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宫后子宫活动性出血为临床表现的侵袭性葡萄胎一例报告

2017-01-12 07:30商珩鉴张新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葡萄胎复查瘢痕

商珩鉴,张新

·病例报告·

以清宫后子宫活动性出血为临床表现的侵袭性葡萄胎一例报告

商珩鉴,张新

侵袭性葡萄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病例报告

(J Int Obstet Gynecol,2016,43:695-696)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32岁,因阴道不规则出血1个月,于2015年11月23日于辽宁省肿瘤医院(我院)就诊。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初潮年龄15岁,周期7/30日型,末次月经2015年9月20日。2015年10月22日出现阴道持续出血,量多,有血块,伴腹胀,以为月经来潮,未在意。10月27日出现恶心,未吐,11月5日就诊于当地医院,彩色超声(彩超)见宫腔内9.7 cm× 3.8 cm无回声区,内伴多个条状回声,提示葡萄胎的可能。11月6日测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值>150 000 IU/L,遂于当地医院行刮宫术,刮出物具体不详,病理回报为胎盘绒毛组织。病理回报未提示侵袭性葡萄胎等其他滋养细胞疾病,诊断依据不充足,未行系统治疗,当地医院建议观察病情变化。刮宫后持续阴道出血,11月8日复查彩超见子宫内膜厚1.6 cm,子宫后壁探及2.3 cm×2.9 cm×2.5 cm低回声结节,轮廓不清,内未见血流信号。11月10日复查血β-hCG为142 813.5 IU/L。11月11日复查彩超见子宫前壁近宫颈可见3.9 cm×2.9 cm×3.7 cm强回声团。11月13日复查血βhCG为273 700 IU/L。11月17日复查彩超宫颈内见5.3 cm× 1.8 cm中低回声团,宫体中下段前壁见7.3 cm×4.6 cm非均质包块,与内膜紧邻。患者于当地医院治疗期间因贫血输血2次,11月18日出现间断腰痛,11月19日开始出现呕吐。为进一步治疗,于11月23日转诊我院。

患者既往身体健康。2002年发现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有血制品输注史。有卵巢囊肿剔除术、阑尾炎手术史。孕1产1,2012年3月4日行剖宫产手术,术后恢复可。平素工具避孕,无人工流产手术史。

入院后体格检查:体温36.2℃,脉搏88次/min,呼吸15次/min,血压111/65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语明,查体合作,贫血貌,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脊柱四肢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平脐,双附件区无压痛,未触及明显包块,直肠黏膜光滑。

辅助检查:红细胞3.02×1012/L,血红蛋白91.00 g/L,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血β-hCG为697 200 IU/L。病理会诊(当地医院病理切片):子宫内膜见少量变性绒毛及蜕膜样细胞。头、胸、全腹计算机断层扫描(CT):颅脑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肝右叶前段稍高密度灶;双肾多发小结石可能;子宫腔内混杂密度病变,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建议磁共振成像(MRI)详查。MRI:子宫腔下部肿物(大小约55 mm×95 mm),结合病史,可疑滋养细胞肿瘤,宫腔积液、积血;子宫肌瘤可能性大;双侧子宫旁结节,双侧附件位置增高可能性大;腰4/5间盘退变伴膨出。

入院诊断考虑:①瘢痕子宫妊娠流产;②侵袭性葡萄胎;③失血性贫血。

患者持续阴道出血,入院后给予阴道填塞纱布止血,输红细胞悬液纠正贫血。因患者宫腔内肿物较大且hCG水平较高,先给予预防性化疗。采用FAV方案化疗:长春新碱2 mg D1+氟尿嘧啶1 625 mg D2~D8+更生霉素400 μg D2~D8,其中化疗第2天因出血突然增多停化疗,其余时间化疗方案不变。化疗第2天患者阴道出血量突然增多,约100 mL。停止化疗,急诊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术后仍有阴道出血,血红蛋白持续下降。次日急诊于超声监视下行清宫术,清出血块、蜕膜样内容物及少量葡萄粒样物约1 000 mL,清宫后观察见宫腔活动性出血,无法止血,超声见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处异常回声,考虑滋养细胞肿瘤浸润剖宫产瘢痕处,遂于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后行开腹子宫病灶切除术。术中逐层进腹,见子宫次儿头大,沿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切开子宫,见瘢痕处内膜面粗糙伴出血,宫腔内大量蜕膜样组织,行局部瘢痕组织切除,范围约3 cm×5 cm,切除组织两面为粗糙暗红色,切缘净。清理宫腔,宫腔内容物为暗红色破碎组织,约15 cm× 15 cm×3 cm,子宫内葡萄样及水泡样组织,共约1 cm×1 cm× 0.3 cm。术后第2天继续按原方案化疗。术后第5天复查血β-hCG为35 800 IU/L,术后第10天复查血β-hCG为15 200 IU/L。术后病理示:符合部分性水泡状胎块伴出血,合体细胞性内膜炎,局部见水肿绒毛侵入肌层,见图1,请结合临床及hCG检测。临床诊断:侵袭性葡萄胎。停止化疗2周后患者返院复查。腹部彩超:脂肪肝,双肾结石;子宫前位,大小约92.6 mm×63.0 mm×46.3 mm,内膜厚约7.7 mm;子宫形态欠规则,回声欠均匀;左侧卵巢大小约33.5 mm×23.4 mm,右侧卵巢大小约30.4 mm×22.5 mm;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血β-hCG为456.30 IU/L,较前明显下降,考虑化疗有效,遂继续原方案行第2疗程化疗,过程顺利。停止化疗3周后患者返院复查,血β-hCG为6.94 IU/L,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继续按原方案行第3疗程化疗,化疗过程中出现骨髓抑制,故完成5日化疗后,家属要求停止化疗出院。3周后返院复查,血β-hCG下降至正常(1.29 IU/L),血常规、肝肾功能基本正常,证明化疗有效,巩固原方案化疗1个疗程,化疗第6日复查血常规见白细胞及粒细胞均明显下降,故停止化疗,已完成5日化疗,家属要求出院。停止化疗3周后返院复查,血β-hCG降至0.14 IU/L,彩超未见明显异常,患者化疗效果良好,已巩固1个疗程化疗,考虑患者既往化疗不良反应明显,停止化疗出院。出院诊断:侵袭性葡萄胎,子宫病灶切除术后,4个疗程化疗后。患者共接受4次FAV方案化疗,血β-hCG由697 200 IU/L降至0.14 IU/L,已达正常范围。

图1 侵袭性葡萄胎,水肿绒毛侵入肌层(HE染色,图A×10,图B×40)

2 讨论

2.1 疾病概况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GTD)是一类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疾病,根据其组织学形态分为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其中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又统称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侵袭性葡萄胎大多继发于葡萄胎妊娠后6个月内。由于滋养细胞肿瘤对血管及组织侵袭力极强,早期就会出现阴道出血症状,后期病灶可穿透子宫浆膜层或侵入阔韧带内,甚至出现转移灶。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异常出血及转移病灶出血。随着诊断技术的完善、hCG的准确测定和有效化疗药物的出现,大多数GTN患者早期就得到了根治性的治疗。

2.2 病例特点本文报道1例以清宫后子宫活动性出血为临床表现的侵袭性葡萄胎。该患者清宫术后持续阴道出血,血β-hCG明显升高,初步诊断:①妊娠残留,既往剖宫产手术史,瘢痕子宫行清宫术不易清净;②侵袭性葡萄胎。因宫腔内肿物较大,伴hCG值较高,先给予预防性化疗。又不能排除妊娠残留的可能,加之难以控制的阴道出血,所以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后行开腹子宫病灶切除术,既止血又明确诊断。术后病理已明确诊断为侵袭性葡萄胎。术后共给予4个疗程FAV方案化疗,患者血β-hCG由697 200 IU/L降至0.14 IU/L,已达正常范围。

2.3 治疗经验①以保留子宫为原则。患者年轻,应尽最大可能保留子宫及生育能力,减少患者损伤,有利于患者后期康复[1],遂开腹行子宫病灶切除术;②去除病灶是关键。患者持续阴道出血,甚至需纠正贫血治疗,既往有剖宫产手术史,不排除瘢痕子宫妊娠残留,应采用多种手段去除病灶,控制出血。③明确治疗是根本。因患者宫腔内肿物较大且hCG水平较高等多重因素,不排除侵袭性葡萄胎的可能。滋养细胞肿瘤进展快,侵袭力强,不及时治疗晚期易发生病灶转移,于是先给予预防性化疗降低其恶变率[2]。根据患者术后病理及预防性化疗后血β-hCG水平显著降低,明确诊断为侵袭性葡萄胎,术后给予4个疗程FAV方案化疗,患者血β-hCG恢复正常。

[1]尹格平,苏应宽.葡萄胎恶变预测及预后研究的进展[J].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1993,20(4):222-225.

[2]杨秀玉.必须重视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规范化治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2):73-75.

2016-05-17)

[本文编辑王昕]

110847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商珩鉴);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新)

猜你喜欢
葡萄胎复查瘢痕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勘 误
孕早期葡萄胎超声诊断的回顾性分析
强化复查机制 提高抄表质量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葡萄胎中E-cadherin和Lamin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