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高血压症的危险因素

2017-01-06 07:21张严高
健康人生 2016年11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饮酒患病率

文/张严高

发生高血压症的危险因素

文/张严高

张严高

解放军杭州疗养院疗养一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国老年学会老年心血管专家委员会委员、南京军区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老年心血管研究及疗养保健工作。

人们常说的高血压,就是指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目前国际上统一标准,即在安静休息时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诊断为高血压。

我国有2亿高血压病患者,绝大多数(90%)为轻、中度高血压。每年新发均1000万人。但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都较低。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高血压的高发和多发?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找一找。

高血压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体重超重和肥胖或腹型肥胖。

体重指数(BMI,kg/m2)≥24为超重,≥28为肥胖;腹型肥胖为伴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研究证明已超重与肥胖是发生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者高血压的患病率是体重正常者的4倍,超重或肥胖的高血压患者通过控制膳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可使血压下降。

2.吸烟、饮酒。

长期吸烟可引起慢性肺病疾病、增加肺部肿瘤的危险性。长期吸烟者还可以引起心、脑等部位小动脉或微小血管的平滑肌细胞对缺氧或代谢产物聚集更加敏感,导致血管容易发生痉挛收缩,引发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甚至产生血管闭塞,导致严重的疾病。吸烟可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吸烟可造成组织及血管损伤,与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

适量饮酒是指每天饮酒量应少于男25ml/女15mL酒精,即少于白酒50mL,红酒约100mL,啤酒约500mL;而每周一般以3-5次为限。过量饮酒对身体明显损害,当每周多于一次过量饮酒时,4年内高血压发病率就会增加40%。 过量饮酒,对于有脂肪肝、肝脏疾病、肾功能下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危害更明显, 因此这几类人群要严格控制饮酒,最好戒酒。

3.高钠盐人群。

吃多少盐最好?盐所含的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但过多摄入对健康损害也最大。WHO明确吃盐每人每天< 5g,国家卫生部门规定每人每天<6g,而人体需要每人每天2g左右。实际上北方人群摄入食盐每人每天12~18g;南方人群摄入食盐 每人每天7~8g/日,明显多于标准。研究证明每人每天多吃2g,血压可以升高2.0/1.2mmHg。原因是盐吃多了就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促使水从组织内向血管内渗透,引起水钠潴留,促进血压增高,并增加心脏负担。因此,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心衰者必须严格控制盐的摄入。

4.血脂代谢紊乱(高脂血症)。

血脂代谢紊乱是发生冠心病、高血压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总胆固醇(TC),尤其是低密度胆固醇(LDL)能够把血液中的胆固醇运往动脉管壁,渐逐积累和沉着,缓慢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促进冠心病、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高血压患者进一步进行自我血脂管理,或尽早进行降脂治疗,才能延缓高血压病的发展。

5.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和高血压病重要的共同致病因素。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促进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影响高血压病的进展。因此,合并糖尿病的高压患者就是高危病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大大增高。

6.年龄、性别。

无论男女,高血压患病率是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升高的,尤其在35~40岁以后,升高明显,且收缩压升高较舒张压显著。患病率一般青中年男性高于女性,而女性在更年期后血压上升幅度高于男性。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35 岁以上的人应定期测血压,最好是3个月左右测一次。因为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通常缓慢而悄无声息,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半数高血压病人可以无症状。

7.其他危险因素:家族史、缺少体力活动等。

父母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者,其子女高血压患病率大于50%。双亲均有高血压者,其子女的高血压患病率比无高血压者的子女高3倍。研究证明缺少体力活动也是高血压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影响血压升高的主要因素

1.精神高度紧张、情绪激动、心理不平衡及遇有重大精神创伤或悲痛事件者,交感神经功能占优势,儿茶酚胺水平较高,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精神紧张,控制情绪变化,才能减少血压波动。

2.超过3天的睡眠障碍就会引起血压增高。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也是十分重要的。

3.疲劳是引起血压升高的常见原因。长时间或超负荷的工作、过度的运动等都会引起疲劳,导致血压升高。当血压不稳定或偏高时,需要休息,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调整药物,这有利于血压恢复正常。

4.大便不畅时,用力排便,腹压明显升高,精神高度紧张,引起反射性血压激剧升高,甚至导致脑卒中、心肌梗塞急性发作而危及生命。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多吃蔬菜水果,坚持适当运动,必要时吃通便药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这有利于血压的良好控制。

5.气候变化对血压影响较大。秋末冬初,气温急剧下降,体温调节功能不能适应,交感神经活动明显增强,导致全身小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大,引起血压升高。因此,秋末冬初尤其要注意保暖,经常测量血压,关注血压变化。一旦发现血压增高,及时调整药物治疗。反之,夏季部分高血压患者会出现血压偏低的情况,需要对降压药物进行适当减少的调整,以保持血压控制在较理想水平。

另外,高血压患者宜温水洗澡,中午小睡,午餐后稍活动, 外出不应去挤公交车,起床宜缓慢,醒后不应立即下床等,这些都有利于血压的稳定。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饮酒患病率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饮酒,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陶渊明 饮酒》
与猫狗共饮酒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