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技术:伦理问题与研究挑战

2017-01-13 20:32叶岸滔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伦理困境

叶岸滔

摘 要:脑机接口技术作为当今神经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这种技术在开发和应用时会带来诸多的伦理问题和伦理困境,比如安全问题、自主性问题、社会公正问题和风险收益问题等。这些伦理问题必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并对传统伦理关系带来各种挑战。脑机接口技术的伦理问题已经开始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在全面性与独特性、伦理准则和管理建议等方面存在不足和挑战,这些将成为学界今后研究脑机接口技术伦理问题的重点。

关键词:脑机接口;神经伦理;伦理困境;社会公正;伦理准则

中图分类号:B82-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254(2016)06-0008-07

Abstract:Brain Machine Interface (BMI)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neuroscience studies developing dramatically in recent decades, which is believed to have a brighter application prospect. Many scholars assume that the 21st century will be an age of neuroscience. However, it will bring about such ethical issues and dilemmas as safety, privacy and justice, which will affect humans behaviors and ways of thinking, and challenge the various traditional relationships of ethics. Although the ethical issues of BMI have attracted attention, there still exit dozens of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The way to resolve these problems will be the key research concern of BMI ethical issues in the future.

Keywords:Brain Machine Interfere (BMI); neuroethics; ethical dilemma; social justice; ethical principles

一、问题的提出

脑机接口(Brain Machine Interface, BMI)通过解读脑信号使人脑不依赖于外围神经和肌肉这些通常的输出通道而直接与外界进行交流[1]1。该技术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近40年的研究,脑机接口技术获得了快速发展。随着生物学、神经科学、生物材料工程和计算机工程等领域技术的快速进步,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突破,越来越多的技术被应用于人类和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身上[1]1。近年来,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成功让猴子的脑电信号传输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机器人,让机器人与猴子同步做相同的动作[2]。华盛顿大学研究员能戴一顶与脑电图仪相连的帽子,用“意念”遥控指挥校园另一头的研究员打电脑游戏。阿根廷科研人员结合自动化控制和大脑神经学,研制出一种新型轮椅,它能根据使用者的脑电波信号指令完成移动任务[3]。上海交通大学也让一名戴着“电极帽”的科研人员坐在电脑前,用“意念”控制屏幕上的虚拟汽车左转、右转、加速、减速[4]……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日益受到科研机构和学界的关注。

脑机接口有多种分类。从采集脑电信号的电极位置看,有侵入式、半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三种。其中,非侵入式接口因为不需要手术植入,对人的直接伤害较小,因此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5]268。从潜在的应用目的来看,脑机接口又可分为治疗性的脑机接口和增强性的脑机接口。前者是为了修复和改善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人神经功能,改善他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后者以增强人体机能和提高人的能力(包括人的视觉、听觉、嗅觉等能力)为目的,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目前,发展脑机接口技术主要基于医疗目的,比如帮助身体有严重缺陷的人带来生活上的便利,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控制周围环境的能力,但也可以慢慢应用于提升健康人的身体机能,辅助科学考察和进行娱乐活动等。可以预见,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但是,脑机接口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也带来了诸多的伦理问题和伦理困境。例如,治疗性的脑机接口技术和增强性的脑机接口技术是否都可以得到伦理辩护?如何从伦理学角度评价脑机接口技术的效用?如何保护用户或者受试者的隐私?与其他高科技领域相比,脑机接口领域伦理问题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些伦理问题(有些甚至是伦理难题)必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并对传统伦理关系带来各种挑战,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二、脑机接口技术的主要伦理问题

(一)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脑机接口技术伦理研究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问题,在脑机接口技术的各种伦理问题讨论中,安全都被置于首要考虑的位置。总体来看,侵入式的脑机接口技术可能会有以下几种伤害:第一,手术的伤害。短期伤害主要是外科手术带来的问题,如创伤、出血、感染和麻醉反应等;长期伤害可能包括身体对植入物的排异反应等[6]213-214,手术还有可能影响脑功能,最终造成情感、个性等方面的改变[7]。第二,脑芯片植入的伤害。脑芯片的植入有可能会导致大脑组织被更改,导致截然不同的情感改变[8],长期使用可能会使人脑被再塑造,而这种再塑造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目前还很难说[9]。非侵入式的脑机接口技术的可能伤害在于:第一,脑电信号误读的伤害。由于难以获得稳定的脑电信号和对脑电信号的分辨率不高,因误读造成对人体间接伤害的可能性也在增大[10]139。同时,由于人的思维复杂性,人在控制系统时可能会受到突发情感的影响,这让脑机接口系统准确识别脑电信号的难度大增,对人潜在的伤害也增大。第二,电极的可能伤害。人在使用电极之后可能会有皮肤感染、过敏的风险,而长期使用“电极帽”带来的无线电辐射对人的伤害也不能忽视[11]1353。

就目前而言,侵入式的脑机接口技术,比如脑芯片植入等所带来的短期的、直接的伤害比较明显。但是,脑机接口技术的长期的隐性伤害还难下定论,这种长期的隐性伤害对人的身心健康的隐患和危害可能更大。我们应该重视这方面的研究,这不仅有利于完善脑机接口技术的安全评估,也有利于减少脑机接口技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脑机接口技术的安全问题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最重要的伦理问题。按照生命伦理学的不伤害原则,一个行动或者决策不应该给人、动物甚至自然界带来不必要的伤害。研发者在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事先应该全面考虑,从各个方面权衡利弊,再进行决断是否应该进行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试验和应用。一旦脑机接口技术进入临床试验和应用阶段,就更应该小心谨慎。

(二)自主性问题

脑机接口技术对自主性的影响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隐私侵犯,二是对行为的控制。

1.隐私侵犯。脑机接口技术对隐私的侵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收集个人的基本信息。例如,通过收集的脑电波信号获取个人身体健康的信息。第二,分析人的思维信息。脑机接口通过对脑电波信号的解读,可能知道人思考的整个过程并且推断出思考的结果。第三,获取人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行踪信息。例如,一个人植入了脑芯片,那么其他人就有可能了解到他的行踪,甚至还可能监听和监视他的日常生活,了解到其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等[12]12。

这些隐私的侵犯会给我们的隐私保护带来特殊挑战并给人的自主性带来严重的后果。隐私问题总是与自主性问题交织在一起。从本质上讲,隐私能够体现自主性,因为隐私是一个人控制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被他人得到和使用的能力[13]1-2。隐私还被视为一个人知道他们的哪些信息被收集和将会用在什么地方的权利[14]。换句话讲,当一个人的信息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被使用时,那么他就失去了这种权利。隐私的侵犯意味着自主性的丧失。有学者甚至认为政府对隐私的侵犯有可能意味着对公民的控制[12]12。如果保险公司借助脑机接口技术获取个人将来可能得某种重大疾病(诸如脑瘤、神经疾病等)以及可能何时发病的信息,保险公司可能不愿意给这些人承保或者提前解除保险合约,而有些用人公司在获得这些信息后可能不愿意雇佣这些人或者提前解雇这些人,这对当事人都是非常不利的。从理论上讲,人的“意识”信息可能在脑机接口技术面前暴露无遗。通过脑机接口技术所得信息很可能会被商家用于市场竞争,被政治家用于竞选,被司法部门用于判案等。一旦通过脑机接口技术获取个人的健康信息、思维信息和行为信息,或者这些信息被泄露出去,甚至用于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个人的隐私就受到严重侵犯,并给当事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由此可见,脑机接口技术所带来的隐私问题可能比安全问题更棘手,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应用所带来的技术化生存可能导致透明化生存,人的健康信息、思维信息和行为信息都有可能暴露,隐私随时可能受到侵犯。这主要因为公众过于相信人机系统的安全性,缺乏防止隐私被侵犯、保护隐私的风险意识。一方面,用户一般把脑机接口装置的效果和功能视为首要考虑的问题,而不是隐私保护,并认为装置功能上的消极影响要比隐私风险高[13]2。另一方面,脑机接口技术隐私侵犯的独特性给脑机接口系统的隐私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脑机接口系统的隐私保护似乎处于一种防不胜防的境地。因此,必须提高用户对脑机接口系统的隐私安全和隐私保护意识,并从技术层面加强脑机接口隐私信息的安全性和可控性,这是有效防范隐私被侵犯的重要途径。

2.行为控制。对脑机接口技术应用的一个严重担忧就是用户可能会因为外部装置的使用而失去自我控制。一般情况下,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仅仅是对大脑思维信号进行简单地传递,是人思维的延伸,即便装置发生错误也在可控之中。危险的是,早期的刺激试验证明,信号也可以逆向传递,装置能根据外界情况向大脑发射信号,使人改变原来的判断和决定。例如,智能轮椅在设计上可能会采取逆向信息传递的方法来避免危险。当人坐在轮椅上用思维控制左转时,刚好机器探测到左边有障碍物或者危险时,就会把这个信号传回大脑,阻止大脑做出左转的错误判断……这就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如果装置可以改变人的判断,那么到底是装置在控制人还是人在控制装置?这个时候的人是否还有自主性?人会不会成为机器的奴隶?自主性衍生的问题又可能是:如果失去了自主性,由此带来的伤害后果由谁来承担,需要对其他受害者负责吗?更严重的是,如果有人因为脑机接口技术犯罪,是否应该受到惩罚?

传统而言,我们认为自主是基于意志,一个自主的人能够按照自己的价值和计划决定行动。如果有证据能够表明,外部装置造成人们失去自我控制,这将对人的自主性伤害很大并且带来许多法律和道德责任问题。从科学的观点看,装置对人的行为是否产生影响还不确定。从法律的观点看,要处理的却是更为精确的问题:是装置造成了这样一个犯罪或伤害事实吗?脑机接口带来的行为控制确实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目前来看,一方面科学需要进一步证实思维信号的逆向传递功能,特别是要在因果关系上确定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状况才让人们失去了自我控制;另一方面,我们要正视这种行为控制造成的自主性丧失,在全面、深入和系统研究这种后果的基础上,及早制定相应的伦理准则来约束研究者和使用者的行为,这才是研究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

(三)公正问题

技术应用所带来的公正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人类有可能使用这种技术来增强机能,加剧人们对公正问题的关注和担忧。

这些社会不公现象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日常生活竞争的不公。如果将脑机接口技术应用到健康人身上,那么人体机能可能会得到相应的增强,对未使用的人造成竞争优势和压力[15]。比如,使用具有记忆功能的脑机接口装置,人的记忆速度会更快,记忆效率更高,从而使他们的生活效率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第二,教育的不公。同样,如果有学生能借用脑机接口技术将各种知识直接传输到人脑中,那么他们就会在各种考试、比赛中获得别人所没有的竞争优势。有学者认为,如果学生使用这些装置,那么学校的入学标准、课程,甚至一些比赛等都会受到影响,一些人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入名校或者在各种比赛中获得好成绩,这对其他学生是不公平的[12]12。第三,司法不公。如果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可获得更强的精神控制功能,增强人的注意力、记忆力、选择能力,甚至意识,那么被告就可以在法庭上通过严密的因果推理分析,轻易地逃避定罪或者通过技术优势赢得官司[5]269。这些潜在的问题难以保证司法公正。

从目前的分析来看,脑机接口技术带来社会不公的主要原因在于脑机接口的可及性有限。一方面,并非每个人对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都有支付能力。由于脑机接口技术使用的费用非常昂贵,只有极少数人能支付起这种增强技术的使用费用,其使用也只能成为有钱人享有的“专利”。另一方面,即便脑机接口装置的成本花费降低,也不可能每个人都使用。埃伦 M.麦吉指出,许多人仍然坚持身心的“自然”而拒绝使用增强技术。除非所有人都使用这些技术,否则不公正将会永远存在。使用者与不使用者之间会产生巨大的差距,导致人与人之间、民族之间和国家之间的争斗,造成力量和经济的不平衡[6]216。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脑机接口技术可能带来的社会不公问题?埃伦 M.麦吉和G. Q.马奎尔认为,随着技术不断成熟,脑机接口技术的增强应用将会变得更普遍,一些人体机能增强问题会变得很正常,并且社会也会慢慢地对增强性脑机接口技术表现出宽容,甚至那些最初逃避手术植入达到增强目的的人都会发现这样做是有必要的[12]12。当技术普及的时候,就像人们使用汽车一样,不存在驾驶汽车者和步行者之间公平问题。也就是说,当人们普遍承认一项增强技术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的时候,自然就包括了对这项技术的公正性的认可。因此,人类为了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有必要借助各种工具的帮助,利用科技将自身的优势和电子设备的长处结合起来。在这过程中即使出现一些社会不公现象,也可能是暂时的、相对的。绝对的社会公正是不存在的。而且,造成这种社会不公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研究与应用技术的人,在于我们的制度设计存在问题。如果我们的制度设计合理,完全有可能解决其中的社会不公问题。

(四)风险-受益问题

从上述的讨论来看,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会给人类带来许多利益,但也对身体带来了不确定的风险,必须认真权衡这些利弊,科学、合理地评价其效用。然而,学术界对脑机接口技术应用的效用分析是有很大争议的。

1.支持治疗性应用的主要理由。一些学者认为,脑机接口技术用于治疗目的,主要基于它可以带来这样的好处:代替部分神经功能,给身体有严重缺陷的人带来生活上的便利,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控制周围环境的能力[12]10。

2.反对治疗性应用的主要理由。有学者认为脑机接口技术是不必要的,其理由如下:首先,不成熟的脑机接口技术的潜在风险较大。尽管该技术具有治疗功能,但从安全上考虑,目前技术还不成熟,不管是侵入式的还是非侵入式的系统都存在风险,对人的伤害是在所难免的,病人有可能因为技术的不成熟而受到第二次伤害[10]139。其次,随着常规治疗药物和方法的开发利用(例如针灸等),这些药物和方法也可以改善神经功能,平时生活中使用辅助器材加上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计,也能基本满足生活需要,病人无需进行身体冒险。最后,脑机接口等神经装置是对人类生活的一种干扰,植入装置威胁着人类文化和损害人的自主意识。

3.支持增强性应用的主要理由。一些学者认为增强性应用能够从风险-受益分析中获得支持。他们的理由是:第一,可以带来许多好处,例如增强人的记忆、知觉、能力等,使人类能够改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拥有超级视觉能力可以使人看到雷达图像、红外线和紫外线图像,嗅觉的增强可以使人类提高识别气味的能力,触觉的扩大则使人类提升对环境刺激的识别[12]9,这些能力在危险的条件下会有明显的优势。第二,增强应用是一种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随着增强应用越来越普遍,增强应用会变得很正常,越来越多的人会从中受益。

4.反对增强性应用的主要理由。在增强性脑机接口应用中,反对的理由比较多,主要理由如下:第一,不必要性。如果不是无可替代的治疗需要,就不应该对此有任何应用。比如,把光刺激传输到一个盲人的视觉皮层,这样的一个侵入技术是可以得到伦理辩护的,但是不必要的利用开发大脑是对我们身体、本性甚至是上帝决定的一种冒犯[12]10。第二,增强普通健康人的机能不是健康医疗体系的责任,健康医疗体系只是负责治疗和预防疾病以及修复人的普通、正常功能。第三,使用神经装置来达到增强目的,医学准则难以约束。第四,增强性应用会带来自主性、分配和社会公正等问题,特别会给未成年人带来不明确的后果[16]。

从上面的争论来看,对于以治疗为目的的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从风险-受益角度来分析是可以得到伦理辩护的。这是因为:第一,脑机接口技术在治疗功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目前,除了使用该技术之外,还没有开发出更有效、更低风险的替代技术或者方法,例如药物、射线修复等来解除特殊病人的痛苦或不便。特别对于那些完全不能与外界交流的病人来说,这种不可替代性就变得更加明显——这意味着交流与完全不能交流的重要区别。如果病人选择了神经植入装置的话,这些人就有可能和外界交流;不选择神经植入装置的话,就完全不能和外界交流。从这点来看,他们选择神经植入装置就可以获得巨大便利,而新技术的应用风险对于任何使用者来说都几乎是一样的。第二,常规疗法改善神经功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神经植入的手术治疗则表现出了较大潜力和优势。常规治疗方法确实有改善神经功能的可能,但从所知的很多病例(如帕金森疾病人)来看,常规疗法治疗时间长,而且效果并不理想。从目前来看,有些脑机接口技术已经成功运用于人工耳蜗植入、帕金森病治疗等。其实,如果一项医疗技术行动确实能给病人带来巨大利益,那么病人忍受一些并不严重并且可逆的不适甚至很小的伤害(例如手术创伤、伤疤、出血等)是可以得到伦理辩护的。第三,即使一些侵入式的脑机接口技术,比如植入装置等会对人类文化和自主性造成干扰,但这也不能对治疗性脑机接口技术伦理辩护造成根本影响。因为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功能健全是医学工作者优先考虑的。总的来说,治疗性的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病人解除痛苦,而这些病人的痛苦又不能通过其他更有效的方法来解除;他们使用脑机接口技术能够获得好处和利益,但受益对自己以及他人的伤害风险又不会很大,这可以看作是一种风险-受益的平衡。从伦理学的效用原则来看,可以得到伦理上的支持。

但是,在以增强性为目的的脑机接口技术应用中,其风险-受益分析则很难得到伦理辩护。第一,当前增强性的脑机接口技术应用的风险可能大于受益。在现有技术的前提下,脑机接口技术应用的安全风险不能排除,如果不是无可替代的治疗需要,其风险(包括身体伤害、隐私侵犯等风险)很可能大于受益。安德烈亚斯等认为,与其他增强人类身体和大脑的方法(如基因增强和药物增强)相比,脑机接口技术潜在危险仍然是复杂和不明确的。如果人类不加抑制地使用该技术的话,那么有可能会导致人类社会甚至是人类物种稳定和安全的重大危机。当脑机接口技术用于非医学治疗目的的时候,病人所获得的利益将会被一个长期的伤害所代替[5]269。第二,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可能导致侵犯人的隐私、干扰人的自主权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治疗性应用中能得到一定的伦理辩护,但很难在增强性的应用中获得伦理支持。人们普遍认为,相对于生命和健康来说,自主权和隐私问题都是次之的。但是,因为增强健康人的机能而造成人的自主性丧失或者隐私被侵犯则是得不偿失的,有些人体功能可以替代,但自主性和隐私的侵犯却具有不可还原性。第三,增强性的脑机接口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将使这个社会增加更多的不安全和不稳定因素。如果脑机接口技术应用在军事上,虽然能够提高士兵的战斗力和战场生存能力,减少军事行动的代价,但也可能因此被滥用,让战争决策变得草率,造就战争狂人的毁灭性行动或战争。何况战争本身在伦理上的合理性和正义性有时很难判定。

当然,在脑机接口技术的实际应用中,有些虽然是以治疗为目的的,但最后可能演变成增强性应用,这就导致了脑机接口技术在治疗性的应用和增强性的应用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对两者的区分和把握变得更为复杂。因此,权衡其利弊就更要谨慎。比如,在一个听力丧失者群体的圈子里,单独的个体获得听力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增强,他获得了这个圈子里其他成员的额外能力[17]。这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相对圈子内的其他人来说,他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但与健康人相比,他因受技术的不成熟和限制又不可能完全恢复健康人的听力水平,其后果是这个人被该圈子排斥和孤立,因为他获得了听力;同时,又很难融入健康人生活圈子里,因为他本质上还是个听力丧失者。

虽然很多人赞成事前的风险-受益评估,但脑机接口技术的风险-受益评估还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方面,脑机接口技术风险-受益的不确定性、模糊性、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给我们精确和有效评估带来了困难。限于技术的发展,目前我们还很难准确预料到所有的风险,许多更严重的风险可能还没有被我们所熟知。另一方面, 脑机接口技术风险的定性分析有很多局限性。脑机接口技术的风险(例如,脑机接口的手术可能改变人的性格和情绪,脑机接口技术可能导致隐私被侵犯和社会不平等问题)很难进行量化,只能做定性分析,其权威性和合理性有多大还需要斟酌。因此,脑机接口技术的效用评估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要求我们研究和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效用评估体系和评价方法,尽量提高效用评估的科学性、可预测性和准确性,以便在伦理上作出正确的判断。

三、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贡献与不足

(一)研究贡献

尽管目前脑机接口技术尚主要处在实验阶段,但国内外学者对脑机接口技术的伦理问题依然给予了高度关注,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有关学术成果也不断涌现。其主要贡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研究“脑机接口技术伦理问题的重要性”方面已经形成基本共识。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进步,学术界已经普遍认识到伦理问题是脑机接口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专家、学者在进行相关技术研究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其伦理问题,一些理论成果也不断涌现。

2.形成了“脑机接口技术伦理问题研究”的问题域。安全、隐私、知情同意、社会公正成为“脑机接口技术研究与应用”最主要的伦理问题,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问题提供了比较清晰的方向。

3.强调“脑机接口技术伦理问题”的特殊性。脑机接口技术伦理问题有与其他高科技应用伦理问题共有的普遍性的一面,如安全、隐私、知情同意、社会公正都是高科技应用所要重点研究的伦理问题;但更有其独特性的一面,如脑机接口技术的隐私问题和基因隐私问题相比,其特殊性体现在:隐私侵犯具有隐蔽性,隐私信息的传播具有直接性、快速性和广泛性等。

(二)存在问题

目前,对脑机接口技术的伦理问题研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成为学术界今后研究脑机接口技术伦理问题的重点。

1.整体而言,当前学术界对脑机接口技术伦理问题的全面、系统和深入研究还比较欠缺。学术界对脑成像技术和神经增强技术的伦理问题关注比较早,研究成果也比较多,而对脑机接口技术、记忆控制技术等伦理问题研究则相对较晚,研究成果较少。作为神经伦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脑机接口技术的伦理问题研究对于完善神经伦理学的发展、拓宽神经伦理学研究范围有重要意义。因而,学术界不仅应从广度上对脑机接口技术的伦理问题进行整体把握和系统研究,探讨其伦理问题研究的总体特征,勾勒出脑机接口技术伦理问题的全貌,而且应从深度上对一些重要伦理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对伦理问题的哲学本质和现实价值进行深度剖析。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脑机接口技术的伦理问题研究走向全面、系统和深入。

2.脑机接口伦理问题的独特性研究比较薄弱。脑机接口的伦理问题似乎与其他高科技领域问题大同小异,其实不然。脑机接口伦理问题具有高科技伦理问题的共性和普遍性,但是我们的研究更需要突出脑机接口伦理问题的独特性。问题在于当前的研究并没有把这种独特性凸显出来。其主要原因在于对脑机接口的伦理问题研究还没有深入下去,没有追问脑机接口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其实质,没有充分挖掘和深度探究脑机接口伦理问题的特殊性。从根本上讲,如果不研究出脑机接口伦理问题的独特性,脑机接口伦理问题的研究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因此,学界在关注脑机接口同其他高科技应用所带来的安全、效用评估、自主性及社会公正等共性问题的同时,应该更多关注这些共性伦理问题在脑机接口应用中的特殊性及其本质。只有这样,脑机接口伦理问题的研究才有生命力,对脑机接口技术研究与发展才有真正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3.脑机接口技术的伦理问题研究还没有形成相应的伦理准则和管理建议。现有的研究不仅没有提出脑机接口技术发展与应用的伦理准则,也没有提出如何解决伦理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例如,脑机接口技术会侵犯隐私,那么应该如何建立一个隐私保护机制?脑机接口技术会对人类本质、个性等产生影响,那么应该制定哪些伦理准则来约束研究者的行为?学术界并没有对此提出相应的伦理规范或解决问题的途径。生命伦理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在全面、深入和系统研究某一具体领域伦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伦理原则和管理建议,这是研究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脑机接口技术的伦理问题的研究也不例外。但是,目前学术界还很少思考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的伦理原则和管理建议,这导致我们的研究很难对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给予真正有用的现实指导。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应该在全面、系统和深入研究脑机接口技术伦理问题的基础上,把提出适合脑机接口技术研究与发展的伦理原则和管理建议作为重要的研究目标,真正使我们的研究对脑机接口技术研究与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指导。

4.国外研究火热,国内研究严重不足。脑机接口技术的伦理研究在国外如火如荼,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却没有对这一重要的研究领域给予应有的重视。国外相应的学术成果层出不穷,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少,深入的探讨更是一片空白,但这也为国内研究脑机接口技术的伦理问题提供了广阔空间,潜力巨大。目前,国外每年都有脑机接口技术的专题研讨会,除了探讨技术的临床应用之外,还会重点讨论政府和工业界的责任,潜在的伦理问题等,而国内缺乏此类专题会议。因此,加强国内学术界对脑机接口技术伦理问题的研究,促使国内研究能够与国际接轨,已经显得非常重要、必要和紧迫。国内哲学伦理学界可以定期召开相关的专题学术研讨会,加强学术交流,形成研究氛围,提升脑机接口技术的关注度。这是加强国内学界研究脑机接口技术伦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缩小我国学术界同国外在该研究领域的差距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KOTCHETKOV IS, HWANG BY, APPELBOCM G, et al. Brain-computer interfaces: military, neurosurgical, and ethical perspective[J]. Neurosurgical Focus,2010,28(5).

[2] 陈一鸣.神奇的“脑控”技术[N].人民日报,2013-09-13 (22).

[3] 陈墨. “意念控制”:下一个科技神话[J].现代青年:细节版,2013(10):40-41.

[4] 张文清,王春.意念控制车速及左右转弯前行[N].科技日报,2008-11-23 (1).

[5] DEMETRIADES AK, DEMETRIADES CK, WATTS C, et al. Brain-machine interface: The challenge of neuroethics[J]. The Surgeon,2010,8(5).

[6] MCGEE E M. Bioelectronics and implanted devices[M]//Medical Enhancement and Posthumanity. Berlin: Springer Netherlands, 2008.

[7] KUBLER A, MUSHAHWAR VK, HOCHBERG LR, et al. BCI meeting 2005-workshop on clinical issues and applications[J].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s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2006,14(2):133.

[8] WARWICK K. Upgrading Humans Via Implants - Why Not?[J].19: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 the Long Nineteenth Century,2008(7):4.

[9] MCGEE EM, MAGUIRE GQ. Becoming Borg to Become Immortal: Regulating Brain Implant Technologies[J]. Cambridge Quarterly of Healthcare Ethics. 2007,16(3):299.

[10] TAMBURRINI G. Brain to Computer Communication: Ethical Perspectives on Interaction Models[J]. Neuroethics,2009,2(3).

[11] HASELAGER P, Vlek R, HILL J, et al. A note on ethical aspects of BCI[J]. Neural Networks,2009,22(9).

[12] MAHUIRE GQ, MCGEE EM, TELEINFORMATIK, et al. Implantable Brain Chips? Time for Debate[J]. The Hastings Center Report,1999,29(1).

[13] KARAT J, KARAT C-M, BRODIR C. Why HCI research in privacy and security is critical no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 Computer Studies,2005, 63(1).

[14] ACKERMAN MS, MAINWARING SD. Privacy issues an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J]. Computer,2005,27(5)2-3.

[15] JOTTERAND F. Beyond Therapy and Enhancement: The Alteration of Human Nature[J]. NanoEthics,2008,2(1):20.

[16] MCGEE E M, MAGUIRE Jr G Q, editors. Ethical Assessment of Implantable Brain Chips[C]// The Proceeedings of the Twentieth World Congress of Philosophy.1998:1.

[17] [JP3]ROSAHL SK. Neuroprosthetics and neuroenhancement: can we draw a line?[J]. Virtual Mentor,2007,9(2):137-138.

猜你喜欢
伦理困境
基于具体案例就保密原则分析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
翻译职业道德准则的伦理困境
基层公务员政策执行过程中伦理困境及对策
潜在举报人秩序遵循伦理困境分析
本土文化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困境的研究
宁养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伦理困境及反思
社会工作的伦理道德观
关于高校心理咨询教师伦理问题的思考
教师专业化的伦理困境及其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