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应用

2017-01-05 00:47梁茹冰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延续性康复差异

梁茹冰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科,福建泉州 362000)



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应用

梁茹冰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科,福建泉州 362000)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延续性护理,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干预前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和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和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提高,但观察组的提高幅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延续性护理;脑卒中;康复期;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起病急,病情凶险,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思想负担及精神压力[1]。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不良预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延续性护理干预作为护理措施的重要部分,能有效的降低脑卒中复发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本研究选取我院16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6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诊断为脑卒中,且排除精神系统类疾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肿瘤以及其他重大疾病者,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性患者98例、女性患者62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61.3岁,病程3~11个月、平均病程5.4个月,脑梗死116例、脑出血44例,已婚125例、未婚35例,小学文化程度33例、初高中文化程度68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59例,将所有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

1.2.1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 由1名主治医师担任组长,另由1名康复师及2名护士担任组员,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负责对患者进行针对性评估、掌握患者的康复状况、更新个人档案、随访及健康宣教等工作。

1.2.2定期随访 并更新个人档案每周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近期的运动及饮食情况,并详细询问患者的临床症状、机体功能改善情况等,进行记录,进行个人档案更新。

1.2.3加强专业的健康指导 每月上门随访2次,向患者讲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防控措施等,并指导患者进行肘关节、手指、髋关节的功能训练,直腿抬高训练、上下楼梯等康复训练,并嘱患者遵医嘱用药以及对康复的好处,严格按照个人饮食方案合理饮食,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同时给予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3]。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干预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对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日常活动能力越强。采用自我护理能力评测量表评价自我护理能力,共43条目,每条目0-4分,满分172分,分值越高表示自我护理能力越强[4]。采用简化的SF-36生活质量量表从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五方面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日常活动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和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和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提高,观察组的提高幅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1 两组干预前后日常活动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康复期时间较长,大多患者因诸多因素要求家庭疗养,脱离医护人员的管控,导致预后不良。延续性护理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护理模式,可将护理服务延续到患者家庭中,满足患者出院后疾病知识及健康护理所需,使患者得到延续性、协调性、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提高预后效果[5]。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干预前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和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3个月后,两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和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提高,观察组的提高幅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1] 程波,袁芳.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4,29(4):84-85.

[2] 饶蓉,叶頔,胡军,等.脑卒中康复期患者院外接受延续性护理服务的研究[J].中国康复,2014,29(6):453-454.

[3] 施晓红.延续护理对康复期老年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11(2):123-124.

[4] 姜丽.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2015,11(21):80.

[5] 贾会.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疗养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z1):39-40.

2016-10-15)

猜你喜欢
延续性康复差异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