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分析

2017-01-11 00:30杨小月
关键词:绿色通道死亡率心肌梗死

李 军,杨小月,吴 军

(1.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珠海 519000;2.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护理部,广东 珠海 519000)

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分析

李 军1,杨小月2,吴 军1

(1.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珠海 519000;2.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护理部,广东 珠海 519000)

目的 分析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抢救,研究组予以急诊绿色通道抢救,比较2组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重要作用,其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有效挽救患者舍命,值得临床借鉴和采纳。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绿色通道;临床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AMI)属于临床非常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其显著性病情特点为发病急、进展快、致死率高等。临床抢救时间会直接影响到患者预后,而准确及时的诊断和科学对症的治疗,对降低AMI患者急性期死亡率,降低病死率具有关键性作用[1]。所以,必须及时采取抢救。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现进行以下总结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均符合WHO制定的急性AMI临床诊断标准[2]。男、女患者分别为60例、40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59.4±7.2)岁;病程2~10 h,平均病程(6.5±1.4)h。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抢救,患者入院后首先到急诊进行救治,然后转入心血管专科进行治疗,与此同时,医务人员必须以常规抢救流程为准,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救治干预。研究组予以急诊绿色通道抢救,患者症状发作时,应先安排至急诊科,进行首次医疗接触(FMC),包括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评估,确保其呼吸畅通无阻,使呼吸和循环稳定性得到保持;对患者病史进行询问,并进行完善的体格检查;10 min内必须完成第一份心电图的检查,同时予以肌钙蛋白或CK-MB检查。初诊或拟诊为急性AMI后,即刻予以心电监护,给予患者吸氧,迅速创建静脉通道,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对症处理;对相关检查予以完善,主要包括心脏损伤与功能标记物、肝肾功能、血生化等,同时遵医嘱予以他汀类、抗缺血类、抗凝类、抗血小板类药物进行治疗。确诊为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又可按照医院是否能进行PCI而进行不同治疗,PCI医院直接对患者进行PCI治疗,要求FMC至PCI的时间必须在90 min以内,治疗失败者转入PCI医院,进行补救性PCI;非PCI医院则需要对患者风险进行评估,估计FMC至PCI的时间在120 min以内,即可转入PCI医院进行治疗,选择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尽可能在入院后30 min内实施,溶栓成功者3~24 h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与血运重建治疗。确诊为N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又分为极高危、高危、中危、低危四种情况,其中极高危、高危者24 h内进行介入治疗,中危者72 h内进行介入治疗,低危者进行无创检查和评估。

1.3 统计学处理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0%(12/50),其中心力衰竭5例,恶性心律失常7例;把靶血管重建率为80.0%(40/50),死亡率为18.0%(9/5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4/50),其中心力衰竭1例,恶性心律失常3例;把靶血管重建率为96.0%(48/50),死亡率为2.0%(1/50)。在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上,对照组均显著高于研究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19、7.1111,P=0.0291、0.0077);研究组的靶血管重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606,P=0.0138)。

3 讨 论

AMI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改变,同时伴随明显的粥样硬化斑块出血、血栓等,导致冠状动脉发生痉挛,管腔处于急性闭塞状态,正常血流中断后引起严重且持久的局部心肌梗死现象。尽快将患者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开通,并恢复心肌再灌注,尽可能缩小梗死面积,有效保护心功能,防止心室扩大或重塑是治疗急性AMI的关键点,其对提高预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于常规抢救措施,急诊绿色通道可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展开救治,避免其他非必要性的检查[3]。

本组实验发现,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急诊绿色通道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和死亡率,有效挽救患者舍命,值得临床借鉴和采纳。

[1] 刘晓剑,张小勇,黄超龙,等.急性心肌梗死经绿色通道137例急诊PCI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2):1575-1576.

[2] 王 璞,郝永红,王 红,等.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6(10):134-135.

[3] 张庆荣,毛春节,曹云云,等.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3):67-69.

本文编辑:吴宏艳

R459.7

B

ISSN.2095-6681.2017.07.28.01

猜你喜欢
绿色通道死亡率心肌梗死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青海:建立“绿色通道”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效果观察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