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扶贫语境下的沿海贫困农村脱贫实证研究
——以福建福鼎赤溪村为例

2017-01-09 07:50张光英柯涌晖孙作乐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精准农村工作

张光英,柯涌晖,孙作乐

(1.宁德师范学院旅游系,福建宁德352100;2.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16)

国家扶贫语境下的沿海贫困农村脱贫实证研究
——以福建福鼎赤溪村为例

张光英1,柯涌晖2,孙作乐1

(1.宁德师范学院旅游系,福建宁德352100;2.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16)

扶贫工作一直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政府走过了三个阶段的扶贫历程,并取得巨大的扶贫成果。福建省福鼎赤溪村被称为“中国扶贫第一村”,其在中国扶贫发展的第三阶段中,主动创造机会,抓住机遇,扶贫工作取得巨大的成功,是国家扶贫语境下的沿海贫困农村脱贫成功的典型,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案例意义。

扶贫工作;赤溪村;脱贫成功;案例意义

引言

扶贫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福建省福鼎市赤溪村被称为“中国扶贫第一村”,其扶贫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引起广泛的反响。作为一个沿海少数民族人口占相对多数的贫困村,三十年来,其走过的扶贫历程,所取得的成效,以及既定的未来发展的走向,基本上对应了中国近三十年来的扶贫大政策走向,反映了中国扶贫工作在农村的扶贫工作方式、扶贫模式、扶贫经验的不断探索和总结过程,具有典型的案例借鉴意义和中国特色的中国农村扶贫范式意义。

1 我国农村扶贫的阶段性历程及其成效

百度百科认为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解决贫困问题,到目前为止,新中国的扶贫工作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多种形式的生产自救阶段(1949-1977),政府贯彻生产自救方针,采取发放救济款资助生产和“以工代赈”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改变农村面貌,保障贫困户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第二阶段是个案型的扶贫阶段(1978-1982),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有组织、有计划地扶持贫困户从发展生产和商品经济入手,依靠国家、集体力量和群众互助,采取干部分工负责、富裕户扶助贫困户、逐户落实等办法,帮助贫困户发挥自身潜能,达到摆脱贫困的目的;第三阶段,社区型的以经济开发为主的扶贫阶段(1983至今)。1983年起,国家在继续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的同时,投入更大力量对贫困地区实行经济开发。在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各有关部门、机关、团体积极配合支持,帮助贫困地区发挥当地优势,挖掘资源潜力,开辟生产门路,实行多种经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摆脱贫困,逐步走上致富道路[1]。于此相对应,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等国家级减贫规划,各级政府也相继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到扶贫工作中,使得中国农村扶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有数据显示,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有80%以上的农村人口处于贫困状态,通过改革开放和国家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农村的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减少到了2015年的7000万,2014年,中国政府正式确定每年的10月17日为国家扶贫日,2015年,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3]。

2012年开始,中国政府针对贫困地区的扶贫新情况,又提出“精准扶贫”理论,要求扶贫工作要“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确管理”。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做出重要指示:201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召开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工作时指出:“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做到心中有数”;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调研扶贫工作时,明确提出扶贫工作“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不断提高精准性、有效性和持续性”,“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首次出扶贫要精准[4]。随后的2014年1月-201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系列意见、政策,分别就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精准扶贫重点工作提出意见,做出具体部署[5];2014年4月-2015年10月,习近平分别在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在云南调研、贵州调研时均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科学谋划、重点施策;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还强调,中国扶贫攻坚工作要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6]。目前,精准扶贫成为新常态下农村工作的重点[7]。

2 福鼎赤溪村概况

2.1 赤溪村区位条件

2.2 赤溪气候条件

赤溪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热、雨量充足,具有较明显的山地立体气候,年均气温16.4度。

2.3 赤溪村资源条件

赤溪的主要资源为山、川、田、茶等生态资源。境内群山起伏,层峦叠嶂,九鲤溪、下山溪在赤溪村交汇而过,注入东海。溪流两岸青山夹峙弯曲,水流湍急,蕴含丰富的水电资源;水质优良,水质经权威机构检测,其理化性能达到优质水平。赤溪村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达90%。赤溪村耕地少,典型的闽东“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征,少量耕地集中在中心村东部的盆地地区,茶山则主要集中在其自然村坑里弄、溪南山及邱宅一带的山地缓坡地带。

2.4 赤溪村现有人口及经济条件

赤溪村现状人口408户,共1808人,其中,畲族人口712人,占总人口的40%。赤溪村原辖14个自然村,十多年来,随着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偏远山村的人口不断向中心村集中,目前,除溪东100人,湖里130人还未搬迁到中心村,其他12个自然村的人口已经基本搬迁完毕,中心村现状人口规模为1500人。赤溪村以农业为主,茶叶、毛竹是主要收入,依托九鲤溪、天洲溪的优良水质,发展淡水养殖,出产香鱼、鲲鱼和草鱼。

3 赤溪村扶贫历程

3.1 赤溪村在1984年的贫困描述

根据刊登在《人民日报》头版反映赤溪下山溪畲族自然村贫困状况的来信《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作者王绍据对当年情形的描述:“当年(注:1984年)包括下山溪在内,赤溪村14个自然村,散落在太姥山西麓9平方公里的大山褶皱里。九鲤溪、下山溪,夹村环绕。出村唯一的路,就是盘踞山间的羊肠小道,人货皆难进出。要去下山溪,必须从福鼎县城乘两个小时长途汽车到溪镇,再徒步18公里来到下山溪”;居民是“没吃过肉,没吃过大米,全年吃地瓜米配苦菜,最好的人家到春节也才买得起100斤三合谷(由粟谷、糯谷、晚稻混合而成)”[8]。

3.2 赤溪村扶贫历程描述

赤溪村是有故事的村庄。福鼎赤溪村的扶贫历程开始于1984年,这也是中国政府扶贫第三阶段社区型的以经济开发为主扶贫阶段的第二年。本文梳理赤溪村近30年来的重大扶贫事件,近30年,赤溪村在扶贫政策的带动下主要的扶贫实践,赤溪村近30年农民纯收入的变化情况,以此来反映赤溪村扶贫历程(表1至表3)。

分析:表1可以看出,其一,赤溪村扶贫工作起点高,开端好。赤溪村在1984年因为想解决贫困的强烈呼吁,使这个偏远的村庄进入全国的视野;其二,赤溪村扶贫工作关注度规格高。赤溪的扶贫工作受到高规格的关注,人民日报、所在地市政府、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公室、国家民委,乃至国家主席均不同程度的主动或被动关注这个村庄;其三,赤溪村的扶贫工作政府话语权明显;国家、政府部门在这里主导着扶贫政策的话语权和村庄扶贫走向,这个是这个村扶贫工作得以信心满满的持续下去的关键;其四,赤溪扶贫工作政府在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做引导性工作。政府意识到水利资源是这里的关键,因此,桑园电站的建设在困难时期得以强力推进。

表2可以看出,其一,赤溪村的扶贫最开始走的是送钱、送物的方式,进行直接的财务贴补,但是失败了;其二,赤溪村扶贫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举措政府主导是开发桑园电站,这标志着扶贫从直接的财物贴补转向对丰富的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这个过程改变了当地的交通状况,改变了“守着金饭碗讨饭吃”的情形,

对当地百姓来说有“启智”意义;其三,赤溪扶贫历史上关键性的举措是启动“造福工程”,进行整村搬迁,这是赤溪村以后的扶贫工作得以落实到位的关键。整村搬迁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整村搬迁节约了政府投入的边远地方的修路成本;整村搬迁可以保护尚未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整村搬迁使得整个村落由分散布局转发为集中布局的模式,更有利旅游整天开发和村庄风貌整治;整村搬迁过程中进行了合理引导,让赤溪村的畲族居民比较集中在村北,形成少数民族特色风情和扶贫成就特色,有利于形成畲族特色村寨。

表1 赤溪村近三十年来重大扶贫事件

表2 赤溪村在扶贫政策的带动下主要扶贫实践

表3 赤溪村1984-2015年农民纯收入

表3可以看出,近三十年来,赤溪粗农民人均纯收入在逐年增长,2015年比刚开始的1984年,农民纯收入翻了80多倍。如果按照2011年11月19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宣布的精神,“根据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适应我国扶贫开发转入新阶段的形势,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那么赤溪村现在的工作是要在稳住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基础上,由“扶贫”走上“致富”。

综合以上对表1、表2、表3的分析,可以得出:其一,福鼎赤溪是个有故事的村落,三十多年的扶贫历程,深刻体现了国家持续的扶贫决心和信心;其二,赤溪村在关键的时候创造了机会,抓住了机遇。赤溪村在1984年因为想解决贫困的强烈呼吁,使这个偏远的村庄进入全国的视野;其三,扶贫过程中,政府主导,注重基础设施的投入,因地制宜,合理引导,比直接补助钱物更有效果;其四,赤溪村的扶贫工作见成效,走过了一条从政府从伸手给,到村民伸手我要干,这个重要的历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五,赤溪村曾经是一个地理偏僻、自然村分散、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但有着丰富生态资源的地方,是典型的“守着金饭碗讨饭吃”的沿海贫困村,村民收入的切实提高,是乡村扶贫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表现。

4 结论及讨论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其一,作为村庄的个案,扶贫的措施落实与否,扶贫是否能进行下去,和国家、政府的主导有直接的关系;其二,贫困乡村扶贫过程中,政府主导,注重基础设施的投入,因地制宜,合理引导,比直接补助钱物更有效果;其三,改变扶贫思路,从政府从伸手给,到村民伸手我要干,这是贫困乡村扶贫工作得以可持续的重要因素;其四,扶贫工作扶贫工作不能仅局限于生活项目、生产项目的救助,更应该营造输血性的项目,使扶贫工作得以可持续,村民直接受益,给村民送羊、送吃的都失败了,而整村搬迁却成功了,就能说明问题;其五,扶贫工作应准确把握内涵,使被扶贫的贫困村顺利由“扶贫”走上“致富”。

当然,赤溪村作为中国农村扶贫的典型案例,对其研究具备普遍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仅仅根据现有资料做了有限的分析,还有很多问题留待后续研究。如,赤溪村村民历年纯收入的增长,主要的收入构成是那些?有多少是直接受益于国家的扶贫支持?赤溪村地处于国家5A级风景区太姥山风景区,作为特殊的区位优势,旅游扶贫在这个贫困村脱贫的实际作用的评估?做为典型的扶贫成功的村落,社区建设是如何进行的?作为农村基层组织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扶贫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如何从超越经济收入的角度看待一个贫困村庄的扶贫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后续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

[1]百度百科[DB/OL].http://baike.baidu.com/item/

[2]杨林华.农村扶贫模式创新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05.

[3]中国扶贫办[DB/OL].

http://www.guancha.cn/Rural/2015_10_12_337238_2.shtml,[4]郭文华.2014我国扶贫工作新动向[J].产业扶贫,2014(2):39.

[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Z],2014-01-25.

[6]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DB/OL].http://www.moe.edu. cn/jyb_xwfb/moe_176/201510/t20151019_214051.html

[7]张光英,李美秀,等.基于精准扶贫背景下的红色乡村旅游规划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6(6):86-89.

[8]王一彪,蒋升阳,等.人民日报“中国扶贫第一村”脱贫记[N]. 2016-02-01.

An Empirical Study on Poor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oastal Areas Under the Context of N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A Case Study of the Chi Xi Village in Fuding,Fujian

ZHANG Guang-ying et al
(The Department of Tourism,Ningde Normal University, Fujian Ningde 352100,China)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has always been a highly valued work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From 1949 to the present,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 of theprocessofpovertyalleviation,andachievedgreat achievements in poverty alleviation.The Chi Xi village is known as the first rural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In the third phase ofChina'spovertyalleviation,theChiXivillagetakethe initiative to create opportunities,seize opportunities,and has got a great success in poverty relief.The Chi Xi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the poor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oastal areas under the contextofnationalpovertyalleviation,whichisofgreat significance in academic research.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Chi Xi Village; Success of Poverty Alleviation;Case Significance

C913.7

A

张光英(1974-),女,福建寿宁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行为空间,旅游资源与区域规划,旅游文化。

(2016-10-26收稿袁海峰编辑)

1003-7853(2016)06-0027-04

2015年度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项目编号:FJ2015B192);2015年度“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闽教科〔2015〕54号);宁德师范学院服务地方项目(项目编号:2013F55)

猜你喜欢
精准农村工作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不工作,爽飞了?
精准扶贫二首
选工作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