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涵泳法阅读教学的策略

2017-01-05 09:45郑亚锋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教学策略

郑亚锋

摘 要:近年来,许多语文教师追求课堂的热闹华丽,致使语文课堂呈现出重问答、重讨论、重表演的趋势,尤其是多媒体的运用,使课堂变得绚丽多彩。在这种情况下,语文课逐渐偏离了语言学习这一核心任务。涵泳法重诵读、重品读、重推敲语言,能够改变当今语文教学中浮躁之风与尴尬之境,让教师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涵泳法;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C-0062-01

涵泳法提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文本,通过咀嚼词句、玩味语言,使学生的感受与作者、作品的思想达到共鸣,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与文学素养水平。怎样使涵泳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呢?具体策略如下。

一、反复诵读

涵泳法阅读教学需要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走近作者,领会文意。在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只有通过讲解分析,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意图与作者的情感,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其实,完全可以用诵读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运用涵泳法进行阅读教学。教师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反复诵读文本,学生沉浸在文本呈现出的情境中,慢慢走进作者的世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在执教《致橡树》时,可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体味文中的情感。让同学们以内心独白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以轻声倾诉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传达出诗的情感。引导全班同学用深情演读的形式朗读课文。诵读中,教师要进行指导、点拨,学生便会在多次有感情地诵读中,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在诗歌中提倡的爱情观。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课文中的优美语言,深刻理解。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便会慢慢领会句子用法的精妙、作者的情感、文章的主旨,变深刻为浅显,使学生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感受与认识。

二、静心沉潜

教师应认识到:默读静思也是一种有效的语文教学手段。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静心默读,全神贯注地沉潜到文本之中,通过反复咀嚼与品味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丰富情感与意蕴。学生边默读,边圈画,边思考,沉浸在文本语言之中,这样的课堂虽然很安静,但学生的情感在汹涌,思维在活跃。安静涵泳的课堂,思考着的学生,同样充满魅力。余映潮老师教《故都的秋》一课,曾给学生八分钟的阅读思考时间,许多一线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害怕在课堂上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让学生静静地默读涵泳,忍受不了课堂的“静”,忽视了默读静思也是沉潜文本的重要手段。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涵泳法指导学生感悟文本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宁静的环境,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使学生走入文本。

三、深入推敲

没有对语言文字最精细地品味与挖掘的语文课,是没有语文味的,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运用涵泳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除了关注重点实词,还需要高度关注文本中的虚词和标点符号”,让学生通过咬文嚼字,深入推敲文本语言,使学生感受到文字传递的美与力量,体会到语句的内涵,上出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具体可以从推敲关键词、推敲语调、改句推敲方面着手。例如:通过对文本中重点句子进行变式、改写,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辨析语言,使学生准确理解语言的涵义,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老王》一课中“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把这句话改成“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让学生揣摩、分析原句与改过句子,学生不难发现原句中“他蹬,我坐”,更能表现出作者杨绛内心的感激与不安,即便作者杨绛在“文革”中也在受苦,但她对老王的悲悯力透纸背地表达出来了。总之,通过推敲关键词、推敲语调、改句推敲,引导学生沉潜涵泳,反复揣摩与推敲,能有效帮助学生达到鉴赏与积累语言的目的。

四、广泛联系

要想让学生诵读文本体会到的主观感受与作品实际传递的情感一致,应让学生阅读文本时与生活相联系,将学生的生活感受、生活经验与文本连接。

(一)创设教学情景,感悟文本

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帮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能将学生个体体验、感受、思考与文本联系起来,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在《散步》一文中,在一家人关于散步路线争论的描写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妻子的“贤惠”,可创设这样一个场景,始终不开口说话的妻子会怎样说,以填空题“妻子说?。”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一来,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把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与文本形象连接起来,使学生直达作者的心灵深处,帮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文本传递的信息与情感。

(二)角色扮演,感悟文本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文本的情境,扮演故事中的人物,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了解文本的主旨。在教《老王》一课时,让一个学生饰演老王,一个学生饰演作者杨绛,根据课文的意思开展创造性对话,演绎出老王没有家人的孤苦无依。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较快地进入文本情境,入情入境地体会到人物形象的情感,感悟到文本语言的内涵,从而在情感上与作品的思想达到共鸣统一。

参考文献:

[1]王君.听王君讲名篇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余映潮.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40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阅读教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Passage Four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