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饭文化”和保健品“迷信”

2017-01-06 07:21李博
健康人生 2016年11期
关键词:补品姑姑保健品

文/李博

“剩饭文化”和保健品“迷信”

文/李博

李博

笔名 甫寸

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药理研究所 临床流行病/循证医学研究室负责人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病科 副主任医师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专家委员会 学术秘书

上班路上,我接到了姑姑的短信:朋友送的保健品去年10月过期了,现在还能吃吗?

看了这条短信,我这一天上班的心情都不太好。我和姑姑的感情非常好,小时候总是住在姑姑家,现在每年回家还是要在姑姑家住几天。自从成为医生以来,我已经多次对姑姑进行健康科普,但过几天就会发现效果被抹杀得干干净净。这不,居然又问起我过期保健品还能不能吃。

我发现,中国千千万万的老年人都有两个主要的健康误区。一个是怕浪费,比如过期食品、过期药品舍不得扔,觉得还没坏,还能吃;还有就是做饭怕不够吃,每次都多做,但又不想浪费粮食,所以总吃剩饭。另一个是相信和夸大保健品的作用。

我姑姑呢,就是这两大健康误区汇集于一身的典型形象。

说起姑姑的这些健康误区,我虽然每次都很生气,但也非常心疼她。我知道,她这样的生活习惯与思想观念,是与她的生活经历和周围环境分不开的。

挨过饿的人生怕再挨饿,所以每顿饭都要“过剩”才能满足,而挨过饿的经历又是他们身上的烙印,他们不能忍受把剩饭倒掉,于是总有人像我姑姑一样,总是在默默地吃着剩饭。

如今,姑姑已经被糖尿病缠身多年,还做过两次手术,一次是颅内如鹌鹑蛋大小的肿瘤切除,一次是多处如鸡蛋大小的肠息肉切除。根据长时间的观察和我对亲人的了解,我发现,经常吃剩饭的人,往往营养不良,因为剩饭经过多次蒸煮,营养成分已经被破坏,身体已经无法从中吸收营养,只能不断损耗自身,久而久之,就会出现问题。

从临床观察来看,越来越多的现象提示,长期吃剩饭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从而发生其他疾病。这一点早已经有了理论基础,实际生活中也逐渐得到大家的公认。

姑姑的这些疾病,很有可能就是长期进食这样没有营养的剩饭导致的。我也多次向姑姑科普,要她改掉吃剩饭的坏习惯。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观念的改变并非易事。我和父母交流的时候,他们就不明白什么叫“节约习惯的与时俱进”,认为不浪费粮食是几千年以来老祖宗留下来的真理,必须遵守。

虽然对姑姑生了一天的气,但我还是决定晚上给她打个电话好好说说。科普之路不能想着一蹴而就,我只能慢慢去转变家人的健康理念,让他们一步步走上健康之路。

“姑姑,晚上吃啥了?”

“烩菜熬稀饭,还喝了点奶,今天的饭可吃光了,没有剩。”

不简单,我的科普还是有用的,收到了效果,真假且不管,至少不吃剩菜的意识已经有了。

“白天时间太紧张,晚上我闲下来给您说说这个过期保健品的问题。”

“唉,不算过期,这才几个月,扔掉多可惜啊!”

我一下子语塞,明明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却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只好先从过期说起。“不管怎么样,这个已经过期了。咱们确实不应该浪费,但是最大的浪费其实是对身体的不负责任。我记得给您算过这笔账,不断吃剩饭,节约下来的钱,比将来吃药治病花费的钱少很多。这两年来,姑姑您注射胰岛素,做手术花了多少钱,比起您节约的那点钱,是不是多很多?”

说起这个来,姑姑一下子有了直观的印象。这些都是她经历过的,必须要让她警醒。我接着说:“最近都在倡导‘光盘行动’,就是要不浪费,这是好事,是传统美德。可是不浪费不是说硬塞进去,因为吃剩饭是对身体的最大浪费。”

“那剩下那么多怎么办呢?都倒掉多可惜啊。”姑姑的语气中满是无奈。

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要转变观念。我决定趁热打铁:“姑姑,这就是我要说的,不浪费的与时俱进。以前我们说不浪费,就是做多少吃多少,不能剩饭。现在的不浪费是说让我们做少一些,一次都吃完,宁可吃少一些。我在医院这么多年,发现现代社会营养不良导致的疾病几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营养过剩引起的各种疾病。所以,少吃一些,才是不浪费,才是对身体负责。反复加热的菜,早就没有营养了,吃进去,胃肠还需要消化,相当于机器在空转,没有产生任何效果。”

“我知道,这些你和我说了好多次了。咱们这里的人,吃剩饭都吃了大半辈子了,像我,明白了都晚了。”

我知道长辈们的观念,他们觉得一顿饭如果没有剩下菜就说明大家没吃好,所以一定要在餐后看到桌上有剩下的东西,这也是国人好面子的一个具体表现。这个观念是非常错误的,一定要与时俱进,转变这种观念。咱们过去很穷,总是吃不饱,现在日子过好了,观念也该变变了。

但姑姑确实有把我给她讲的道理放在心里,也在逐渐改变。这让我很欣慰,也有了继续科普下去的动力。“像您现在身上的糖尿病,以及脑瘤和肠息肉,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吃了太多的剩菜,缺乏营养,免疫力下降导致的,所以剩菜不能吃。”

“现在好多了,已经基本吃新鲜蔬菜了。”

说到这里,我就顺理成章地说:“同样的道理,过期的保健品就相当于剩菜了。”

“嗯,你说的没错,道理我也明白,就是觉得心理别扭。过会儿我就去扔了。”

科普取得阶段性胜利,我还没来得及欢欣鼓舞,姑姑的一句话又让我差点一下子撞在桌子上。

“我这里还有无糖的燕窝粥,还有一个月才过期,你说能不能吃啊?”

我内心突然一阵心痛,也涌起一股悲哀。在健康方面,什么是珍贵的、什么是不值得关注的,国人根本就没有搞清楚。在他们看来,物化的东西,似乎价值更高。我费尽心思讲了这么长时间,姑姑还是没有听进去。就像是一次门诊,动用5年本科学习的基础知识、3年硕士积累的临床实践,再加上5年独立行医的经验,做出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如果没有开出具体的某种药品,患者往往会说,大夫不负责任,都不给开药。面对患者、面对亲人,这些内心的万马奔腾,消弭在医学科普的点滴之路上。

从另一个角度看,很多东西,都做成了非自然的形式,比如化学提取的形式,这是多么大的浪费啊,简直就是暴殄天物。如果想节约,意识形态的节约才是最重要的。注重健康,不在于食用包装精美的保健品,以及莫须有的补品,能真正起到保健作用的,就是自然天赐的食物、平和的内心,以及适度的运动。

能吃好每顿饭,比费心费力地去找什么补品都重要。我们需要的能量,都在自然的食物中,只要吃好三顿饭,胃肠就会得到许多“正能量”。当然,我们需要吃的是新鲜有营养的食物,而不是垃圾食品。

“姑姑,在您决定要吃这个保健品之前,我想问问您,为啥要吃这个保健品啊?”其实我内心很明白,姑姑一定是从各种媒体看到了广告,觉得吃了对健康有好处,所以,自己已经决定要吃了,问我就是找个权威人士(医生)认同她的行为。

很多时候,有不少老年人形成的观念和想法,子女很难改变,道理说破天,就是相信电视、报纸的忽悠。

姑姑就是这样,十分迷信电视宣传。明明有个当医生的侄子,遇到健康问题不来问我,反而听信电视里那些所谓的“专家”,甚至是广告宣传。

受经济利益驱使,药品、保健品的夸大,甚至虚假宣传充斥着各种媒体,但中国人整体医学科学素养的缺失又使得老百姓根本无从分辨。就连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经常上当,更别说读书不多、文化水平不高的姑姑了,她对这些自然是十分轻信与盲从。

果不其然,姑姑说:“我看电视上说的,这个燕窝粥可以补充各种维生素,你也知道,姑姑的免疫力不太好,总吃剩饭,肯定缺乏维生素,正好补补。”

“姑姑,我跟你说,吃这些个保健品不如吃自己种的那些菜。咱们自家种的蔬菜,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有机的,有机蔬菜在大城市里非常贵,非常受热捧,也属于高级营养品呢!而且,咱们吃的都是刚采下来的,最新鲜,这里面富含各种天然维生素。你吃那个保健品也是为了补充维生素,那咱干嘛不补那天然的呢,更容易吸收,更有利于健康。别听电视里、报纸上的宣传,它们净瞎说,不可信。”

“也是,电视、报纸里面说的,都是因为他们花钱要推销。”

太好了,姑姑转过这个弯儿,就好说多了。现在的虚假医疗广告和药品广告特别多,把保健品说得天花乱坠的比比皆是。而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很多人感觉自己身体疲惫,处于亚健康状态,就想服用各类补品滋补身体。西洋参、红参膏、灵芝孢子粉都是热门的滋补品,还有人热衷于煲各种滋补汤喝。这样进补,不但不能找回健康,反而常常适得其反,给身体带来负担。

食补或药补,一般是针对虚症的。中医将虚症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相应的,补品也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其中补阴补阳是一种矛盾关系,如果阳虚的人再服用凉性的补品,比如西洋参,就很容易导致腹泻,但西洋参除了能补气外,还能补阴,对内热人群,最合适不过。但即便如此,如果西洋参补得过量,也可能拉肚子。而阴虚的人进补大辛大热的人参、鹿茸等,势必会出现亢奋、睡不好、易产生饱胀感、吃不下东西等不良反应,还有流鼻血的可能。

中医有一句名言“人参杀人无罪,大黄救人无功”,说的就是许多人大量服用人参,人参生内热,耗竭身体的阴气,阴阳不平衡,导致身体虚弱而死亡,大家却一味地记得人参的好,不会想到是服食人参而导致的死亡;有些身体热邪集聚的患者,已经奄奄一息,经过大黄的排毒泄下,恢复健康,大家却不相信大黄这样的泻药同样可以挽救人的性命。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还有不同的排列组合,有些人可能两三种虚弱同时出现,只有经过准确的中医辨证才好对症进补。

能吃好每顿饭,比费心费力地去找什么补品都重要。我们需要的能量,都在自然的食物中,只要吃好三顿饭,胃肠就会得到许多“正能量”。当然,我们需要吃的是新鲜有营养的食物,而不是垃圾食品。真正的好食物,烹饪少,但是能有食物自然的香甜。不得不说,日本料理是很健康的,新鲜、自然、烹饪少。自己家里做的饭,也是比较健康的,但要记得少盐少油。垃圾食品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油炸品,第二位是腌制品。整天吃这些纯追求口味的食物,吃多少补品都消除不了它们的副作用。

人物

年届不惑的郑杰已经拥有多年数字医疗、社会资本办医等创业及投资的经验,他致力于推动对生命科学的研究、最新医疗与健康科技的天使投资、新型社会资本办医疗集团及医院运营管理等领域。很多医疗行业的从业者,都看过他作序并推荐的《颠覆医疗》,他翻译的《未来医疗》等书,也可能听过他在TED上所做的 《医疗的未来》演讲。

本期,适逢树兰(杭州)医院即将一周年庆,本刊特约采访郑杰先生,请他聊聊树兰医院的这一年历程,以及在“互联网+时代”的起承转合。

猜你喜欢
补品姑姑保健品
保健品知识ABC
爱漂亮的姑姑
春姑姑走啦
口耳相传的“保健品”可不敢乱吃
保健品“网上忽悠术”揭秘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BUT YOU PROBABLY WON’T LIKE THEM)
保健品不宜睡前吃
今年过节你买保健品了吗
第二章 姑姑,你咋这么美啊(5)
第二章 姑姑,你咋这么美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