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高体育创新探究性教学模式

2017-01-15 12:40陈绘宇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改革

陈绘宇

摘要: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推进使体育教学目标发生深刻转变,原先以身体素质训练为主的教学活动开始向促進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方向迈进,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向作用备受重视。学生的体育兴趣不仅影响着学生的体育运动理念和习惯,还关系着学生的身体健康。体育是职高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但是也是教师和学生心目中的“副课”,因此,没有引起职高学校、教师及学生的高度重视。如何加强对职高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成为做好职高体育教学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职高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职业高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目的不同。普通高中更重视学生能通过高考进一步地进行深造,而职业高中的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专业技能,成为专门性人才。职业高中教育要通过对学生的培养使他们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使他们具备更高的知识能力。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在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的基础上提高身体素质,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好基础。职高体育要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在进行不断的体育实践过程中让他们掌握体育技能和技巧,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1 职高专体育教学现状

从当前来的教学实际来看,思想认识不够是导致职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存有“副课”的错误认识。不管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认为体育课是可有可无的“副课”,没有多大的作用。因此,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也就存在兴趣不高、动力不足等现象。二是存在重专业、轻体育的问题。作为职业高中,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文化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而体育课程只是作为辅助性的基础课程,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课程对自身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及未来就业、创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普遍缺乏兴趣。从当前的体育课程教学来看,存在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枯燥的问题。教师一般都只是按照教材安排教学内容,而没有充分整合利用生活和网络中的体育资源,从而使得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高。有的教材内容时代性不够,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与时俱进,从而导致学生感到与自己相距的年代较远,学起来没有动力。有的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不够重视,没有科学巧妙地进行取舍,导致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难点难突破。

2 职高体育创新探究性教学模式探讨

2.1 体育教学实践以研究为本

在传统教学中,职高体育教学只重视对学生进行单一的体能训练,对他们布置一些强制性的练习任务。学生在枯燥的过程中进行训练,积极性不高,训练效果也不好。随着素质教学的进行,职高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在体育竞赛中取得更多的奖牌,而是要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教师要对教学进行反思,考虑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有了哪些提高?设计的课堂教学是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引导他们进行了体育实践活动?体育教学要通过对每一堂体育课进行教学反思,分析运用的教学方式是否适合学生,能否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通过反思获得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找到更好、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促进他们体育能力的提高,通过探究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的精神。例如,田径活动是其他体育活动的基础,通过进行田径锻炼,学生能提高身体的耐心和运动的速度以及爆发力。在进行田径运用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的特点和正确的体育技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领悟田径运动的动作技能,促使体育技能的提高和发展。

2.2 丰富多样教学元素,教学创新实现“常态化”

以往职高教学,无论其教学元素,还是教学理念、方法,大多长期不变,但随着教学要求不断提升,如今教学技术发展更加成熟,教学理念更加注重创新发展。因此,在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融入更多教学元素,在教学发展创新常态化背景下,实现职高体育教学对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体育教学是让学生更好发挥职业技能的重要基础、前提。因此,教师应清楚体育教学学习对学生成长的价值与作用,通过不断创新,实现教学目的。

2.3 学习与研究互相有效结合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获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是积极主动的,他们通过探究获得的知识也更深刻,有利于促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是一些职高学校体育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仅仅让学生学习技能的动作,而不引导学生去探究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动作,如何才能调动身体的协调性,就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身心俱疲,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田径课长久以来为学生所苦恼,枯燥单调的传统教学,让学生喘不过气来。有的学生虽然喜欢田径运动,但却对田径课颇为畏惧。针对这种状况,教师需要积极改善教学方法,将学习与研究有效结合起来,在研究中总结经验,提出有效的教学措施,通过让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锻炼,加强人体器官机能,为将来工作打基础。

2.4 教师与学生共同协作研究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中心,这是长久以来的教学观。然而,新课改实施以后,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多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充当领路人的身份,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舞台,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当引导者的同时,将学生放到与自己同等的地位上来,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协作,将研究性教学模式积极实践于体育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亲近感,使得教学研究更有效。例如,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提出相应体能计划,教师根据对学生体能的了解,与学生共同研究商讨切实可行的办法。

结束语

总之,职高体育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在体育竞技比赛中获得名次,运用单一的强化训练也不能达到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要求,创设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积极探索和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体育能力的提高,促进身体素质增强的同时,使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也获得提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体育实践,提高他们对体育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整个班级的学风更积极,促使职高体育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罗彦荣.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6(24).

[2]李文莉.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5):158.

[3]秦桂明.关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的思考[J].林区教育,2015(5):12-13.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谈体育教师训练观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