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地区双层拱棚栽培错季香菇新技术要点

2017-01-12 03:01张功友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7年3期
关键词:水帘菌袋菌棒

张功友

(河北省承德市农牧局科技教育工作站,河北承德 067000)

承德位于河北省的东北部,处于华北和东北两个地区的连接过渡地带,全市土地总面积395.13万hm2,占全省总面积的五分之一,耕地总面积33.48万hm2,占8.6%。具有土地资源总面积大,耕地面积小的特点。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这里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大,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非常适合香菇的错季栽培,2016年承德市香菇种植规模达到13.58亿袋,产量134.9万吨,产值135.4亿元,已经成为承德地区支柱型产业。

承德地区栽培香菇已有20余年的历史,其主要栽培模式有地栽、层架式、立袋三种形式,层架栽培是目前错季香菇生产中的主要模式;经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多年探索、实践和不懈努力,承德地区的香菇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错季层架式香菇栽培,在采用双层拱棚及风机水帘降温措施后,较好的丰富和完善了香菇栽培技术和安全越夏问题,在生产中发挥了显著的优势。笔者经过两年的生产试验,总结了错季香菇的管理要点及越夏期采取的关键技术措施,意在提高香菇的优质率和商品性,现总结如下,提供参考。

1 双层出菇棚的建造

双层出菇棚的结构特点概括为:双拱、双网、双膜、一水帘、一风机。即出菇棚由上下两层拱架棚组成,外拱棚和内拱棚皆用遮阳网和塑料薄膜覆盖,内拱棚为保温保湿棚,外拱棚可根据季节温度变化和出菇状况选择揭开或覆盖塑料膜,达到遮荫及保温作用的可调性。

外拱棚规格:长52m,宽11m,顶高3.8m;内拱棚长50m,宽10m,高2.8m,材料均采用6分镀锌管焊制而成。

棚内出菇架材料采用14mm螺纹钢焊制,架高1.65m,每架七层,每层间距25cm,顺棚向安装制作3排出菇架,两排之间留70cm过道。顺棚向两端一端封闭,一端安门,封闭端安装水帘幕,开门端安装引风机。

水帘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井水相连(若压力不够,可安装水泵加压),通过水帘循环后的水排回灌溉井内。承德地区的地下水温度常年稳定在8~10℃,把8~10℃的地下水引入到水帘中,让水均匀缓慢地由上端流下,形成水幕,另一端在引风机的作用下,空气从水帘幕的空隙中通过,经过井水降温的冷空气在引风机的作用下平流穿过出菇层架,带走出菇棚内的热量,从而使棚内温度降低,同时增加了棚内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整个出菇棚的降温增湿效果。

2 错季香菇生产季节安排

(1)制棒时间:10月~11月进行菌棒生产。

(2)发菌时间:12月~次年4月中旬为发菌期。

(3)出菇时间:4上中旬~11月上旬为出菇期。

3 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耐高温、转潮快、产量高、商品性好的灵仙1号和L808两个品种。

4 生产流程

(1)培养料配方:阔叶硬杂木屑81%、麸皮18%、石膏1%。

(2)装袋:装袋时,选用60cm×18cm聚乙烯外袋和60cm×17.8cm保水膜同时装料,培养料的含水量、pH值与常规香菇栽培料相同。

(3)灭菌:采用常压蒸汽湿热灭菌方式,灭菌过程掌握两头猛,中间稳,争取4~6h达到100℃,稳火保持20~24h,最后大火猛攻30min,焖6~8h出锅(时间适于5 000袋/锅)。

(4)接种:承德地区接种多采用接种帐方式进行,即用塑料膜把灭菌后冷却至28℃的菌袋罩好,采用气雾消毒盒熏蒸消毒30min后,接种人员进入接种帐内进行接种。

(5)发菌期管理:将接好种的菌袋移至发菌棚,码垛不超过12层为宜,每层用略宽于菌袋的地膜进行覆盖,其作用是菌种保湿性好,易于早萌发,发菌期提温快,杂菌污染少。香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条件是温度为22~26℃,空气湿度为60%~65%,黑暗或弱光条件下发菌。菌丝萌发初期,发菌棚内温度控制在18~22℃间,菌丝在15~20d后便可长出接种点,观察接种点萌发菌丝生长圈直径达3~5cm时,要及时倒垛,倒垛时发现有杂菌感染的菌袋要根据感染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及时处理。二次码垛时菌袋要改井字形摆放,垛间要留有通风道,倒垛时上下层菌棒要交换码放,以便于发菌的同步性。

当菌丝圈生长到相互连片,直径达8~10cm时,进行第一次刺孔增氧,每棒刺20~30个,孔深达2.5~3cm;

第一次刺孔后,约20天左右菌丝便可长满菌袋,菌丝生长逐步转向生理成熟阶段,接种点周围菌丝开始扭结成白色菌球,菌球慢慢生长成瘤状物,当菌袋有约1/3左右长出瘤状突起物后,进行第二次刺孔,二次刺孔通常使用刺孔机进行,每袋刺孔约60~90个,孔深约4cm左右,刺孔后,菌丝因呼吸作用加强,会使菌棒内温度快速上升,此时的管理重点应在通风降温,保持发菌棚内空气新鲜,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防止菌棒内部温度超过25℃,避免过多热量聚集造成高温烧菌。

(6)转色期管理:转色是菌丝生理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菌袋转色的好坏直接影响后期的出菇数量及质量,转色期要定期通风,稳定棚内温度不超过2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同时注意调控棚内光线,给与适宜的散射光照,一般光照度为200~300lx,有利于菌袋内菌丝体转色。

(7)出菇管理:转色后的菌袋至4月份到了出菇期,将菌棒运至出菇棚后,脱袋上架,通过温差刺激促使菌丝扭结出菇,当菇蕾长出保水膜后,调节出菇棚内湿度达90%以上,控制温度在20℃以下为宜,促使菇蕾在高湿低温条件下生长,对多蕾菌棒可适当疏蕾,当幼蕾长至2~3cm时,每天通过适时通风、喷水、降温促进菇蕾健壮生长直至采收。

第一潮菇采收后,需养菌15~20d,对缺水菌袋进行补水,补水掌握宁少勿多原则,补水量控制到原重量的70%~80%左右为宜。错季香菇整个出菇期为7个月,出菇6~7潮,至11月上中旬结束。

5 结束语

优良菌种的选用,双层拱棚结合水帘降温这种新设施的利用与完善,采用层架式种植方式,满足了香菇生长中对温度及湿度动态的需求,为香菇生长,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对香菇生长极为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创造了一个可控的、灵活高效、稳定的生长空间。通过对这种高效层架香菇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达到了较理想的栽培效果,实现香菇质量的提档升级,优质菇率达到80%,产量、质量和效益大幅度提升,同时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李平.承德地区双孢菇错季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11):131.

[2]胡海燕.北方错季香菇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06(6):11.

[3]陈文杰,马清河,韩韬.北方高海拔地区香菇错季栽培技术关键点控制及分析[J].食用菌,2011,33(2):33-34.

猜你喜欢
水帘菌袋菌棒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洗扫车水印残留分析及解决方案
规模化养殖场的水帘使用及其消毒方法
浅析水帘降温在家禽夏季养殖中的应用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如何用水帘给鸡舍降温
陇西县香菇出菇管理规程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需把“五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