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种公猪选育和饲养管理技术

2017-01-15 05:30张祖成
中国畜禽种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公猪饲粮体重

张祖成

(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勐烈镇农业服务中心 665900)

浅谈种公猪选育和饲养管理技术

张祖成

(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勐烈镇农业服务中心 665900)

种公猪的科学饲养与管理是提高种公猪生产力的关键和保证。种公猪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母猪下仔质量与数量,科学、合理的选育种公猪是关键。影响猪生长的因素有环境与遗传,在遗传方面可以归咎到种公猪身上,对种公猪选育与饲养管理都非常关键。本文结合畜牧生产实际,根据多年从事种公猪的选育和饲养管理经验,简要介绍种公猪选育和饲养管理技术。

种公猪选育;饲养管理;合理利用

种公猪在健康繁殖下一代中占有重要的遗传地位。一头成年优良种公猪一年内至少可以人工辅助配种50~200头母猪,按每头母猪年产2胎,每胎产10头仔猪计算,每头种公猪每年可以影响几千头仔猪的好坏;如果采用人工授精方法,一头种公猪一般每年可繁殖上万头仔猪。因此,选好、养好和用好种公猪,对提高养猪生产至关重要。

1 怎样选育和引进优良种公猪

有条件的种猪育种场根据本场发展需要和本地区养殖户需要,结合本地区农民生活习惯,引进优良种公猪和繁殖率高,抗病力强,耐粗饲的种母猪有针对性的进行育种,在选育后备种公猪时,应选留体格健壮、发育良好、具有种用价值的后备种公猪。后备种公猪3~4个月龄后,根据系谱考察其父母代和祖代的优良性状,进一步选留体格大、健壮结实,具有该品种特定体型外貌的父母亲后代中选留。公猪本身要具有雄性特征,身体健康、骨骼坚实、骨架较大、前胸宽且深、体质紧凑的公猪做种公猪。如果没有育种条件的养殖场,最好是向大型种猪场购买种公猪。因为正规大型种猪场更能保证质量,对于需要引进什么品种的种公猪,要根据本场养猪生产目标和本地区养殖户需要来决定,目前根据市场需求应选择购买瘦肉率高、抗病力强,耐粗饲,生长速度快的优良品种,以提高商品猪的瘦肉率和生长速度;其次是选择那些与本地区母猪杂交效果好的优良品种。在挑选种公猪时,应选购身体健康、精神活泼、身腰长、四肢结实、体格健壮、骨架大、后躯发育好、具有该品种特定体型外貌特征、无遗传疾病的个体做后备种公猪最好。

2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种公猪应精神活泼,四肢健壮,运动灵活,性欲旺盛,听话好用,腹不过大,且生殖器官正常,精液品质好等。要达到这个标准首先要把好选育关,并加强饲养管理。

2.1 种公猪的营养需求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应严格按照种公猪饲养标准来饲养,科学配制饲料配方,保证营养均衡全面。种公猪是整个猪群的特殊个体,从日粮中获得的营养物质,除了维持自己的生命和必要的活动外,还肩负着传宗接代的重要任务,因此,种公猪在配种期体力消耗较大,所需营养水平较高,除应供给营养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优质饲料外,在日粮中还应供给充足的全价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可增加精液数量,提高精液质量,延长精子寿命,从而提高种公猪的利用效率。

种公猪的饲料可以购买专用全价配合饲料,也可以按照饲养标准自行配制。处于配种期的种公猪,由于配种频繁,消耗体力和营养较多,所以饲粮营养水平相对要高,大约每千克饲粮含消化能12.97MJ、粗蛋白质16~18%、钙0.7%、磷0.6%。在配种期,除提高能量来补充配种所消耗的热量外,还需提高氨基酸的全价性,特别是赖氨酸、蛋氨酸和精氨酸,这些氨基酸与提高精液质量有密切关系,因此,应尽量加入一些鱼粉等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参考配方:玉米32%、大麦26%、豆粕18%、麸皮16.3%、鱼粉5%、石粉1.2%、食盐0.5%、添加剂1%,该饲粮营养水平粗蛋白质17.8%、消化能12.68MJ/kg。在非配种期,营养消耗较少,只需保持其正常体况即可。在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上可以适当降低,每千克饲粮中约含消化能l1.92MJ、粗蛋白质12%、钙0.66%、磷0.53%。参考配方:玉米26%、大麦41.5%、稻谷10%、豆粕5%、青糠15%、骨粉2%、食盐0.5%,该饲粮营养水平,粗蛋白质l1.8%、消化能12.13MJ/kg。夏季气温高,种公猪食欲下降,为确保种公猪繁殖所需的营养,应适当增加蛋白质供应,一般以增加2%为宜,并保证氨基酸和维生素的供给,另外在饲粮中添加0.5%的小苏打和一定量的VC,可以起到防暑作用。

2.2 种公猪日饲喂量与饲喂方式

种公猪的日饲喂量应严格按照饲养标准规定供给,但具体到每头种公猪还可稍有变化。一般膘情较差的种公猪喂料量应高于膘情较肥的,配种次数多的应高于配种次数较少的。为不使种公猪过肥,不宜采取自由采食的饲喂方式,应采取定时定量的饲喂方法。最好饲喂湿拌料,供给充足饮水。每天喂3次,每次喂8~9分饱,若喂得太饱会影响猪的食欲,甚至1周内都不易恢复。一般90~100kg公猪每天喂2kg;100~150kg公猪每天喂2.5kg;150kg以上公猪每天喂3kg饲粮。切记不要给公猪喂大量薯干、粉渣、粉浆,或劣质草粉和糠类,否则易过肥或骨质疏松、肚大下垂,降低配种力。

3 种公猪的日常管理

种公猪每天要有规律性的生活制度,如饲喂、运动、采精 (或配种)、刷试等各项作业都应在固定时间内进行,以促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1 坚持适度运动

运动对于种公猪是必不可少的,运动是促进公猪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强壮四肢,从而提高精液品质的有效措施。在公猪非配种期也要保证一定的活动量。在配种前3~4周就开始加强公猪的运动,逐步由少到多。到配种期每天应保证公猪运动1h,运动距离1~2km,运动节奏可采用先慢、后快、再慢的方法。运动后令猪休息、饮水和刷拭。夏天宜在凉爽的早、晚时间运动,冬天在中午运动,雨天、雪天、大风天可停止运动。运动路线应选择清洁卫生的地方,以防止被传性疾病所感染,有条件的地方最好结合放牧进行运动。

3.2 分群

种公猪一定要单圈饲养,单独运动,这样便于日常管理,可以减少种公猪间的咬斗以及互相爬跨所引进的身体和生殖器官的损伤。另一定要减少相互间的接触机会,以免打斗。

3.3 搞好环境与卫生

种公猪的适温是18~20℃,成年公猪一般都较耐寒,但不耐热。在炎热季节应尽量给公猪创造凉爽的环境,在运动场搭凉棚,或种植爬蔓的瓜类、葡萄遮住直射太阳光;猪舍内安装电风扇、排风扇,加速空气流通,同时要采取防蚊灭蝇措施,保证种公猪安静休息。在严寒天气应加铺垫草,防潮湿,以免公猪受凉拉稀。公猪圈舍和运动场都要定期消毒,公猪定期驱虫,特别要消灭体外寄生虫。在炎热季节要保持猪身清洁,最好定期或者中午向猪身上喷凉水,但配种后不能喷凉水。在高温时期,如果不注意防暑会导致公猪的食欲下降,精液品质下降,常发生死精子和畸形精子,丧失配种能力。

4 合理利用

种公猪开始种用的迟早随品种,饲养管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等不同而不同。我国许多地方优良品种性成熟较早,如四川的内江公猪,3个月就能达到性成熟。而外元猪一般要10月龄才达到性成熟。青年种公猪性成熟并不等于可以立即配种使用。因此,此时虽然有繁殖能力,但身体仍处于生长发育中,如果利用过早会影响身体和各器官的进一步生长发育,造成繁殖能力低,成年体重小等不良后果。如果种公猪利用过晚,不仅不经济,还会造成青年种公猪过于肥胖,也会使繁殖能力下降。那么何时开始配种?如何合理掌握配种强度,充分利用种公猪的种用潜能呢?

4.1 初配年龄要适宜

种公猪初配年龄因品种和饲养管理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初配年龄过早或过晚都对其使用年限和繁殖性能有明显的影响。一般我国早熟的地方良种青年种公猪生后6~7月龄,体重约为60~70kg开始使用较好;体大晚熟的外元品种和它们的杂种青年种公猪一般出生后10~12月龄,体重达120kg以上开始配种利用较好。配种开始的适宜体重约为其成年体重的50~60%。部分地区因为饲料条件较差,造成青年种公猪达到开始配种使用年龄时,仍达不到开始配种使用时的体重,最好延期使用,使其更接近配种开始体重,这时再使用更好;相反在有些饲养条件好的猪场,青年种公猪生长发育过快,虽然体重已经接近开始配种使用时的体重,但月龄偏早,对这类种公猪要提前控制饲料给量,限制体重,使各器官进一步充分发育,到接近开始配种年龄时使用。

4.2 配种强度要合理 (配种或采精次数)

根据种公猪的年龄和体质状况合理安排配种频率。如配种过度频繁,不仅会引起过度疲劳,身体消瘦,还会降低性欲,使射精量减少,精子密度降低,活力变差,从而影响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利用过度也会使某些种公猪因体质下降,抗病力降低而生病,进而缩短配种利用年限。而长期不配种,会导致公猪性欲不旺盛,衰老和死亡精子数增加。2~3岁是种公猪的壮年期,配种的效率处于高峰期。一般1~2岁的青年公猪每周配种2~3次,壮年公猪每天可配种1~2次。配种旺季每天需配种2次,可早、晚各配1次,时间间隔8~10h。连续配种4~6d,应休息1d为好。

4.3 种公猪的利用年限

种公猪年龄到5~6岁时,配种能力大大降低,生殖机能

猜你喜欢
公猪饲粮体重
高粱型饲粮添加乳化剂和脂肪酶对良凤花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肉鸡消化酶活性及能量、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饲粮与饮水添加酸化剂在肉鸡生产中使用效果研究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肉鸡饲粮中锰适宜添加量的研究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