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7-01-15 07:34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3期
关键词:甘汤麻杏石复发率

李 丽

(葫芦岛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辽宁 葫芦岛 125003)

麻杏石甘汤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李 丽

(葫芦岛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辽宁 葫芦岛 125003)

目的分析麻杏石甘汤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152例作为观察目标,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76例患儿应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76例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组间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14.5%,治疗组复发率为1.3%,两组复发率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麻杏石甘汤,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借鉴和大力推广。

小儿患者;喘息性支气管肺炎;麻杏石甘汤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152例作为观察目标,均符合《中医儿科学》中肺炎喘咳的临床诊断标准[2]。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之中有76例患儿,对照组男性患儿34例,女性患儿42例,患儿年龄6个月~5岁,平均年龄(2.4±0.5)岁;病程4~11 d,平均病程(5.7±1.3)d;男性患儿39例,女性患儿37例,患儿年龄4个月~4岁,平均年龄(2.7 ±0.6)岁;病程6~10 d,平均病程(5.4±1.0)d。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包括年龄、病程、性别等)的统计处理结果显示,差异较均衡(P>0.05),存在临床比较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76例患儿应用西医常规治疗,根据患儿的具体临床表现,遵医嘱给予化痰、止咳平喘以及抗病毒、抗生素等基础治疗。治疗组76例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具体方剂组成:芦根、鱼腥草各6g ,桔梗、牛蒡子、连翘、杏仁、麻黄各5 g,甘草、银花、生石膏分别为3 g、8 g、15 g。针对发热症状的患儿,可适当增加黄芪;针对风寒症状的患儿,可去除生石膏,增加荆芥、紫苏叶;针对痰多患儿可增加法半夏、葶苈子、瓜疼;针对腹泻患儿可适当增加炒白术。本方剂以水煎服,取200 mL汁叶,1剂/天,4次/天,7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经过7 d治疗之后,患儿的所有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肺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炎症吸收良好。好转:经过7 d治疗之后,患儿的所有临床症状、体征得到大幅度改善,肺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炎症被吸收。无效:对比治疗前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未见明显改变,肺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未见炎症吸收,甚至发现病情出现加重情况。治疗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3]。

1.4 统计学研究:此次实验中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的统计处理均由SPSS21.0统计学软件完成,其中的治疗效率、复发率使用(%)加以描述,对照组和治疗组之间的比较给予χ2检验,以P<0.05作为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 果

2.1 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治疗组76例患儿之中,显效、好转、无效例数分别为38例、36例、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76例患儿之中,显效、好转、无效例数分别为33例、30例、1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2.9%,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对两组患儿的复发率进行比较:治疗组76例患儿中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1.3%;对照组76例患儿中有11例复发,复发率为14.5%,两组比较,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肺炎类型,发病之后,可同时使肺泡、支气管壁受到牵连,≤2岁儿童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儿童,且这种疾病在一年四季中均可发生,尤其是在冬春时节或者气候出现急性改变的季节。根据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结果可知,细菌、病毒或二者混合感染是导致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主要病原。呼吸道是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屏障,仅有少数病原体会通过血液直接对肺部造成侵袭,主要以肺水肿、炎性浸润以及组织充血最为多见。一旦肺泡内空间被渗出物占据,即可通过肺泡壁通道逐渐向周围肺组织侵袭,具体呈现出点片状炎症灶[4]。

针对喘息性支气管肺炎,西医常规治疗方案中,首先要对炎症进行有效控制,然后采用改善通气功能等对症治疗,同时做好并发症预防措施。区分感染源之后,实施抗生素、抗病毒的基础救治。通常情况下,西医常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但随着近年来临床大量长期重复使用激素类、抗生素类药物的现象的出现,患儿机体耐药性也随之增加,远期治疗效果不佳。倘若长期反复使用西药进行治疗,还会对肝肾、脾胃等重要脏器造成损害,甚至影响儿童的正常成长发育[5]。

麻杏石甘汤主要由石膏、炙甘草、麻黄、杏仁等中药材组成,其主要辨证要点为咳喘、发热,具有清肺平喘、辛凉宣泄的治疗功效。本方之中的君药以麻黄为主,其具有宣肺开表的治疗功能,同时还能对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现象进行有效改善,平喘效果良好;臣药以石膏为主,其具有辛凉清热、清泻肺胃的治疗效果;杏仁具有止咳平喘的功能。炙麻黄则可益气和中,清热生津,诸药合用,方可达到清热、止咳、宣肺、平喘的治疗效果。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证实,除上述作用外,麻杏石甘汤还能有效抵抗变态反应和病原微生物,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之功效,将其应用于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治疗中,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细菌耐药性,还能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健康[6-7]。

本组实验中,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复发率等方面进行比较,治疗组均比对照组优势明显(P<0.05),由此证明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麻杏石甘汤,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借鉴和大力推广。

[1] 王益畅,葛增永.麻杏石甘汤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104-105.

[2] 吴云山,张燕.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60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24):124.

[3] 傅淑英.雾化吸入佐治小儿喘息型支气管肺炎的临床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5,6(1):87-88.

[4] 彭文刚.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优生优育,2012,18(5):319-320.

[5] 刘海霞.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6):171-171.

[6] 袁丽君.孟鲁司特钠防治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21):109-110.

[7] 杨福明.虫类中药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56例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2,8(11):45-46.

R5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3-0189-02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小儿时期是此种疾病的高发期,咳嗽、气促、发热、痰鸣等是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儿会出现轻度发绀现象。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即可原发也可继发于某些常见传染病,支气管迁延或呼吸道感染是导致其发病的重要原因,内科住院小儿患者中14%左右的都是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因其导致的患儿病死率在儿科排名中占据首位[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152例作为观察目标,现将治疗效果整理报道如下。

猜你喜欢
甘汤麻杏石复发率
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包热证)的疗效研究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麻杏石甘口服液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应用试验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抗疫良方麻杏石甘汤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前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苓桂术甘汤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麻杏石甘汤改善肺间质水肿、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改善休克脱证的作用机理
消化道溃疡能否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