8]。根据美国学者Hill、Knowlton、Harris、Poll等对美国消费者的调查显示,当前美国消费者对所购商品的企业社会责任持高度关注态势,有79%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将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作为影响其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更有36%的消费者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是影响其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13]。而Ramasamy等的研究也发现,中国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更愿意支持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25]。企业不注重企业责任的履行,将会导致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例如,20世纪90年代,NIKE因其在发展中国家的代工商使用童工、强迫工人超时加班、生产环境恶劣等致使NIKE受到消费者地抵制,由此,NIKE率先在体育用品行业领域建立了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部门对其工人权益状况进行调查、予以保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也因此挽回并扩大了NIKE的品牌声誉。

目前,我国一些知名体育用品制造企业逐渐承担起了企业社会责任,例如,2010年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推出了《中国体育用品信息·企业社会责任专刊》对我国包括李宁、安踏、泰山、英派斯、匹克、361°等上百家国内知名品牌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进行调查,结果显示,96%的企业都认同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而且其中一部分企业对社会责任已经有了较成熟的理解和具体实施活动[16]。从总体上来看,当前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较之国外同类优势企业在企业环境保护责任、企业员工发展责任、企业社会公益责任、企业经济责任等诸多方面还存在差距,尤其是企业对员工特别是一线生产员工的健康及发展权利保障不足,有超时加班、生产环境恶劣的现象。

3.2 企业文化力

在本次调查中,大多数被调查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力是构成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必不可缺的要素(得分4.184 5,排序第2)。本文认为,企业文化力因其自身独特的功能、作用使其成为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图4)。美国历史学家戴维·兰德斯在《国富国穷》中指出:“如果经济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文化乃举足轻重的因素”[2]。企业文化力是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形成的源泉。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能够对企业员工、供应商、客户等企业利益相关者以及社会大众产生积极的认同感,从而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文环境。从战略的角度来看,由于企业文化是铭刻企业特征的DNA,因而具有难以模仿(Inimitable)和差异化(Differentiation)的特点。在信息网络化时代,企业生产技术与知识的可模仿性、可获得性以及外溢性的增强,导致企业以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愈加难以实现和维持。因而,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依靠其融合作用促进企业技术、管理以及组织创新,使得企业的竞争优势逐渐从有形向无形转变。例如,“体育、表演、洒脱自由的运动员精神”是NIKE孜孜以求的企业文化,在这一企业文化引领下,NIKE不断创新开发设计出满足各类体育运动项目的高水品专业运动产品。

当前国内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在企业文化力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一方面,缺乏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认同与企业行为认同,从而导致企业发展愿景(Corporate Vision)走偏以及企业凝聚力不足。现代企业文化管理注重的是以人为中心、以塑造员工认同的企业价值观作为企业发展愿景。但是,当前国内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大多是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的生存、发展与产值、利润等企业经济发展目标直接相关,从而导致企业无暇顾及或难以将企业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置于企业发展目标序列中最为重要的位置。同时,体育用品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当前仍主要采用以流水线封闭生产、主管独断命令、监控员工为特征的传统福特管理模式(Ford Management Mode)。此模式将员工进行人为分割与封闭并视为主管命令的执行机器,这使企业与员工对立,从而导致了企业凝聚力低、员工流动性大、缺乏就业吸引力,最终产生或恶化了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用工荒现象。另一方面,企业不注重搜集、整理和树立企业文化典型案例,导致员工与管理层对于企业价值认同、企业行为认同、企业发展愿景等企业文化力的要素缺乏直观印象与切身感受,从而导致企业文化建构迟缓。

3.3 企业创新力

创新对于企业而言是形成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自我强化、自我发展的根本性动力(图5)。本研究调查中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也深刻认识到了企业创新力对于企业发展的重大作用,并将其视为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之一(得分3.922 0,排序第3)。根据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所公布的《展望2010年》调查报告数据显示,1997年,世界上67%的企业依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来推动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与发展,并推测到2010年,世界上将有85%的企业采取这样的行为。同时,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也指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保持有赖于诸多因素,其中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可持续性,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11]。而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在创新力上主要存在以下5点问题。

1.R&D活动规模(企业创新研发及其试验经费,其数额越大说明R&D规模越大)与强度指标(企业创新研发及其试验经费支出/销售收入,其比率越大说明创新研发投入越大)是公认的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体育用品产值规模CR3(产值规模排名前3的省份的总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比率)达到75%以上的为福建、浙江、广东3省,其R&D投入分别为7.82亿元、7.28亿元和6.95 亿元,换算成投入强度指标值分别为2.10%、2.11%和2.03%[14]。与之相比,NIKE、ADIDAS等国际体育用品公司的R&D投入强度指标值处于10%~30%区间。依据国际经验,R&D投入强度指标值小于1%的企业在市场上难以生存,达到2%的企业仅能维持生存,处于5%~10%区间的企业才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1]。由此可见,企业创新研发投入过少,制约了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技术研发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目前,国际上普遍通过专利申请数衡量企业技术研发成果。李宁、安踏等13家国内体育用品上市企业在2007-2014年共申请了1 254项专利,其中能够代表企业产品科技研发水平与能力的发明专利为125项,仅占全部专利的10%[21]。在向中国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数量方面,NIKE为76项、PUMA为22项,ADIDAS为12项,国内数量最多的乔丹体育为11项[12];在向欧洲专利局专利申请数量方面,NIKE为500项,安踏、李宁、361°、匹克、鸿星尔克、乔丹体育、双星分别为23项、19项、18项、16项、16项、11项、8项[15]。

3.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或是由承接体育用品产业国际转移而逐渐开展,或是为满足国内体育用品需求而逐步发展形成,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了“干中学”及“模仿-套利”的技术研发路径并形成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由此导致大多数企业技术研发模式陈旧与固化,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技术研发制度创新。

4.当前我国并未形成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环境,因而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在实施创新战略时,面临较大的创新风险,导致企业对创新持保守甚至抵制态度。同时,由于缺乏政府创新投资专项基金、政策性风险投资机构或公司、企业创新风险评估及咨询机构、创新风险规避研究机构等为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技术研发提供有效地支持与服务[18]。

5.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创新除自身投入创新资源形成自主创新以外,也需要关联产业(包括基础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对其提供相关技术设备、研发设计人才和品牌管理渠道等大力支持,共同形成集成化创新体系[19]。由于我国整个创新体系结构尚不完善、创新能力不足,加之国内体育用品代工企业由于NIKE等国际发包商对产品技术等级、质量标准要求高而被迫引入国外生产装备以及生产技术等原因,导致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大规模的集成化创新体系。此外,Wolfram[24]等学者指出,由于依托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发展并扩张体育用品对外贸易的中国、越南、柬埔寨、印度等国因贸易结构相似,以及国际市场上体育用品需求的“加总约束”(Adding-up Constraints),导致出现比较优势最终失败的“合成谬误论”(Fallacy of Composition)。当前,我国处于经济新常态发展时期,由于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是经济新常态的核心内涵。因而,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需要以创新为中心促进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化增长转化。

3.4 企业集成整合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企业集成整合力是构成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的要素之一(得分3.296 0,排序第4)。企业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其生存与发展始终围绕着物质、资金、技术等要素的流动与相互作用,由此产生了企业链(Enterprise Chain)。企业通过企业链使物质、资金、技术等要素转化形成企业产品价值,并通过与最终消费者的商品交换实现价值及其增值。企业链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只有企业与企业链形成耦合发展,才能促进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同企业链之间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网状结构,由此形成企业间的合作,优势企业在这一网络结构中能够成为核心节点,占据优势地位,并充分利用企业链网络结构形成自身竞争力。企业通过创造性的战略思维将物质、资金、技术、人员等要素经过优化组合形成一个优势互补、功能匹配放大的企业链,以及在企业链网络结构中占据优势地位的能力可称为企业集成整合力(图6)。

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为了谋求市场竞争优势,需要有效地形成企业集成整合力。体育用品制造企业链包括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原料供给、物流配送、加工制造、订单处理、品牌营销、终端销售等环节[7]。为有效利用体育用品制造企业链形成企业竞争力,必然要求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对以上环节进行有效地集成整合。NIKE正是依托在行业内数一数二的企业集成整合力,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之一。例如,NIKE依托现代信息网络系统以及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采取虚拟经营模式,只保留最为核心的产品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企业链价值增值最大的环节,而将价值增值相对小的加工制造等环节外包给具有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资料比较优势的国家。同时,将分布于全球各地的合作商、供应商、销售商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生产原料供给、物流配送、批发流通、终端销售等环节的优化。

国内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的企业集成整合力存在诸多不足:1)在企业国际、国内拓展与合作方面,出口商品集中度(Export Commodity Concentration)过高,主要是体育用品的加工贸易出口和中低端体育用品的一般贸易出口,导致企业利润极为微薄。弥补国内企业资源类型与总量缺乏等问题的海外战略联盟、合资企业、独资企业等国际扩展的有效企业组织形式施行较少。2)在企业供应商管理与维护、企业客户信息管理与维护等方面,国内企业较少引入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系统、供应商管理(Suppli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SRM)系统,从而实现对客户、供应商进行动态服务、管理与优化。3)在企业销售网络构建与维护方面,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及实力的刚性约束往往不具备自有销售渠道及网络,而安踏、李宁等大中型企业的销售网络多注重终端门店的数量分布,忽视单店的销售绩效提升,从而导致了2009年以来的大规模关闭门店现象。力图国际化发展的企业其海外营销网络与渠道构建迟缓并因威胁到NIKE等代工发包商而受到胁迫甚至封锁。4)在企业公共关系策划运作方面,国内企业往往缺乏公关意识、能力。

4 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软实力的构建策略

4.1 积极推行品牌战略,履行应尽企业责任

1)企业品牌发展过程中需要强化品牌文化建设,通过品牌文化的浸润、同化、感染作用及效应,影响并作用于企业目标消费者以及相关利益者,由此产生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进而形成持久的品牌忠诚度。2)围绕行业龙头企业,精心培育国际品牌。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及忠诚度形成世界级品牌。围绕已经具有一定品牌认知基础、品牌发展目标、品牌战略实施资源及条件的行业龙头企业,创造各项条件及环境推动企业通过并购国际品牌等方式、方法实现企业品牌跨越式发展,并由此形成示范效应,带动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地实施。3)拥有自主品牌的中小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可以依托自身资源与条件,在借鉴成功企业经验的基础之上,实施有效的品牌发展战略,从而形成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忠诚度。进行贴牌代工生产的企业需要认识到品牌对于提升产品附加价值、摆脱OME雇主的各项限制约束、促进竞争模式转化所具有的重大作用,积极发展自主品牌,并通过系统化的品牌发展战略,促进品牌成长并壮大。4)依据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大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的现实状况,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品牌,通过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品牌为集群内的企业品牌的生存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环境。5)企业应对企业环境保护责任、企业员工发展责任、企业社会公益责任、企业经济责任等具有明确认知,将企业角色定位由传统的经济组织单位角色转变为现代的社会公民角色。6)企业应设立相关企业责任专职部门,对企业各项责任地实施和履行进行有效监控和引导。

4.2 积极培育企业文化

1)积极发掘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着的文化基因,这些文化基因虽然细小、繁琐、不引人注意,但却是企业文化的来源。2)对于企业创始人的文化理念精神进行挖掘、整理、转化,使其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NIKE的创始人比尔·鲍尔曼,ADIDAS的创始人阿迪·达斯勒不仅创立了企业,而且将个人对企业发展的文化理念认识转变成为企业文化,从而促进了企业发展。3)注重以人为本,企业发展的源头在于人,只有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才能获得最大范围的认可,才能使得企业的价值观念得到认同,进而促进企业发展。4)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文化的塑造离不开企业性质,而体育精神、运动家精神都可以成为企业鲜明的印记从而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来源。5)将以人为中心、以塑造员工共同价值做为企业发展愿景,从而通过有效的顶层设计将企业文化落于实处。6)引入人性化的柔性管理模式,强调尊重企业员工的个性与情感,通过民主管理与和谐管理凝聚人心,形成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7)注重搜集、整理和树立企业文化典型案例,由此使得企业员工、管理层对企业价值认同、企业行为认同、企业发展愿景等企业文化力的要素建立直观印象与切身感受。

4.3 加强外部联系,推动企业技术研发

1)企业应加强与客户,供应商,同类、相关及互补企业等相关主体地互动,强化彼此之间的正式和非正式联系,将企业链转化形成为关系网络进而促进技术研发等各项创新。2)处于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作为关系网络的重要节点,需要积极构建、培育和参与产业集群内各类关系网络,特别需要通过与产业集群内的客户、供应商、相关及互补企业共同构建起完整的商业关系网络。借助该网络的信息搜寻、传达功能,为企业技术研发等各项创新提供所需的各类信息。3)企业需要参与并支持由各类贸易协会、专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以及行业展会、行业刊物还有行业专利文献库、Internet数据库等构建的信息网络,为自身引入的技术研发成果进行消化、改造和寻觅合作创新伙伴提供更多的前沿信息和咨询服务。

4.4 依托企业链、产业价值链构建企业集成整合力

1)由传统的竞争模式进入到集成整合力思维引导下的竞争模式,将传统的战胜对手的理念转变为研发中心、生产商、合作商、供应商、销售商、顾客“多赢”的理念;由重视产品、技术转变到重视信息数据、业务流程再造,强化设计、研究、制造、销售渠道等环节,树立“价值”观,实施价值增值、价值管理,工业制造与商业营销结合;由以生产技术为主转变到积极运用信息工程、企业资源计划等新技术,充分、合理利用和配置全球资源发展壮大自身。2)建立企业集成整合力实施系统,主要解决企业集成整合力如何进行有效的目标定位,如何进行资源与条件获取、转化及更新的问题。3)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供应商管理系统实现对客户、供应商的动态服务、管理与优化。4)中小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依托体育用品专业市场对销售渠道、网络形成有效替代。大中型企业应强化销售网络的科学布局、提升销售网络运行效率。国内企业应通过战略合作,实现国内企业链与国外企业链的有效链接与融合,从而有效利用战略合作伙伴的海外销售网络。5)国内企业谋求在体育用品产业全球价值链上的升级,努力向价值链的高端攀升,通过这一过程提高企业的集成整合力,同时也通过借助体育用品产业全球价值链上的各种资源强化企业的集成整合力。6)积极利用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上下游分工协作、互动学习、合作创新、知识外溢等优势发展企业的集成整合力。

[1]常建坤.技术创新推进我国传统产业升级改造[J].中国流通经济,2006,(5):38-39.

[2]戴维·S·兰德斯.国富国穷[M].门洪华,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118.

[3]丁政.企业软实力内涵及其结构模型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07:14.

[4]高鹏,刘旸.2014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发展之五大关键词[EB/OL].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15-05/07/c_127776211.htm.

[5]郭德,梁娟红.基于ANP 的企业软实力评价体系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7):184-188.

[6]黄国群,徐金发,姜涛,等.企业软实力的内涵、形成过程及作用机理研究[J].软科学,2008,22(2):123-127.

[7]江亮,饶平,胡建忠,等.产业链战略视阈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潜在危机与谋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0):13-16.

[8]李建升.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关联机制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视角[D].杭州:浙江大学,2008:17.

[9]李铁生.重视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软实力竞争——访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金发[J].经济师,2007,(7):6-8.

[10]梁祖晨,温声誉.基于AHP的企业软实力评价体系研究[J].现代物业,2010,9(1):57-59.

[11]刘绛华.软实力——知识经济时代核心竞争力的关键[J].求实,2006,(12):71-74.

[12]明宇,司虎克.我国体育品牌生产企业与耐克公司运动鞋专利研发的对比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9):35-40.

[13]派翠西亚·奧伯汀.2010大趋势——自觉资本主义的兴起[M].台北:智库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05:56.

[14]王德平,陈建华,任宝莲.闽、浙、粤体育用品产业创新能力的评价与分析[J].体育科学,2009,29(8):73-81.

[15]王磊,司虎克.基于Orbit数据库的国际运动鞋专利技术发展现状分析及启示[J].体育科学,2014,34(1):83-89,96.

[16]吴平,杨明.SA8000标准与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发展研究[J].体育科学,2010,30(5):89-96.

[17]杨明.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2-3.

[18]杨明,潘冬法.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创新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10):1-6

[19]张扬,解柠羽.提升外向型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3,(6):58-60,124.

[20]郑仕杰.IBM公司软实力分析及其启示[D].广州:暨南大学,2008:21.

[21]钟华梅,王兆红,刘念.体育用品企业专利技术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6,52(1):30-35.

[22]BARNYE J B.Organizational culture:Can it be a source of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Acad of Manage Rev,1986,11 (3):656-665.

[23]GRANT R M.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J].California Manage Rev,1991,(33):11-35.

[24]MANZENREITER W.Global sports commodity chains and asia's new inter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ur[J].Int J Hist Sport,2013,30(11):1299-1314.

[25]RAMASAMY B,YEUNG M.Chinese consumers’ percep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J Business Ethics,2009,(88):119-132.

[26]RUMELT R P.How much does industry matter[J].Strategic Manage J,1991,12(3):167-185.

Study on Factors of Soft Power of Chinese Sports Good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YANG Ming

Based on theory of enterprise behavior and enterprise resource,this paper defined the concept of soft power of sports good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determine the composition index of 22 sports good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soft power through using literature review and Delphi method,and use factor analysis to analyze those indicators.The result shows that soft power of sports good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is composed of power of brand reputation,enterprise culture,innovation and integrating forces.Based on it,key factors of soft power of sports good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are analyzed and some problems are found out.It suggests that Chinese sports good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should build soft power by implement the brand strategy and to fulfill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forest corporate culture,strengthen external relations and promoting enterprise technology,rely on enterprise chain and industry value chain to build integrating force.

sportsgoods;manufacturingenterprise;softpower;factors

1002-9826(2016)05-0003-08

10.16470/j.csst.201605001

2016-01-20;

2016-05-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TY048)。

杨明(1977-),男,湖北武汉人,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经营与管理,Tel:(0571)28865389, E-mail:hzsdyangming@126.com。

杭州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 310036,China.

G80-05

A

猜你喜欢
体育用品实力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新时代中国体育用品进口贸易的研究进展、问题及优化路径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实力抢镜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我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对外贸易互动关系研究
我国体育用品进口与体育用品出口互动关系研究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