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江湖

2017-01-07 11:24曾林堂
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 2016年6期
关键词:雷克萨斯二手车丰田

一个跑出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成长史,一个华人逾30年跨国公司的奋斗史,一个豪华品牌在华拓荒者的传奇史

编者按

我是在经过一天的忙乱后,稍晚时收到他发来的微信。他在措词得体的消息中巧妙地提醒我,明天(5月8日,星期日)上午9点半,在北京香港赛马会会所见面交流,他让我到达前十分钟给他打电话,他到大堂来接我。当天(5月7日),由《汽车商业评论》主办的2016第八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在北京诺金酒店开幕,我与作为特邀嘉宾的他刚在现场敲定口述历史访谈。

人们熟知他,很大程度是因为他那个显赫的标签——雷克萨斯中国拓荒者,、2002年底,在时任丰田汽车常务董事丰田章男的邀请下,他加入丰田公司。2005年1月,他离开香港,只身来到北京,与6位投资者共同开启这段长达6年的具有非凡意义的雷克萨斯中国之旅,

回看这段历程,很难说是他造就了雷克萨斯之中国地位,还是雷克萨斯成就了今日之曾林堂,抑或两者兼有,但不管怎样,他的个人烙印将永远刻在丰田汽车发展史上?

2015年12月12日,在他退出深圳潮锋雷克萨斯的荣休晚宴上,也就是退出丰田公司3年后,他收到一封由丰田汽车公司专务董事、丰田(中国)投资公司董事长大西弘签名的信函,后者在函中称他为“雷克萨斯中国的开拓者”,“我们最亲密的合作伙伴”并感谢他为“雷克萨斯中国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倘若联系当时背景来看——作为深圳潮锋雷克萨斯专卖店的创建者之一,曾林堂自2013年起携手大昌行集团投资建设并运营这家4S店,至2015年底将所持股权全部转让给大昌行集团——我们其实不难发现,这是一封迟到3年的感谢信。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2011年当曾林堂以副总经理身份辞别丰田(中国)——这是当时一个华人在一个管理层级森严的日本企业里所达到的最高处——他就应该得到这份嘉奖,但是没有。相反,他的悄然谢幕,更像是一个精心策划的剧本,平静的湖面下暗潮涌动,撕开华丽的外衣,里面往往是权力与斗争、欲望与本性的交织缠斗。

探索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本来就是一趟充满挑战的未知旅程。我们看惯了站在舞台中央,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的曾林堂,但鲜有人知道在最晦暗的日子里他靠什么信念支撑?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他曾躲在北京公寓里哭泣,却只能将血与泪咽到肚里的艰难岁月。

这些最终都将成为他旅程的一部分。他的成长经历就像一部励志好莱坞大片。

1955年他出生在香港,有兄弟姐妹5人,因家境贫寒,12岁前只能跟大哥睡街道或马路边。1974年12月当他攒够去加拿大留学的单程机票费、第一季度学费和前3个月生活费,并找到一个担保人后,他随同学一起登上去加拿大的航班,命运从此翻开新的一页。

1980年他求职丰田4S店被拒后,机缘巧合进入加拿大Bennett-Dunlop福特销售公司。此后14年,在这家公司董事长Gordon Bennett的绝对信任和支持下,他从一名销售员做起,先后任职二手车部门经理、销售部经理、营业部总经理,直至做到福特店总经理职位。

他以勤奋和坚韧之名赢得各种荣耀:1982年成为全加拿大福特汽车销售Top100;最高峰时他年销售福特汽车286辆;他获得美国NADA颁发的“经销商综合管理”认证资格……因其出色表现,Gordon将他作为接班人培养,并许诺5年后出售部分股权给他。虽然最终,他因与Gordon无法在购买股权协议上达成一致意见而选择退出,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保持良好关系至今。

曾林堂很快就迎来下一个挑战。

1994年,香港皇冠汽车公司一一丰田、雷克萨斯、日野和大发在香港的总经销商向他抛出橄榄枝。当年他举家搬回香港,担任该公司销售部总经理,期间将皇冠汽车香港市场份额从23.9%提升至42%。1997年,他被提为该公司销售部董事。后来的故事人尽皆知,2003年,他加入丰田(中国)公司开拓雷克萨斯在华业务,初步成功后退出,又开了一家雷克萨斯经销店。

自2015年底退出深圳潮锋雷克萨斯店后,他投资了一家原品进口红酒公司,也开始做些顾问工作,给企业提供咨询建议。他的人缘不错,凡接触过他的人都说他相当nice,媒体也愿意和他沟通。他身上仿佛有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和他谈话亦如沐春风。

采访在北京香港赛马会会所的早餐厅里进行。当天,我提前10分钟到达,他穿着一件有好几种颜色的时尚衬衣,第三颗和第四颗钮扣之间斜挂着一支万宝龙钢笔,戴一块劳力士腕表,使人无法想像他已年逾六旬。或许是因为前一天晚上与两拔友人见面休息较晚的缘故,看起来他稍有些疲容。但这种状态很快就在餐厅服务员送来的第一杯咖啡中消弭。

访谈长达3个多小时,期间他出去抽过一次烟,喝了三杯咖啡。他健谈,记忆力出奇得好,那些过往经历被他信手拈来,恍惚间给人以穿越时光之感。他说,他有写自传的打算,但目的不是推广自己,而是要把他的经历,他的阅历,他的经验和他的启示记录下来,要把他过去一直不愿提及的往事进行真实还原。“现在写正是时候,因为我已退出丰田。再过一段时间写意义不大,可能人们已经忘记了我。”他笑着说道。

一个跑出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成长史,一个华人逾30年跨国公司的奋斗史,一个豪华品牌拓荒者的传奇史一一无论如何,我都不可能在短短三小时内听完他的故事,因此我和他当面约定第二次访谈时间,并尽可能按照他的职业生涯来划分访谈内容。

本期《汽车商业评论》口述历史,我们邀请62岁的曾林堂还原一个远去的汽车江湖。今天刊发第一部分,后续内容将陆续推出,敬请关注。远去的江湖

我童年的经历,简单来说就是,1955年我出生在香港,有兄弟姐妹5人,我排行第四。小时候家里很穷,没钱租房子,我就跟大哥在外面找地方睡觉。长大后,在一条街的小巷里,盖了一个小木屋,很简陋,我俩自己住。我14岁那年,香港政府部门来做登记,这才把我们转到一所公寓里居住。

上中学时,香港还没地铁,从公寓到学校,每天要排队坐公交到码头,从码头排队到港岛,从港岛再排队坐公交到学校,单程需要1.5个小时,往返就是3个小时。那时我也年轻,相对来讲很调皮,也没用心读书,高中毕业后就开始找工作。

找工作也有些故事。

当时香港电信公司要招实习生,主要面向1970年代初中毕业生。因为考大学无望,我就去考电信公司实习生。电信公司最低标准是中五级,当时我已读到中六级。我打听到,如果学历高于中五级,他们就不考虑,主要担心待不久就会离开,只是利用这个平台跳槽而已。

到电信公司填申请表,学历我填的是中五级,没有提中六级。随后人事资源部经理面试我,他问,你去年干什么?

我说,踩自行车,帮姐夫送猪肉。姐夫自己做生意。

他说,但你不像啊,你皮肤都没黑,如果每天骑计程车肯定会很黑。接着他又问,你是不是在撒谎?

没有。我回答道。

实话实说。他说。

我觉得继续坚持也没用,那就实话实说。我说,说得对,去年我确实在读书,中六级刚及格,但也考不进大学。为什么我不如实申报?因为外面都在传,超越中五级学历,你们都不会考虑。但我为了生存,没办法,所以写了中五级。我还说,我不是害人,也没做违法的事,但为了生存,要面对现实。

人力资源经理很严厉地说,曾林堂,去外面等我。

当年我只有19岁,心里很害怕,担心会不会叫警察来抓我。但也没办法,只好在外面等。

15分钟后,他叫我进去。他说,曾林堂,我非常欣赏你的勇气和性格,机会我给你,但你自己要把握。现在正好有个岗位,比实习生高一级,我推荐你去那里,看你能不能过关。我已安排香港电信公司的一个高级工程师,一个英国老外马上面试你,司机会送你去他办公室。

哇。我从没被这样接待过。司机把我送到另一栋大楼,坐电梯到顶层,老外的办公室很大,能直接看到海景。他用英语面试我,用很专业的电工、物理知识来考我,我都回答得不错。

面试快结束时,老外问,你什么时候可以上班?

我说,马上就可以。

老外笑了。他说,我基本同意,但也没那么简单,你得体检过关,还得办手续,大概要一两个星期。

这样我就成功进入香港电信公司,每月工资约650港元,工资单我现在还保留着。我自己拿100港元,余额550港元全部交给母亲。

4个月后,有一天,我中学同学突然来找我。我们关系不错,他家里也穷。他问我,曾林堂,我们一起去加拿大留学好不好?

放屁。你做梦吧,哪有钱啊?我训他。

他也不生气,笑嘻嘻地说,我有几个哥儿们,他们是中产的儿子,就在加拿大留学,我们可以去打黑工。

我一想,这也不错,便有些心动。—方面,我继续这样上班,也没发展前途,大学毕业才有更多机会。另一方面,我也想看看自己能否出去闯一闯。因此,就成功地游说母亲、哥哥和姐姐,他们每人给我2000港元。

我需要积攒去加拿大的单程机票、第一季度学费和3个月的生活费,同时还要找一个人做担保。担保人是我姐姐的岳父,他做小生意。但钱还是不够,我就跑去找一位天主教神父。

小时家里穷,每个月母亲带我步行一小时到教堂去找这位神父,神父一般都会资助我们50港元做补贴,因此认识了他。神父资助了我6000港元,这样总共积攒了3万港元。

面试

1980年2月25日,我到福特4S店报到上班,这个日子我记得非常清楚,因为2月24日是我生日。

1974年12月4日,我拿着这笔钱跟中学同学一起登上Air Siam(暹罗航空)去加拿大。这是我从小以来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行程,从香港到东京约4小时,从东京到夏威夷约8小时,从夏威夷到温哥华差不多8小时,然后从温哥华到我要去读书的城市Edmonton需要2小时。

中学毕业后,我拿到进入大学的评分。通过香港同学寻找大学,从Edmonton转到雷城(Regina),就读于雷城大学,主修经济学。这期间也打过黑工,所以不能每季度都上那么多课,时间拖得较长。

1979年我回香港申请加拿大移民,六七个月后被批准。1979年底再回加拿大,开始找有事业发展的工作。我接触的第一个汽车品牌是丰田。早在1976年,我就在丰田4S店买过一辆二手车,结识了这家销售店的老板。1979年我又换了一辆丰田新车Celica。

1980年2月,我看到这家丰田4S店登报招聘销售员,就跑去向老板申请。老板问我,你有没有卖过车?

我在香港卖过手表。我说,不都是卖东西嘛。

他说,没这么简单。

我说,我有信心,有雄心,有恒心,有毅力。我肯定会成功,但我需要你给我机会。

让我想想。他说。

3天后,我打电话跟进。老板说,还没确定,等着回复吧。

老板是传统加拿大人,应该没有种族歧视心态,只是对我没信心。挂线后,我脑子就转了,我—定要把自己推销给他。我马上换衣服,穿西装打领带,开车到4S店,然后敲开他的门。

我说,老板,你有保留,我可以理解,因为我没卖过车,但现在你看我,是一个专业销售员的外形。我想告诉你,我对自己充满信心,只是希望你给我一个机会。

我还建议道,要不这样,今天我就待在展厅,如果我成功卖掉一辆车,你不用给我佣金,让我做销售员就行。如果我没有卖掉车,由你确定吧。

结果这个老外说,曾林堂,你还是回家吧,等我消息。

没办法。我的确受到些打击,因为我已经把尊严全都放下,作为一个华人去求—个老外。况且我已给过他利益,在他店里买过两辆丰田车,证明我对丰田产品的认同。此外,我并不只是填一张表面试而已,我也有跟进,还打扮成销售员,希望能打动他。

回过头来,我也不能怪他,我也没有怪他。只是觉得自己付出这么多,也没得到想要的结果。只好很失落地回家。

两个星期后,我看到加拿大Bennett-Dunlop福特4S店登报招聘销售员,我马上跑过去申请。销售经理Frank McinallV面试了我,直到现在,我和这个经理还有联系。他仍在加拿大,应该70多岁了,在另一个福特店当顾问。

面试时,他没考我销售履历这些。他问我,你为什么想加入汽车行业?

我说,我在香港长大,家里很穷,我还记得搭公交车的钱都没有,要靠步行,看人家打的或者开轿车,哇,我觉得太牛了。然后,我到加拿大读书,开始赚钱。每件事情都要自己去拼,我希望你给我一个机会。

考虑到我可以加入的行业,在1970年代底1980年代初,可选择的有汽车、金融和保险。但金融和保险我不喜欢,第一,我的性格不适合长期坐办公室,否则肯定会长痔疮。

第二,保险要有人脉资源,我是移民身份,这座中部城市华人不多,只有500个左右,不像温哥华和多伦多。当然我也有些老外朋友,但也不多。

对汽车,我认为有机会。我观察到,消费者基本都去4S店买车,但从来没看到有人跑到保险公司说,我想买人寿保险。两者营销概念完全不一样,对汽车我能胜任。

销售经理接着问我,你长远目标是什么?

希望成为一个百万富翁。我说。

为什么?他感到很奇怪。

我解释道,我刚才说过,我年轻时很穷,这样打拼很辛苦,将来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也这样,所以我要努力,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方式。如果这样做,我肯定需要一个平台,通过合法合规的努力,用自己的双手赢得更多财富,希望有一天成为百万富翁。

当时在我脑子里,百万就是很多钱。然后我又说,我也不害怕跟你分享,我在两个星期前,申请过丰田4S店销售员,我也把整个过程告诉了他。哇。我打动了他的心。他说,好,我给你机会。

面试花一个一个多小时。1980年2月25日,我到福特4S店报到上班,这个日子我记得非常清楚,因为2月24日是我生日,也就是生日后一天我加入了汽车销售行业。

二手车生意

平均讲,我的单是1:1.4,也就是每100辆新车卖140辆二手车。一年后,二手车部门业绩提升50%,纯利提升30%。

我不知道你了解我的背景有多深?1980年我从基层做起,10个月后,我成为这家店的销售冠军。1982年我成为全加拿大福特汽车销售Top 100,并在1982年和1983年连续拿到这个奖项,最多时我一年卖了286辆福特汽车,一些老外在公司干了7年都卖不过我。

到后来,我还获得美国NADA(National Automobile DealerAssociation)颁发的“经销商综合管理”认证资格。

1984年,福特4S店老板GordonBennett给我机会,提我做二手车部门经理。加拿大二手车跟大陆完全不一样,我们要负责二手车评估,评估后价格出来,我把评估价值传给新车部经理。如果客户要买新车,新车部经理就拿这个做登记。我会告诉销售员,让他做些谈判。如果他成功地把这辆车拿进来,我作为二手部经理,要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策略:哪里要维修,哪里要翻新,要花多少钱才能翻新,然后才可以赚钱。

这辆车拿进来后,我马上让他们开到维修中心。销售和服务交代维修中心要做什么,有打蜡,有喷漆等。弄好后,到二手车部展示,我做评估:这是怎样一辆车,可以卖多少钱,明码实价。很多二手车部都不标价,原本20万的车,根据情况要28万,互相忽悠,我觉得这没意思。

我也有新创意。客户购买这辆车,7天内不满意可以退回来,但也有条件,退回时这辆车不能多于200公里,要在控制范围内,也不能碰撞过。客户都愿意接受,这就变成很多客户原本犹豫买不买,这样不用再担心。

卖车时我会直接告诉客户:老板,这辆车我不能说十全十美,新车都没可能保证,别说二手车。但一分钱一分货,你买这辆车省了几十万,车况很好,也不排除个别情况。如果你真要追求完美,有可能要花一些钱,但我觉得应该不必要。很多老板我先要引导他的思维,从而避免他们对二手车有不合理的期待,要他面对现实,万一他把车开回去时,就不会有不合理要求。

营销确实不是一个噱头。有客户不满意,把车开回来。先问他,老板,哪里不满意?他会说,这里那里……听完后,我马上开到售后服务部做检查。检查之前我会讲,老板,卖给你时就说过,车不是十全十美。

检查完可能是小事情,也可能要2000块才能弄好。这时我会说,老板,这样吧,如果你真的追求完美,要把它弄好,报价要2000块,我帮你一部分,你出1000块,我出1000块,行不行?我还说,这些其实我觉得不用搞,但最终是要你满意。

客户一般都会说,好吧。这样我就做成了生意,他也很感动。因为到任何二手车行,或者独立二手车单店,哪有人这样接待他?

我们很快就把口碑做起来了。平均讲,我的单是1:1.4,也就是每100辆新车卖140辆二手车。你会问怎样才能做到比例更高?很简单,收一辆二手车回来,再翻新卖掉,但买这辆二手车的人,他有可能要到二手车部置换。假如这个库存号是破折号1,Dash 1(-1),再收一辆过来,就变成破折号2,Dash2(-2)。

如果库存不够,我就跑到福特Auction House(拍卖场),买些二手车回来,这里只对福特Dealer开放。一年后,二手车部门业绩提升50%,纯利提升30%。

从4S店管理角度讲,每个部门都是利润中心,不可能一个部门亏损,另外一个部门去补贴。否则老板就不配做老板,应该有期待,也有要求。

我负责二手车部时,下面有八九个销售员。还有个岗位,什么事情都可以找他帮忙。再加上我的助理,大概10个人。对一些只在里面混的员工,我解雇了他。

我也招聘了些小将,把我的销售技巧和经验传授给他们。某种程度上,我有些像“黑社会大哥”,他们出去跑,每次赚了钱,我也能分些提成。我希望能培养12个曾林堂出来,那就不得了了(笑)……我很努力地培训他们,把日常工作做好,利润改善得很快。

我培训过很多人,有加拿大人、香港人和大陆人。我发现大陆人学习态度比香港人好,加拿大人学习态度比香港人好。可能大陆改革开放时间较短,没有很强的管理角度和运营角度,还有一个适应期。但北美和香港,已经是一个高度成熟市场,所以不排除有“我听过”,“我对这没兴趣”这些说法。

一直以来,包括老板送我参加培训课程,我的心态都是,假如培训100个东西,99个我听过,但倘若能学到一个新创意,那我就成长进步了。对于听过的99个,可能30个管用,我只是听过,但没有执行下去,那我的进步就是执行和提升。

所以,不管做什么,要看你的态度怎样。

只允许成功

被提为营业部总经理,一方面我很骄傲,作为华人,把我提到这么高的位置。但另—方面,压力很大,很辛苦。

1985年,Gordon对我说,曾林堂,你过来帮我管新车部吧。我被提为新车部经理,管新车时,销量提升也很快。当然也不全是我个人能力如何,市场有需求也配合,你看1985年北美市场开始活跃,所以时势造英雄,我抓住了这个机会,销量差不多翻了一番。

营销方面我做了些改变。比如传统方式是,每天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每周6天,销售员都在展厅等机会,有时什么都没干。除非有客人已谈好单,不方便过来签合同,销售员去他办公室或到他家拿合同或者定金。北美市场99%都是在4S店做交易,大陆基本也是这样。香港70%是在店外做交易,日本也是。

我把销售员分成AB两组,目的是提高效率。传统方式上班时间太长,并不是干的时间长就是好事,因为他(她)要平衡家庭生活,他(她)有女(男)朋友。为激励大家,我就增加销售员,每组8人。排班时,除星期天休息外,星期四和星期五这两天,星期四A组休假,星期五B组休假,双方错开调转,这样保证团队有两天休假。这是一个改变。

另一个改变,星期一到星期三生意较好,星期六活跃度不错,我就安排A组从早上9点到下午3点,B组从下午3点到晚上9点,一个星期A组早班,B组下午班,下一个星期再轮换。两组对接,减少值班时间。所谓值班时间,就是在展厅照顾好客户。值班时间外,我给他们做培训,同时跟进客人。如果培训完成,全部工作都做好,那就下班休息。

我还要求销售员系统化地统计展厅客流量结果:每个客人进展厅后,有没有做试乘试驾;有没有做草签;有没有达成协议;有没有跟进;回头客比例有多高……而不是没有数据基础,互相忽悠。你去跟销售员谈,这个月为什么卖得不好?他会说,老板,真的运气不好,看人家这样这样,永远不是他的错。

有时他们就骗不过我。他说运气不好,他也见了40个客人,但别人能卖8辆车,他却只卖了2辆,我不相信他那么倒霉,如果倒霉,大家都应该倒霉吧?我会找他做分析,别人之所以卖8辆车,因为试乘试驾转化率是60%,但他只有10%,等于客人都没参与。你去买一双鞋,你也要试穿,要从镜子里看是否合适吧?

我说,你看他的草签率是50%,但你只有20%。表面看你好像很厉害,草签100%都能成功,他的草签成功率只有60%。但实际不是这样,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你去区分客人今天买不买,你才填合同,你不是草签,这是你的问题。接着我问,想不想多赚钱?那我帮你吧,以后就这样做。销售员就听我的。

不久,我们就做到加拿大福特4S店的TOP10。

1987年,我被提为营业部总经理,管新车部、二手车部、按揭保险和大客户部这四个部门。你可以想像,当我进入这个福特店做销售员时,有些人已经是部门经理级别,现在我作为营业部总经理,这些经理都要向我这个华人汇报。作为华人来管这些老外,我能理解他们比较微妙而敏感的心态。

我只能用实际行动慢慢赢得他们的尊重。怎么做?文化差异可以理解,种族歧视也会有,因为我曾经被人家歧视过。十几岁时,被加拿大老外辱骂,我年轻气盛,按捺不住性子,就扑上去跟他们打架,我一人打他们三人。好在我受李小龙影响,学过洪拳,所以懂些功夫。当然现在不能用武力解决问题。通过尊重他们,才能赢得他们对我的尊重,然后记得我是他们的领导。

被委以重任,—方面我很骄傲,作为华人,把我提到这么高的位置,责任又这么重。当时全加拿大汽车行业只有两个华人总经理,除我之外,还有一个华人。他留在加拿大发展得很成功,现在已经拥有和运营两家福特4S店十多年了。

但另一方面,压力很大,很辛苦。我一定只允许成功,不允许失败,否则Gordon会很失望。工作时间倒无所谓,一天干17小时我都不害怕,谁需要帮忙,我都很努力去帮。

一个与六个

怪不得你不想干了,你一个人干了6个人的工作,你的效率太低。对我来说也不公平,因为你养懒了其他同事。还有,你不给他们机会发挥吗?

大概3个月后,我就感到吃不消,颈椎也有问题,我不再享受这个工作,不再那么大热情。以前虽然也很辛苦,但是很享受,冬天零下30多摄氏度,鼻子耳朵冻得冰冷,还拉着客人到外面去选车。下大雪时,积雪那么厚,踩进去,裤子都湿透了,也无所谓。因为能看到成功,也有结果。

情况变得很糟糕。这时,我就约Gordon见面。我跑到他办公室,把门关起来谈话。我说,老板,非常感谢你给我这个机会,但现在已超越我的能力范围。希望你允许我回到原本岗位,还是做新车部经理。

为什么?他很奇怪。

我已经不享受这个工作了,但我也不可能离开你。我说,你给我那么多机会,如果把原本岗位给我,我会很开心。当然这也是你给我机会,但我能力真有限,有些受不了。

说实话,我对自己能力倒不特别怀疑,但压力太大,工作时间更长。别人下班后,我才有时间坐下来做数据分析。我喜欢做分析,做数据管理。但工作范畴太多,这个那个很多工作交叉,真有些吃不消。

Gordon说,我明白了,现在我们什么都不用谈。你可以帮我一个忙吗?

什么忙?我问。

递给我两张白纸和一支笔,他说,未来一周,你把每天到公司做的每件事情,用序号1、2、3……记下来,如果有重复事情就不用记,一星期后交给我。

他还作了详细说明。只要写做什么就可以,比如去洗手间,写下来;去倒一杯咖啡,写下来;去签机票,或者帮销售员接待客户,也写下来。所有事情都写下来,但重复工作就不用写。

虽然不知道他的目的是什么,但我肯定相信他。这时候如果有人能帮我,那肯定是他。一个星期后,我做好了记录,大约三四张A4纸,我到办公室去找他。

现在不用交给我,明天早上七点半,到公司会议室,我们一起喝咖啡。Gordon说。

我肯定不能晚到。第二天早上7点25分,我准时赶到公司,Gordon已经坐在会议室里,咖啡泡好了,拿着报纸在看。公司9点才上班,他这样做特别让我感动。

坐这里来。他招呼我说,来一杯咖啡。

我把报告交给他。

先别给我,喝完咖啡再说。他说。

我有些忐忑,想尽快解决问题。咖啡喝完后,我把记录清单交给他。会议室很大,能坐30多个人,前面是个长白板,中间是长形座位,我们两人正对着白板而坐。

他说,曾林堂,把你这三四张纸上的东西,全部抄到白板上。

我就一项一项地把记录抄到白板上,花了很长时间。他坐在那里喝咖啡看报纸,很有耐心,没有打扰我。

我心理压力很大,不知道他到底要做什么。写完后,他对着序列号开始梳理,曾林堂,你上洗手间,写成英文名称Toilet。

我按照他说的改过来。

你去签机票,除你之外,谁可以签?他问。

财务经理。我说。

好。写上他的名字。他说。

你去接待客户,除你之外,谁应该去?

我的销售助理。我回答道。

好。写上他的名字。

你打电话和客户沟通,除你之外,谁可以做?他又问。

客服经理。我说。

好。写客服经理。

这样一项项梳理下来,我都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曾林堂,过来坐下。这时Gordon说,你看,怪不得你不想干了,你一个人干了6个人的工作。你的效率太低。虽然你愿意拿一个人的工资干6个人的事情,但对我来说也不公平,因为你养懒了其他同事。还有,你不给他们机会发挥吗?

我恍然大悟。直到今天,差不多30多年过去,我还深刻地记得这个过程。

别的他什么都没说,他也从没骂过我。然后他问,你还要退出来吗?

我说,老板,我不退,我现在明白了。

从管理角度,我是错误的。我以为参与得越多,员工会越欣赏。我要栽培他们,就要以身作则,要他们向我学习。本来是好心,也是好意,教他们怎么做,第一次可以,做完后要跟他们分享,为什么这样做,以后就他们自己来做。

但我没有做事后分析,而是一直这么做,如果认为他们还没达到要求,我还继续帮他做,慢慢就形成习惯,这样我变成事实上的部下。因为没掌握好管理方法和技巧,Gordon启发了我。

从那以后,我改变管理思路,工作就舒服多了。我是工作狂,有更多时间后,我就自己做数据分析,做整体战略规划。

一切理顺后,Gordon在公司的时间很短,每天早上过来喝咖啡,看报纸,然后去高尔夫球场,打完后才回来。看到我们就问,喂,今天怎么样?很享受生活。

联名信风波

作为一名高管,有些管理技巧还没掌握好,这样铸成大错。销售部8个经理联名写信给Gordon,要求解雇我。

又4个月后,有天晚上,Gordon没有通知,突然来到办公室。当时我还有加班,他推门走进来,你干什么?这么晚了还没回家,也没休息?他问。

顿了顿,他接着说,6天都干活不好,你要是病了,谁帮我打工?下星期去休假旅游,带你夫人一起去,用运通卡消费,费用公司结算,你签字就可以。他加重语气说,下星期如果我看到你还在公司,我就解雇你。

当然最后一句是玩笑话,他的目的是让我休假。后来我没去旅游,只在家休息了两三天。

Gordon待我就像父亲一样,手把手地教我。有一次他找我谈话。他问我,曾林堂,你为什么不发火,你没脾气吗?你对每个人都那么好,像个好好先生,作为一个高管,你要树立自己的权威。对有些人就得发脾气,让他知道谁是老大?

我说,老板,我不会。

我教你一个方法。他带我去他办公室,然后说,打开抽屉,把笔记本给我。我笨笨地伸手去取,刚把手放进去,他就“使劲”推抽屉……当然他不是真正使劲,否则真受不了。

他解释说,我以前也是这样,也是一个好好先生,没什么威严。但你的某个部下,如果他太有脾气会怎样?你发不出火时,就跑到办公室这么做,然后出去跟他谈。

我也感谢过他。我做过的每个岗位,不管是销售经理,还是营业部总经理,我知道大概市场平均价值,但与行业相比,我的工资总收入要比别人多一倍。

有一次,我跟他开车到其他城市去买二手车。路上,我们聊起来,我说,老板,我都不敢相信,能赚那么多钱,很感谢你。

不用感谢我,我从来没有多给你一分钱。我给你的工资是你应得的,我不多给你,也不少给你,你明白就可以了。Gordon回答得很到位。

做营业部总经理期间,我还遭遇过一次严重挫折。当时我对部下要求太高,愿意跟他们一起付出,愿意陪他们去打拼,但作为一个高管,有些管理技巧还没掌握好,这样铸成大错,对我打击也相当大。好在Gordon仍然相信我,支持我。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加拿大冬天很冷,为避开寒冷气候,Gordon有半年时间在美国别墅度假,夏天和秋天则留在加拿大。当时还没有手机,公司电话是总机转内线。有一天早上,我到办公室不久,听到很多电话,但都不是找我,找的是其他几个经理。我没有意识到问题,只是觉得很奇怪。

后来我才知道,销售部8个经理联名写信给老板,要求解雇我,否则他们就辞职,要Gordon做选择。没多久,Gordon从美国打电话找我,他说,曾林堂,你现在到人力资源部经理的房间,再回电话给我。

好。老板。

到人力资源部经理办公室,重新接通电话后,他说,今天我已经跟8个经理通过电话,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我说,不知道。

他说,你现在问人力资源经理吧,他有封信要给你看。

我一看,是这8个经理联名要老板解雇我。我从来没想到会这样。

Gordon接着问,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说,老板,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当然,非常感谢你把这个情况告诉我,我觉得我所做的事情问心无愧。如果你认为我不配,我也愿意接受,我不想给你太多麻烦。

听完后,Gordon就说,我不同意你这个思路,我不能接受他们这样联手威胁我。肯定有一个主谋,我建议你找出来。你放心,我100%支持你,你的强项是新车销售,我的强项是二手车,如果他们全都跑掉,那也无所谓,我明天就包机回来,你帮我管新车,我自己管二手车,我们一定可以做起来。

他接着吩咐,但现在我要你马上做一件事情,你去我办公室,一个一个经理叫来谈话,要像警察那样盘问他们,让他们知道谁是老大。找出主谋,当然不可能100%准确,认定你的判断,立即把他干掉,杀一儆百。

然后再把剩下的7个人重新叫到我办公室,告诉他们,你已经做出决定,过去发生的事都忘掉,一概既往不咎。但有个条件,以后不允许任何人再谈这件事,如果被发现,马上开除。

按照他的指导,我找出来一个主谋,直接让他走人。因为我已经掌握了怎么发脾气,所以当我追问时,有4个老外哭了起来:老板,不是我,再给我一个机会……

处理妥当后,我打电话给Gordon,告诉他事情经过。他说,好,现在已经摆平,但你要有心理准备,接下来这7个人迟早都会离开,他现在不走,因为还没找到机会。所以要有心理准备,要做新的安排,随时一个走,马上有人接替。

老板的考题

这个市场一直在变化,有一天公司有可能倒闭,或者被别人收购,那么你们怎么保护自己?用什么技巧去面对现实?

Gordon真是很厉害,我从他身上学到很多。这是他人生阅历的积累,是MBA教材都不会教的东西。

经过这次冲击波后,Gordon安排我去学习一套应用心理学课程:如何利用应用心理学引导员工,如何帮助他们把潜力发挥出来,以及如何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如何引导大家要有目标,平衡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画张图给你看。每个人大脑分三部分,一是conscious mind思考思维;二是subconscious mind下意识思维;三是creative subconsciousmind有创意的下意识思维。有些思维是要经过思考才会做出来的事情,有些思维是下意识的动作,不用经过大脑,比如喝咖啡、上洗手间或者穿衣服等。而有创意的商业性思维,就是引导你去意识到对你有威胁或者有好处的东西。

这三部分交叉混合在一起。其中创意最厉害,这部分可以改变人生。但很多人都不懂怎么去利用它,怎么去做?全部源于你的目标,有了目标就可以做。

另外一个就是学习,我们叫Selftalk,自己跟自己对话。通过Self talk可以改变自我形象Self-image,自我形象会改变自我表现performance,自我表现会继续影响Selftalk自我对话。

如果自我对话是正面的自我形象,通过良性循环,继续形成正面Self talk。反之,负面Self talk会形成负面的自我形象,你根本不自信,办事能力也很弱,通过恶性循环,继续形成负面Self talk。

Self-image用来控制目标清晰度,目标越清晰,自我形象就越好。但关键还在于Self talk,如果这里是正能量,最终也是正能量。反之,就是负能量,形成恶性循环。

学习这套应用心理学后,可以自己管理自己,也可以引导部下形成正面的自我对话,创造更好的自我形象。

举例来说,你今天约我9点半见面,可能你也做了很多参考计划,但路上很堵车,你压力很大。如果Selftalk是负面,你会说,为什么开这条路?哎呀,惨了,面见曾总,我要迟到了……

但如果Selftalk是正面,先冷静下来,帮宁,镇静,今天真是失误,下次这个时段就不开这条路,避免堵车。负面对话造成自我形象也不好,你的面容就会出卖你。然后你跟我对话,原本我很开心,最后却变成我不开心。

销售也是。如果销售员Self talk是负面,这个月生意一点都不好,客户又无理,产品也不行,管理层也不记得我……哎呀,我不应该在这个行业。现在客人来买车,他没兴趣接待,客户没心情买,销售员会继续抱怨。但如果Self talk是正面,这个月卖得不理想,我要改进方法,找老板讨论,让他帮助我改进,就会获取正能量。

这套课程学完后,我拿到了毕业证书,并在实战中运用。

1989年,有一天夜晚,Gordon托人捎信给我、销售部经理和二手车部经理,下班后不要走,等他回来跟我们谈话。

我们在会议室里等他。他进来后,交给我们每人一张卡片,上面是他手写的同一个问题。他说,这个市场一直在变化,有一天公司有可能倒闭,或者被别人收购,那么你们怎么保护自己?用什么技巧去面对现实?

他还交代说,明天早上7点半,会议室里再讨论。拜。说完就离开了。

剩下我们3人面面相觑。两个老外说,老板搞什么?

无所谓。我说,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吧。

第二天早上7点半,我们到公司时,他比我们到得还早,照样喝咖啡看报纸。我们到齐后,他点名说,曾林堂,给我你的答案。

我说,被收购就要卖掉,当然你不可能永远都不退,这可以理解。我的举措是,第一,要好好利用现有平台提升个人能力,如果我有市场价值,新老板也会欣赏我,也需要我的服务。如果他不欣赏,有别的老板会欣赏我,我可以保护自己。第二,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我来收购,我就是这个买家。但我现在没这么多钱,要多给我一些时间。

销售部经理的意思跟我差不多,只是我表达得更直接,老外比较委婉。听完后,Gordon说,你们的表达我已经清楚了,有个好消息告诉你们,我刚收购一个福特4S店,就在这个城市50公里以外。

他对二手车部经理说,你没做过新车,所以还要强化新车能力,你就慢慢学习。他又指着我和销售部经理说,你们俩的表达和意愿差不多。新买的这个店,我派你(销售部经理)过去管,曾林堂留在这个店,我继续栽培你们两人。

他还说,我年纪也不小了,我打算再过5年,到1994年退休。如果表现得好,5年后,我就把整个盘子卖给你们,我会找律师列一份意向书。

人生导师

某种程度上,Gordon相当于我的人生导师。当年如果没有他给我机会,我也不会有今天,所以感恩很重要。

1990年,Gordon送我去美国NADA大学深造一年,学综合管理。毕业考试很难,20个人竞争,只有15个人能毕业。

毕业前,学校会把你派到美国任何一个城市,给你三天时间,做出一份详细报告,评估这个城市的4S店: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评价;有什么好的建议,这些建议对这个店的纯利有什么改变等,非常系统,而且全部需要量化。

当时还没电脑,我手写了一份40页的报告。学校派一位同学帮忙打字,复印到透明胶上,再投射到屏幕上。毕业考试时,我要站在台上讲课,一边是大学教授,一边是这个4S店的高层,包括董事长和股东等。我先对这个店做出分析和评价,然后两边嘉宾现场提问,我要数量化,且有逻辑地回答。

面对那么多投资者,如果说一点都不紧张,那是骗你的。我的性格是实话实说,我曾挑战过学校。有一次上课,教授教我们计算一个财务分析数据,做完后给标准答案。我举手问教授,不好意思,为什么我是错的?按照你教我的理论,我计算出来就是这样。

教授说,让我检查一下。他重新计算后说,曾林堂,你是对的,标准答案是错的。过去三年,我们一直用这个标准答案,没人提出质疑,只有你提出来。我希望同学们都像曾林堂—样,不是为答案正确而拿分数,真的要消化理解,要明白为什么这样计算。

最终我通过了毕业考试。

1992年,Gordon就把我提为福特4S店总经理,我替他打理店内所有事务,原销售部经理负责分店。Gordon给了我们意向书,1994年他退休时要把这两个店卖给我们。我们合计用参股方法收购这两个店。但具体怎么做,金额多少没有细化。

做店总后日子过得比较舒服,管理技巧已经掌握,团队也比较稳定,薪酬还更高。我就像Gordon那样,每天早上喝咖啡看报纸,看完后到部门,跟每个部门经理打招呼,早上好,今天有什么计划?

然后回到办公室,制订计划,每天每星期每月每年要做什么,这是宏观计划。还有具体工作安排,如今天要做什么,以售后服务会议为例,自己先做一些功课,做完后跟部门经理分享。此外,还主持周会议和月会议。

这样做到1994年,签股权收购详细合同前,Gordon先给我们一份建议合同草稿。我发现合同里有些条件和条款有曲意,再跟他谈,他兴趣也不大。如果谈判太过严格,我也不好意思,毕竟是他栽培了我。但如果随便签,就等于我卖身了,我也不愿意,所以就—直没有定下来。

恰好在这时,一个偶然机会,我太太在报纸上看到香港皇冠汽车有限公司招聘销售总监的信息。皇冠汽车公司是丰田、雷克萨斯、日野和大发在香港的总经销商。和对方人力资源部取得联系后,皇冠汽车公司总经理专程到加拿大邀请我加盟。

我发现Gordon确实没有意向更改条款,这种情况下我选择了退出,接受皇冠汽车公司的邀请。

我没有购买股份,Gordon当时也不能理解,他认为我不欣赏他。但我们一直保持良好关系,经常用电邮和Facebook交流。很多年后,我邀请他来香港旅游,带他去西安。当年如果没有他给我机会,我也不会有今天,所以感恩很重要。他也很骄傲,经常用我的案例跟很多人分享。

某种程度上,Gordon相当于我的人生导师。

我的另外一个恩人就是当时聘用我的销售经理Frank Mcinally,是他给了我第一个机会进入汽车行业发展。2015年我重回加拿大,第一时间就去拜访他,正好赶上我60岁生日,我包下一个餐厅开生日party,邀请31位亲朋好友一起庆祝,也请FrankMcinally和他的太太参加。那天我喝了很多酒,玩得很开心。

转战香港

一是考虑到孩子们的将来,不想他们变成“香蕉”人;二是大陆的发展前景;三是我本人事业发展空间需求。

为什么回香港发展?

我和太太做过认真分析,一是考虑到孩子们的将来,不想他们变成“香蕉”人,外面黄里面白,白人不认为你是白人,华人也不认为你是华人,那就更凄凉了。二是大陆的发展前景。我一直关注大陆市场,朱镕基到北美时,我很清晰地看到中国未来的发展。

三是我本人事业发展空间需求,当年我39岁,还很年轻,即使不成,再回加拿大也无妨,因为我已有行业地位,总有人愿意聘我做店总。

1994年我回到香港,加入皇冠汽车公司,担任销售部总经理。真正回到香港做事,又是一个全新挑战。毕竟在加拿大是做福特4S店dealer,但皇冠汽车公司作为丰田品牌香港和澳门总代理,因此,我既要履行总代理职责,又要履行经销商运营职责。

香港是个小市场,所有dealer都是自己管,只是日本文化的差异,社会理念的差异,以及市场环境的差异,只要慢慢调整就OK。而总代理运营需要重新学习,如何跟厂家沟通谈判,怎么得到他们支持等。

做香港总代理这段时间,首先要过语言关。我在加拿大生活了20年,习惯性用英语表达。回去后才开始学中文,学广东话。有段时间我跟部下开会,3分钟后就自动换回英语,我自己都不知道。同事就笑,老板,翡翠台,于是赶紧切回广东话。慢慢跟他们打成一片,形成团队凝聚力。

还有心理状态关。有些皇冠汽车公司员工很努力地打拼,本来有希望提升为销售部总经理,但我却突然空降,某种程度上也挡了他们的路,也比较敏感。因此,我花了些时间去赢得他们的尊重。

我的另一个挑战是,每3个月要向日本总部作汇报,一是向丰田公司汇报;二是向日野大卡车总部汇报。基本上每个季度都要做像一本书那么厚的汇报材料,或者到日本总部汇报,或者总部派人到香港听我汇报。

汇报内容很详细,既有市场分析,又要预测发展趋势,以及每个细分市场表现如何,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竞争对手采取什么举措,我们有什么反应,现在面临什么挑战,怎么做建议等,要把这整套内容有逻辑地表达出来。

皇冠汽车公司并不直属丰田公司,而是归英之杰集团所拥有。英之杰集团是全球汽车销售集团,总部设在英国伦敦。

这样事实上我就有两个老板,一个老板在英国伦敦,一个老板在日本。这两个老板要求也不一样,伦敦要赚钱,要利润,而且是纯利,需要做预算并达标;而日本总部不管你赚不赚钱,它要的是市场占有率,以及销量提升。因此,我需要平衡两个老板,让两个老板都满意。

我自己也很努力,不断改善团队,慢慢把市场做起来,结果也不错。最高峰时,皇冠汽车公司年销量达到1.8万辆。从市场份额看,1994年皇冠汽车占香港市场份额是23.6%,到2003年底达到42%。

如此快速增长,引起丰田高管关注,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增长得这么厉害?很多高管到香港了解情况,我也乐意跟他们分享,因此认识了很多高管,并成为好朋友,其中就包括丰田章男(Akio Toyoda,时任丰田汽车常务董事,现为丰田株式会社社长)。1997年,因为表现不错,我被提为皇冠汽车公司销售部董事。

转战香港这8年,可讲述的事情太多。我们如何面对冲击?怎么跟竞争对手打仗?如何做到市场提升?面对全新项目,我们又怎么把日产和福特赶出香港市场?确实有很多残酷商业战争。我的职业生涯里,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值得分享。

举例来说,不管是1996年日元升级,还是1997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对丰田产品和市场冲击都很大。香港经济下滑,对皇冠汽车公司来说,最大难题就是如何渡过难关。当时我顶着重重压力,想办法开源节流,避免减薪裁员。

针对空气污染,香港政府决定把排放黑烟及有毒物质的柴油出租车换为LPG出租车,这就需要重新招投标,而当时丰田柴油出租车市场占有率已达85%,如果重新洗牌,理论上对我们威胁很大。但通过运作,我们占有率达到100%。

因为在皇冠汽车公司取得的业绩,2002年底,丰田章男希望我加入丰田公司,负责雷克萨斯中国市场开拓。

2003年,我开始筹备雷克萨斯中国事务。2005年1月,我离开香港来到北京,开始雷克萨斯岁月。一直到2011年,我从丰田公司离开,期间有很多有血有泪的精彩故事,留待以后再叙。

未了心愿

我有写自传的打算,但目的不是想推广自己,而是想把我的经历、阅历、经验和启示记录下来。我是否还有未了心愿?当然有。

工作上我要求很高,也允许年轻人犯错,但犯错机会不大。交代他们做事情时,我有个习惯。并不是把事情交给他们就完事,而是先给他们一两天时间思考。我会说,我有几个项目,或者跟你讨论,或者一起合作,目的是什么,我想怎样,你帮我想想。

负责雷克萨斯中国时,我在北京,太太在香港,两个孩子在澳大利亚读书,一家四口分在三个地方。我太太是香港人,我19岁就认识她,当时我们都在加拿大上大学。9年后我们结婚,一直到现在。她没有随我搬到北京,因为没有朋友,也不懂普通话。

2011年我56岁,跟太太分享未来应该怎么做,最终确定一个计划。我们考虑到,如果没有丰田给我机会,谁都不认识曾林堂。因为雷克萨斯这个平台,再加上媒体朋友们的支持,曾林堂这个名字在中国汽车界也占有一席之地。

我这人很感恩,所以不能背叛丰田。但如果继续留在丰田打工,到60岁退休,退下来后再考虑做事情,会不会太晚?功成身退后,能不能换个角度帮丰田做些事情,继续支持丰田?再加上平衡家庭所需,于是就跟丰田总部协商,建议他们授权一个雷克萨斯店给我,地址设在深圳,这样可以方便回香港。

他们最终表示同意。这样我就投资深圳潮锋雷克萨斯店,但我本人没这么多钱,于是找人合资。当时有很多老板举手跟我合资,我最终选择了香港大昌行。

大昌行是香港上市公司,我认识它的主席和总裁,我负责香港市场时,大昌行是竞争对手,我经常打败他们。但我们的较量都非常专业,不会用其他手段搞事,所谓识英雄重英雄,他们对我—直都很尊重。

我先协助大昌行管理一个合资经销商集团。2012年,我们一起合资筹建潮锋雷克萨斯店。一切从零开始,一干就是3年。

去年年底,大昌行想扩大网络,有兴趣收购我持有股权。我考虑到自己太累,以前管整个中国市场,现在管一个4S店,也不再是我本人的荣光和兴趣,再加上投资回报也不太好。就跟大昌行说,我投资是为赚钱,如果你给到我合理价格,我就卖给你们。

达成协议后,2015年12月31日,我退出潮锋雷克萨斯店。

现在我投资了一个原品进口红酒公司,也开始做一些顾问工作,帮企业做战略顾问和培训的工作,给他们提供咨询建议。坦白说,已有好几个企业来找过我,但都不是长期关系,今天帮A明天帮B,虽然费用也不少,但我没太大兴趣。我更希望找一个企业长期合作,理想状态就是做企业董事局顾问,或者非执行董事。这样比较轻松,对企业也有忠诚度。

或者换种方式,我自己开一家咨询管理公司,同样帮某些品牌做战略咨询,做培训和运营。我在北美做过4S店管理,在香港做过总代理,在大陆做过厂家代表,都有美好的成果,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但我不着急,等有好机会时再做。

为纪念雷克萨斯诞生25年,去年丰田内部编写了一本英文书,书名叫《雷克萨斯的艺术》。里面专门写到雷克萨斯中国,写到我当年做的一些工作,比如去了解中国客户,去做家访等,以及怎么开拓中国市场,怎么区别其他豪华品牌,我们当时怎么布局等。这本书雷克萨斯全球总代理都有,丰田公司也寄给了我。

很幸运,作为一个豪华车品牌中国市场的开拓者,我比较顺利地把雷克萨斯引进中国。对我个人而言,值得我为之骄傲一生。刚才我跟你分享我的经历,1980年25岁我还是一个福特4S店销售员,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会成为丰田中国副总经理,这要感谢丰田对我的信任,他们给了我这个大舞台。

我有写自传的打算,但目的不是想推广自己,而是想把我的经历、阅历、经验和启示记录下来。虽然时代在变化,但核心本质没变,比如做人要有目标,要有毅力,要有拼搏精神,要吃得苦;机会是人家给的,但你也要抓住;先要懂做人,才能懂做事;不要急功近利;看东西要看长远,抱怨没有用等。人生路上肯定有挫折,有高潮也有低谷,面对挑战怎么应对,怎么控制自我形象,这方面我都有很多思考。

我是否还有未了心愿?当然有。写自传时我会专门讲到,和丰田合作的21年经历,担任丰田(中国)副总经理时所亲身体验,学习和观察到丰田体系在商业战略方面,经营管理方面以及人力资源安排上的优势,优点和可以改善的地方(应该说是弱点)。

如果一切顺利,我希望今年年底能推出这本书。现在写正是时候,因为我已经退出丰田,再过一段时间写意义不大,可能人们已经忘记了我。我经历的所有事情都很清晰,我的人生经历全都刻在我脑子里。(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雷克萨斯二手车丰田
全新雷克萨斯ES
一汽丰田皇冠陆放
广汽丰田赛那SIENNA
百度指数再创新高,瓜子二手车品牌影响力领跑行业
二手车限迁有望年中解除
能否力挽狂澜?
1.2万美元二手车“守稳”年轻车主
雷克萨斯在中国为何卖不好?
丰田在美大召回
二手车购买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