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2017-01-11 02:07王莹关磊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6年12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

王莹 关磊

摘 要:校企合作是提升高校办学水平与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为例,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2-0073-02

由于我国长久以来,在选拔考试制度下,学生普遍注重读书,关注考试分数,常常忽视了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学校培养出只会考试的“高材生”。在教育的过程中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做法,使我们对人才的培养走进了一个误区,造成了学术型人才和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比例出现了严重的失衡。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当下社会急需大量的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或投入生产的应用型人才[1]。目前,全国各大学校纷纷推行校企合作的举措,两者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2]。学校与企业合作就是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教学是为了生产,生产反哺教学,从而使校企互相渗透、互相支持,达成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学校教育提升企业的生产力,企业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秉承“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理念,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创新实用型人才的新模式,构建适合人才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培养方式和输送渠道[3]。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与多家企业共同建立育人基地,制订培养计划,让学生有了走进企业的机会,同时实现了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在学生实习和就业等方面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机会[4]。

一、企业参与学生培养,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学生的模式是一种利用企业与学校不同的教育资源,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培养就业竞争力为目标,采取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与高校传统的培养模式相比,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在以高校为主培养的同时,企业也参与人才的培养。培养目标是依托企业发展,以创新应用能力为目标,构建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等均大同小异,“趋同化”现象严重,并且专业的设置没有与就业的企业岗位状况相关联,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更新学生所学的课程与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教学上需要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相互沟通,调整和确定教学内容尽量贴近实际需要。企业参与讨论和制定专业设置、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和培养方式,课程开发、教学内容的筛选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教学的全过程。由于全部过程都是由双方共同制定完成的,因此学生的理论教学就有了方向,实践教学也有了目标,学生在实践后就基本具备了上岗工作的能力,成为有效的劳动力,不用再给企业增添岗前培训的负担。高校的教育需要适时而变,时刻关注企业的新变化和新动向。通过与企业合作,高校可以及时了解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高新技术的应用等新信息,了解企业对岗位人才的知识、技术、能力要求的变化,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的调整。通过“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方式,高校紧密联系企业,通过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共同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二、教师下企业与企业专家进课堂相结合

一名优秀的教育家曾说过:“教师只有具备外科医生的技能,才能在手术室里培养出优秀的外科医生。”所以,高校要想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和应用型人才亦是如此。因此,高校教师是否熟悉企业的生产实践过程,是否具备生产实践经验和技术就直接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然而,现今的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往往是用理论讲解理论,对生产实践知识了解较少。因此,学生对于教师讲解的这些内容也只是在概念上有一定的感知,缺乏现场感,培养出来的学生怎能较快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为解决和弥补这样的问题,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正积极地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专业教师送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参加技能培训或与企业联合研发。这样的安排可以使教师在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在企业一线的岗位上积累较多的生产实践经验。实践之后,再重返课堂担任教学任务。在讲解具体的实践问题时,教师用实际例子来解释理论,促进学生对教学难点和重点的理解。聘请企业专家进课堂的举措是对教师下企业的补充。对于部分实践课程,可由企业专家和任课教师联合授课,共同承担一门课的教学任务。企业专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任课教师具有全面的理论知识。两者联合授课,发挥彼此的优势完成专业和实践性强的教学任务,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三、实施学生定向实习与就业

企业以提高生产效率、追求利润为目的。学校以教书育人为存在价值。可以说,企业与学校是具有两种不同理念和性质的单位。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促使企业越来越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来提高竞争力。学校的办学宗旨就是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企业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可以说,企业和高校在人才需求和培养上目的是一致的。但是,目前企业出现了人才荒,大学生就业难等诸多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两者相矛盾。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式与企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不同,另一方面是学校教授的知识跟企业工作岗位衔接不上。因此,只有校企合作,了解企业需求,定向培养学生,将学校对人才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的需求接轨才能真正化解矛盾。

学生大学四年的时间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理论课,一部分为企业实习。学生具有理论知识之后,根据专业定向到企业实践,熟悉企业的运作模式,参与企业的生产。在企业文化的影响下,自己成为企业的一分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刻地了解企业需要什么,企业面临的问题等。到企业中实习与课堂教学共同作用,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又具有与企业相对接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四、加强就业实训基地建设

高校教师能够较好地开展理论教学,但是对企业生产实践不是很了解,并且学校开展的实验课和下厂实习的时间短暂,实践教学活动难以有效地开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顶岗实习期间进行提高,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5]。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与企业各自不同的环境和优势,把学校教授的理论知识与经验、实践、生产有机结合。高校毕业生的优势体现在具有较强的实践意识和动手能力上。然而这一优势主要依赖于学校良好的实践氛围和完备的教学设备,需要借助一定的平台才能实现。这个平台就是学校和企业联合建立的实训基地。

在高校开展就业实训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分散式实训实践,另一种是集中式实训实践。两种实训方式互相补充,可以根据学生课程设置情况选择一种实践方式。对于课程安排比较紧密,在期末留有大块实践的专业,可以选择集中式的实训实践,反之则可以选择分散式。实训的环境完全模拟企业,能够使参加实训的学生感受到企业的氛围,对学生触动较大,促进学生积极就业。在实训实践中采用企业专家和高校专业教师联合教学的模式,这样保障了学生参加实训的过程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又保证了学生实践操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了学生对就业实训的参与兴趣。

学校实训基地的建立和维护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高校不能自己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则需要与有经济实力的企业联合,共建就业实训基地。但是,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模拟企业的真实环境和生产环节,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不能将企业全部环境在实训基地真实再现,与真实环境存在一定差距。实训基地只是对学生实践环节的重要补充,对学生的实践锻炼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需要和下厂实习有机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更新就业观念

高校毕业生刚步入社会,对自身能力盲目乐观,对工作期望过高,不愿吃苦。这就造成了他们就业困难。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是稳步提升的过程,而不是平步青云。现在的毕业生普遍做事浮躁,不踏实,没有哪个企业会给一个刚刚毕业的学生很高的待遇和优越的工作环境。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下基层,进车间是在磨炼一个就业者的心性,更好地了解企业,熟悉企业文化,生产流程等,待到条件成熟,职业的上升期才会到来。

建议在学生即将毕业之际,高校与企业合作对学生开展有关面试礼仪、就业形势分析、职业规划和人际交往等内容的培训。用以指导毕业生认清当前社会的形势,就业前景等。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职场定位。通过校企合作,锻炼学生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以及团队精神等。这样不仅使毕业生把所学本领与企业岗位融合,而且在入职后缩短职业适应期。

积极寻求和开展校企合作,发挥企业和学校各自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无缝对接。基于校企合作的平台,让企业参与高校的教学和实践的全过程,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来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式、方向和目标,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拉动力,从而实现培养和就业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徐金梧.校企零距离对接产学研合作培养高层次创新型

人才[J].北京教育,2007,(5).

[2]岳朝龙,王林,唐莉.关于加强经济学院实践教学的研究

[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7,(7).

[3]周琳.校企合作的高职就业指导体系探索[J].高教发展

与评估,2014,(5).

[4]曾建权.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人才,

2009,(23).

[5]章帆,杨娟,田伟先等.构建管理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的研

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0).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