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移动智能设备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01-04 07:52汤欣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6年15期
关键词:英语词汇词汇实验组

汤欣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外语系,北京102617)

互联网环境下移动智能设备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汤欣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外语系,北京102617)

随着互联网环境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高等教育中的普及,移动智能设备参与学习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合理使用移动智能设备不仅有助于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探索移动智能设备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分析影响移动智能设备在学习中使用的因素并提出思考及对策,以期对网络时代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借鉴意义。

移动智能设备;英语词汇教学;互联网+;碎片化

一、前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智能设备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交流与学习的重要工具,学生获取知识的媒介渐渐由传统的纸质书籍转移至网络。此时,教师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教师讲解的许多内容是学生没有兴趣或者已经通过互联网了解了的。教师因此阻止学生在课上使用移动智能设备,认为这是学生上课不集中精力听讲的元凶,尖锐的矛盾就此形成。

移动智能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Kindle Fire等。移动智能设备因其携带方便等优势,其与教学的结合必将使教育教学发生巨大的变化。移动智能设备参与学习活动的场所可以是在传统课堂或传统课堂以外的空间,不再受时间、设备、人员、网络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在信息超载和碎片化的今天,利用移动智能设备进行学习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中山大学王竹立认为“手机公开进入各级各类学校与课堂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可以说,不会很久,我们的教师将不得不与手机这个‘第三者’在课堂上和平共处,学生会越来越频繁地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查找资料、做练习、看微课视频、交流信息、发信息、录音录像、直播课堂教学……甚至,可以做到教学相长,纠正教师讲课时的一些错误等。”[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互联网必将成为教学的主战场。因此,移动智能设备在教学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英语词汇学习是大学英语学习中最基础的部分。它和语音以及语法共同构成了语言三要素。词汇基础直接影响着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进入大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英语词汇量激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都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由于教学方式的陈旧,加之无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收效甚微。此时,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目前比较普遍的还是翻译法,即教师呈现词汇,讲解释义,给出例句并进行翻译。词汇学习方法还包括词根词缀法、联想记忆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互动效果差,输入和输出严重脱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词汇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通过相关平台,教师以多模态的形式将词汇呈现给学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的很多消极词汇可以通过学习转变为积极词汇,进而扩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

我国的“移动学习研究热点集中在技术的可行性分析、系统终端软件的研发和理论研究这三个方面。还存在着学习系统不稳定、操作性较差、课程学习资源匮乏等诸多问题,这说明移动学习有着较为广阔的研究发展空间。”[2]关于移动智能设备进行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目前国内还非常少,存在着较为广阔的研究空间。

二、移动智能设备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使用移动智能设备进行英语词汇教学有其理论和实践基础,下文将分别进行阐述。

1.理论基础

(1)新建构主义

新建构主义(New Constructivism)是2011年由中山大学王竹立在《远程教育杂志》杂志所发表的《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一文中提出。

新建构主义提出,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是网络时代学习的两大挑战。该理论强调“要教会学生学会选择,即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根据个人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构建个性化的蛛网式知识结构;另一方面采用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来整合信息与知识碎片,实现知识内化乃至知识创新。”[3]“‘互联网+’不是简单的相加,加完之后一切都会发生变化。互联网是刀、是斧、是锯,将原来的一切都分解成碎片,然后再以互联网为中心重新组建起来,成为新的体系、新的结构。“互联网+”的本质就是碎片与重构呀!”[3]

新建构主义恰好为使用移动智能设备进行大学英语词汇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移动智能设备,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碎片化词汇知识,再以个人需要为出发点进行选择,以达到知识结构的重构。这种零存整取的方式最终帮助学生实现了知识创新。

(2)双重编码理论

双重编码理论(Dual Coding Theory)是上世纪60年代由著名的加拿大心理学家佩维奥(Allan Paivio)提出。

“双重编码理论提出,人类的大脑拥有两个处理信息的认知系统,语言认知系统和非语言认知系统,这两个系统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语言认知系统处理语言信息,非语言认知系统加工非语言信息,二者可以被相应的刺激激活。双重编码理论最重要的观点是,当教学材料同时以语言形式和视觉材料形式呈现给学习者时,学习者的记忆和识别会被增强。”[4]

在移动智能设备参与英语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多模态的形式将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激发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兴趣,提高英语词汇学习效果。

2.实践基础

(1)硬件与软件基础

硬件基础。根据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学生移动智能设备的拥有率为100%,这为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硬件基础。这些移动智能设备均拥有独立操作系统,且可以连接互联网。

软件基础。目前,大量智能化的第三方软件为基于移动智能设备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软件基础。这些“移动应用程序具有4A元素(anytime-随时,anywhere-随地-anyone-任何人-anything-任何事)。”[5]它们可以安装到移动智能设备上,且功能强大,学生完全可以自行安装。同时,这些移动智能设备一般都安装有多媒体应用程序,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可以是多模态的,这为英语词汇的学习提供了多样化的语义环境。学生可以通过移动智能设备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学习资源,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零存整取”式的学习,最终实现知识结构的重构和创新。

(2)学生接受度调查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125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共发放问卷125份,收回121份,有效问卷121份。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使用移动智能设备进行英语学习的接受程度。

调查结果如表1。本调查问卷使用李克特5级量化表。

表1

根据以上调查问卷的反馈可以发现,学生对使用移动智能设备进行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的接受度较高,这为进一步开展相关教学与研究提供了实践基础。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具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在实践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三、移动智能设备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研究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按照教学班划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被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英语学习经历、生源地等因素未被考虑在内。

2.研究工具与方法

本研究以蓝墨云班课APP为主要平台,同时配合使用扇贝单词APP和“石化英语频道”微信公众平台。研究过程中,实验组学生须首先安装、关注、注册以上工具。

问卷调查。用于了解学生对使用移动智能设备进行英语学习的接受程度。

3.研究步骤

(1)安装与关注

实验组学生在研究开始前通过扫描二维码或搜索下载安装“蓝墨云班课”和“扇贝单词”应用程序到移动智能设备,同时关注“石化英语频道”(微信号:biptenglish)微信公众号。对照组仍然按照传统方式进行词汇教学。

(2)第一次词汇测试

在研究开始前,对两个组进行词汇测试。测试使用蓝墨云班课APP中的测试功能进行。教师将题目顺序打乱,即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回答的题目相同,但顺序不同。测试结果留作与第二次测试对比使用。

(3)教学活动设计

图1 互联网环境下移动智能设备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模型

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筛选、上传相关词汇学习资源至蓝墨云班课,另外还包括来自“石化英语频道”微信平台的部分内容、音频、课件等多模态内容。学生以个人需要为中心,选择碎片化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通过蓝墨云班课提供的数据支持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必学内容,教师对未进行学习的学生通过提醒功能进行提醒。此时教师应避免提供不相关信息和知识,减少认知负荷,避免超载。这种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同时,教师布置学生完成扇贝单词相应的教材进行日常学习,学生在完成扇贝单词的学习任务后打卡至朋友圈,再兑换以虚拟经验值计入个人成绩。

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头脑风暴功能进行听写活动,成绩以虚拟经验值的形式添加给学生。针对学生不敢开口说英语的老难题,答疑讨论功能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提升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参与活动时需要手动输入英文词汇,拿捏不准的词汇学生会通过扇贝单词进行查阅,整个过程体现了以输出为导向的理念。测试功能的及时反馈对教学提供了反拨,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参与情况并可以适时提醒。

课后。教师布置词汇任务,之后要求学生使用作业功能提交,教师根据作业内容设定批阅方式,学生间还可以进行互评,也可以制定学生进行评价。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激励机制的引入使得词汇教学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另外,学生利用微信平台完成词汇拓展学习,并配合使用扇贝单词的查词功能。

综合以上,网络环境下基于智能移动设备的英语词汇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

表2

(4)第二次词汇测试

在实验组进行过12周的基于移动智能设备的英语词汇教学后,对两个组再次进行词汇测试。测试依然使用蓝墨云班课APP中的测试功能进行。教师同样地将题目顺序打乱,即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回答的题目相同,但顺序不同。两次测试题目难度系数相当。测试结果留作与第一次测试对比使用。

4.研究结果分析

经过对第一次词汇测试与第二次词汇测试进行对比后,得到了以下结果。

(1)在移动智能设备参与词汇教学活动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英语词汇成绩差异不大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第一次测试结果对比

表3显示,在移动智能设备参与词汇教学活动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英语成绩相当,均值差仅为+0.580。此数值将留作与第二次测试的结果进行对比。

(2)在进行过12周基于移动智能设备的英语词汇教学后,实验组的英语成绩有所提高

在未对实验组进行基于移动智能设备的英语词汇教学前,其英语词汇测试的平均值为29.370(满分为50.000分)。在对其进行12周的基于移动智能设备的英语词汇教学后,其测试平均分为31.290(见表4)。

表4 实验组第一次、第二次词汇测试结果对比

这说明,基于移动智能设备的英语词汇教学会使英语学习者的词汇成绩得到一定的提高。

(3)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实验组进行12周英语词汇教学后,其英语成绩变化不明显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对照组进行了12周的英语词汇教学后,其英语词汇测试成绩变化不明显,测试对比结果见表5。

表5 对照组第一、第二次词汇测试结果对比

虽然表5显示对照组的第二次测试成绩略高于第一次测试,但是均值差只有+0.170。结果表明,在传统教学条件下对照组进行词汇教学,其英语词汇成绩变化不明显。

(4)在基于移动智能设备对实验组进行12周词汇教学后,其第二次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组

在利用移动智能设备进行了12周英语词汇教学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第二次测试的结果对比分析见表6。

表6 实验组和对照组第二次测试词汇成绩比较

以上结果表明,移动智能设备参与英语词汇教学活动能有效促进学生各种认知活动的发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习者英语词汇成绩的提高。这与之前的推断相符。

四、建议与策略

基于互联网环境利用移动智能设备进行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提升了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也有一些需要教师需要注意的方面。

(1)应用程序的选择需要符合教学设计要求。自2014年以来,可供选择的教学软件层出不穷。有的软件与微信绑定,有的软件是独立安装的APP。功能既有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根据学科与教学设计选择适合的软件是教师首先需要注意的问题。

(2)教学设计要与传统面授教学设计相结合。将基于传统课堂的系统学习与基于网络的移动智能设备碎片化学习结合起来,是教师需要面临的挑战。有些教师一旦将移动智能设备引入教学,便以技术功能为主导来设计教学活动,这必将与传统面授教学形成“两层皮”。此时,教师需要更多思考两种方式的结合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技术的使用要适度。 对移动智能设备的应用要合理,不要使学生的学习过度依赖设备。因为新技术的引入会让学生有新奇感,很多教师会因此而过多地使用新技术,渐渐走向了“炫”技术。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学生的认知负荷,因此技术的使用要适度。

(4)师生的信息化素养需要提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超载和碎片化是目前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必须面对的挑战。此时,移动智能设备将为英语教学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但是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还要为学生筛选丰富的教学资源,并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同时,对大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传统课堂上获得的系统知识与网络化带来的碎片化知识整合起来重新建构,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提高学生使用移动设备开展英语词汇学习的意识,学习资料的选择应以个人需求为导向,学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等。

移动智能设备参与教学过程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网络流量是影响大学生使用移动智能设备的因素之一。另外,教学过程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学习模式的影响等等。受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五、结语

西蒙斯曾提出“今天的知识不再是静态的层级与结构,而是动态的网络与生态。”[6]传统的系统学习正在遭受着网络碎片化学习的严峻挑战。移动智能设备携带方便,功能强大,而且普及率较高。越来越多的移动智能设备已经不仅仅是通讯和娱乐功能,而是更多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但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而且学生在习惯了使用移动智能设备进行课堂学习后,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移动智能设备参与教学活动毫无疑问会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带来一场颠覆性的变革。

“互联网+”环境下移动智能设备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结合,使英语学习发生了质的改变。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挑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与研究空间。同时,还有待大学英语教师与学生不断实践,并总结出相关经验。

[1]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4):14-21.

[2]蔡潇潇,姚佳,王卓宇.基于智能手机的英语词汇学习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5(11):170-174.

[3][6]王竹立.新建构主义教学法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14(5):5-11.

[4]汤欣.基于认知理论的英语教学媒体设计探讨[J].教学与理论,2014(3):118-120.

[5]刘露露.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6(9):87-88.

(编辑:王晓明)

G431

:A

:1673-8454(2016)15-0075-05

*本文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十二五”规划青年课题“大学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建策略研究”(136240992)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英语词汇词汇实验组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初探
扩大英语词汇量的实践
来自人名的英语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