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效果

2017-01-05 00:46邓晓云黄容萍吴群好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护患护理人员满意度

邓晓云, 黄容萍, 吴群好

(江门市新会中医院,广东江门 529100)



急诊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效果

邓晓云, 黄容萍, 吴群好

(江门市新会中医院,广东江门 529100)

目的:探讨在急诊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门诊治疗的患者300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情况,以及护理结果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施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情况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结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为急诊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不但可以减轻患者由于疾病所产生的焦虑、紧张等情绪,使患者的情绪得到改善,让患者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疾病,还能够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急诊;心理护理干预;患者满意度;焦虑

急诊科室是医院中既重要又特殊的科室,之所以说急诊科室既重要又特殊,是因为急诊收治患者的病情通常十分严重,并且病情变化迅速无常[1]。由于疾病本身以及治疗过程都会给患者的心理施加无形的压力,所以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恐惧,甚至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不良的心理状态极易影响患者的病情,让患者对治疗结果没有信心,最终导致治疗结果不够理想,因此加强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越来越受到广大医护工作者的重视。我院自2014年开始,为急诊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300例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前来我院门诊治疗的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1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79例、女性71例,年龄16~82岁、平均年龄46.2岁,其中31例肾结石、30例流感、29例高热、29例高血压、31例急性胃肠炎;高中以下学历18例、高中学历51例、本科学历68例、本科以上学历13例,焦虑自评量表平均分为60.4分;观察组患者中,男性78例、女性72例,年龄15~81岁、平均年龄46.4岁,患者中30例肾结石、31例流感、30例高热、30例高血压、29例急性胃肠炎;高中以下学历17例、高中学历52例、本科学历69例、本科以上学历12例,焦虑自评量表平均分为60.3分。所有患者均神志清醒,可以进行正常交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学历、精神状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做法如下:(1)一般性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同患者及其家属应保证密切良好的沟通交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及护理结果产生充分信任,耐心解答患者的一切问题,对患者的要求应尽力满足。以热情饱满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位患者,充分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术,从而让患者充分信任护理人员,消除患者的孤独感,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2)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护理过程中,通过耐心的交流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了解每位患者各自的心理特征,根据病情发展的特异性以及患者心理的独特性,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定期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技术操作同理论知识培训,并且每月对理论知识及技术操作进行考核。将选出的优秀护理人员派送至上一级医院进修,从而充分掌握急诊医疗护理发展的新形势以及新动态[3];⑶特殊性的心理护理:①放松训练疗法:放松训练指的是让机体从紧张状态松弛下来的一种练习过程,放松的两层含义分别是肌肉松弛以及消除紧张。放松训练可以实现心理上达到松弛,机体的内环境达到平衡及稳定的状态,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②音乐疗法:护理过程中为患者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音乐可以使患者的心情得到放松,轻松欢快的音乐有降压、降低心率,改善疼痛、头晕、心悸、失眠与头胀等作用。

1.3观察指标 患者出院前,认真填写由Zung制定的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共20题,满分为100分,<50分属于无焦虑感,≥50且<60分属于轻度焦虑,≥60且<70分属于中度焦虑,≥70分属于重度焦虑[4]。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共20题,满分为100分,<70分属于不满意,≥70且<80分属于基本满意,≥80且<90分属于满意,≥90分属于非常满意,满意率=[(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 %。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焦虑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焦虑平均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焦虑情绪对比情况

2.2两组满意度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结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结果满意度对比情况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人们常常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中,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情绪已经处于高度的紧张焦虑状态,此时,如果突发疾病,会使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加重。焦虑的情绪会让患者消极的对待疾病,对治疗结果丧失信心,最终导致治疗结果不够理想,因此,通过恰当的心理护理来减轻甚至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不得不引起我们广大护理工作者的关注。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情况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结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对于急诊患者而言,为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从而让患者积极乐观的面对疾病,乐于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工作,从而达到快速彻底治愈的最终目的。心理护理干预还有利于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护理人员通过为患者进行耐心的心理辅导,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护患纠纷,临床意义明显,深受患者好评。

综上所述,为急诊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不但可以减轻患者由于疾病所产生的焦虑、紧张等情绪,使患者的情绪得到改善,让患者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疾病,还能够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

[1] 吴静.心理护理对急诊创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2,23(2):114-115.

[2] 黄雪红.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5):52-53.

[3] 陆瑾,陈春美.急诊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878.

[4] 蔡婉芬.心理护理对急诊外伤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9):37-38.

2016-09-15)

猜你喜欢
护患护理人员满意度
护患沟通:妇科护理工作中具体应用探讨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现代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及对策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护患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