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1例

2017-01-13 18:13胡明均游茂清陈小阳
浙江实用医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凝血酶原缺乏症遗传性

胡明均,游茂清,陈小阳

(苍南县人民医院,浙江 苍南 325800)

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乏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出血性疾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男女均可发病[1],临床少见,国内外报道较少。现将本院2015年收治的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病例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7岁,浙江省苍南县人,2015年12月2日因“眼科术前检查发现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1天”于本院血液科住院治疗。既往一般健康状况良好,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不明原因出血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无明显药物、食物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出血性疾病史,否认父母近亲婚配。体格检查:皮肤黏膜未见瘀点瘀斑,牙龈无出血,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41.1秒(参考值 10.0~16.0秒),INR 3.51(参考值 0.80~1.20),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5.80 秒(参考值 25.0~43.5秒),凝血酶时间(TT)19.9秒(参考值 14.0~21.0 秒),纤维蛋白原(Fg) 6.65g/L(参考值2~4g/L);凝血因子活性:FⅦ3.2%(参考值50%~150%),FⅨ69%(参考值 50%~150%),FⅡ63%(参考值 50%~150%),FⅩ82%(参考值 50%~150%);基因检测:FⅦ基因测序结果示17955G→A杂合突变。其父母行凝血功能及凝血因子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且FⅦ基因分析正常。诊断考虑为遗传性FⅦ缺乏症。先后给予重组凝血因子Ⅶa、冻干凝血酶原复合物及新鲜冰冻血浆治疗,手术前后间断输注新鲜血浆维持治疗,术后嘱其避免剧烈运动,未见明显异常,恢复可。术后随访半年,无自发性出血,复查凝血酶原时间40~55秒,INR 3.0~4.2,Ⅶ活性3.3%~4.2%。

2 讨论

FⅦ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缺乏时可致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而其它凝血功能基本正常。1981年王鸿利等[2]首先报道一家3例家族发病病例。基因检测对本病的诊断至关重要,临床出现不明原因的凝血功能异常,首先可行凝血因子检测。常见的血液疾病无法解释者,还需行基因检测排除不常见的遗传相关性血液病。本例为术前体检发现凝血功能异常,并经基因检测显示FⅦ:C和FⅦ:Ag明显降低,证实存在基因突变,最终确诊为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

FⅦ主要在肝脏合成,是由40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糖蛋白,除肝脏外肾细胞也能对其进行合成和储存,同时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也能刺激其生成[3]。FⅦ缺乏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出血或轻微外伤后出血不止,实验室检查以PT明显延长、INR升高,但APTT正常为主要特点。临床上,出现FⅦ缺乏时常规应除外肝病及各种原因所致的维生素K缺乏症,并进行FⅦ含量测定,排除常见疾病后,最终通过基因检测确诊本病。

本病常与近亲婚配造成的Ⅶ基因突变有关[4]。2001年统计FⅦ功能缺陷症的基因突变有124种,包括错义、无义和缺失等6种,其中错义突变占70%[5]。最近Herrmann等[6]对欧洲及拉丁美洲的遗传性因子缺乏症的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突变有131种。FⅦ突变与临床表型的关系甚为重要,纯合性与双重杂合性因子Ⅶ基因突变,其FⅦ:C一般在1%~5%,多伴有临床症状,而单纯杂合突变FⅦ:C一般不低于30%,几乎无临床症状[7]。本例为FⅦ基因17955G→A杂合突变,追问家族史,其父母并非近亲婚配,且父母无明显相关基因异常,考虑患者本身基因突变导致。

本病目前尚无法根治,临床仅对症处理,一般予重组凝血因子Ⅶ注射,但考虑费用较高,临床较少使用,多以输注新鲜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剂替代。由于FⅦ半衰期短,仅4~6小时,故本例手术前后输注频率为每4~6小时1次,以确保患者体内FⅦ含量维持于16%~42%。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患者平素应根据Ⅶ因子缺乏的程度间断给予重组凝血因子Ⅶ、凝血酶原复合物或血浆,以确保FⅦ含量处于20%左右,达到临床无出血的目的。本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情况尚可,且体检前无相关出血表现,在无手术外伤的情况下嘱其避免剧烈运动,及时检测凝血功能,预后佳。

结合临床表现、家族史、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的诊断不难。但本病并非常见病,当PT明显增加时临床医生应引起重视,行基因检测等手段排除本病可能性。

[1] 邓家栋,杨崇礼,杨天楹,等.上海:临床血液学,2011:1414

[2] 王鸿利,王振义,支立民,等.遗传性凝血因子Ⅱ、Ⅶ和Ⅹ缺乏症.上海医学,1981,4(10):1

[3] 黄少玲.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1例.吉林医学,2013,34(36):7787

[4] 覃骏,万楚成,郭涛,等.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1例并文献复习.临床血液学杂志,2009,22(4):377

[5] Mcvey JH,Boswell E,Mumford AD,et al.FactorⅦ deficiency and the FVII mutation database.Human Mutation,2001, 17(1):3

[6] Herrmann FH,Wulff K,Auerswald G,et al.FactorⅦ deficiency: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717 subjects from Europe and Latin America with mutations in the factorⅦgene.Haemophilia, 2009,15(1):267

[7] HerrmannFH,AuerswaldG,RuizsaezA,etal.FactorXdeficiency: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102 subjects from Europe and Latin America with mutations in the factorⅩgene.Haemophilia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World Federation of Hemophilia,2009,15(1):267

猜你喜欢
凝血酶原缺乏症遗传性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贵州省183 891例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筛查结果的分析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中国家族遗传性肿瘤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家族遗传性乳腺癌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鹅钙磷缺乏症的防治分析
6例X-连锁遗传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评估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出血影响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