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译者的移情

2017-01-13 20:47陈凡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4期
关键词:移情翻译译者

陈凡

摘要:译者的移情是指译者通过对作者和作品的阅读、理解、研究从而建立的一种熟悉、亲密、和谐的关系,进而能够忠实完整地将原作的精神实质和风格特色传达到译作中。从移情的角度探讨杨必所译《名利场》,旨在给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野去领略该译文。同时也希望能够提醒译者在翻译中运用移情,证实移情是产生优秀译作的前提。

关键词:移情;翻译;译者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4.091

1翻译中的移情

翻译是人们跨文化交际的途径之一,人们与异国文化的交流主要是通过翻译。但由于受思维,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翻译过程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某些误会,误解,而消除这些障碍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到在翻译中的移情。而要想使原作忠实可靠,扣人心弦,在读者中永葆生机,译者必须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与作品产生同感,产生移情,因为只有这样创作的译文才能再现原作的美,甚至超越原作之美。而没有移情的译文就如无泉之山少了生机,更少了灵气。

钱钟书提出的“化境”就是翻译中移情的理想境界。我国女译者杨必所译的《名利场》被认为是原文的“转世投胎”,原文的思想,感情,神韵都化在了译文里。对此已经有不同作者从文体学,翻译风格,语言特色等角度撰写过文章。对于从移情角度却鲜有介入。笔者从移情的角度探讨杨必所译《名利场》,旨在给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野去领略该译文。同时也希望能够提醒译者在翻译中运用移情,提高其译文的质量。

2《名利场》译者的移情特征

杨必译的《名利场》,使原作得以脱胎换骨,借腹重生,一直被视为翻译界的佳作,而杨必也被称为《名利场》天生的译者。笔者认为《名利场》的成功正是由于译者的成功移情。

第一,根据自己的个性挑选作者。杨必译作的成功与她的个性很有关系。名利场是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作者用轻松幽默带有讽刺的口气嘲讽了为了追求名利而卑躬屈膝的众生相。萨克雷的讽刺口吻没有马克·吐温那么尖刻,和狄更斯相比,却又锐利的许多,嬉笑中讥嘲了所有。如果想准确的传达原作的神韵,翻译的过程中必须把握住这不温不火的写作风格。杨必的译作正是准确的实现了移情并传递给了中国的读者。《名利场》的中译本体现了原著的神韵,阅读中译本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原作者的讽刺讥嘲,辛辣的幽默的文笔。

杨必翻译的《名利场》不仅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而且把握了原作的风格和精神。为了更好的表达原作者的幽默讽刺的写作风格,展示作者夹叙夹议及对比的写作手法,杨必采用了模仿的手段,把原作意犹未尽的意思,展示在译文的形式上,从不另外挖掘发挥。我们通过下面的例子看一下译者是如何传达弦外之音的:

例1:How is this?Some carping reader exclaims. How is it that Amelia, who had such a number of friends at school, and was so beloved there, comes out into the world and is surprised by her discriminating sex?

有些爱找错儿的读者叫起来说:“怎么的?爱米丽亚在学校里朋友那么多,人缘那么好,怎么出来以后碰见奶奶姑娘们倒会不喜欢她呢?她们又不是辨不出好歹的人”。

Discriminating这个单词本身是“有识别能力的”意思,杨必将“discriminating sex”译作“她们又不是辨不出好歹的人”,验证了作者的翻译功底,一般译者都会无所适从,拘泥于单词的原本意思,或是只按表面意思译出,但是在杨必的译作中就别出心裁,独具匠心,给读者了不一样的体验。寥寥数笔就给我们展示了虚伪的贵族资产阶级,势利的阔太太娇小姐们。同时译者冷嘲讥笑的笔调也是跃然纸上。玛利亚小姐的虚情假意,心口不一是萨克雷重点刻画的一方面,所以杨必很好的把握了原作者的这种情绪。

翻译文学作品不只是转换两种语言,更是译者通过与作者心灵的交流以及体会原作的艺术创作过程。只有把握原作的精神,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译者才能在翻译时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例2:“Dear little innocent lamb, you want one,” said the Marquis, and his jaw thrust out, and he began to grin hideously, his little eyes leering towards Rebecca.

“亲爱的小羊羔,你多么纯洁,真需要一只看羊构来保护你。”他伸出下巴涎着脸儿笑起来,乞抖着一双小眼睛对她一溜,那样子难看极了。

就这么寥寥数笔将厚颜无耻、淫秽狠陋的斯坦恩侯爵展现的栩栩如生。这些都要归功于杨必女士坚实的中文功底,苦心孤诣的遣词造句能力,才能使得斯坦恩侯爵的形象如此鲜活。hideously一词原意为荒诞可笑的,在这里作者翻译成方言“涎着脸”,指的是“死皮赖脸地纠缠他人”,从而使得在语义上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画上,都得以兼顾。Leering是(含有淫意地)斜睨的意思,把leering towards翻译为“包斜”色迷迷地注视,也是画龙点睛的翻译之处。

第二,把握和体验原作。杨必译《名利场》的成功与其准确理解和把握作品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杨必和萨克雷性别不同。而她怎么能够体会其小说的精神呢?首先,小说的副标题是“Novel Without a Hero”.作者这样写一方面是为了把读者的注意力转移到整个英国的资产阶级社会而不是单个的主人公。另一方面hero也可以理解成男主人公,即这是一部没有男主人公的小说。事实上读完小说我们就会发现小说主要是通过描写两位女主人公来贯穿主题的。因此杨必在翻译时对小说的把握就会比较容易。其次,杨绛还回忆说:“她(杨必)的朋友男女老少,洋的土的都有”。萨克雷的《名利场》生动形象的刻画了名利场中形形色色的人物,酣畅淋漓地描绘了一幅十九世纪英国贵族资产阶级上层穷奢极欲、钩心斗角的生活场景,无情地揭露了封建贵族荒淫无度、腐朽堕落的本质和资产阶级追名逐利、尔虞我诈的虚伪面目。广泛的交际生活使杨必更加了解世间的人物百态。最后,善于摹仿的本事又使她可以惟妙惟肖的把萨克雷《名利场》中的人物描绘出来。根据杨绛回忆:“阿必有个特殊的本事,她善摹仿……我们叫她学个什么,她都能,也都像……她能摹仿方言﹑声调﹑腔调﹑神情。她讲一件事,只需几句叙述,便有声有色,传神逼真”。杨必所译《名利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她熟悉名利场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所以在翻译时才能做到使人物性格饱满,活灵活现。

请看杨必是怎样深入原作的精髓把资产阶级的人物百态刻画的活灵活现的。

例3:……even battered,brazen,beautiful,conscienceless,heartless Mrs. Firebrace,whose father died of her shame.

译文:那漂亮的法爱白雷斯太太来说,真可以说是钝皮老脸,久经风霜,全没心肝的女人她的父亲甚至于为她活活气死。

原本修饰Mrs. Firebrace的是五个并列的形容词,但译者在翻译时却把漂亮提前与后面的形容词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译更加突出了法爱白雷斯太太的愚昧,无知,可耻,可恨又可怜的形象。杨必善交际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像法爱白雷斯太太这样的人物她应该是不陌生的。这就使得她在翻译时更够很好的把握这个度,把人物的精,气,神,在三言两语中勾画了出来。

例4:……little Sharp was the most clever,droll,odd,goodnatured,simple,kindly creature in England.

译文:……夏泼这个小东西确是又聪明,又滑稽,又古怪,性情又好,心地又单纯忠实,全英国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角色。

原文中用了most来修饰六个形容词,用以表现夏泼的性格。如果在翻译时仅以字面意思来译成夏泼是最聪明,最滑稽,最古怪,性情最好,心地最单纯忠实的话就显得很生硬。也体现不出原文那种调侃,诙谐幽默的语气。杨必的译文给人一种活灵活现的感觉,读了译文仿佛夏泼这个人已经跃然纸上了。

第三,译者深厚的中英文功底,知识和技巧。要做到移情光靠天才还不够,还要靠后天的努力。如想翻译这部作品,译者必须了解一些作品的知识,不然就不能更好的理解原作。因此译者在翻译作品前必须认真查阅与作品有关的知识,对其做到尽可能多的了解,这样才能在翻译中做到游刃有余。

同样语言是传递思想的工具。如果没有深厚的双语功底,纵使译者再与作者心灵相通,如无法将其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也是徒劳。杨必所译《名利场》,所使用的语言一如萨克雷的原作,语言风趣幽默,选词精辟准确,行文流畅自然。这与其深厚的中英文功底密不可分。杨必一九二二年生在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之家,是著名作家杨绛的妹妹。耳濡目染使她从小具备了坚实的中文功底。从小就偷看她母亲的抄本《石头记》,后又读《元曲选》这些经历奠定了杨必女士的中文基础。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度过了她的大学时光的,姐夫钱钟书在这个时期曾担任她的英文老师。大学毕业后清华大学一年助教后回复旦任教。只获得学士学位的杨必女士在30出头就被复旦大学评为外文系副教授,由此可见深厚的外文功底。

例5:She was a very good woman: good to the poor; stupid,blameless,unsuspious. It is not her ladyships fault that she fancies herself better than you and me.

译文:这位太太是位贤惠妇人,对穷人很仁慈。她生了个实心眼的儿子,却不做亏心事。她自以为比你跟我高出一筹可是这也不能怪她。

两个good若译为一样就显得很乏味,译者分别根据语境译为贤惠和仁慈,就使的译文更加生动,活泼。而后面的poor,stupid,blameless,unsuspious作者也没有按照字面意思去译二而是分别挖掘其内涵。读着这样的译文使读者感到清新,自然,流畅,毫无生硬,造作之感。对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译者深厚的中英文功底。

3结语

翻译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发挥译入语的优势,尽可能的再现出优秀的译文。杨必所译《名利场》的成功证明译者的移情经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而在现实的翻译中由于受许多现实因素的影响,译者无法为自己挑选作者和作品,翻译更多的情况下被看成是一项任务,一份职业,有时受出版时间的限制和译者水平的影响,译文质量令人不尽满意。但我们却不能忽略了对移情的追求尽可能的做到移情,因为这是我们通向高质量译文的一条必经之路。而译者只有能与原作者,和作品产生共鸣才能使原作投胎转世,再现生机。

参考文献

[1]Newmark, 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54.

[2]Thackeray.名利场[M].杨必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3]谭业升.表情力与认知增量———翻译认知文体学再探[J].外语教学,2012.

[4]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220.

[5]杨绛.译本序[M]//名利场.杨必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移情翻译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面部表情、文化差异与移情作用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关于“移情作用”在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思考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