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脾肾气虚型患者治疗中健脾益肾降浊方的应用价值

2017-01-15 07:34刁亚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3期
关键词:肾气健脾肾功能

刁亚军 邓 波

(威海市中医院,山东 威海 264200)

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脾肾气虚型患者治疗中健脾益肾降浊方的应用价值

刁亚军 邓 波

(威海市中医院,山东 威海 264200)

目的探析健脾益肾降浊方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脾肾气虚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实验组40例采用健脾益肾降浊方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肾功能指标、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7.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Scr、BUN、Ccr、血红蛋白、尿蛋白、总胆固醇等指标均明显改善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益肾降浊方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脾肾气虚型患者的临床指标、肾功能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脾肾气虚;健脾益肾降浊方;临床应用

目前,医院里主要采用常规治疗、健脾益肾降浊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脾肾气虚型患者进行治疗,因为脾肾气虚型患者肾功能指标难以控制,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所以笔者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脾肾气虚型患者应用于淑军教授的健脾益肾降浊方,40例脾肾气虚型患者行常规治疗,并结合于教授的经验方,探究健脾益肾降浊方诊治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脾肾气虚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临床资料不全者、生命体征不稳者、非脾肾气虚型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皆不在入选之列。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57.5±20.5)岁;病程3~12年,平均(7.5±4.5)年。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56.5±20.5)岁;病程4~11年,平均(7.5±3.5)年。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初诊时均符合以下情况:①血肌酐小于450 μmol/L;②存在慢性肾脏疾病;③尿频、乏力、贫血、食欲减退;④符合脾肾气虚兼湿热、瘀血证,脾肾阳虚夹湿夹瘀证,气阴两虚兼湿热、瘀血证。两组基本资料以及入选标准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①采取常规治疗,给予感染控制、血脂控制、血压监测、饮食护理,建议其饮食低盐、脂、磷,采取优质低蛋白[1];②给予病情观察、随访,分析患者不良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患者病情。实验组:①常规治疗。②健脾益肾降浊方治疗。健脾益肾降浊方[2]:党参15 g、补骨脂15 g、黄芪15 g、牛漆15 g、白术10 g、大黄10 g、茯苓10 g、半夏10 g、竹茹10 g、枳实10 g、桃仁10 g、陈皮10 g、丹参10 g、甘草10 g、川穹10 g,加1000 mL水以文武火煎煮,取汁250 mL于每日早中晚饭后1 h温服。

两组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月后对比疗效。

1.3 观察指标: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护理后,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包括:①治疗有效率:分为无效、有效、显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②肾功能指标:分为心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③临床指标:分为血红蛋白、尿蛋白、总胆固醇。疗效判定标准如下,无效:临床症状、肾功能指标、临床指标未改善。有效:临床症状消失,肾功能指标、临床指标改善。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肾功能指标、临床指标明显改善。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1例无效、12例有效、27例显效,对照组5例无效、21例有效、15例显效;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比较:实验组Scr为(240.11±124.29)μmol/L,对照组Scr为(297.85±131.26)μmol/L,实验组Sc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 为(9.03± 4.12)μmol/L,对照组BUN为(13.77±6.23)μmol/L,实验组BUN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Ccr为(58.71±24.63)mL/min,对照组Ccr为(42.26±20.74)mL/min,实验组C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实验组血红蛋白为(130±15.5)g/L,对照组血红蛋白为(110±13.6)g/L,实验组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尿蛋白为(6.32 ±0.44)g/d,对照组尿蛋白为(3.44±1.43)g/d,实验组尿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总胆固醇为(4.88±0.89)mmol/L,对照组总胆固醇为(5.25±0.78)mmol/L,实验组总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又称慢性肾功能不全[3],一般指由多种因素形成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导致肾脏发生萎缩,无法维持基本功能,并出现全身各系统受累,代谢产物潴留,电解质、水、酸碱平衡失调等临床综合征,即尿毒症[4]。慢性肾功能衰竭无法在古籍中见到对应的病名和专门的论述,但是临床表现、病机与中医关格、癃闭、肾劳、溺毒等病极为类似[5]。

在本次研究中,借鉴了于淑军教授的经验,经验方,于淑军教授在临床上从事了30余载,对肾功能衰竭具有深刻的认知。于淑军教授认为,肾功能衰竭主要分为脾肾气虚兼湿热、瘀血证,脾肾阳虚夹湿夹瘀证,气阴两虚兼湿热、瘀血证等3种临床证型[6]。其中,脾肾气虚兼湿热、瘀血证主症表现为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恶心呕吐、身重困倦、腰脊酸软或腰痛,双下肢甚或周身浮肿,口干、口苦、面色晦暗,次症表现为脘腹胀满、大便不实、肌肤甲错、口淡不渇,或口中粘腻、舌淡有齿痕,或有瘀点瘀斑、舌苔厚腻,脉沉细或细涩[7];脾肾阳虚夹湿夹瘀证主症表现为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脊酸软或疼痛,肢体困重或浮肿,面色晦暗、恶心呕吐,次症表现为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大便不实、夜尿清长、肌肤甲错、肢体麻木,或有口中粘腻、舌淡有齿痕,或有瘀点瘀斑、舌苔厚腻,脉沉细脉涩或细涩[8];气阴两虚兼湿热、瘀血证主症表现为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或伴有恶心呕吐,身重困倦,口干、口苦、面色晦暗,次症表现为夜尿清长、肌肤甲错、口淡不渇,或口中粘腻、舌淡有齿痕,或有瘀点瘀斑、舌苔厚腻,脉沉弱或细涩[9]。

笔者根据于教授对肾功能衰竭的分析,认为健脾益肾降浊方治疗肾功能衰竭即是对症下药:方中含有党参、补骨脂、黄芪、牛漆、白术、大黄、茯苓、半夏、竹茹、枳实、桃仁、陈皮、丹参、甘草、川穹等多种中医药材,诸药合用具有共奏健脾、降浊、益肾的功效。而在本次研究中,采取健脾益肾降浊方治疗的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Scr、BUN、Ccr、血红蛋白、尿蛋白、总胆固醇均明显优于采取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相比于常规治疗,采用健脾益肾降浊方治疗效果更佳,肾功能指标改善更明显,临床应用价值极广。

[1] 赵梅英.健脾益肾降浊方治疗慢性肾衰早中期脾肾气虚型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5,36(9):1161-1163.

[2] 朱政洁,何立群.中医标本兼顾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方法概述[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11):4029-4031.

[3] 赵先锋.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217-220.

[4] 程敏,王亿平.中医复方抗纤维化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8):867-869.

[5] 刘新瑞,刘万成,王世岩.益肾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5):32-33.

[6] 洪江淮,王建挺,郑素琴,等.益肾降浊冲剂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10):2400-2403.

[7] 孙慧,阮诗玮.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早中期中医药诊疗概况[J].中医研究,2012,25(1):73-75.

[8] 段昱方,张海滨.慢性肾脏病的中医治疗概况[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8):3186-3189.

[9] 蒙裕喜.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治疗概况[J].基层医学论坛,2016, 20(17):2403-2405.

R69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3-0201-02

猜你喜欢
肾气健脾肾功能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治疗前停药后短期甲减状态下甲状腺功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加味济生肾气汤对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及其自噬的影响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体会
延续性护理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