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川芎敷神阙穴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2017-01-05 08:44郑海霞朱志云项伟忠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9期
关键词:神阙穴吴茱萸川芎

郑海霞 朱志云 项伟忠

(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浙江 丽水 323000)

吴茱萸川芎敷神阙穴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郑海霞 朱志云 项伟忠

(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浙江 丽水 323000)

目的 研究吴茱萸、川芎敷神阙穴对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症状、血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同时采用西药治疗。对照组(58例)在此基础上予淀粉敷贴神阙穴;治疗组(62例)则予吴茱萸、川芎敷贴神阙穴,干预6个月后观察两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血压及生活质量。结果经6个月治疗后,在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87.1%,对照组总有效率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控制血压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总有效率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吴茱萸川芎敷神阙穴可发挥药穴双重功效,起到辅助降压、改善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高血压; 中医药疗法; 外敷神阙穴; 护理

Hypertensio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shenque; Nursing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威胁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2012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我国15岁及以上的人口高血压患病高达24%,估计高血压患者已达2.66亿,同时面临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等问题。目前西药治疗可有效降压,但在改善症状方面效果欠佳。随着现代研究手段的应用,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防治方面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研究表明,中医药在降压同时,可显著改善头晕、头痛、烦躁、失眠等症状[2]。本课题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川芎、吴茱萸敷贴神阙穴治疗高血压病,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3 年1月-2014 年2月丽水市中医院心内科门诊12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2例,男33例,女 29 例;年龄 28~80岁,平均(58.36±11.13)岁;病程最长 35 年,或为新发,平均(7.63±5.21)年;高血压病 1 级18 例、2 级23 例、3 级 21 例。对照组 58 例,男 30 例,女 28例;年龄 27~80 岁,平均(58.25±11.16)岁;病程最长 36 年,或为新发,平均(7.61±5.23)年;高血压病 1级 16 例、2 级 20 例、3 级 2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符合以下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拟定标准:成人未服用降压药且排除明确疾病基础,2次以上非同日测量,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2)目前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尚可。(3)有头晕、头痛、烦躁、失眠者。(4)18≤年龄≤75周岁。(5)对治疗方案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虽符合纳入标准,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排除:(1)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者。(2)冠心病患者心电图提示有明显ST-T段压低及脑卒中、高血压肾病者。(3)糖尿病、急慢性感染、近期手术、创伤、结缔组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5)腹部皮肤炎症或破损者。(6)对医用胶布过敏者。

1.3 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同时采用缬沙坦胶囊(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0217)80 mg,每日 1 次,口服。对照组:同时予淀粉敷贴神阙穴。配合情志护理和健康宣教。治疗组:同时予吴茱萸、川芎粉敷脐。吴茱萸、川芎研细粉混合,取10~15 g,加温开水或食用白酒调制直径约 3~5 cm、厚 0.5~1 cm 的药饼,清洁脐部后敷于脐部,外敷消毒纱布,用医用胶布固定,每次持续8 h,每周2次。2 组均干预6个月为1疗程。配合情志护理和健康宣教。

1.4 疗效标准

1.4.1 症状疗效 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主要症状(头晕、头痛、烦躁、失眠)进行评分,观察症状改善情况。5 分:症状持续出现,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3 分:症状明显,经常出现,影响工作和生活;1 分:症状时轻时重,间断出现,不影响工作和生活[3]。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判定疗效。显效:症状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70%;有效:症状好转,症状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状积分减少<30%。

1.4.2 血压疗效 治疗前后检测血压,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判定疗效。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1mmHg=0.133kPa),并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20 mm Hg。有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并达到正常范围,或下降10~19 mm Hg。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1.4.3 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调查量表[5](the Short-Form 36 Health Survey Scale,SF-36)评估每个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SF-36量表由生理职能(Role-physical,RP) 、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 、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 、总体健康(General health,GH) 、精力(Vitality,VT) 、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ing,SF) 、情感职能 (Role-emotional,RE ) 和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 8 个维度组成。其中,前 4 个维度反映被试者生理健康水平,后4个维度反映被试者心理健康水平。量表总分为0 ~100 分,得分越高,代表其功能损害越轻,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计量资料用(mean±SD)表示,SPSS 18.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各组的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各组之间样本研究因素的比较采用F检验,分类变量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 经6个月治疗后,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主要表现在头痛、头晕、失眠等,但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例

2.2 两组高血压患者血压情况 经6个月治疗后,治疗组在控制血压方面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压情况 例

2.3 两组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 经6个月治疗后,治疗组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图1 两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分

3 讨论

中药外敷神阙穴临床护理常用的中医外治法,有着其独特的中医理论依据。中国传统医学研究认为脐为神阙,该穴位位于五脏六腑、任脉、督脉、带脉、冲脉密切相关,脐联络全身经脉,通过各经气之循行,直接影响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所以当身体各部气血阴阳发生病理变化时,中药外敷神阙可通过刺激神阙穴调节经络之气的运行,从而发挥功效达到祛除病邪,康复机体的作用[6]。现代解剖医学人为脐在胚胎发育时是腹壁的最后闭合处, 表皮角质层最薄, 屏障作用微弱;而且脐下脂肪组织缺如, 筋膜和皮肤、腹膜直接相连;脐部的皮肤除局部微循环外, 脐下的腹膜还分布着丰富的静脉网, 腹部动脉分支也通过脐部;另外脐部具有非常丰富的神经末梢、神经丛和神经束。药物敷贴于脐部, 不断刺激脐部的皮肤, 使局部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都进入活动状态, 通过神经反射及传导作用, 激发出神经、内分泌、体液调节功能, 改善各个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状态, 增强了人体的防御能力, 提高免疫力, 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目的[7]。

吴茱萸性辛、苦、热, 归脾、胃、肾、肝经。《本草纲目》记载:其性虽热,却能引热下行,盖亦从治之义。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表明:吴茱萸对离体的主动脉有血管松弛作用,且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有着直接松弛作用。及时雨[9]等研究吴茱萸的降压效果可能是通过调节PGI2和TXA2水平,改善血管内皮的功能及增加舒血管物质ANP 水平来实现。川芎性温,味辛,归于胆、肝、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功效[10]。现代医学研究川芎嗪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11]。

本课题在上述基础上,以吴茱萸、川芎混合外敷神阙穴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结果表明:吴茱萸川芎外敷神阙穴可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辅助降压,提高生活质量。这与田元生[12]、田孝弟[13]等运用中药敷脐联合西药治疗顽固性的高血压病取得了良好效果,研究结果一致。而且,本课题选用吴茱萸和川芎磨成粉,敷脐副作用小,操作方便,患者可自行在家操作,经济实惠,便于临床推广。

[1] 王文.朱曼璐,王拥军,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概要.中国循环杂志,2013,28(16):408-410.

[2] 郝燕容.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近况[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9):2773-2774.

[3] 廖蔚茜,何泮,郑粤文,等.化痰安神熄风法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疗效及其对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2):12-14.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8-32,41-43.

[5] Killewo J, Poverty. TB and HIV infection: a vicious cycle[J].J Health Popul Nutr,2002,20(4) : 281-284.

[6] 何静.敷脐疗法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机制浅析[J].河北中医,2009,7(31):7.

[7] 张佶玮,孙建华.近3年来神阙穴临床运用规律探析[J].江苏中医药,2012,12(44):56-58.

[8] 姜信仁.吴茱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大韩韩医学会志,1998,19(2):50-58.

[9] 及时雨,齐平建.吴茱萸次碱对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cal Pharmaceutics, 2012, 33(3): 237-240.

[10] 黄兆胜,李祖伦,常章富,等.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1):303.

[11] 阮秋蓉,瞿智玲,朱敏,等.川芎嗪对血管壁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表达的作用及可能机制[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14(7):560-560.

[12] 田元生,孙玮琦.穴位埋线、耳压、敷脐联合西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60例[J].中医研究,2012,8(25):46-48.

[13] 田孝弟, 田瑞琴. 降压散敷脐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30例[J]. 陕西中医, 2013, 34(6): 732-733.

郑海霞(1979-),女,浙江丽水,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R473.5,R544.1

B

10.16821/j.cnki.hsjx.2016.09.017

2016-01-16)

猜你喜欢
神阙穴吴茱萸川芎
中药穴位贴敷神阙穴防治阿奇霉素致小儿消化道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川芎土茯苓鱼汤缓解头痛
大花吴茱萸果实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UPLC-Q-TOF-MS法分析吴茱萸化学成分
探析神阙穴的治疗方法与临床应用
胆囊炎多食川芎黑豆
神安镇静膏外敷神阙穴在36例儿童骨科术前护理中的应用
吴茱萸敷腹治疗婴幼儿腹泻及护理6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