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

2017-01-15 12:40刘娟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

刘娟

摘要:在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代替应试成为了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目标。这代表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教育的目标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于教师而言,必须在目标的转变下调整教学策略,总结出合理方法,快速实现教学的转型,达成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目标。本文将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入手,提出几点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

引言: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四个方面,更加关注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素养、能力与实践意识的提升,旨在增强高中生物教学的实际作用。教师必须跟上这一教育改革的步伐,将学科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一、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看待生命的观念

生物学从科学的角度揭示了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展现出了动植物的特点,改变了学生的固有观念。在教学中,学生不仅仅要掌握理论和实践知识,更要学会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认识、看待生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促进他们理性思维发展的关键。

(二)严谨富于理性的思维

崇尚并形成科学理性思维的习惯,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能够通过运用归纳、概述、推理、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这是一种宝贵的能力形成。

(三)关注科学的探究精神

生物是一门带有科学色彩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的照本宣科,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辩证的学习前人已经总结好的理论,敢于提出质疑。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发展成为个性化的人才,而不是只知人云亦云,按部就班的学习课本中的“死”知识[1]。

二、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设计探究式教学情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从而掌握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机会和空间。创建探究式教学情境即符合这一要求,教师应在学生掌握一定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适当选取具有一定难度的、和生活具有相关性,易探究的研究型问题,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思维点拨,这样既拥有趣味性,又能起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比如,在进行《植物光合作用》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前一周开始观察身边的一盆绿色植株,猜想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哪些条件,又有哪些产物,继而根据猜想对植株进行相应的处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制成详细的报告在课堂上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在这个探究过程之前,学生对于植物光合作用应当有一定的了解,因此,进行假设时也会更有方向。实验操作过程也并不复杂,简单可控,同时,也不会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和精力[2]。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实验探究的感觉,见证了生物在一定规律下变化的过程,亲自参与自然印象深刻。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过程感受到生命活动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探索世界的热情,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对于学习也会更有积极性,这样的探究式学习情境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核心素养的要求在不知不觉中就得以实践。

(二)采取直观性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生物知识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高中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更是如此。为了减少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提高他们理解与学习的效率,教师有必要采取直观性的教学,使知识点更加生动、易懂。生物学科作为一种科学,一些固有的模型和方法不能脱离现实凭空想象,而必须要从既有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基于这样的生物学科特点,我们强调在教学中一定要体现科学的探究思想和理性思维,即对于部分重难点问题应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减少理解上的困难,更直观地感受自然造化下的复杂精密的生命系统。

比如,在进行细胞相关知识的教学时,学生往往会遇到很多理解上的困难:细胞作为生物体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一个肉眼可见的直观形态,仅仅以书上的图为载体又无法深刻地理解。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包含各类细胞器的细胞模型,或者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以彩色卡纸为材料制作简易细胞模型,在过程中便会思考:细胞核作为细胞中起到核心功能的细胞器,应当表现出又小又重要的形态;线粒体上作为细胞能量的供应者,其上有许多生产能量的“小工厂”,制作模型时也应重点标识……这种教学策略对应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即科学探究,在生活中也对应着严谨认真的态度,主次分明、同时努力提高效率的解决问题方法,这符合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同样和学生未来发展息息相关。

(三)联系实际生活,建立开放式教学情境

想要让学生将所学与实际生活建立起联系,并能够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待实际问题,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点联系生活,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看待生命的意识。因此,教学应当与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教师可以适当选取一些社会热点话题组织学生进行生物知识相关的讨论。比如,对于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或者是儿童长期食用某种食物而出现身体缺陷,教师可以将这些问题和“人体生长所必需的化合物”这一生物知识章节相联系,从生活现象出发交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如是食物中的什么激素导致了早熟现象?儿童肥胖是什么食物成分摄入过多?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根据食物金字塔结构设计合理的一餐[3]?这些問题既对学生实际生活有着参考意义,同时也能激发其积极性,促进更多创新思想不断涌流。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应以关注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为主要方式,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高中生物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持续加强对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与研究,运用好探究式教学、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教学情景、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外显化评价,更好地培养高中学生生物核心素养,以达到课改目标,满足学生未来成长的素质需要。

参考文献:

[1]俞红成.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6(8):18-19.

[2]刘凯.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21):99.

[3]吴成军.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高考命题研究[J].中国考试,2016(10):25-31.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