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白质疏松脑微出血的检测

2017-01-09 03:03滕跃华
贵州医药 2016年2期
关键词:脑微白质磁共振

滕跃华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二科,辽宁 辽阳 111000)

1.5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白质疏松脑微出血的检测

滕跃华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二科,辽宁 辽阳 111000)

1.5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白质疏松; 脑微出血

脑白质疏松症与认知功能障碍有较高的相关性。其中脑微出血是脑白质疏松症的一个早期症状,亦是小血管病变的重要临床生物学标志。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一种新型的影像学检测手段,其作用的基本原理是梯度回波T2加权序列作为基础序列,利用组织间不同的磁敏感差异增强对比。临床上若可以对脑微出血进行早期诊断并且开展合理有效的干预治疗,能减缓患者认知障碍疾病进程[1-2]。对患有小血管疾病的患者行头颅MRI和SWI检查,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协助临床诊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探讨1.5T磁共振SWI对于脑白质疏松脑微出血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入选的250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3例,女57例;年龄52~79岁。入选患者均符合脑白质疏松症的改变特点,排除有精神病史以及神经病史患者。

1.2 检查方法 采用GE公司discovery MR750 1.5T 磁共振仪,16通道的神经血管线圈进行MR的常规扫描。常规MRI检查序列:轴位T1WI快速自旋回波TSE,TR 2 000ms,TE 20ms,IR 800ms,其中层厚和层间隙分别是5mm和1mm。T2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R 3 000ms,TE 80ms,层厚和层间隙与T1WI相同。T1WI和T2WI的TSE Factor分别是7和15,激励次数均为1。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R 11 000ms,TE 120ms,IR 2 800ms,层厚和层间隙分别是5mm和1mm。TSE Factor为32,激励次数是1。其中矢状面T2WI TSE:TR 2 123ms,TE 80ms,层厚和层间隙均为5 mm和1 mm。TSE Factor为19,激励次数是1。增强扫描采用的是SET1WI序列。SWI采用T2FFE,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横轴位,层厚2 mm,视野为230 mm×160 mm×120 mm,接收带172Hz,矩阵式256×140,TR 18ms,TE 6.7ms,翻转度10°,激励次数是1。采用GE公司的ADW4.5MRI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分析。图像分析采用双盲法,由两位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操作分析,内容包括病灶数目、位置及信号的强度等。同时评估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和神经心理状态。根据SWI影像结果对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进行分级,并且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神经心理测试。量表的项目包括记忆、语言、视觉空间、定向能力、注意力及运用能力等。根据MMSE评分判断不同分级的脑白质疏松症的MMSE结果以及出现痴呆的病例。

1.3 观察指标 根据SWI影像结果将脑白质疏松症分为四个级别:0级:没有观察到有病变;1级:患者SWI影像结果出现有1~2个的斑点状改变;2级:患者SWI影响结果有2个以上的斑点状改变;3级:患者SWI影像结果为病变部位融合成片状[3]。此外,患者的文化程度不同,痴呆的MMSE分值也不同;其中文盲MMSE≤17分、小学程度MMSE≤20分、中学程度MMSE≤22分、大专或以上学历MMSE≤23分即可判定为痴呆。MMSE总分为30分[4]。

2 结 果

2.1 脑白质疏松症分级与神经心理评估 对比不同脑白质疏松症分级患者MMSE平均分值和不同级别脑白质疏松症患者发生痴呆的比率。其中1级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的痴呆率为12.82%(10/78,MMSE评分24.21±1.24),2级脑白质疏松症的痴呆率为57.41%(62/108,MMSE评分19.79±2.09),3级脑白质疏松症的痴呆率为87.50%(56/64,MMSE评分17.65±2.11),说明脑白质疏松症的疾病评级越高,痴呆几率越高。

2.2 MRI和SWI对脑白质疏松症检测信号对比 SWI和MRI对脑白质疏松症的检查结果见表1和表2。其中以SWI序列检测发现病灶最多,准确率最高,为100%。MRI检查表现为混杂信号,SWI主要表现为不规则低信号,但病灶边界模糊。

表1 SWI对脑白质疏松症检测信号对比

表2 MRI对脑白质疏松症检测信号

3 讨 论

脑白质疏松一般定义为在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区域,脑白质出现弥漫斑片状边界模糊的低密度影像。脑白质疏松症一般多见于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脑白质疏松在临床上最终有可能会发展成为痴呆,因此对相关的生物检测标志及检测手段要给予高度重视[5-6]。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脑白质疏松症与认知障碍有一定相关性,这可能与脑白质中纤维束的丧失及伴随的神经胶质细胞增多有关,临床上则表现为认知能力下降,最终导致痴呆[7]。

脑白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有记忆缺失、情绪改变以及智力下降等,这是由于脑白质疏松影响患者脑室周围的边缘环路,在该区域集中有大量与学习、记忆、智力及认知功能相关的大量神经元和纤维;另一方面,脑白质疏松症患者会伴随小动脉病变,小动脉病变被认为是脑白质病变疾病进程的重要标志。当小动脉发生病变后会影响白质和大脑皮层之间环路的联系,从而影响信息在大脑的传递,临床上表现为神经心理缺失,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最终发展为痴呆[8]。

脑微出血是指发生在脑内的微小血管病变出血。目前的影像学检测方法对于大血管的病变已经有较为成熟的诊断,但对于微小血管病变的诊断成功率和正确率则有待提高。脑白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脑部长期供血供氧不足,导致神经纤维脱髓鞘,从而使得小血管周围的间隙出现扩大,最终导致星形细胞的变性。一般脑白质疏松症会发生在患者深部白质以及脑室周围。颅内微出血一般是指<5 mm的出血病灶,常常在患者的丘脑、基底节、脑干或小脑等部位。微小血管发生破裂后,血细胞的分解产物会产生一定的局部磁场。SWI就能够通过这种局部不均匀磁场产生对应的相位差异,采用不同组织的磁化率差异,通过图像产生对比磁共振成像法。根据笔者的经验,脑微出血的SWI序列主要表现为均匀一致的卵圆形信号,一般直径在2~5 mm,属于低信号区,并且周围不会观察到有水肿。

SWI 的检查原理是通过对组织进行磁化属性的对比增强技术。本资料采用的是局部磁化效应敏感梯度回波序列,该序列的主要特点是属于三维采集,因此具有分辨率高、能够薄层重组、完全流动补偿等优点,且对颅脑静脉结构、各种血液产物及铁质沉淀等均非常敏感。本资料结果也显示SWI技术能更好地检测出病灶部位,检出率比MRI高。

对于脑白质疏松脑微出血特别是高龄、存在高血压等可能导致小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脑白质疏松症患者,通过SWI能够早期发现患者的脑微出血,从而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效预防脑血管疾病、意识障碍、痴呆等的发生,可大大提高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一旦发生脑微出血应予高度重视,这是大量脑出血的重要生物标记信号。

[1] 郭凌飞. 磁共振ESWAN序列对脑微出血检测及定量测量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

[2] 陈桂玲,张宗军,张龙江,等.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微出血的检测及其与临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1):6-10.

[3] 陈桂玲,张宗军,张龙江,等.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微出血的检测及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3):227-230.

[4] 余雷,梁晔鑫.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J]. 现代医药卫生,2013(6):908-909.

[5] 于丽波.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出血性转化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2013(9):79-80.

[6] 杨松,张军,殷勤,等. 1.5 T磁共振对脑微出血的诊断价值[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680-682.

[7] 董立英.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像(SWI)对脑梗死伴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2013,16(1):10-12.

[8] 陈颖. 1.5TMRI-SWI序列对高血压性脑微出血的诊断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3(2):7-9.

R445.2

B

1000-744X(2016)02-0206-03

2015-12-09)

猜你喜欢
脑微白质磁共振
IL-6、NES以及新生儿颅脑超声对早期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的研究进展
脑微出血及其与抗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ADMA/DDAH系统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