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依托畜牧产业优势助推脱贫步伐

2017-01-15 12:51陶清海云南省丽江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674100
中国畜禽种业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丽江市畜牧业山区

陶清海 (云南省丽江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674100)

浅析依托畜牧产业优势助推脱贫步伐

陶清海 (云南省丽江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674100)

丽江市畜牧产业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结合全市畜牧产业生产实际,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就全市大力依托畜牧产业加快脱贫步伐提出相应措施。

畜牧产业;优势;脱贫

“十三五”期间,正值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是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决战期。通过前一阶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扶贫攻坚决策部署,丽江市畜牧产业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下一步工作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为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结合全市畜牧产业生产实际,紧紧抓住国家的各项支农、惠农畜牧产业政策,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大力依托畜牧产业加快脱贫步伐。

1 基本情况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总面积2.06万km2,2016年底全市大小牲畜存栏343.87万头只,其中牛存栏48.18万头,生猪存栏142.40万头,羊存栏137.89万只;家禽存栏368.12万羽。肉猪出栏178.93万头、肉牛出栏13.35万头、肉羊出栏65.17万只;肉禽出栏387.26万羽。肉类总产量达15.5万t。禽蛋产量达5682t;奶类总产量8748t。畜牧业总产值36.7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1.75%。全市草原总面积1229.61万亩,有可利用草原面积1045.19万亩,共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1045.19万亩,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100%;其中禁牧面积135.42万亩,草畜平衡面积909.77万亩。丽江市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高寒冷凉山区、干热河谷地区。当前,全市扶贫攻坚任务还比较艰巨。

2 畜牧产业发展优势

2.1 地理优势

丽江地处滇西北高原,年平均气温在12.6~19.9°C之间,全年无霜期为191~310d,年均降雨量为910~1040mm,年日照时数在2321~2554h。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干湿季分明,兼有寒、温、热3个气候带,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市内大部分地区光照充足、植被良好、污染较少、空气清新、水源清洁,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特色农产品的理想基地。全市国土面积2.06万km2,92.3%是山区半山区,绝大部分贫困群众集中在山区半山区及河谷地带。绝大部分生物、水能和旅游资源集中在山区及河谷地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潜力和希望均在山区及河谷地带。山区畜牧业在山区经济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据有关部门统计,山区农民经济收入中60%来自畜牧业。

2.2 资源优势

丽江市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2.3%,有可利用草原面积1045.19万亩。牧草种类繁多、饲草饲料充足,农作物秸秆十分丰富,但利用率较低,每年秋收后有大量玉米秸秆和稻草未得有效利用。丰富的饲草饲料为全市尤其是贫困山区发展草食畜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市有丰富独特的地方优质畜禽遗传品种资源,目前通过农业部、省农业厅审定的遗传资源品种有:宁蒗黑绵羊、丽江绵羊、宁蒗黑头山羊、他留乌骨鸡、拉伯高脚鸡、永宁马、新丽江马、丽江猪等。独特的地方优质畜禽遗传资源品种为全市尤其是贫困山区发展特色畜牧产业提供了可靠的种源保障。

2.3 市场优势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发生变化,人们对畜产品消费需求呈持续上升趋势,对牛、羊肉及特色畜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丽江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品牌优势,随着全市 “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步伐和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产品标准,为每年丽江3000多万的游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为丽江发展高原特色山地畜牧业产品提供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广阔的空间。

3 畜牧产业助推脱贫步伐措施

3.1 完善政策措施

进一步完善对畜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措施。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对地方尤其是贫困地区畜牧业生产建设扶持力度,加强对畜牧产业的组织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发展畜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制定和落实促进地方尤其是贫困地区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积极调整好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农村小额信贷、贴息、以工代赈、财政支农、扶贫等畜牧产业资金,以农户自筹自建为主,适当鼓励补助为辅的原则,充分发挥扶持资金 “四两拨千斤”的积极引导作用。

3.2 加强畜禽良种工程

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一是确定发展的主导品种,丽江市贫困山区畜牧业品种改良的主导品种是肉牛和肉羊。肉牛以西门达尔、短角牛、云岭牛和杂交后代,在交通便利、母牛相对集中的地方大力推广冻精改良技术。肉羊以努比亚山羊与本地云岭山羊杂交改良为主,高寒山区绵羊以宁蒗黑绵羊杂交改良为主。二是健全和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合理布局建设改良站点,配备技术人员,装备改良设施,配套改良经费,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三是扶持一批种畜禽生产专业大户,改变长期从外引进的局面。四是建立健全畜禽良种质量监督体系,规范种畜禽生产和经营。五是多方筹集改良经费,经费保障是畜牧业品种改良的关键制约因素,采取3个一点的办法筹集改良经费,即争取国家支持一点,有关部门立项支持一点,养殖户自筹一点。

3.3 提升畜牧产业工程

通过典型引路、示范推广,实现畜禽养殖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的转变;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一是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大户,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扶持资金,按 “规模化、标准化、高起点”的要求扶持发展数以千计的养殖大户,使他们在全市牛羊标准化养殖中起到典型示范作用。二是根据畜禽生理特点和习性,结合畜牧产业建设项目,大力实施圈舍改造工程。把传统的不适宜牲畜健康生长的圈舍改造成使牲畜健康生长,饲养方便,污道与净道分开的标准化圈舍。三是要大力开展 “科技入户工程”。通过对广大养殖户特别是对规模养殖户的科技培训,使其掌握畜禽养殖的基本技能,不断提高科学养殖水平。大力推广种草养畜技术和“牧草—畜牧—果蔬”的循环农业模式;大力推广青贮玉米高产种植,普及青贮氨化饲料制作技术,切实提高农作物桔杆的利用率,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

3.4 强化防疫基础工程

防疫工作是畜牧业重中之重的基础工程,只有防疫工程到位才能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防疫工程首先要解决干部群众的思想意识问题,坚决克服麻痹大意,可有可无的思想,认真落实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其次要改变传统的防疫工作模式,大力推广 “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的工作方法;使整体免疫水平有一个新的提升。第三要加强免疫效果的监测,按照随机抽样办法,加大市级对县 (区)级防疫抗体的监测数量,增加抽样覆盖面,对达不到保护要求的采取补针措施强化免疫,使牲畜始终都在疫苗的保护之下。

3.5 强化科技支撑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努力提高科技对畜牧业的贡献率。一是提升现有科研机构力量,通过内部人员培训,外部科研合作等方式,充分发挥畜牧兽医站等科技推广体系的作用,加快现有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步伐。二是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良种良法配套,促进养殖品种的改良更新和新技术的推广。三是加快科技进村入户工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面积培训畜牧业生产者,使广大养殖户科技素养有较大提高,学科技、用科技成为山区农村的新时尚。

陶清海,男,本科,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丽江市畜牧业山区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映像畜牧业
《山区修梯田》
映像畜牧业
丽江市大、中学生群众体育调查研究
山区
丽江市林木种苗发展现状及对策
小山区留守娃的圆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