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校聯考”VS內地擴招保送生

2017-01-12 16:48陳重明
澳门月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學院內地台灣

陳重明

探討多年的“四校聯考”明年三月至四月初將試行,連月來似乎社會公眾仍疑慮重重,為此,四校急發新聞稿澄清,強調聯考不等於聯招。不過,外行看熱閙之餘,又傳來內地高校向本澳招保送生名額大增的消息,旋即在本澳掀起一波熱議。此外,坊間又有聲音重提內地生留澳就業的議題。三個事件看似毫無聯繫,不過,恰在同一時期進行,難免讓人聯想翩翩。

首先,先說第一單的四校聯考。即澳門四所高校(澳門大學、科技大學、理工學院和旅遊學院,簡稱“四校”)聯合招生考試。除了以上四校外,澳門還有鏡湖護理學院、聖若瑟大學、城市大學和澳門保安部隊高等學校。過往,澳門生升學很簡單,有意本地入學的,只需報讀本地任何一所心儀的大學,就一步到位。到國內讀書,可選擇內地聯招、曁南大學和華僑大學聯合考試以及中山大學獨立考試。赴台灣就讀,須考台灣公私立大學的聯合招生入學試。而到香港和外國讀書的就必須考雅思(IELTS)或托福(TOEFL)。早些年,在社會團體推動下,搞了個“四校”聯合招生考試,最初說是為了減輕學生考試壓力,及減少家長交納考試費用的壓力,後來又引出學校排名及“一試定終身”等爭議。儘管首次聯招將於2017年初舉行,但有關的爭議還在。

此外,在特區政府各項政策扶持下,近年辦學規模迅速壯大的城市大學,也在放風要求加入聯招隊伍,看來,不用一、二年,“四校聯考”在備受爭議下,很快又要改名“五校聯考”了!

其次,說說風頭火熱的內地高校擴招澳門保送生的喜訊。據本澳高教辦消息,2017年內地高校招收澳門保送生總名額調升至2千人,意味著澳生到內地升學的機會大幅提高,約每5名畢業生中就有2名可以保送入讀內地優質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名額達到20人;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名校30人或20人不等;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則增至60人。此外,教育部建議,招收30名澳門生以上的高校都可以開設澳門班,此優厚條件是專為澳門生打造。

其實,我比較關注的是,在本澳高校本身也面臨收生資源不足的現狀下,國家教育部高調開放更多的保送生名額,就難怪有認為國家跟澳門高校爭人之說。畢竟,以澳門每年三五千的應考學生,不可能過半走去內地就讀的。然而,喜訊當前,有人為之心動,有人不為所動,不過也有教育界人士說,內地每年數百萬考生拼洪荒之力也擠不進的內地名校,澳門生免試保送入讀,是澳門學生天大的福氣。至於某些報章所報導的內地高校擴招澳門生有利澳門長遠發展之說,我是看不到有這種關連的。再講,目前內地高校有三千多萬學生、每年招收二千名澳門生,也只是九牛如一毛,對內地高校有何影响之有?反而對小小澳門而言影響則大了。當下,我們應關心和思考:有人問過澳門生真的需要內地高校嗎?還是其實是內地高校需要澳門生呢?澳門生每年若一半去了台灣讀大學,另一半去了內地,那還有多少是留澳的?估算餘下人不到千名是讀澳大好呢?還是理工學院、旅遊學院、鏡湖護理學院、聖若瑟大學以及未來的醫學院?號稱世界一流、容納兩萬名大學生的澳門大學,屆時去哪里找生源?儘管到了那一刻,內地生源可能是近水樓台的選擇!

關於社會人士重提“內地生留澳工作”的提議,據猜測,是為澳門高校擴招內地生的前哨,至於最終誰才是真正的受益者,時間是最好的證明。

猜你喜欢
學院內地台灣
黄河科技學院
tuning up
「九合一選舉」催生的台灣最大黨
從盧麗安到王炳忠
「台灣競爭力論壇」談台灣競爭力
西行学院
2014是「台勞」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