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BT理论的区域体育产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

2017-01-04 01:08刘志敏贺林均
中国体育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异质性体育产业要素

刘志敏,贺林均

基于RBT理论的区域体育产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

刘志敏,贺林均

以资源基础理论(RBT)的基本思想为逻辑起点,结合区域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对资源基础观在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中的影响进行必要改进,提出区域体育产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思路与基本路径。通过理论推导和以新疆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为例的实证研究发现,在当前体育产业发展状态背景下,区域体育产业管理与经营主体对区域体育产业发展涉及的制度、经济、人力、市场、自然、特色等异质性关联资源要素的关注是必要的,但其对差异化资源要素的影响方式与程度存在“控制、引导、适应和不为”等差异,进而区域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涉及的资源也可以分为可控制资源、可引导资源、可适应资源和不可为资源4类,为此,体育产业相关主体必须识别异质性资源要素之间的异质性及其影响方式的差异,并以系统的思想衔接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中各种资源要素,以“资源输入—资源转换—资源输出”为逻辑,以资源协调与整合为基本路径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关联资源要素之间的平衡与匹配,形成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资源合力,以获取区域体育产业可持续竞争优势。

资源基础理论(RBT);区域体育产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

1 引言

体育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从世界各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经验来看,体育产业的发展较之其他传统产业类型具有显著的比较发展优势。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各类体育产品和服务的有效需求也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如全国各区域的体育健身服务业快速发展,体育用品产业竞争力有效提升,体育赛事产业从无到有,并逐步取得较大的影响力及体育彩票销售业的持续增长。但是,在我国体育产业取得快速发展和显著成就的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还面临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体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体育主体产业的相关行业领域和相关组织对体育产业市场需求的关注不够,行政化发展的色彩浓厚;同时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且区域间差异巨大的大国,因此,区域之间的体育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供给及其平衡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在全国一盘棋的大局协调下实现各区域体育产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将既是全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区域体育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

整体与局部、全国与区域的协调是各类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同样如此。当前,从全国整体的角度来看,体育产业的规模扩张和国际化发展的特征逐步具备,且体育产业的投、融资体系也在逐步形成,发展方式也逐步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品牌体育赛事“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构想也逐渐被共识化[2]。但在全国体育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区域之间体育产业发展的问题逐步显现,如忽视区域差异盲目上体育产业项目、不考虑市场需求跟风打造体育赛事产业、无视供给与需求的差异盲目建设体育场馆、忽视体育主体产业的发展等问题不断涌现,这种状况的持续既不能满足区域消费者现实和潜在的体育消费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区域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全国体育产业的长期发展。

借鉴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从欧美及日本等体育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域与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虽然欧洲、美国和日本奉行不同的体育产业发展思路和产业发展策略,且其体育产业发展方式也各具个性化的特征,但从其成功的体育产业发展经验而言,他们都遵循着体育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一是,都经过了由要素积累到集约管理,再到知识创新的基本发展路径,二是,其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产业都依次经历了体育用品业向体育服务业转变的“软化过程”,三是,政府等体育管理组织对体育产业发挥作用的方式也逐步由政府直接数量型干预向市场化调节为主、政府政策调控为辅进行转变[5]。再结合我国各区域的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而言,部分区域已开始进入体育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但多数区域可能还处于体育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即还处于以资源要素积累为主的初级阶段,体育产业的类型也多以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为主,但体育产业升级调整的色彩也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区域消费者的体育消费需求的提升而变化,可以预见的是,区域体育产业的升级、调整与发展将是我国各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一重要时代主题。

为此,基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现实,本文提出应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观点,并结合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进行改进,以区域体育产业相关资源要素的协调与整合为基础,以区域体育产业为一有机系统,通过系统要素的协调与整合促进区域体育产业获取并维持自身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全国体育产业的可协调发展。

2 区域体育产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满足市场需求的异质性资源要素

2.1 资源基础理论

“资源基础理论”(RBT)的基本思想是将资源要素视为企业战略决策的逻辑中心,并以资源要素联结企业的竞争优势与发展战略;RBT的观念得以实现基于两个前提:首先,是企业拥有的异质性的资源,其次,是这些异质性资源在企业之间是非完全流动的。这就意味着企业拥有的异质、难以模仿的资源要素将使不同企业之间可能会长期存在差异,而那些长期占有独特资源的企业将更容易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4]。因此可以说,资源基础理论的观念与体系构建了一套“资源-战略-绩效”的组织竞争优势分析框架[7]。

传统的RBT 是以企业作为基本分析单位,并通过分析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要素特质来探讨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的获取问题[14],其观点是对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改进,其关注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是指企业所拥有的、目前和潜在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且不仅能够给企业带来现实战略价值,也能给企业潜在战略收益的资源、能力或要素(Barney,1991)。RBT认为,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来自于企业所拥有的独特、稀缺、有价值、难以被模仿的资源要素,这些要素包括被普遍关注的人力资源和资本资源,但又不局限于这些资源,其关注的资源是涵盖广泛的所有企业资源的集合。

2.2 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中对资源基础理论观点的继承与改进

传统的RBT是从企业资源的异质性角度去审视企业内部的资源要素,其重点在于识别、澄清、配置、发展企业独特的资源要素,并希望其能与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行关联(Wegloop,1995)。但其局限于单个企业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无助于当前经济社会大背景下产业发展的需要。就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研究而言,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从多角度对具体体育企业的发展研究已有涉及[3,13],但如何通过对区域内非完全流动的异质性资源要素进行协调与整合,从而获取和维持区域体育产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却少有涉及。此外,现有研究也表明,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是可以获得独特的比较优势的,其比较优势可以从资源要素和市场格局两个方面来进行识别和比较,且这种比较优势是多种资源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多种资源要素综合形成的集成效应[11]。

本研究认为,针对于区域体育产业的实际发展需要,有必要在传统的资源基础理论的观点上,根据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对资源基础理论的应用进行必要的继承和改进:

首先,应继承资源基础理论所强调的区域之间所拥有资源的异质性和非完全流动性观点;其次,应关注到区域内的体育产业管理与经营主体(包括区域政府体育产业管理机构、体育产业相关企业经营与管理者等)对资源要素的影响方式与程度是有差异的,本研究将这种影响差异界定为“可控制、可引导、可适应、不可为”4种(表1),从而区域体育产业发展涉及的资源也可以分为可控制资源、可引导资源、可适应资源和不可为资源4类;再次,是区域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是今天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背景,尤其是组织的边界与市场的界限越来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范围,因此,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中纯粹的竞争,越来越不利于体育相关企业的发展,而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协同竞争”才是区域体育产业获取和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可行路径。

表 1 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中资源影响方式及其差异

3 区域体育产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路径:异质性资源要素的协调与整合

3.1 协调异质性资源要素的必要性

现有研究表明,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中竞争优势的获取需要关注区域内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资本资源、技术资源、制度资源和市场要素等六大资源要素[11],且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上述资源要素往往是相互独立且不匹配的,甚至可能是相互对立的,如我国西部省区往往拥有发展体育休闲产业的独特物质资源,如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独特的自然景观与地形地貌、但本地欠缺的开发资本和本地有限的人口和人力资源限制了其本地消费市场和开发力度与深度;而与之相反,东部省区则是拥有足够的体育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资本资源和市场要素等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但其日益趋同的同质性资源特征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区域体育产业内部的竞争,甚至引发恶性竞争,不利于区域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协调区域内外相关体育产业资源要素,尤其是协调体育产业发展中必要的异质性资源要素,通过协调与整合形成资源合力,获取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以推动区域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3.2 整合异质性资源要素的可行性路径

从体育产业的管理与经营主体的角度而言,识别异质性资源要素之间的差异,识别资源影响方式的差异,识别体育产业内外的组织与市场界限是实现区域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获取与维持区域体育产业竞争优势的前提。在识别上述三者的差异与界限的基础上,需要以系统的思想和观点衔接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中各种资源要素,以“资源输入-资源转换-资源输出”的逻辑,实现或促进资源要素之间的平衡与匹配,并在应对异质性资源要素的进程中,针对不同类别的资源采取差异化的影响方式,以最终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中异质性资源要素的整合,形成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资源合力,从而获取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图1),同时,为维持区域体育产业发展核心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还需要在异质性体育产业资源要素的识别、协调与整合中不断与其他环节或领域进行必要的信息反馈与沟通,以确保资源联动的实时性与可行性。

4 区域体育产业获取和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实证分析

为进一步说明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中如何基于资源基础观点及其改进,获取和维持可持续发展优势,本研究拟以具有显著异质性资源特征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的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为例,实证分析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中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与维持思路与路径选择。

4.1 基于RBT观念的新疆区域体育产业发展需求分析

区域体育产业是否需要发展以及朝什么方向发展是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中需要考虑的先导性问题。就新疆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而言,新疆区域是否需要打造其区域的体育产业,乃至于区域体育产业集群,以及打造什么样的体育产业,是新疆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中需要思考的基本问题。

图 1 区域体育产业异质性资源要素的整合路径示意图

《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逐步推动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尤其强调要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加快区域主导体育产业的培育,并鼓励各地区“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打造品牌、延伸链条”,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产业优势向经济优势、经济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并根据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实际,提出应加快西部地区特色体育产业发展,从而形成东、中、西部体育产业良性互动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12]。基于此种战略导向,近年来,新疆大力发展区域体育产业,尤其是借助区域特色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体育产业,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绩,如体育休闲与服务市场逐步被开发,体育旅游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特色体育竞赛、体育表演业等产业类型发展势头较为突出。但是,应注意到,虽然新疆在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中拥有一定的特色资源,但从当前的发展情况而言,其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并不显著,其体育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而言: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新疆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但其产业运作却始终处于较低的层次和水平,此外,新疆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貌和良好的地理环境条件,这为发展休闲体育和体育旅游业等体育产业提供了非常优厚的条件,但目前新疆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也才刚刚起步,其产业成熟程度、规模和影响力等还有待进一步拓展。而与此同时,新疆区域2200余万民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条件派生出了更高的体育消费需求,同时全国乃至全球对新疆区域自然与文化的关注,也为新疆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些现实的需求不仅将引导着新疆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新疆体育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如何将新疆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优势、自然环境与资源优势等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体育产业发展竞争优势,如何把新疆民众迫切的体育产品和服务需求转化为现实的体育产业产品和服务供给,将是未来新疆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发展方向。

4.2 新疆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中的资源要素异质性分析

新疆,作为西部边陲省份,其区域环境及其所拥有的资源要素,较之其他区域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而这种独特的区域环境特征,又对新疆区域体育产业的构成与发展产生了特殊的影响。

4.2.1 制度资源的异质性分析

制度是通过一系列的规则来约定人们的行为选择,约束人们行为的相互关系,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和保护产权以促进生产活动[9]。因此,从制度的内容和功用来看,制度本身就是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就区域而言,其相关的制度既包括具体组织的经营与管理制度等微观制度,更包括能在区域经济社会活动中起到指引与约束作用的区域政策与管理体制等宏观制度。就产业发展来说,发展经济学认为,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适应性的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10]。因此,恰当的区域制度资源,尤其是产业政策支持是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实现有效发展的重要资源要素。

一方面,新疆作为边疆民族自治区,保持区域稳定是其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因此,区域宏观发展政策的制定多以此为导向,求稳而非求快,是其宏观制度的基本特征,在此政策背景下,新疆区域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与突破势必将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是当前虽然新疆区域内各地州的体育产业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区域内缺乏相对统一或可协调的体育产业政策体系作为支撑,这也直接限制了新疆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此外,由于新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处于相对滞后的状况,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相关企业也长期处于小规模、低水平运行的状态,因此,其微观的组织管理与运行制度也相对建设滞后。但是,在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新疆区域发展的持续关注,一系列特殊的、针对性、扶持性政策的出台,尤其是内地发达省市对新疆区域的全方位对口援助工作的持续开展,又在一定程度上为新疆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和制度支持。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制度分析可以发现,在新疆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中,制度资源较之国内其他区域具有其独特的异质性,虽在近年来获得较多的宏观层面的政策与制度支持,但综合新疆体育产业发展涉及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制度资源状况,可以发现,新疆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中制度资源总体不占优势,甚至处于相对的劣势。

4.2.2 经济资源的异质性分析

广义的经济资源,涵盖了资源的各类要素,狭义的经济资源,则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源生产过程中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环境、方法、手段及其全部成果[6]。在区域发展中,经济资源具体指向为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情况,就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而言,则包括了区域经济环境的背景和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概况。

就新疆区域经济环境而言,新疆经济发展长期以第一二产业为主,农业、矿业、石化等产业是新疆的区域性支柱产业。如表2所示,新疆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显著高于全国水平7%以上,第二产业的比重虽与全国平均水平有所差异,但随着新疆建设的发展,其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异在缩小。而体育主体产业主要所属的第三产业的比重较之全国平均水平则差异显著,数据显示,从1990—2002年新疆第三产业的比重从28.4%持续攀升至43.7%,但2003—2010年又呈现出持续的波动特征,从40%的比重下降至33%的水平,2010年后其比重持续回升,至2014年新疆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至40.8%,但其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也在5%以上,而同期,国内体育产业较为发达的省区第三产业的比重普遍在45%以上,甚至部分省市达到60%以上,而体育用品制造业比较发达的福建区域,虽然第三产业比重与新疆持平,但其第二产业的比重高达52%,这也与福建体育产业发展类型特征吻合。

表 2 2010—2014年新疆3种产业结构及其差异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新疆统计年鉴》(2010—2015年)数据整理。

就新疆区域体育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而言,体育主体产业在新疆的发展处于相对势弱的态势,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底,新疆体育产业的总产值约为28亿元,其中体育彩票业的销售额就达到12.03亿元,比重占42.9%,而体育用品销售额为9.7亿元,占34.6%,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体育休闲健身业和竞赛表演业的产值仅占 13%,而体育中介、体育传媒、体育经纪及体育旅游等产业的总产值,还总计不到10%,由此可见,新疆体育产业的产业结构在新疆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影响下,还处于一种不协调,难以可持续发展的状态,需要持续调整与改善。

4.2.3 人力资源的异质性分析

人力资源对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区域人口总量及其分布、区域居民收入与消费能力、区域居民消费习惯等因素对区域体育相关产业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还体现为区域体育产业从业人力资源的数量及质量状况,及其对相关产业组织的生产经营状况的影响。

1.就区域人口及其分布状况而言,新疆是西部大区,但区域人口总量相对有限,截止2014年末,新疆总人口为2 298.47万人,其中兵团人口为273.2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其人口密度仅为13人/km2,其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这有限的人口还呈星状分布于全疆21个行政区域范围内,除乌鲁木齐等中心城市外,其他城市和城镇人口集聚极为有限。体育产业,尤其是作为主导产业的体育主体产业,其发展高度依赖区域市场的人口支撑,若区域中缺少足够的人口总量和较大的人口密度,加之前述的区域阻隔和自然环境等宏观因素的限制,则意味着该区域的体育产品和服务市场需求将可能是难以有效开发的,同时,也将难以充分满足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需求。上述分析表明新疆体育产业,尤其是体育主体产业的市场需求空间较之全国其他区域是相对特殊的,因而需要根据新疆区域的人口及其分布特征进行差异化协调、整合与开发。

2.就居民收入与消费能力而言,新疆地处边疆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相对偏低,且区域内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居民收入相对有限,且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显著。如表3所示,自2010年以来,新疆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持续增长,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约2 000元,增速在13%以上,农村居民纯收入年均增长约1 000元,增速在17%以上,较之同期全国水平,新疆城乡居民的收入增幅与增速均有显著优势,但从收入的绝对数额来看,新疆城乡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较之全国平均值显著偏低,新疆城镇居民较之全国平均年收入低约6 000元,农村居民较之全国平均年收入低约1 500元,且这种收入差距均有持续增大的趋势。从居民消费能力来看,新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生活性消费支出的比重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农村)至7%(城镇)。此外,由于新疆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乌鲁木齐及北疆区域的居民收入水平显著高于南疆区域。由此可见,偏低的收入水平无疑将极大地限制新疆民众的实际消费能力,而实践表明,体育消费的主体,尤其是体育健身、体育休闲、体育旅游等体育主体产业的产品与服务的主要消费者,往往更多的来自于收入相对较高的社会群体,因此当前新疆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消费能力成为了限制新疆民众进行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客观上也不利于新疆区域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表 3 2010—2014年新疆城乡居民收入与支出情况比较

注:表中()中标示数据为该类新疆居民当年度收入或支出数据在全国的排位位次。数据来源:根据《新疆统计年鉴》(2010—2015年)数据整理。

3.在居民消费习惯方面。首先,族别差异将导致消费习惯的差异。由于乌鲁木齐及北疆区域的人口结构中,少数民族的人口比重在40%以下,较之南疆区域明显偏低(南疆区域少数民族人口在60%以上,喀什及和田等区域在90%以上),这样的族别聚居分布状况导致南北疆居民的生活与消费习惯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如在体育消费领域,汉族人口更倾向于跟随时代潮流,接受新的体育消费方式与体育产品和服务,但多数少数民族群众则更倾向于坚持自己的民族传统,选择具有区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不利于体育产业,尤其是体育主体产业的多向和协调发展。其次,城乡及其收入水平的差异也将导致消费习惯的差异。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新疆城镇居民文教娱乐人均支出为2 105元,比2014年的1 739元增长了21%;而同期,新疆农村居民2015年的文教娱乐人均支出为632元,比2014年的601元增长了5.2%。由此可见,随着新疆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在体育消费等领域的消费投入均有所增长,但由于城乡居民收入的显著差距以及基本生活消费支出的刚性需要,导致城乡居民在体育消费意愿与消费习惯等方面出现一定的差异,导致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增长速率比农村更快。

4.2.4 市场资源的异质性分析

市场资源是指存在于市场环境中,可以被区域体育产业相关主体开发利用,以帮助产业获取竞争优势的资源要素的集合[8],其具体要素包括各种有利的市场因素,如市场竞争环境特征、经营许可权、品牌、渠道、客户及其忠诚度等。

在市场竞争环境方面,体育产业是一项涉及多种具体产业类型和领域的产业体系,是一项跨越二、三产业的复合产业,因此,其市场竞争环境相对其他产业更加复杂。就新疆区域体育产业的市场竞争环境而言,目前新疆体育产业的主要形式主要包括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健身娱乐、体育竞赛表演、体育旅游、体育彩票销售等具体产业。其中体育彩票销售业、体育用品销售业的规模相对较大,占新疆体育产业产值比重高,但其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全面、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促进有限,而作为体育主体产业的体育健身娱乐、体育竞赛表演等产业的发展则处于产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状态,其产业竞争状况与其他区域,尤其是体育产业发达区域的差距明显。如以新疆体育主体产业最为发达的乌鲁木齐为例,其休闲健身产业的规模与竞争程度不仅远低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也显著低于同处西部的成都、西安、兰州等区域中心城市,且参与健身消费人群的群体结构、消费意愿、消费满意度等也不尽合理,这种市场环境不仅不利于区域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开拓,也不利于其健康发展。

在其他市场资源要素方面,新疆区域体育产业所拥有或能掌控的市场资源要素也相对有限,如在体育产业相关品牌领域,新疆广汇篮球等专业俱乐部,由于历史战绩卓越,虽有较高的知名度,但由于影响群体有限,且品牌推广的局限,其对体育产业的推进并不理想;而在客户及其忠诚度方面,新疆区域性体育产业发展中,虽形成了一定的区域品牌体育企业或组织,但其客户群体主要集中于区域内的较小范围,客户群体规模小,加之前述的居民收入与消费能力及消费习惯等的限制,导致其客户群体规模难以在短期内有显著的增长;而在销售渠道等方面,新疆区域体育产业在其发展中渠道形式多较为传统和单一,创新性渠道使用较低,且受制于区域自然环境及经济社会因素的制约,渠道影响成效也相对有限。但近年来,随着新疆各地对体育产业的逐步关注,一些市场资源优势也逐步显现,如新疆本拥有37处大小滑雪场,数量仅次于冰雪资源大省黑龙江,且随着新疆冰雪体育项目的推进与开展,新疆丝绸之路、将军山滑雪场相继取得国际雪联雪道认证,从而具备举办国际A级赛事的资格,在经营许可领域取得突破,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新疆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市场资源。

4.2.5 自然资源的异质性分析

从自然资源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来看,一般自然资源中的动物、矿产等资源要素对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往往不具有直接影响,但自然资源中的土地、生物、水以及气候等资源要素状况则可能对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较为重要的限制或影响。就新疆自然环境特征而言,新疆地处西部边陲,区域西部与北部与多国接壤,区域面积极为广阔,面积达到166万km2,为我国面积第一大区。同时,区域内“三山夹两盆”的特殊地形地貌特征和普遍的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也给新疆带来了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此外,新疆地处西北高纬度区域,区内多高山、低温高积雪的地形与气候特征也是新疆自然环境的一显著特征。

表 4 新疆自然资源要素及其对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

从体育产业发展的角度而言,新疆独特而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表4)一方面为新疆体育旅游业、部分竞赛表演业的发展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并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特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如环塔拉力赛、鄯善国际沙漠健身休闲大会、环赛里木湖公路自行车赛、环艾丁湖摩托车越野赛、尉犁国际露营大会、乌鲁木齐国际冰雪节、哈密环东天山自行车赛、伊宁国际篮球邀请赛、昭苏马术比赛、阿瓦提刀郎休闲文化旅游节等特色赛事,同时,新疆也积极致力于依据区域冰雪自然资源扩展冰雪运动产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新疆与其他省区,以及新疆区域内各区域间的地理阻隔与遥远的区间距离又为新疆体育产业发展中体育产品与服务的提供与价值传递带来了极大的时间与经济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区域内体育资源的共享和区域体育产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流动,从而抑制了区域体育产业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4.2.6 特色资源的异质性分析

新疆是我国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新疆少数民族众多,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大,少数民族族别众多,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柯尔克孜、塔吉克等12个差异化世居少数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主要少数民族的人文社会文化影响深厚,民族特色浓郁。在上述少数民族的发展、传承与延续中,形成了极具民族与区域特色的多样化、差异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据《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汇编》等资料显示,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包括竞赛项目、表演项目、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失传及濒临失传项目、传统游戏项目5大类(表5),其中,由于经济、社会、技术及环境等历史及现实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约21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面临传承或消亡问题[1],其余项目目前在新疆社会文化生活中仍有较强的影响,也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同时,由于民族和区域的差异,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分布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和民族性差异特征(表6)。当前,随着近年来新疆各地积极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客观上推动了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助力。

表 5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统计

资料来源:根据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汇总资料和新疆少数民族运动会相关材料进行整理。

因此,新疆特色的少数民族分布及其极具区域性和民族性的特色传统体育项目与赛事,一方面,为新疆体育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民族传统体育竞赛表演业和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与资源优势。但另一方面,也应注意到,新疆这种显著差异化的社会与文化环境特征又客观上形成了与国内其他区域的天然阻隔,无形间为新疆体育产业与其他区域体育产业的协调、交流、价值传递与共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和制约。

表 6 新疆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地区及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汇总资料整理。

4.3 新疆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中异质性资源要素的影响方式比较

综上所述,在新疆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中,多样化的、异质性的资源要素对新疆区域体育产业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各类资源要素对体育产业的具体影响是有差异的,且普遍存在利弊两端的现实影响。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观点及其改进,本文认为,为了充分发挥新疆体育产业发展中的资源优势,缓解或降低资源劣势的不利影响,新疆体育产业发展的组织、管理和经营运行组织和企业,需要注意识别资源要素的影响方式的差异,并根据新疆区域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要素的现实特征,采取差异化的影响途径,以帮助新疆区域体育产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取得实际的竞争优势。

具体而言,依据前述的区域体育产业发展资源要素影响方式的界定,新疆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中对各类资源要素的影响方式,也可以划分为4类,即控制、引导、适应和不为,进而可以将新疆体育产业涉及的资源要素分为4类,即:可控制的资源、可引导的资源、可适应的资源和不可为的资源(表7)。

表 7 新疆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中各类资源要素的差异化影响方式

首先,控制可控制的资源是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体育产业涉及多个具体产业领域,其对企业微观管理制度与产业相关人力资源的发展是可为、可控的,同时,针对新疆体育产业发展的实际,积极树立与建设体育产业相关企业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健全和拓展销售渠道、依据自身资源优势获取更有价值的产业相关特许经营权等,也是需要新疆体育产业相关组织积极作为的。第二,引导可引导的资源是获取新疆区域体育产业竞争优势的必需要件,新疆相较于其他区域,体育产业相关资源既有优势,更有劣势,引导区域体育产业制度的区域性、科学性与时代化是区域体育产业相关管理者的责任,同时,新疆体育产业发展相关的人力资源与市场资源虽多具劣势,但通过体育产业管理与经营主体的恰当引导,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发展劣势的,此外,新疆具有极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传统体育项目等特色资源,但其根植于新疆长期的历史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简单的控制是不可行的,因此,需要通过引导,使之与现代商业运营方式相衔接以焕发新的活力。第三,适应可适应的资源是新疆区域体育产业发展获取竞争优势的保障,新疆具有相对特殊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管理制度,一产业与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相对独特的区域人口结构,相对较低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因此,新疆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根植于现实的背景与需求土壤,适应新疆区域的制度、经济发展状况与区域人口与人力资源特征,有针对性地、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发展区域体育产业。第四,不乱为不可为的资源,是新疆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底线,体育产业,尤其是体育主体产业的发展是绿色的,这是社会各界对体育产业的共识,因此,在新疆体育产业的发展中,断不可以牺牲或破坏新疆独特自然环境为代价,不能为发挥新疆自然资源对体育产业发展的优势而肆意建设、甚至破坏性建设,而应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进程中,因势利导优先发展体育观光、体育旅游、体育休闲与竞赛表演等产业。

4.4 新疆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中异质性资源的协调与整合

在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进程中,认识到区域体育产业面临的资源异质性与非完全流动性是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可持续和健康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前述异质性资源进行可行的、针对性且差异化的资源协调和整合则是实现区域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并获取区域体育产业竞争优势的基本策略和可行路径。

首先,根据前述的区域体育产业发展资源协调与整合路径(图1),新疆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中,其资源协调与整合将形成3种可能的竞争优势,即可发展的资源优势、有潜力的资源优势和难以发展的资源劣势。其中,新疆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中可发展的资源优势主要体现为短期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资源要素及其集合,如新疆体育产业主体可控制的资源要素;有潜力的资源优势主要体现为短期直接或间接影响有限,但从长期来看,有助于新疆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潜在资源要素及其集合,如新疆体育产业主体长期可引导和可适应的资源要素;而难以发展的资源劣势,则主要表现为短期或长期都对新疆区域体育产业发展难以产生有利影响的资源要素及其集合,如新疆体育产业主体不可控制、难以引导、也无法适应的资源要素。

其次,从协调与整合的策略和途径而言,新疆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与竞争优势的获取,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加以协调和整合:一是,协调制度、经济、人力、市场、自然和特色等各项异质性资源,通过识别各类异质性资源之间的差异与关联,协调异质性资源的冲突,以尽可能实现资源优势的整合和资源劣势的弥补。二是,协调各类资源内部的差异与冲突,如协调自然资源中各种资源优势与环境劣势及交通不便的劣势之间的矛盾,通过资源内部要素的分解、比较与综合以实现单项资源要素的优势整合。三是,协调新疆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要素差异,整合新疆南疆、北疆和东疆之间的体育产业发展资源差异,促进全区域层面的异质性协调与优势资源整合。四是,协调新疆与国内其他区域及周边区域的资源要素差异,尽量避免简单的同质化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降低资源消耗与产业间恶性竞争,并通过大区域之间的协调与资源整合,促进全国性体育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五是,协调短期与长期的资源利用、开发与管理的差异与冲突,实现新疆体育产业发展的短期快速发展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协调与整合。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研究结论:

在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中,为帮助区域体育产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可以借鉴资源基础理论的基本观点,但考虑到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必要在传统的资源基础理论的观点上进行必要的改进,即应继承资源基础理论所强调的区域之间所拥有资源的异质性和非完全流动性观点,但应关注到区域内的体育产业管理与经营主体对资源要素的影响方式与程度是有差异的,且差异化的影响方式可以被界定为“可控、引导、适应、不为”4种。

区域体育产业要获取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体育产业的管理与经营主体需要不断协调异质性的各类资源要素,并通过识别异质性资源要素之间的差异,识别资源影响方式的差异,进而以“资源输入—资源转换—资源输出”的逻辑衔接并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形成资源合力,以获取与维持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通过对新疆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中资源要素的异质性分析及协调、整合策略与路径实证分析,发现可以基于资源基础观点及其改进综合考虑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思路与路径,新疆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异质性资源要素分析结果与协调整合路径设计表明,区域体育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是必要和可行的,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的获取也是可以实现的。

5.2 建议

首先,区域体育产业相关管理机构和管理者应树立基本的资源基础观念,应认识到制度、经济、人力、市场、自然及区域特色资源等资源要素对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和竞争优势的获取是极具影响的,且这种影响是不可替代的。

其次,区域体育产业的企业管理者和从业者应重视自身的资源特征,识别自身的资源优势与劣势,识别区域环境中的机遇与挑战,并以科学的方法分析自身的资源要素,并据此设计适宜的体育企业短期与长期发展路径。

再次,区域体育产业竞争优势的获取与维持,需要对区域体育产业资源要素进行综合考虑,需要科学评价各类异质性资源要素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及其差异化影响方式的作用机制,需要协调资源要素的差异与冲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要素的平衡与整合,从而形成可利用、可开发、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最后,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全国,乃至全球体育产业的发展并不是矛盾的,应树立全国体育产业“一盘棋”的全局理念,以战略系统思考的思路来协调不同区域间的体育产业发展方向,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特点与资源合力来协调区域间的体育产业发展冲突与矛盾,通过协调与整合促进全国体育产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进而在全球体育产业竞争中,赢得中国体育产业的竞争优势,获取中国体育产业的市场优势地位。

[1]阿不拉·玉素甫,查萍.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33(5):113-116.

[2]丛湖平,郑芳,童莹娟,等.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研究[J].体育科学,2013,33(9):3-13.

[3]段艳玲,徐茂卫.资源基础观对我国体育企业创新性作用的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2013,33(11):46-51.

[4]黄旭,程林林.西方资源基础理论评析[J].财经科学,2005,(3):94-99.

[5]姜同仁,宋旭,刘玉.欧美日体育产业发展方式的经验与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37(2):19-24.

[6]路征.政治资源、经济资源与收入差距[J].当代经济管理,2009,31(2):19-21.

[7]马昀.资源基础理论的回顾与思考[J].经济管理,2001,23(12):23-27.

[8]苗锡哲,程浩.市场资源定义及价值分析[J].管理观察,2009,(10):249-250.

[9]谭希培,李有贵.制度资源略论[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8(1):18-21.

[10]魏火艳.区域体育产业集聚区发展实证研究——以中原经济区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4,30(2):74-82.

[11]谢洪伟,许月云,许松涛,等.区域体育产业比较优势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2):39-45.

[12]于洋.从《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看中国体育发展方向[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4,28(3):38-42.

[13]张利平,仝允桓,高旭东.资源基础观视角下中国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竞争策略研究——以李宁体育用品公司为例[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30(11):157-163.

[14]WEMERFELT B.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J].Strategic Manage J,1984,5(2):170-180.

Research on the Acquisition of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for the Regional Sports Industry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Resource-Based Theory(RBT) and It’s Improvements

LIU Zhi-min,HE Lin-jun

The approach and fundamental path for acquiring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for the regional sports industry are proposed by taking the basic ideas of resource-based theory(RBT) as a logic starting point and improving the influences of RBT on the regional sports industr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in the industry.According to theoretical derivation and the empirical study on the example of the regional sports industry in Xinjiang,it is found to be imperative,in the context of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state,for the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entities in the regional sports industry to concern about heterogeneous related resource factors involved in this industry,including institution,economy,human resource,market,nature,and characteristics resources,but the ways and degrees they influence the differentiated resource factors vary in terms of “controllability,guidance,adaptability,and inaction.” Hence the resources involved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sports industry can also b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controllable resources,guidable resources,adaptable resources,and inactive resources.Therefore,the entities related to sports industries must identify the heterogeneities among heterogeneous resource factors and their differences in ways of influencing and link various resource factors with systematic ideology,utilizing the logic of “resource input—resource conversion—resource output” and the concept of resource coordination and integration to promote the associated balance and matching.The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for regional sports industry could be thus acquired based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resource synergy.

resource-basedtheory(RBT);regionalsportsindustry;competitiveadvantages;sustainabledevelopment

1002-9826(2016)05-0017-09

10.16470/j.csst.201605003

2016-01-12;

2016-06-18

塔里木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TDSKYB1614)。

刘志敏(1979-),女,陕西丹凤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体育产业与区域发展,E-mail:67887025@qq.com;贺林均(1980-),男,四川遂宁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资源管理,E-mail:hlj990612@163.com。

塔里木大学,新疆 阿拉尔 843300 Tarim University,Alear 843300,China.

G80-05

A

猜你喜欢
异质性体育产业要素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城市规模与主观幸福感——基于认知主体异质性的视角
管理者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异质性、机制识别与市场价值效应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体育产业之篮球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