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智能毫安低剂量CT扫描的应用价值

2017-01-12 02:49马琼英余世勇余伟谷卓玉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纵膈胸部低剂量

马琼英 余世勇 余伟 谷卓玉

·短篇论著·

胸部智能毫安低剂量CT扫描的应用价值

马琼英 余世勇 余伟 谷卓玉

胸部; 智能毫安; CT低剂量扫描; 应用价值

近年来,由于社会全民福利事业的改善和人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健康体检成了大众生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但胸部透视辐射剂量大、胸片对早期小病灶显示率低,胸部CT扫描速度快,病变阳性显示率高,目前已成为胸部体检的最佳选择[1]。胸部CT体检的辐射剂量,也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和公众的关注。怎样才能以最小的辐射剂量,得到清晰的图像,满足影像诊断的需求是放射科医技人员一直探求的目标。本研究通过采用胸部智能毫安(mA)低剂量扫描方法,获取适度噪声的图像,力求在胸部CT扫描做到辐射剂量低,而又能保证满足诊断的要求,为常规胸部CT体检和定期复查患者提供较理想的扫描技术。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收集 2016年7月至12月期间来我院行螺旋CT低剂量胸部检查的患者256 例,其中男150例,女106例;年龄15~68岁,平均(39.6±12.3)岁。患者均有半年或一年前胸部普通CT常规剂量(固定采用240 mA扫描)检查和该次的智能毫安低剂量胸部CT检查图像以资对照、评价两种不同剂量胸部图像对检出病变的差异。

二、检查方法

1. 扫描前的准备: 嘱患者去除胸部的金属饰物,训练呼吸,要求患者在深吸气后屏气扫描。以前的常规固定毫安扫描,系患者在固定240毫安和其他扫描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扫描。智能毫安组是在扫取定位片后,根据胸部不同部位吸收X线的剂量,来进行扫描时(智能)自动按不同毫安量进行曝光扫描。所有患者均采用西门子双源 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行胸部普通扫描,扫描从胸廓入口至肺底。非检查部位用铅衣保护。扫描其他参数:管电压 120 kV,探测器宽度:24 mm×1.2 mm,螺距 1.开启实时动态曝光剂量调节技术CARE Dose 4D[1]。

2. 患者图像处理: 参照文献[2]由2名资深胸部放射学诊断医师对各组检查获得的肺窗和纵膈窗图像做出主观评价,进行4 级打分,评分标准为:4 分,即双肺纹理及肺内病变显示清晰,纵膈内组织结构及病变层次清楚,图像能提供充分的诊断信息;3 分,即双肺纹理及肺内病变显示较清晰,纵膈内组织结构和病变层次较清,图像能提供足够的诊断信息;2 分,即双肺纹理及肺内病变显示欠清晰,纵膈内组织结构和病变层次欠清楚,图像提供的诊断信息不足;1 分,即双肺纹理及肺内病变无法清晰显示,纵膈内组织结构和病变层次无法显示清楚,图像不能提供诊断信息。

3. 射线剂量评估: 记录256例患者的 CT 剂量指数 [CTDI(mGy)]和剂量长度乘积[DLP(mGy·cm)],并按照公式E(mSv≈k×DLP计算有效剂量 ED(mSv),换算因子成人k=0.014[3]。

结 果

一、图像主观质量评分

采用实时动态曝光剂量调节技术(即智能毫安)低管电流量组图像的主观质量评分稍低于常规管电流量组。随管电流量逐渐下降,图像主观质量评分逐渐下降。其中常规管电流量组和低管电流量组间图像的主观质量评分均>3分,说明图像能较好的满足诊断需要。

二、射线剂量评估

各组射线剂量数据均数之间不等或不全等;多重比较检验,低管电流量各组与常规管电流量组间在射线剂量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管电流量下降,射线剂量逐渐下降,采用实时动态曝光剂量调节技术(即智能毫安)低管电流量组,其剂量仅1.1 mSv,该剂量约为固定240 mA组的1/5。

讨 论

随着我国医疗条件的不断提升,接受胸部CT 检查的人数和人次都在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年来健康体检选用胸部CT检查大有代替胸部平片的趋势。由于CT分辨率较高,胸部CT 检查发现小病灶明显高于胸部平片,但是,CT扫描也使得受检者接受了比胸片高得多的X线剂量辐射[4]。特别是对于有胸部疾病的患者,需定期多次复查CT,其累积辐射剂量就更大,近年来辐射问题也倍受医护人员和公众的关注。为了做到既要早期检查出病变,又要控制辐射剂量,一方面要求临床医师要严格把控 CT 检查的指征,另一方面要求影像科技师挖掘现有 CT 设备的低剂量扫描潜力[5]。但是随着剂量的降低,图像噪声必然有所增加,技师要求在图像质量能确保满足诊断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低剂量进行扫描,这样可减少辐射剂量。在图像质量和受检辐射剂量两者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也是当今影像技师研究的努力方向。

Naidich 等[6]于 1990 年首次提出了低剂量 CT 概念,即在其他扫描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管电流成像也能达到诊断要求。日常工作中降低剂量的常用方法有:①降低管电流;②降低管电压;③增大螺矩(间接减少扫描时间)。目前国内应用的各种 CT 机型的扫描电压相对固定,可调节范围较小,同时降低电压,X射线穿透能力降低,使受检者吸收 X线剂量增加;增大螺矩又会导致磨玻璃样密度的小肺癌遗漏机率增大;故降低管电流成为降低辐射剂量最适宜的手段。

胸部智能毫安低剂量扫描,是一种由CT机电脑根据定位扫描提供的患者胸部不同部位厚度、不同组织结构的密度来自动设置扫描时胸部不同区间所需毫安的大小的方法[7]。比如,胸廓人口区和近膈面区域显示的扫描所需毫安就较高,而胸部中段主要是含气的肺组织,射线容易穿透,其扫描毫安就很低。明显有别于原来常规采用的整个胸部都统一固定采用一个毫安扫描(多为采用240 mA)。胸部智能毫安低剂量扫描,一般采用固定120 Kv,毫安随不同体型患者经定位扫描后,CT机程序自动控制,一般胸部扫描现仅有1 mSv左右,而原来的常规固定毫安扫描是 5 mSv。由此可见胸部智能毫安低剂量扫描,使受检者大大减少了辐射剂量,也为因有胸部疾病需要定期复查胸部CT的患者提供了保障和减轻了身体的损伤。

毫安(管电流)量与辐射剂量之间呈线性相关。管电流降低主要影响低对比分辨力,使低对比组织图像质量稍有下降, 而对高对比组织分辨力影响较小。肺部是含气组织,天然对比度良好,病变在肺组织中不易受噪声干扰。胸部低剂量扫描主要影响胸部密实结构尤其是上胸背部软组织图像质量,对肺内结构图像质量的影响较小,能较好的显示肺部病变(如3至5mm的磨玻璃结节)及纵膈淋巴结及心脏冠状动脉钙化等,图像质量及影像信息完全可以满足诊断的要求。由于胸部CT重点是观察肺内病变,因此,在胸部常规体检或胸部复查扫描中,通过降低管电流是目前降低胸部扫描辐射剂量的最有效方式之一[8]。在保证CT图像诊断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我们采用智能降低管电流量,达到了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从而为最常采用的胸部CT扫描创造了有利条件,临床医生及患者都乐于接受。

在低剂量扫描探讨方面,采用固定80~85 mA进行低剂量扫描,也取得了一定效果[9],但胸部上下两头的图像质量明显较中央部分差。胸部智能毫安低剂量扫描,一般体型患者从胸廓人口至膈顶,其毫安最低区域为30 mA,最高为142 mA,因此,比较固定毫安扫描而言,智能毫安低剂量扫描,根据不同部位的组织结构而照射剂量不同,使整个扫描区域都能获取满意的图像,而辐射剂量也明显降低了,其优越之处就更受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欢迎。

胸部智能毫安低剂量CT 扫描技术,对发现直径≤0.5 cm 的病灶数、胸腔积液、病灶内钙化数、形态、边缘征象等与常规剂量均无明显差异[10]。智能毫安低剂量CT 扫描技术在肺部病变放射诊断中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特别适用于大批正常体检[11]和高危人群的筛选研究。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对X射线的敏感度是成人的十多倍,智能毫安低剂量CT 扫描技术也适用于平片发现有胸部病变的儿童,选用胸部CT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综上所述,胸部常规采用智能毫安低剂量扫描,既能满足临床体检和诊断的图像的要求,又能明显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同时还减低了CT球管的损耗、降低了设备的运行成本,因此,这是一项值得推广的胸部CT扫描技术。

1 郭俊宇, 黄求理, 张杰, 等. 在健康体检中应用胸部 CT低剂量扫描[J]. 现代实用医学, 2011, 23(6): 706-707.

2 邓丽萍, 李真林, 袁元, 等. 双源CT低剂量扫描在胸部普通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 华西医学, 2013, 28(5): 696-700.

3 刘绮.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胸部的临床应用[J]. 放射学实践, 2011, 26(6): 672-674.

4 胡熙芳, 马金瑞. 双源CT的核心技术与临床应用[J]. 中国医学装备, 2010, 7(11): 55-57.

5 刘虎跃.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小儿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6, 16(4): 519-520.

6 Naidich DP, Marshall CH, Gribbin C, et al. Low-does CT of the lungs: prelininary observations[J]. Radiology, 1990, 175(3): 729-731.

7 葛建文, 石养锐.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肺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医技与临床, 2013, 10(21): 84-85.

8 韩云学.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儿童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 18(4): 672-673.

9 杨柳, 龚明福, 刘云, 等. 双源CT低剂量扫描显示磨玻璃结节对早期肺癌诊断的价值[J/CD].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6, 9(5): 550-551.

10 管莱琪. 多层螺旋C T低剂量扫描应用于早期肺癌监测的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7): 466-467.

11 安静, 夏玉军.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肺磨玻璃结节检查中的应用[J]. 中国医疗设备, 2014, 29(9): 122-124.

10.3877/cma.j.issn.1674-6902.2017.06.021

400037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放射科

谷卓玉, Email: 651064905@qq.com

TH774

B

2017-04-18)

张大春)

马琼英,余世勇,余伟,等. 胸部智能毫安低剂量CT扫描的应用价值[J/CD].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7, 10(6): 728-729.

猜你喜欢
纵膈胸部低剂量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完全纵膈子宫伴阴道纵膈的临床效果
病毒性肺炎流行期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2例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你了解纵隔肿瘤吗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CT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初步研究
子宫纵膈会影响怀孕吗
避开这些毁胸坏习
自适应加权全变分的低剂量CT统计迭代算法
大孔径3T低剂量下肢动脉MRA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