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2017-01-04 17:15卢荡
青年时代 2016年21期
关键词:改善对策存在问题人才培养

卢荡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险行业是一个新型的行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保险专业人才是现代许多高职学校面临的问题,本文就目前高职保险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善性的建议,希望能提高高职保险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关键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改善对策

一、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现状

(一)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

国家要求高职教育必须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高校根据企业的需求,从而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现价段,高职类的保险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较少,保险类的企业往往需要人才的时候就采取挖墙脚的方式,基本没有提前为自己企业储备人才的意识和理念,使得大量的保险专业人才毕业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者难以适应保险行业,进而越来越少的人选择这个行业,严重制约了保险行业的发展。在校企合作这方面,学校表现出单方面积极性,企业在这方面表现的非常不积极,使得校企合作的前景堪忧,不利于高素质水平人才的培养。

(二)师资力量匮乏

由于我国的保险行业起步较晚,现在高校保险专业的教师大多职称偏低,专业知识有限,对于学生的学习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多数教师都是从经济、金融等方面转型过来,根本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保险知识,教师也是一边教学一边学习,难以从全局掌握课程的重点。另外多数教师虽然有保险行业的资格证,但并没有实际的从业经验,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以及具体的保险营销技能存在许多不足,当然就不能培养出优秀的保险专业人才。

(三)国家资金投入不足

国家在保险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少,使得多数高职院校教育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脚步。由于教育经费不足,高职院校在热门专业方面投入较大的比重,而在较为冷门的专业如保险方面投入较少的资金,只重视理论教学,大大忽略了实践基地的建设,尤其是保险行业需要培养学生“陌生拜访、产品解读、保单填写”等方面的技巧,高职学校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基本没有,使得学生在毕业后难以符合保险公司的要求,进而转行做其他的工作,对于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二、改善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措施

(一)提高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首先要提高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为保险人才提供就业途径。为了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国家可以出台一些补助政策,如企业与高校合作,根据合作的行业不同有不同比例的补贴金额,合作时间越长补贴金额越多。另外,企业需要提高自己人才储备的意识,尤其是保险企业,对于自己需要的人才要提前与高校沟通,高校可以按照企业的需求来培养人才,如学校和各大银行合作,可以根据需求开设一些金融基础、会计基础、个人理财、商业信贷、保险营销、证券投资实务操作等方面的课程,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能力,还可以辅助实践基地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了学校与社会的无缝衔接,既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为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提高师资水平

高职院校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师本身的知识储备,鼓励教师评职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院校在招聘教师时,对于有从业经验且符合教师要求的人员要优先录取,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福利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入到保险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知识时,要结合院校所处的地区特点及行业特点,要充分发挥教学优势,提高课程设置的弹性,确保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教师上岗入职前要根据其专业储备进行一些培训,尤其是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教学过程中,对教师要进行定期的培训,让教师了解行业的发展及专业的发展,使教师始终处于专业知识的前沿,把最新的行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走出校门后有一份满意的工作。

(三)增加国家资金投入

国家首先要重视保险行业的发展,其次要加大对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改善高职院校没有实践基地的现状。对于需要实践的专业国家要加大资金投入,鼓励院校建立实践基地,并能良好地利用实践基地,培养出技术应用型人才,更加符合社会企业的需求。为了避免教学经费的不合理使用,国家在教育经费使用方面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来控制经费的使用,如要求学校对于每笔钱的使用都有相应的记录并且定期的上报到上级部门以备检查,且相关的检查部门也可以定期到学校进行检查,对于违法乱纪的活动要严肃处理,使得每一分钱都用到了教育上,没有浪费一分钱。

三、总结

本文对现阶段高职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有效的改善措施,详细阐述了提高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提高师资水平及增加国家资金投入等措施。通过相关措施的实施能有效的提高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为我国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改善对策存在问题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中的公平问题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