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静脉采血方法导致溶血的比较及预防对策

2017-01-15 07:34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3期
关键词:试管真空标本

王 荣

(内蒙古阿拉善盟中心医院,内蒙古 阿拉善 750306)

不同静脉采血方法导致溶血的比较及预防对策

王 荣

(内蒙古阿拉善盟中心医院,内蒙古 阿拉善 750306)

目的探讨不同静脉采血方法导致溶血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并找出一种最佳采血方法,对溶血现象进行预防处理,降低溶血发生率。方法在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选取我科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实验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静脉采血,实验组患者采用真空采血,对两组血液标本发生溶血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中有5个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现象,占8.3%;对照组中有13个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现象,占21.7%;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真空静脉采血方法抽取血液标本,其溶血发生率相对较低,可以显著提高血液标本的合格率。同时,针对溶血现象的发生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便降低溶血的发生率。

静脉采血;溶血;预防对策

在临床检验中静脉采血是一种比较广泛的操作技术,为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能够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同时会对疾病的疗效与预后判断造成较大的影响[1]。而在临床上通常会发生血液标本溶血现象,会对血液标本中的红细胞造成破坏,并影响到血清、血浆化学组成情况,继而会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较大的影响,严重者会延误诊断与治疗,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其中血液标本的采集与溶血发生现象有着紧密联系,为了有效的降低溶血发生率,需要对血液标本采集方法进行优化[2]。本研究通过对不同静脉采血方法引起的溶血现象进行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选取我科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实验组(6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在14~68岁,平均为(42.1±3.7)岁。实验组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在15~67岁,平均为(43.3± 3.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采用的采血设备包括一次性7号采血针与真空采血试管,准备好常规消毒用品,并使用一次性7号针头与5 mL的空针。

对照组患者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静脉采血,在患者的肘正中静脉血管位置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左手食指触摸定位,右手拿注射器进行穿刺处理。在没有看见回血的时候需要边抽边退,看见回血的时候,需要将针头固定开始抽取血液直到达到所需量为止。在拔针后需要及时取下针头,确保血液能够缓慢沿着试管壁进入到塑料试管及抗凝试管中。并告知患者使用无菌棉自行按压穿刺部位,维持5 min左右。

实验组患者采用真空静脉采血方法,将一次性采血针安装在持针器上,及时系上止血带,并在常规消毒处理后将一次性采血针穿刺肘正中静脉血管中,确保针头与皮肤形成20°角,之后将真空试管与持针器连接,确保血液自然流入到试管中,直到达到所需量为止。然后松开止血带,将针头拔除。并告知患者采用无菌棉按压穿刺处5 min。将所有血液标本采用低速离心泵进行离心处理,时间维持30~60 min,离心温度控制在20 ℃左右,设置速率为1000~1200 r/min,在5 min后对血液标本溶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均采用平均数和标准差(x-±s)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中有5个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现象,占8.3%;对照组中有13个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现象,占21.7%;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在血液检验中溶血现象时有发生,其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较大的影响,继而会对患者的疾病诊断与治疗造成影响。因此,在采血抽样检验的过程中,需要对溶血现象引起重视,针对其溶血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3]。根据研究表明,引起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现象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真空采血操作不当。在采血的时候,由于医护人员将止血带扎的时间过长或过紧,导致血管内压力明显增加,当真空采血针头穿破血管的时候,血液进入到采血管中的速度会明显增加,从而导致红细胞在短时间内出现剧烈的冲击而破裂或者出现气泡,导致溶血现象的发生。另外,由于静脉穿刺部位的消毒液没有散发干就开始采血也会导致溶血现象的发生。或者在输液处直接采血,或采血定位或者进针不够准确均会导致溶血现象的发生。同时,血液标本在混匀的时候动作过于猛烈、采血顺序错乱或没有及时摇匀就放入抗凝剂的试管也会导致溶血现象的发生。②患者血管因素引起的溶血。部分患者由于脱水比较严重或者低血容休克等,促使循环血量明显减少,静脉血充盈不足,导致血管的弹性变差,静脉血管受损,而血液流入负压管内速度会减慢,继而导致采血时间延长,容易造成溶血现象的发生。③采血器具不合格引起的溶血现象。由于采血器具为一次性塑料制品,由于选购的质量不够合格,会导致采血管内部压力异常,继而促使血液标本出现气泡而引发溶血现象的发生。④血液标本送检过程出现意外引起溶血。在送检过程中错认标本不会洒出,管理不够严密,放置比较随便,或者出现随意摇晃等现象,容易导致血液标本红细胞破裂,促使溶血现象发生[4]。本研究通过对不同静脉采血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实验组中有5个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现象,占8.3%;对照组中有13个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现象,占21.7%;对比差异显著。表明,采用真空静脉采血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溶血现象的发生。

通过对溶血现象以及诱发因素等进行详细的分析,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提高血液标本的合格率,从而降低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首先,需要选择正确的静脉血管采血部位。其中以肘正中静脉最佳,避免选择过细静脉血管。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来执行,对穿刺点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待消毒液变干后可开始穿刺。其次,需要正确掌握止血带结扎时间与松紧度,时间控制在1分钟左右即可。再次,需要控制好血液抽出血管与进入试管的速度。均需要符合国际标准真空采血需求。另外,需要对血液标本加强管理,应垂直放置封闭装置中,时间在1 h内,避免剧烈震荡[5]。

综上所述,采用真空静脉采血方法抽取血液标本,其溶血发生率相对较低,可以显著提高血液标本的合格率。同时,针对溶血现象的发生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便降低溶血的发生率。

[1] 益平,刘春荣.静脉采血时发生溶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4,14(18):353-354.

[2] 周玲.血液标本溶血分析初探[J].中国社区医师,2014,16(4):145-146.

[3] 谢瑞玲,姚杰.真空负压静脉采血存在的问题及防范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2):903-904.

[4] 李美兰,周国花,俞石芳,等.不同静脉采血方法导致溶血的比较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3):196-197.

[5] 杜秋芬.不同静脉采血方法对血液标本溶血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3):132-133.

R4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3-0073-02

猜你喜欢
试管真空标本
夹芯复合材料加筋板真空和水中自由振动分析
真空助力器带制动主缸总成耐腐蚀性试验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VD炉真空系统故障分析及处理
量子真空标准研究进展
试管难题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