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2016,云南民族经济拔节而上

2017-01-11 07:21王皓
今日民族 2016年12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云南民族

◇ 文 / 王皓

起底2016,云南民族经济拔节而上

◇ 文 / 王皓

时光总在拼搏与奋进中转瞬即逝,不经意间,已至年终岁末。站在这一特殊时间节点上,回望一年来云南民族经济领域,踏着强烈的发展节拍,各项事业的发展实现了拔节而上。

文化引领 抓好创建助力团结显和谐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弘扬发展民族文化”被列入2016年云南省要扎实做好的9大重点工作之一。

为此,省领导强调,要千方百计支持民族贫困地区乡村建设幼儿园,提高民族学校、民族班生均公用经费和贫困生生活补助标准,在迪庆、怒江率先实施14年免费教育。

此外,要实施民族文化“双百”工程,加快建设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启动地名保护计划;加强民族民俗文化艺术之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展示中心和传习场所的建设和管理等。

对于“双百”工程,专家认为,通过民族文化“双百”工程的实施,将达到艺术创作生产体系更加健全,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文化产业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就业创业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基本形成,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的目的。

省民族宗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双百”工程从去年开始,每年实施2 0个工程,到“十三五”末打造100个全国知名的带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民族文化精品;每年扶持20位民族文化传承人,到“十三五”末,扶持100名全国知名的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创新带头人。

该负责人介绍,对带头人的扶持,一是通过项目扶持,另一个就是对其本人的项目品牌的提升和推广,还有就是通过“互联网+”,将其产品尽快推向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在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过程中,云南省实施了第二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创建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乡(镇)和示范村(社区),加强城市民族工作,大力推进少数民族聚居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巩固发展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

记者从曲靖市了解到,今年以来,曲靖市重点抓好省级第二轮“十百千万工程”2016年11个示范村(特色村、示范社区)、市级2016年11个示范村实施方案,省级“十百千万工程”2016-2018年5个示范乡镇(特色乡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审定、备案及年度项目实施工作。目前,示范点建设运行情况良好,创建工作进展顺利。

从文山州丘北县传来的消息称,2016年,丘北县建立健全创建工作机制,创新活动形式和载体,加强典型引导,多方整合项目资金,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特色村创建工作,逐步形成示范区建设共建共享的新态势。截至目前,该县共投入建设资金9049万元,受益群众511户2413人。

01 科学种植,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02 整体推进,贫困群众住进新洋楼

“五网”建设 协同发展云南跑出加速度

如果说,弘扬、创新发展民族文化是提升民族地区软实力的话,那么全面启动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等五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则是云南打造民生工程的有力呈现。

对于云南众多少数民族地区而言,2016年的2月24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云南省“五网”建设暨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推进会正式召开。一点连多线,就在同一天,怒江机场进场路等11个“五网”建设暨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重点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同时开工建设,云南“五网”建设从一起步便跑出了加速度。

路网建设,天堑变通途;航空网建设,各地游客体验多彩民族风情更顺畅;互联网建设,深藏大山深处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得以销往全国各地……其中,怒江机场进场路对加快机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怒江机场的建设则将翻开怒江发展的新篇章;昆明至楚雄至大理高速公路扩容建设正式实施后,将有望显著提升这条云南东西交通大动脉的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滇西北至广东±800千伏直流工程新松换流站工程是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建设中的重要项目之一。

正如专家所言,“五网”建设立足云南多民族边疆省情,覆盖云南省16个州市,惠及全省26个世居民族,云南省要不断践行“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理念,把“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作为主线一以贯之,通过各项目的有效推进,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以与民族地区群众密切相关的道路建设为例,云南将通过努力,实现全省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沿边地区一定规模的自然村通硬化路,着力提高自然村公路通畅率,畅通农村公路“毛细血管”,基本解决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马丹看来,“五网”建设的开局必将为云南省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从省统计局了解到,截至2016年三季度,云南省“五网”建设共完成投资2092.23亿元,其中路网完成1240.37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93.3%;航空网完成17.73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59.1%;能源保障网完成299.4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36.1%;水网完成384.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5.2%;互联网完成15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5.9%。

佤族画家布饶已经20年没有回过老家沧源县了,家乡的美好记忆时常萦绕在她的脑海里,一直想深入家乡佤寨写生是她的愿望,但是路途遥远,会严重晕车的她不得不作罢。但在今年,布饶又兴奋了起来,因为她得知,沧源佤山机场经过前期建设之后,将于12月8日实现正式通航。

以航空网建设为例,“十三五”期间,航空网将着力实施“两网络一枢纽”建设,到2020年,确保全省累计建成民用机场达到20个,力争新建各类通用机场50个,全省开通始发航线460条以上,航空服务覆盖全省90%左右人口,保障全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拥有自己的机场。

用沧源县副县长张静然的话来说,沧源佤山机场的建成将有利于改善当地对外交通条件,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机场网络布局,有利于抢险救灾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有利于国家的边境稳定、民族团结。

04 “五网”建设,天堑通坦途

脱贫攻坚 啃硬骨头小康路上手牵手

如果说“五网”建设筑牢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加速发展的基石,那么2016年的脱贫攻坚注定是一场奔向小康的有力行动。

记者从省民族宗教委了解到,为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成功建设,省民族宗教委根据云南实际情况制定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到,抓好精准脱贫攻坚工程是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主要任务之一。

其中,为了改善沿边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出要扎实推进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对110个沿边乡镇的814个行政村分两轮实施六项工程,实现“五通八有三达到”目标。

如今,三年行动计划已在沿边地区建设开来,文山州富宁、麻栗坡、马关三个边境县相关工程正处于有序推进过程中,据初步统计,截至2016年8月底,3个边境县各部门到位资金4.66亿元,3个边境县自筹项目建设资金4.95亿元,共投入资金9.61亿元,6大工程31个子工程正加紧建设,沿边一线掀起建设热潮。

正如当地相关部门负责人所言,项目建设的核心区域成为了建设的大工地,农村抗震安居房、村内基础设施、美化亮化等建设全面开花。同时,通过建设带动了农村建材、家具、家电、农资需求,繁荣了农村大市场。此外,建设区域成为了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大学校,群众积极参与到抗震安居房、产业发展等项目建设和农业技术、劳动技能培训中,提高了沿边地区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和当家理财的意识。

正如习总书记此前强调,云南省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为了实现12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减少贫困人口120万人,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8万户67.73万人的年度脱贫目标,这一年,云南扶贫扶到了穷根上、扶到了心坎上;脱贫脱出了真实效、脱出了新希望。

为了2016年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宁洱县积极采取产业帮扶政策措施。从2016年起,对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的龙头企业,按带动贫困人口人均3000元标准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对组织贫困人口发展产业脱贫的专业合作社,按贫困人口人均1000元给予扶持,用于组织生产、技术培训、市场对接等;对发展产业脱贫成果显著的贫困户,通过专业合作社给予贫困户户均1000元的发展奖励资金。

而在澜沧江啤酒的发源地云县则积极探索“151模式”,即围绕贫困户增收致富产业目标,实现贫困村有1至2个产业发展项目,贫困户至少有1个增收项目、5亩以上产业增收基地,着力发展短平快增收项目。完成科技致富培训1万人,给予每个贫困村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扶持循环资金10万元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同时实现每个贫困村都有3户以上小微企业。

今年年初,记者到陆良县龙海乡时,沿途低矮破旧的土坯房随处可见,但近日记者再次前往时发现,这里已然旧貌换新颜。宽阔的乡间公路两旁,曾经低矮破旧的土坯房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造型别致,宽敞实用的现代小洋楼。

保山市昌宁县卡斯镇58岁的彝族村民罗金海,原来住在地质灾害点上,房屋多次遭毁,没几年就得重新盖房。按照县里统一规划,他和邻居们搬到5公里外的龙潭社区唐家田安置点,建起二层楼的新房,建房的钱大部分来自财政补助和贷款。

记者注意到,在卡斯镇大水平社区安置点,今年已有76户村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该社区支部书记赵建林说,易地搬迁让村民实现了安居愿望,接下来社区将依托产业扶贫资金和小额扶贫贷款建设集中养殖小区,并对农民进行务工技能培训、子女上学扶助,提升扶贫对象自我“造血能力”。

踏实奋进的2016,城市与农村、山里与山外,云南民族经济在云岭大地上呈现出了积极进取谋发展,前行跨越一盘棋的喜人局面。

(责任编辑 王菁)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云南民族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民族团结之歌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MINORITY REPORT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