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治疗的预后临床效果观察

2017-01-15 07:34张秀楠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3期
关键词:异位症组间内膜

张秀楠

(朝阳市第二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治疗的预后临床效果观察

张秀楠

(朝阳市第二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保守性手术治疗的预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7例患者,参照组选择药物治疗,研究组选择保守性手术治疗,分析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结果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2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性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防止复发,值得在临床中积极使用和大力推广。

保守性手术;子宫内膜异位症;预后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妇科十分常见的一种难治性疾病,育龄期妇女发病率较高。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慢性盆腔痛、痛经等,其是导致不孕不育的原因之一。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渐升高的态势。就目前而言,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方法为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的药物治疗方法治愈率较低,病情容易复发。而保守性手术治疗则取得了较理想的治疗效果[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3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对治疗效果进行如下评析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7例患者。研究组患者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27.5± 3.8)岁;病程2~17个月,平均病程(5.8±1.3)个月。其中未婚25例,已婚42例。参照组患者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29.1±3.6)岁;病程3~15个月,平均病程(5.9±1.2)个月。其中未婚20例,已婚47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参照组选择药物治疗,口服米非司酮(国药准字H20010633,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药品规格:化学药品,10 mg),25毫克/次,1次/天。研究组选择保守性手术治疗,术中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彻底清除病灶,同时观察其有无粘连现象,做好预防措施。术后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持续性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显效标准: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最大面积缩小≥30%,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标准: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最大面积缩小≥20%,但<30%,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无效标准:与治疗前相比,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最大面积未见缩小或明显增大,临床症状未减轻,甚至持续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

1.4 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描述,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代表。

2 结 果

2.1 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1%(65/67),其中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37、28、2例,百分比分别为55.22%、41.79%、2.99%;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09%(55/67),其中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30、25、12例,百分比分别为44.78%、37.31%、17.91%,组间统计比较发现,研究组优于参照组(χ2=7.9762,P=0.0047)。

2.2 对2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参照组67例患者中出现体质量增加、阴道流血各4例,皮疹3例,转氨酶升高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0%;研究组67例患者中出现皮疹、体质量增加各1例,阴道流血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7%,2组比较,参照组高于研究组,组间差异明显(χ2=5.4570,P=0.0195)。

2.3 对2组复发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参照组与研究组的复发率分别为22.39%(15/67)、4.48%(3/67),经对比,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414,P=0.0024)。

3 讨 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是指在子宫腔以外如盆腔内、子宫肌层内生长子宫内膜组织而导致的病症。对本病的具体发病机制,临床方面尚未明确,但已经确定内膜异位症发病部位不同,其发病机制也各有差异[3]。有关实验发现[4],以往曾进行过剖腹手术的女性患者,5%~15%会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另外,妇科检查结果证实[5],10%~50%不孕症患者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家庭和谐造成的危害需要临床给予高度重视,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以帮助患者减轻病痛的折磨,进一步改善预后。近年来,临床对该病提出了很多治疗方案,其中应用最为频繁的是口服药物、手术治疗及二者联合治疗,而选择何种治疗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需求[6]。

临床实践证实[7],传统药物保守治疗效果,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近期治疗效果,但却无法有效控制病情反复发作,让患者苦不堪言。相比于药物治疗方法,保守性手术治疗可最大程度的保留患者生育能力,切实提高临床疗效。实施保守性手术治疗时,必须对以下关键性因素进行全面考虑,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第一,彻底清除病灶。手术期间主治医师需要密切观察病灶形状、大小及所在部位等,方便进行清除操作时达到完全清除的效果,防止病情再次发作。第二,做好术中粘连预防。在实际的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有无粘连情况进行详细观察,同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第三,术后需进行持续性药物跟踪治疗,以保证切实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复发概率,并科学有效控制不良反应。

本组实验将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复发率作为观察指标,最终得到的结果显示,研究组均比参照组优势显著(P<0.05)。这充分证明采用保守性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优于药物治疗,其安全可靠。

综合上述分析,保守性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防止复发,值得在临床中积极使用和大力推广。

[1] 吕晓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保守性手术治疗的预后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研究,2016,24(1):37-38.

[2] 徐媛媛.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保守性手术治疗的预后临床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6,9(8):15-16.

[3] 霍晓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保守性手术治疗的预后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5):195.

[4] 胡龙凤.4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保守性手术治疗的预后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2):90.

[5] 阮宝华.保守性手术联合药物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6,29(2):323-325.

[6] 吴淑芳,韦迪霞.GnRHa在保守性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应用的系统评价[J].海南医学,2014,25(8):1127-1129.

[7] 顾欣欣,陈媛媛.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30): 65-67.

R711.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3-0039-02

猜你喜欢
异位症组间内膜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腰椎椎管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miRNA-145负向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OCT4的表达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COX-2、NFP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证候的表达研究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惹的祸吗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治疗吗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