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甜菊常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017-01-13 08:21杨文琴殷学云
中国糖料 2017年3期
关键词:成虫乳油田间

杨文琴,殷学云

河西走廊甜菊常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杨文琴1,殷学云2*

(1.酒泉市农广校,甘肃酒泉735000;2.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甘肃酒泉735000)

针对河西走廊甜菊常发病虫害,从发生特点、发生规律、防治措施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为指导甜菊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保障。

甜菊;病虫害;综合防治;注意事项

甜菊又名甜叶菊、甜草,原产于南美洲。近年来,在河西成功引进种植,由于经济效益显著,推广速度较快,近十年来,在酒泉、张掖、武威为主的河西走廊等县市年推广种植面积达10万亩(6670hm2)以上。但是,由于多年重茬、轮作,甜菊病虫害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病害有立枯病、叶斑病、褐斑病、白绢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白粉虱、红蜘蛛等。现将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要点总结如下。

1 主要病害

常发的病害有立枯病、叶斑病、褐斑病、白绢病。

1.1立枯病

1.1.1 症状特点病菌由茎基部侵入,被害植株根部及茎基部,刚发生时首先出现黄色病斑,后期随着病斑的逐渐扩大,病斑凹陷呈黑褐色,茎基部细缢干缩,发病严重时猝倒枯死。

1.1.2 发生规律病原菌主要有立枯丝核菌,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土壤是该病主要侵染源,此病主要在幼苗刚出苗不久,遇低温多湿、苗床积水、排水不良、土壤透气性差等环境条件时易发病。

1.1.3 防治方法采用农业综合技术措施,进行种子药剂处理,选地选茬要合理轮作,前作最好用禾本科作物,不要用菜地,避免重茬,一般实行4年以上轮作制;加强苗期管理,对育苗基质、种子、育苗场地可用50%多菌灵800倍液进行消毒处理;发病初期用多菌灵1000~1500倍液喷雾或500倍液浇灌,也可用70%甲基托布津12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1000倍液喷雾,防止病菌蔓延;发病后及时拔除病株,病株周围撒施3∶1草木灰和生石灰的混合物,控制病害扩大蔓延。

1.2叶斑病

1.2.1 症状特点发病后,先侵害基部叶,以后逐渐向上蔓延,少数叶片上先出现黄褐色斑点,病斑继续扩大连成一片,自下而上叶片上逐渐发生,以后逐渐扩大为黑色病斑,病斑上有同心轮纹,导致叶片枯死。发病严重时,病株茎秆上也出现黑褐色椭圆形病斑,近地面处发病较重,部分抗性较差的植株出现全株枯死。

1.2.2 发生规律叶斑病在甜菊生产中发生比较普遍,危害时间长,从幼苗期到收获期全生育期均可发病,造成危害。一般在栽培密度较大,通风透光不良,尤其是夏末秋初植株枝叶繁茂郁闭,叶片接受不到阳光,容易引起病菌繁殖。田间有积水或湿度大,氮肥偏施过多的条件下,也可促使叶斑病大发生。特别是贴地面部分有黑点,症状几乎局限在叶面。严重时整株枯死。河西地区7—10月容易发生此病,病菌可随风雨传播,引起再侵染。

1.2.3 防治方法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避免重茬,前茬作物为小麦、玉米较好,盐碱地不适宜栽培,轮作年限达到4年以上。加强田间管理,要注意排除田间积水,减少田间湿度,合理施肥,多施钾肥,控制氮肥,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收获后清园,深翻地,及时处理残株,集中烧毁。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30%的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或40%的氟硅唑乳油6000倍液,或20%的苯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特别是留种田,要早防、严防;选用抗病品种。

1.3褐斑病

1.3.1 发病特点褐斑病的病原为尾孢菌,属真菌半知菌亚门,丝孢目,尾孢属。褐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黑色斑点,斑点周围黄化,呈现黑褐色或褐色不规则角斑,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蔓延,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后期为黑色,严重时病斑可连成片,使叶片枯黄脱落,发病后期,田间湿度较大时,叶柄、茎、花序均可被侵染。

1.3.2 发生规律病原物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枯叶或土壤里越冬,靠风雨传播,夏初开始发生,秋季危害严重,一般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连作等条件下均有利于病害发生。当田间低洼潮湿、排水不良、植株郁闭、气温较高时容易发生该种病害,偏施氮肥,植株旺长,茎秆细弱,灌水不当等因素都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病害的流行。

1.3.3 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避免田间积水,在高温高湿天气来临之前或其间,要少施或不施氮肥,保持一定量的磷、钾肥,避免串灌和漫灌,特别要避免傍晚灌水。实行轮作倒茬,轮作年限达到4年以上。做到合理密植,每亩(667m2)总苗数保持在8000~10000株,用甜菊专用肥等肥料,做到平衡施肥;播种前可采用温汤浸种法或用40%福尔马林原液配成100倍液浸种25min处理种子;发病初期,可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30%的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或用65%代森锰锌500~600倍液喷雾,如果病情很严重的话,可以选用40%的氟硅唑乳油6000倍液,或25%阿米西达悬浮剂1000~1500倍液喷雾。

1.4白绢病

1.4.1 发病特点发病植株的主要部位在茎基部,受害后表皮上出现水渍状斑点,后出现灰白色霉状物,病部组织下陷,呈油状斑,在潮湿条件下,表面长出洁白色的菌丝体,迅速向周围蔓延,感染邻近植株的基部和根部,使植株逐渐失水,基部叶片变黄,顶部叶片枯萎而死。

1.4.2 发病规律病害的发生与土壤的温湿度密切相关,在低温高湿、重茬条件下易发病,多在甜菊苗期及大田生育盛期发生,传播速度快,并造成大量植株死亡。

1.4.3 防治方法合理密植,注意田间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在病株周围撒石灰消毒;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用50%的托布津800倍液喷雾。

2 主要虫害

2.1地老虎

2.1.1 危害特点在河西地区,地老虎发生不太普遍,但危害较大,地老虎危害时,幼虫将贴近地面的茎部咬断,造成幼苗死亡,田间缺苗、断垄。地老虎一般在11月中下旬入土越冬,来年3—4月间化蛹,5月变成成虫产卵,刚孵出的地老虎幼虫取食卵壳,二次蜕皮前都生活在嫩叶里,也是防治地老虎的最佳时机。

2.1.2 防治方法首先在前茬收获后要深翻土地,清洁田园,制造不利于地老虎越冬的场所。移栽前用3%辛硫磷颗粒剂每亩3kg杀灭虫卵;5月中旬用黑光灯和糖醋混合液诱捕成虫;用麸皮、豆饼、青草、菜叶拌入杀灭菊酯3000倍液制成毒饵,待傍晚撒到田间诱杀;采用50%二嗪磷乳油2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1500倍液等进行地表喷雾。

2.2白粉虱

2.2.1 危害特点白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我国各地均有发生,锉吸式口器,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成虫寿命较长,每头雌虫可产卵100余粒,成虫有趋嫩性,在嫩叶上产卵。若虫在叶背面为害,孵化后3d内可以在叶背短距离游走活动,当口器刺入叶组织后开始固定为害。卵以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极不易脱落。此外,由于其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庞大,群聚为害,并分泌大量蜜露,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引起煤污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同时白粉虱还可传播病毒,引起病毒的发生。白粉虱繁殖适温为18~21℃。春季随秧苗移植或温室通风移入露地。

2.2.2 防治方法依据成虫的趋黄特性,可用黄色板诱捕成虫并涂以粘虫胶杀死成虫,在田间插入一定数量的黄板,诱杀成虫。用3%啶虫脒3000倍液喷雾,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2000~3000倍液,40.7%乐斯本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

2.3蚜虫

2.3.1 危害特点2—3月间,越冬蚜虫卵孵化出壳,全为雌性,在寄主上孤雌繁殖,一年能繁殖20多代,在气候适宜、干燥无雨的季节繁殖最为迅速,开始为无翅蚜,4—5月间,产生有翅蚜,迁飞到寄主进行危害。蚜虫危害甜菊,主要在较嫩的茎秆和叶片上,用管状的喙吸食植物汁液,主要危害幼苗及抽发新芽、嫩叶,危害后致使叶片皱缩,缺乏营养导致植株矮小,还可诱发病毒病的发生。

2.3.2 防治方法一般采用药剂防治,可用1.8%阿维菌素3000~5000倍液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6000~8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

2.4斑潜蝇

2.4.1 危害特点斑潜蝇是一种世界性、多食性的最危险的一类检疫性害虫,属于双翅目,潜蝇科,植潜蝇亚科、斑潜蝇属。寄生植物已达22个科110种植物,属多食性的蛀叶害虫。该虫以幼虫潜食叶肉,使受害植物叶片上形成许多潜道,破坏植物叶绿体,使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降低品质,导致甜菊严重的落叶,甚至死苗,造成减产。

2.4.2 防治方法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易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农业、化学、生物、物理等方法,把虫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水平以下。移栽前彻底清除田埂杂草和前茬残留枝叶,降低虫口基数或减少越冬虫源,进行土壤翻根或用药剂处理土壤,减少土壤中斑潜蝇蛹的羽化率。利用斑潜蝇成虫的趋黄性,使用黄色粘虫板诱虫。将黄板悬挂在田间距作物顶部高出10~20cm处。化学防治是控制斑潜蝇猖獗危害的必要手段之一。根据幼虫取食习性,一般选择早晨9点至10点,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如:1.8%爱福丁(阿巴丁、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或1.8%的虫螨克乳油3000倍液,或10%塞乐收乳油1000倍液,或48%乐斯本(毒死蜱)乳油1500~2000倍液;灭蝇胺、斑潜净、蝇蛆净、虫螨光、赛波凯、增效7051生物杀虫素等进行喷雾防治。

2.5红蜘蛛

2.5.1 危害特点红蜘蛛虫体似针尖大小,深红色或紫红色,肉眼只看得到红色小点,在放大镜下才能看到橘红色透明球状的虫卵。一年发生7~8代,每年6—7月为害严重。在气温高、湿度大、通风不良的情况下,红蜘蛛繁殖极快,是造成植株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以成虫和若虫寄生于甜菊叶背及花蕾上,以刺吸式口器吮吸汁液而为害植株。为害后的植株与病毒病的症状相似。表现为叶片僵直,变厚,变脆,叶缘向下卷曲,叶片开始变为浅黄色(或锈色)后逐渐变成黄褐色或黑褐色,严重时整个植株叶片失绿,变褐,干枯死亡。

2.5.2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田埂杂草及前茬残枝败叶,降低越冬虫口基数,及早做好田间虫害调查,及早防治。可选用1.8%虫螨克乳油4000~5000倍液或5%尼索朗乳油1500~2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阿波罗悬浮剂2000~4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10d喷一次,喷雾时主要以嫩叶背面为主。

3 用药注意事项

(1)对症用药,明确防治对象。要认准病虫害种类,选择对口农药,合理用药,对症下药。

(2)搞好病虫调查,抓住关键施药时期。要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气候特点用药,注意天气变化,选择晴天喷药,阴雨天喷药无效。

(3)采用适宜的剂量。严格按照药剂使用说明,不随意加大浓度和用药量。

(4)轮换用药,合理混用农药。不使用单一农药,避免产生抗药性。

(5)注意安全间隔期。甜菊主要应用部分是叶片,所以一定要注意选用高效低毒、残留时间短的农药,收获前20d禁止使用农药。

[1]赵文怀,殷学云,陈年来.甜菊穴盘育苗及丰产栽培技术[J].中国糖料,2008,30(3):55-57.

[2]王文平,田凌汉,罗光宏,陈叶.河西走廊甜叶菊育苗期白绢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J].中国糖料,2014,36(3):76-77.

[3]王文平,罗光宏,陈叶.河西走廊甜叶菊田病虫害调查初报[J].中国糖料,2014,36(4):67-69.

YANG Wen-qin1,YIN Xue-yun2*

(1 Jiuquan Agricultural Technique Service School,Jiuquan,Gansu 735000; 2;Vegetable 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Suzhou District,Jiuquan,Gansu 735000)

Integrated Control Techniques of Recurrent Disease and Pest in Stevia in Hexi Corridor

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regularity,controlling measures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of recurrent disease and pests in stevia in Hexi Corridor were summarized,so as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stevia production.

stevia;pests and diseases;integrated prevention;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S566.9

:B

:1007-2624(2017)03-0040-03

10.13570/j.cnki.scc.2017.03.016

2017-01-07

杨文琴,女,农艺师,主要从事特色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电话:13893745253,邮箱:348809400qq.com

殷学云,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瓜菜栽培技术及特色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电话:13893755920;信箱:yxy09375910867@163.com

猜你喜欢
成虫乳油田间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两种敌敌畏乳油对家蚕的毒性和残毒期比较*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栗山天牛成虫取食、交配和产卵行为
沈阳舟蛾科成虫调查分类研究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
杨梅果蝇综合防治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