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分析

2017-01-15 07:34卢春利王会秋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3期
关键词:精神科预案风险管理

卢春利王会秋

(1 沈阳市安宁医院精神四科,辽宁 沈阳 110164;2 沈阳市安宁医院精神康复科,辽宁 沈阳 110164)

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分析

卢春利1王会秋2

(1 沈阳市安宁医院精神四科,辽宁 沈阳 110164;2 沈阳市安宁医院精神康复科,辽宁 沈阳 110164)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收治的两组患者做为研究组(98例)与对照组(95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能够强化护理人员把握护理风险的能力与主动服务意识,提高精神科护理工作安全性。

风险管理;精神科;护理安全

我院护理人员近2年来将风险管理应用于护理工作,在提高护理效率,增加护理安全性等方面作用明显。本文重点分析了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选取我院精神科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收治的两组患者做为研究组(98例)与对照组(95例)。研究组中男性55例,女性43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1.7±3.3)岁。对照组中男性54例,女性41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2.4±3.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我院精神科2015年初全面优化护理工作,将风险管理理念融入临床护理工作。成立风险管理小组,调查以往精神科患者治疗期间存在、潜在的风险因素及护理漏洞,对以往护理失误案例加以分析,制定防范策略;参考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文献,总结护理经验,动员全科室护理人员参与,以优质护理服务为根本,预见性及针对性护理为原则,制定符合我院我科室实际情况的风险管理落实方案。并选取实施风险管理前后的两组患者予以对照,旨在对风险管理工作加以完善。

1.2.1 风险管理实施:①完善相关的监督制度,并分别制定针对患者与护理人员的不同风险管理预案。首先,针对护理人员制定相关的护理风险管理预案,加强在处理不同护理安全事件中人员配合度与协作性。如:低资质护士培训计划,医疗器械、设备管理预案,突发事故下人员调配预案等;同时,为不同病情、不同临床表现患者建立针对性风险处理预案,包括:突发事故应急预案,药物反应处理预案,症状发作处理预案等。各类预案制定完成均经多次论证、修改,最终印制成册,保证护理人员人手一份。②重视制度落实与人员培训工作,强化其识别风险的意识,主要培训内容为:学习医院颁发的规章制度、发放的护理指导书及制定的风险管理预案,学习精神科疾病体征、症状的观察重点及评估方法,邀请专家培训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及心理干预技巧;鼓励科室内护理人员间的经验分享,可以分成不同小组,以传帮带形式对具体案例展开讨论,加深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理解,提高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③加强基础护理,精神科患者病情复杂,护理难度大,应根据实际情况,为患者建立个人风险档案,详细记录患者治疗情况及护理重点,同时,每天交接班人员需做好风险档案的记录与交接工作,保证不再细节上有疏漏。保证风险管理工作贯彻于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并随时根据病情变化,医师反馈做出适当调整,做到护理工作有重点,有依据,如精神分裂患者症状发作时多存在妄想、幻觉,容易受妄想内容支配,发生过激行为,需做好防范工作;或有些处于恢复期患者当意识到发病期间的行为后心理常产生负罪感,并担心回到社会受到排挤或歧视,容易出现消极的行为,甚至有出走、外逃的可能,需要给予重视。④加强日常风险管理。如:将存在风险因素较多的患者安置在靠近护士站的病房;床边加装护栏,将盛有热水的器具及尖锐物品妥善放置,远离患者,座椅、走廊、卫生间增设扶手,保证地面清洁、干燥;重视患者的用药情况,遵医嘱按时按顿为患者送服药物并确认患者服下,还应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增加夜间对患者病房的巡视频率,注意掌握患者睡眠情况,采取适当干预措施,帮助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入睡;制定饮食计划,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证营养摄取充足,提高康复效率;合理安排节假日值班护理人员,保障护理工作不受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共发生护理安全事件3例,发生率为3.06%;对照组患者接受在院期间共发生9例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9.47%;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精神科护理属风险较高的临床护理工作,此类患者受到诸多因素(精神性症状、长期用药、用药种类多等)的影响,面临着比普通患者更高的护理风险[1]。精神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也应当更加重视护理安全,保证患者获得最佳的预后。有文献指出,护理风险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一点差错,都可能造成不良后果[2]。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原则便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在保证护理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护理风险因素,进而提高治疗效率与治疗效果[3]。

我科室护理人员自将风险管理做为护理改革的重点,通过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制定管理预案,以预见性护理为基础,针对不同病情患者的护理重点提前进行评估及预判,力求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本文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能够提高护理人员把握护理风险的能力与主动服务意识,提升科室整体的护理质量,降低精神科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 钱有为,郑俊.加强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3,24(16):1753-1754.

[2] 邢善,张勇,孙素珍,等.探讨分析精神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0(13):752-754.

[3] 李亚萍,张洁,王力颖.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1,19(11):918-919.

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3-0257-01

猜你喜欢
精神科预案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提高油库消防预案工作效果的措施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精神科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措施
以需求+胜任力为导向的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与探索
高校课程教学活动应急预案的思考与设计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紧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