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清瘀颗粒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痰瘀证)的临床观察*

2017-01-11 02:48林金财林素桔刘毅然卓士旺孙清己黄融琪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风病脑血栓脑血管病

林金财 林素桔 刘毅然 卓士旺 孙清己 吴 安 黄融琪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宁德市中医院,福建 宁德 352100)

化痰清瘀颗粒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痰瘀证)的临床观察*

林金财 林素桔 刘毅然 卓士旺 孙清己 吴 安 黄融琪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宁德市中医院,福建 宁德 352100)

目的观察化痰清瘀颗粒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接受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清瘀颗粒治疗。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0%(P<0.01);治疗组治疗后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ADL)、生活能力指数积分(QLI)、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化痰清瘀颗粒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疗效肯定。

脑血栓形成 化痰清瘀颗粒 日常生活能力 生活质量指数 血液流变学

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中风常见类型,在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损伤等原因引起的脑血管本身病变基础上,继发血液有形成分凝集于血管腔内,造成管腔狭窄或闭塞[1]在无足够侧枝循环供血的情况下,该动脉所供应脑组织因血流阻断而发生缺血缺氧、变性甚至坏死,出现神经系统受损表现。本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特点[2],属于中医学 “中风病”范畴。本院神经内科自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将40例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痰瘀证)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入院后立即给予化痰清瘀颗粒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选自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宁德市中医院神经内科,在发病3 d内入院患者,经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核磁共振(MR)明确诊断,脑血栓形成诊断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在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的诊断标准[3]。中风病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痰瘀型证候标准[4]。纳入观察患者年龄52~ 76岁,初次发病或既往有脑血管病史但无后遗症者,主要为动脉硬化导致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者。凡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动脉炎、各种病因结缔组织病,血液高凝状态,镰状细胞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引起脑血栓形成者均不纳入本研究。

1.2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在宁德市中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经CT或MR检查确诊为脑血栓形成的中风患者共78例。治疗组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52~76岁,平均(62.00±2.45)岁。对照组38例,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56~74岁,平均(63.00±1.05)岁,血栓形成部位均在基底节区。两组患者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包括调整血压、控制血糖,给予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血管内皮、控制脑水肿以及康复治疗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入院后即给予化痰清瘀颗粒(本院自制药品)其主要组成:茯苓10 g,法半夏10 g,甘草3 g,枳实6 g,陈皮10 g,当归10 g,川芎6 g,丹参9g,水蛭3 g,地龙9 g等。由本院制剂室灭菌、检验后制成颗粒剂包装备用;每次1包,每日3次,饭后冲服。连续服用4周

1.4 观察方法 主要观察血液流变学变化、日常生活能力(ADL)Bathel指数评分[5]、生活质量指数(QLI)、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不良反应监测。ADL功能评定内容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控制、上下楼梯、行走、轮椅转移、上厕所等项目,每项10分,>60分为生活基本自理,>40分且≤60分为生活需要帮助,≤40分为需要很大甚至完全帮助。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 《脑卒中患者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临床评定标准[6]。依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病残程度将其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QLI评分及ADL功能评分比较见表2。治疗后两组QLI评分及ADL功能评分增加(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QLI评分及ADL功能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QLI评分及ADL功能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下同。

组 别 时 间 生活质量评分 ADL Bathel指数评分治疗组 治疗前 8.63±0.55 41.78±8.57(n=40) 治疗后 53.25±0.51**△△80.13±8.69**△△对照组 治疗前 8.21±0.68 45.89±7.64(n=38) 治疗后 21.31±0.65**75.28±8.58**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见表3。在改善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方面,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组则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分,s)

组别 时间 全血黏度(200 s-1)(mpa·s)全血黏度(50 s-1)(mpa·s)纤维蛋白原(g/L) 红细胞压积治疗组治疗前(n=40)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4.95±1.24 11.32±1.52 4.11±0.35 0.48±0.11 4.05±1.12**△9.98±1.56**△3.52±0.22**△0.44±0.13**4.99±0.98 11.16±1.81 4.13±0.32 0.49±0.12(n=38)治疗后4.42±1.25**10.58±1.42 3.64±0.34**0.47±0.14

2.5 安全性评价 见表4。两组患者常见不良反应有口唇干燥、自觉发热、情绪不安、失眠、泄泻不良、恶心呕吐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急性脑血栓形成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痰瘀阻络有如下特点: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暗红,或有瘀点,舌苔薄白或白腻舌底脉络瘀滞,脉弦涩。其病因主要集中在内风、痰、瘀说[7-10],一般以痰、瘀为主。而现代医学的研究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在脂质代谢障碍损伤血管内皮形成粥状斑块,使动脉粥样硬化官腔狭窄相符合[11],因为血黏度增高和血脂增高与中医的“瘀血”“痰浊”密切相关[12]。痰浊内阻是中风发生、发展的基本病理机制。内生之痰,多因内伤七情、外感六淫,使脏腑气化功能失常,脾失健运,水液代谢功能失常,水湿在体内停聚而聚湿生痰,痰浊内阻,气血运行不畅。痰之为病,横窜经络,蒙蔽清窍,而发为卒中。瘀血泛指体内血溢脉外或血行不畅,停滞于体内某一局部的血液。瘀血内停,阻滞脉络。依其发病机理开发“化痰清瘀颗粒”治疗中风,主要以“二陈汤”为基础加入水蛭、地龙等药,以半夏取其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陈皮理气燥湿,使气顺而痰消,茯苓、甘草健脾渗湿祛痰,以枳实行气消痰。中风患者虽为急性起病,但其病理之形成却是一个慢性过程,属中医学“久病入络”的范畴。唐容川在《本草问答》中云“动物之功利,尤甚于植物,以其动物之本性能引,而又具有攻性”,明确地指出虫类药的特性是行走攻窜,其通经活络,活血祛瘀之力,非草木之品所能及也。治疗组在二陈汤燥湿化痰基础上加入水蛭破瘀而不伤气血,与地龙合用疏通血脉、驱逐脏腑经络之瘀血,祛瘀生新;川芎畅血中之气,使气顺血活,与当归,川芎、丹参伍用活血通络化瘀相得益彰。诸药合用燥湿化痰活血通络。

目前大量研究表明血液成分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高、血液流变学异常升高是脑血栓形成重要的危险因素[13-14]。水蛭主要成分为水蛭素。能阻止凝血因子Ⅴ、Ⅸ的活化,可有效地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血液流变性[15],川芎主要成分为川芎嗪易通过血脑屏障,改善脑血液循环系,降低血黏度,并使脑搏动性血量增加,对脑血管病有肯定疗效[16]。丹参主要成分丹参素和丹参酮均能抑制由ADP诱导血小板聚集,同时还能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具有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地龙主要成分蚓激酶可防止血栓形成和溶解血栓作用,可激活纤溶酶原,使可使体外纤维蛋白溶解,延长凝血时间,有利于血栓的防治。化痰清瘀颗粒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痰瘀证)通过对照研究,改善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方面优于对照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 蒋锦龙,卢琴.纳洛酮与疏血通合用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4):2332.

[2] 张松青.中风复元通络汤治疗中风后遗症51例[J].中医研究,2009,22(8):43-44.

[3]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4] ZY/T00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5] 祝美珍,李志刚.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分型与ICAM-1和 CD62P表达水平的相关性[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3):225-227.

[6]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7] 梁伟雄,温泽淮,欧爱华,等.中风病急性期中医症候多元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5(4):293-297.

[8] 梁伟雄,黄培新,刘茂才,等.中风病急性期中医症候分布规律的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4(2):71-75.

[9] 张汉梁,黄坚红,黄应杰.中风病不同病程中医症候特征与脑病理改变关系的研究[J].中医研究,2000,13(6):17.

[10]杨利,黄燕,蔡业峰,等.1418例中风患者痰瘀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4,131(6):459-460.

[11]孙怡,杨任民.实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76

[12]陶亮,陈民.血脂异常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初步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4):105-107.

[13]朱颖.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液流变性[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2,12(1):20-22.

[14]朱建华.略谈《神农本草经》中的动物药[J].中医杂志,1995,36(5):310.

[15]遇真,陈可骥.川芎冲剂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及前列腺代谢影响[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1(7):10.

[16]李仪奎,姜名瑛.中药药理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135.

Clinical Studies on Acute Cerebral Thrombosis Phlegm Stasis Treated by Huatan Qingyu Granule

LIN Jincai,LIN Sujie,LIU Yiran,et al. Ningd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jian,Ningde 352100,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hlegm clear stasis granule treatment on acute cerebral thrombosis.Methods:7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thrombosis formation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38 cases)accepte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The treatment group of 40 cases was treated with Huatan Qingyu granul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Results:In the treatment group,the total efficiency was 95%which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78.90%in the control group(P<0.01).In terms of the comparison on ADL(Barthel Index),life ability index(QLI)and hemorheology,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1).Conclusion:Huatan Qingyu granule possesses definite curative effect treating acute cerebral thrombosis.

Cerebral thrombosis;Huatan Qingyu granule;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Quality of life index;Blood rheological

R743.21

B

1004-745X(2016)12-2332-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6.12.038

2016-04-17)

福建省宁德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20120146)

猜你喜欢
中风病脑血栓脑血管病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朝医凉膈散火汤治疗少阳人中风病的临床研究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可行性探究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基于混沌和替代数据法的中风病人声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