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分析

2017-01-04 09:19路永平于阿信陈腾宋歌周云洁于东贤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供血平板心电图

路永平 于阿信 陈腾 宋歌 周云洁 于东贤



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分析

路永平 于阿信 陈腾 宋歌 周云洁 于东贤

目的 分析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情况。方法选取23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行平板运动试验,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141例)和非冠心病组(93例),比较两组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心律失常的类型及特点。结果冠心病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2.55%(60/141),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的15.05%(1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心律失常构成类型:室性早搏26.95%、房性早搏5.67%、阵发性室速2.13%、阵发性房颤1.42%、右束支阻滞2.84%和短阵室速3.55%。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既可诱发冠心病组发生心律失常,又可诱发非冠心病组发生心律失常,可用于冠心病的辅助诊断。

平板运动试验;冠心病;心律失常

平板运动试验是通过一定负荷的等张运动,了解患者生理及病理变化的技术[1],目前主要应用于对已知或可疑心血管病的辅助诊断,较少用于诱发心律失常。本研究比较冠心病和非冠心病患者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心律失常的情况,探讨其不同类型及特点。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3月我院门诊和住院的患者234例,其入选前均已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其中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为141例, 确诊为非冠心病的患者为93例。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了解平板运动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相应的急救措施。运动试验前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进一步排除平板运动试验禁忌证及各类心律失常。冠心病组年龄36~71(57.2±11.3)岁,其中男92例,女49例;非冠心病组年龄37~69(56.4±10.7)岁,其中男57例,女36例。

1.2 方法

采用美国美林(Mortara)公司生产的X-SCRIBEⅡ型活动平板分析仪,所有患者按Bruce方案进行试验。运动前常规记录立位12导联心电图和血压;运动中实时监测12导联心电图和血压,发现心律失常随时记录;运动后观察8~10 min或ST段恢复到运动前状态时结束。运动终止指标[2-3]: ① 达到目标心率,即85%×(220-年龄)次/min;② 出现严重心绞痛;③ ST段水平及下斜型压低>2 mm;④ 出现严重心律失常;⑤ 血压过高或过低;⑥ 出现呼吸困难、头晕、步态不稳等症状。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冠心病组共诱发心律失常60例,占其总数的42.55%,非冠心病组共诱发心律失常14例,占其总数的15.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诱发心律失常类型及其构成比例见表1。

表1 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诱发心律失常类型及其构成比例n(%)

a: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确切概率法检验

3 讨论

本研究对比冠心病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心律失常的情况,发现平板运动试验既可诱发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又可诱发非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诱发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其中以室性早搏最为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诱发房性早搏、阵发性室速、阵发性房颤、右束支阻滞和短阵室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运动试验诱发两组研究对象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是因为运动时交感神经张力升高、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以及机体儿茶酚胺释放增加造成的。儿茶酚胺和交感神经系统活动通过增加心肌细胞4相除极的斜率[4-5]来增加4相除极的速度,使到达阈电位的时间缩短,从而增强其自律性,使得运动时发生心律失常。

冠心病患者在运动时因交感神经兴奋、耗氧增加而出现局部心肌缺血;心肌供血与缺血之间的矛盾加大,也可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生。如果心律失常影响了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反过来又会加重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之间互相影响,所以冠心病患者更易出现频发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

心肌供血良好的非冠心病组,虽然运动时窦房结外的心肌细胞自律性有所增强,但是自主神经调节窦房结发放频率加快,抑制其下的自律点,再加上心肌本身供血良好、代谢正常,各类心肌细胞各司其职以适应机体运动后供血供氧量加大的需求,心律失常发生率较低。

另外,本研究中非冠心病组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心律失常的比例为15.05%。这提示运动试验不仅是诊断冠心病和评价其严重程度的常用方法,同时还可以弥补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不足,有利于发现更多潜在的心律失常。因此,在根据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作出判断时,除了将ST段改变作为判断标准外,还应高度重视心律失常的出现。除冠心病外,运动试验也可辅助诊断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在临床工作中不应忽视运动试验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1] 郭继鸿.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版社,2005: 1240-1241.

[2] 郑玲,刘敏洁,陈梅芬.冠心病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心律失常48例分析[J].中外医疗,2009(12): 69-70.

[3] 余汀.运动平板试验对男性及绝经前后女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5,24(6): 449-451.

[4] 杨文珍.冠心病患者在平板运动试验中诱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J].哈尔滨医药,2012,32(1): 21.

[5] 金仁俊,程王强,顾永亮,等.平板运动试验诱发心律失常[J].中国临床医学,2010,17(1): 141-142.

Analysis of arrhythmia induced by treadmill exercise test among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LuYong-ping,YuA-xin,ChenTeng,SongGe,ZhouYun-jie,YuDong-xian

The Secon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Henan 450000, China)

Objective To contrast the situation of arrhythmia induced by treadmill exercise test(TET) betwee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and non-CHD ones. Methods A total of 234 patients underwent TET, and were divided into CHD group(141 cases) and non-CHD group(93 cases) according to angiographic findings.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ET-induced arrhythmia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rrhythmia in CH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n-CHD group [42.55%(60/141)vs. 15.05%(14/93),P<0.05]. In CHD group, arrhythmias included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26.95%), atrial premature beats(5.67%), paroxysmal aventricular tachycardia(2.13%),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1.42%),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2.84%) and nonsustaine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3.55%). Conclusion TET can not only induce arrhythmia in CHD group but also in non-CHD group. It is helpful in the auxiliary diagnosis of CHD.

treadmill exercise tes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rrhythmia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42102310282)

450000 河南 郑州,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路永平,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疑难心电图诊断和分析,E-mail:lyp3117@sina.com

R541.7

A

2095-9354(2016)06-0420-02

10.13308/j.issn.2095-9354.2016.06.009

猜你喜欢
供血平板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属于你的平板电脑
平板对缝焊接视觉跟踪试验及异常数据分析
出彩的立体声及丰富的画面层次 华为|平板M6
辣语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三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气虚血瘀型)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