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舞蹈”:小班撕贴活动的策略

2017-01-11 08:20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夏园幼儿园何宏芳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6年12期
关键词:小班舞蹈幼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夏园幼儿园 王 攀 何宏芳

指尖“舞蹈”:小班撕贴活动的策略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夏园幼儿园 王 攀 何宏芳

撕贴是把手指作为工具,简便、经济、安全的手工活动。幼儿通过自己的小手一撕一贴,就可以撕贴出各种各样妙趣横生的作品。幼儿手指肌肉动作的控制能力在撕贴的过程中能得到很大的锻炼,撕贴出来的作品具有自然、浑厚、稚拙的美感。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理学家也一致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这说明动作的发展多么的重要。所以我觉得可以借助撕贴活动,让小班孩子们的小手变得更灵巧,提高孩子对独特美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智慧的创造者。”小班的孩子正处在各方面能力都刚刚开始发展的阶段,动手能力在平时的发展中是最为薄弱的一方面,而灵活的动手能力在平时的学习、生活、游戏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与家长的交谈中已了解到小班幼儿在家都比较喜欢随意撕撕贴贴,而撕贴活动被家长认为孩子在恶意搞破坏。其实,撕贴是孩子们喜欢并乐意参与的一项手工活动,可以锻炼孩子们手部肌肉的发展,培养幼儿细心、耐心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同时培养幼儿的美感,激发幼儿去创造美、表现美,从而陶冶情操,使之从中受到教育。

下面谈谈在开展撕贴活动中的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开展创意撕贴从欣赏的兴趣出发,创设撕贴的艺术气息环境。

兴趣是推动孩子学习的动力与源泉。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班幼儿进行撕贴活动来说,撕贴的技能是不局限的,只要用大拇指和食指向前向后对立地撕,并能把纸撕下就是小班幼儿学习撕纸的方法。幼儿把撕下来的纸进行粘贴,这还必须有个很重要的前提——幼儿愿意动手去进行撕纸、粘贴活动,所以激发幼儿对撕贴活动的兴趣很关键。如:在“泡泡创意吧”这个区域中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些用来欣赏的范画,然后提供了许多可供撕贴的材料,报纸、广告纸、各种不同材质的彩纸等,目的是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操作。《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开展美术欣赏活动能够帮助孩子感受周围环境、生活中美好事物以及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与内容美,并且丰富美感经验,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因此,美术欣赏活动是培养幼儿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在教育中,欣赏活动对年龄小的小班孩子有一定的难度,幼儿的注意力短,再加上作品都是静态的,在欣赏的过程中孩子难免会出现排斥。所以我们选择了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题材。

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撕贴作品供幼儿欣赏。

通过阅读撕贴制作的绘本故事让幼儿初步感受图案布局和色彩搭配之美,萌发对撕贴活动的浓厚兴趣。

二、开展创意撕贴从幼儿实际出发,强调小班幼儿学习撕贴画技法的浅易性。

无论做什么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层层递进、逐步提高。结合小班幼儿现有的撕贴技能制定相应的要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我们通过表格的方式来记录孩子技能的发展。

撕:

使用撕纸水平描述 日期 备注对需要用撕贴的行为表现出逃避、拒绝乐意撕贴,尝试双手用力撕开纸能把大纸随意地撕成小块能撕出条状的纸条能撕出小面积的块状纸块能沿着轮廓线来撕能用对称的方法撕能自由撕出简单物体的外形

贴:

使用贴纸水平描述 日期 备注对撕贴的活动表现出逃避、拒绝能坚持贴完作品能在规定范围内粘贴能在规定范围内贴满、贴好能撕出小面积的块状纸块能用揉、贴的方法粘贴出立体的作品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要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是为了促进幼儿手指肌肉群的发展,萌发幼儿对色彩的审美情趣,因此,在活动中要对幼儿有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幼儿很难一次做到,要逐步提高。同时制定了适应小班幼儿现有撕贴水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如:“香香的米饭”活动中,把纸条撕成小纸片,我们以儿歌“小鸡吃米”带领幼儿进入学习活动中去——“拇指、食指尖尖嘴,尖尖嘴儿碰一碰,啄一啄,变成一粒粒米了”。幼儿在儿歌中学会了随意的将纸条撕成小块。通过了本次活动,不仅发展了幼儿手指小肌肉发展的协调能力,同时也启发了幼儿养成珍惜粮食的良好习惯;在撕贴《太阳》的活动前,我们带小朋友去操场上寻找并观察太阳,让幼儿感知太阳是有光芒的,然后再让幼儿学习用彩纸随意地撕贴“光芒”(长条)。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幼儿撕贴出了不同色彩、粗细长短的太阳“光芒”,并添画了太阳的五官,孩子们对这样的活动兴趣很高,也能大胆地表现。

随着撕贴活动的深入开展,幼儿从无意识把小纸条撕成小片纸——到撕长条——大张纸撕片——沿着轮廓线来撕图形,幼儿的发展有创作性、阶段性。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中幼儿撕得很仔细,幼儿的撕贴活动是一个反复练习、不断提高的过程。幼儿的能力各不相同,撕贴的水平发展也有高低之分,因此我采取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在活动中细心观察孩子们的情况,根据他们的能力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同时我也十分注意观察孩子们的成长变化。在探索撕纸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兴趣,也锻炼了幼儿持之以恒的耐力。

香香的米饭(长纸条在范围内贴)

撕长条随意贴

撕纸片围中心点贴

撕块拼贴毛毛虫

三、从生活教育出发,趣味撕贴与开展主题节日活动的融合。

陶行知在给他的“生活教育”下定义时说:“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将撕纸活动融入到“主题活动”中去,实施互动和渗透,以收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让小朋友用撕贴的方法给爸爸撕贴胡子。在制作的过程中,有的小朋友把胡子贴在了爸爸的鼻子上了,旁边的小朋友就说:“你爸爸的胡子怎么长在鼻子上的呀。”引得其他小朋友哈哈直笑。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在一起给爸爸贴胡子,亲子间的感情得到了升华,更好地激发了孩子对爸爸、对家人的喜爱之情。在“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请家长和幼儿一起用橘子皮撕贴来制作了我们苏州特产的阳澄湖大闸蟹。通过亲子制作,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增进了亲子感情,从中也让幼儿知道了原来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可以充分利用,制作出漂亮的美术作品。孩子们看着和爸爸妈妈制作的美味“大闸蟹”,心里好开心哦!幼儿的生活就是幼儿的教育,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受什么样的教育。要做一个现代人,就要过“健康的生活、劳动的生活、科学的生活、艺术的生活和改造社会的生活”,如果我们把幼儿的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相互割裂,把教育看作是幼儿生活之外的东西,那么幼儿的教育就远离了生活。

爸爸的胡子

漂亮的妈妈

四、让撕贴融入情景,让趣味撕贴更有趣味性。

撕贴活动如果只以技能学习为主,往往比较枯燥,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更是如此,枯燥的形式激发不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所以在组织每一次活动时,我们尽量以游戏情景的形式来组织,增加他们对撕贴的欲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娃娃家是孩子们最喜欢玩的游戏,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以给娃娃做漂亮裙子的情景开展,在撕贴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很高,当作品完成时,个个心里乐开了花。在本次活动我们是通过让小朋友帮助树叶宝宝穿上漂亮衣服的情景开展的,幼儿两两合作,撕贴落叶,为树叶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让幼儿感受到合作撕贴的乐趣和帮助别人的快乐。情境导入:天气变冷了,小绵羊的羊毛都被送到羊毛衫厂做毛衣,它自己却没有衣服穿了,它好冷呀——从而激发了幼儿帮助小绵羊的愿望。以这样的情景开展活动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很有效的,孩子们天真善良,纷纷想办法帮助小绵羊,他们按照自己的办法做出了不同形态的羊毛贴在小绵羊的身上。活动中,孩子们对造型活动充满了自信,撕贴技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此外,在融入情景,教师可以把区角布置与撕贴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这样既对活动感兴趣,又学会了撕贴的作用。

儿童的智慧是在指尖上展现出来的,俗话说“心灵则手巧,手巧则心灵”,幼儿通过撕纸、粘贴过程,既能锻炼手指大小肌肉群的灵活性,训练手脑并用的能力,同时又发展了智力、协调能力等。撕贴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手指尖上的优美舞蹈为幼儿的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猜你喜欢
小班舞蹈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学舞蹈的男孩子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