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针联合体针治疗中风后患者眼肌麻痹的疗效分析

2017-01-15 07:34蔡玉翠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3期
关键词:肌麻痹联合体中风

蔡玉翠

(丹东市中医院内二科,辽宁 丹东 118000)

眼针联合体针治疗中风后患者眼肌麻痹的疗效分析

蔡玉翠

(丹东市中医院内二科,辽宁 丹东 118000)

目的探讨眼针联合体针治疗中风后患者眼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16例中风后眼肌麻痹患者,将患者随机分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8例采取体针治疗,观察组58例采取眼针联合体针治疗,治疗周期为1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无效5例,有效24例,治愈29例,有效率为91.37%;对照组无效9例,有效22例,治愈27例,有效率为84.48%;经卡方检验,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眼针联合体针治疗中风后眼肌麻痹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眼肌麻痹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眼肌麻痹;中风;体针治疗;眼针治疗

眼肌麻痹主要表现为瞳孔改变、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眼睑下垂,属于中医“上胞下垂” “歧视”、“风牵偏视”、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腠理不固,气血不足,风邪乘虚侵入经络,导致筋脉眼目弛缓所致;或风痰阻络,复感风邪,聚湿生痰,津液不布,脾胃失调,引起眼带不能转动;或阴虚生风,热病伤阴,风动挟痰导致;或肿瘤压迫、头面外伤导致脉络受损所致[1]。中风是导致眼肌麻痹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研究主要选取中风后眼肌麻痹为研究对象。西医主要采取激素、血管扩张剂、维生素B等对症治疗,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而中医在治疗眼肌麻痹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眼针联合体针治疗中风后眼肌麻痹的效果,以期为中风后眼肌麻痹的防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16例中风后眼肌麻痹患者,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标准》评定。①患眼偏斜向麻痹肌作用的相反方向;②患眼向麻痹肌作用方位活动受限;③第一斜视角小于第二斜视角;④患者头偏斜向麻痹肌的方向;⑤双眼出现视一为二的复视表现;⑥恶心呕吐,或头晕目眩。纳入标准:①符合中风的诊断标准,初次发病;② 符合眼肌麻痹的诊断标准;③年龄40~75岁;④中风后各项体征平稳;⑤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各58例,2组患者的年龄、中风病程、性别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体针治疗,体针为双侧取穴,取合谷、太冲、光明、三阴交、太白穴位为体针治疗穴位。按常规进行针刺,以得气为宜。进针后以太冲与光明为一组,太白与三阴交为一组,接上G6805-I 型电针仪,采用频率为2 Hz的连续波,强度以患者感知为宜,留针20分钟。治疗疗程为1个月。观察组采取眼针联合体针治疗,体针治疗方法与对照组一致,眼针治疗为双侧取穴,以上焦区、胆区、脾区为进针穴位。采用框内直刺,针感以患者满眼酸胀感为宜。

1.3 疗效判断标准:①无效:治疗后,患者的斜视、复视、眼球运动症状无明显改善;②有效:治疗后,患者的斜视、复视现象有所改善,眼球运动较灵活;③治愈:治疗后,患者可正常视物,眼球运动灵活。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无效5例,有效24例,治愈29例,有效率为91.37%;对照组无效9例,有效22例,治愈27例,有效率为84.48%;经卡方检验,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西医理论认为,眼肌麻痹主要是由于支配眼肌的神经损伤后引起患者眼肌张力下降所致,眼肌麻痹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眼针疗法可用于治疗脏腑疾病、中风等。中医认为“风牵偏视”与肝胆、脾胃等脏腑有关,若脾胃之气不足,风邪极易入脑,引起斜视;肝开窍于目,肝胆经气不利,也可导致复视。本研究采用眼针治疗中风后眼肌麻痹,一方面就近取穴,针刺穴位能有效激发眼部的经气,并具有通络活血,濡养经筋之效,另一方面可达到调节脏腑的功能。配合体针辨证取穴治疗,太冲为肝经原穴,可提到疏利肝胆气机之效;合谷穴是治疗头面部疾病的要穴;三阴交具有补脾胃气之效[2]。采用眼针联合体针治疗,可起到濡养经筋,通经活络,调畅气机,调节脏腑气血的功能。本研究中,采取眼针联合体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斜视、复视现象,结果表明,在体针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眼针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的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在针刺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在进行针刺前应对针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方可进行针刺操作,行眼针针刺时应轻柔操作,注意观察患者的感觉以判断针尖所处的位置。若术者发现有较大阻力时,避免强行推进,应稍微调整针尖,避免损伤眼周围组织及眼球,若由于眼肌紧张影响进针,则应教会患者放松的方法,或稍等片刻后再进针。②出针时应动作轻柔,并注意将针孔及时按压,避免发生出血。当发生出血时,应先按压10~20 min再进行冷敷,24 h后再进行热敷[3]。③由于眼针组穴包含三阴交及合谷,而三阴交及合谷穴位针刺极易导致流产,因此若患者为孕妇应慎用或禁用。

综上所述,采取眼针联合体针治疗中风后眼肌麻痹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眼肌麻痹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1] 刘斌,王鹏琴.眼针与疏血通注射液结合治疗中风后眼肌麻痹74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1):61-62.

[2] 王成攀,张明波.眼针联合体针治疗中风后便秘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2):79-80.

[3] 李艳秋,吕艳,李婷.眼外肌麻痹的病因探讨及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23(8):18-20.

R249;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3-0186-01

猜你喜欢
肌麻痹联合体中风
EPC总承包模式下联合体合作体系构建
湖北省智能建造科技创新联合体成立
对于联合体EPC总承包模式下成本控制的得与失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血管病相关性眼肌麻痹病因的研究进展
眼肌麻痹的辩证治疗
宁波党建联合体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以眼肌麻痹为唯一或主要表现的脑干梗死临床特点研究
针刺治疗眼肌麻痹7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