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具体途径

2017-01-15 12:40冯桂香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实效性德育教育高中

冯桂香

摘要:随着教育目标的转变,德育教育成为了当今学校教育中的主旋律,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高中生正在建立起基本的认知和习惯,他们所处的成长阶段是他们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能否做好这一环节的德育教育工作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影响深远。在教育标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如何做好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应成为所有教师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育;实效性

引言:

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理念和開展形式应跟随教育目标的提高而不断的更新,摆脱陈旧的方法,走上改革之路。从目前高中德育工作开展的形势来看,还存在许多明显的问题,教育效果也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师应正确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通过不断的研究、创新,走出片面的理论化教育,提升工作的实效性。

一、高中阶段开展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对高中生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高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是加强高中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各级各类学校工作的开展都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要求学生具备相应水准的思想道德素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高中教育的发展中,要密切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学生德育素质的发展明确主要的方向,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1]。

(二)学生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下,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随之提高,如今,社会所需的人才除了需要具备较强的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外,更需要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和良好的品德习惯。如今,高中生正处于信息时代下,他们面对着网络以及社会当中的许多不良诱惑,很容易受到不正之风的影响,这对于他们的品德素质发展以及身心健康是十分不利的。加强高中德育教育建立起了保护学生的“屏障”,使他们能够在这一特殊的成长阶段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是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也是他们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加强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德育教育的目标

以往,教师制定的德育目标空大,不切实际,教育工作的开展理论化现象严重,不能收到实际性的效果。这样的教育模式需要尽快改变,从优化教育目标入手,使德育教育真正体现于实际,作用于学生。如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建立目标,对目标达成情况的检验要以理论成绩和实践情况为标杆。此外,德育目标的建立应遵循由浅及深的原则,逐步进行。如对于班级中学生过于自我,不愿为集体出力的这一现象,教师就可以通过开展一些集体性的班级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集体荣誉感,再一步步的将他们的这一情感加以培养,最终定能够达成目标。

(二)树立榜样形象

教师要注意介绍和树立典型,激发学生的前进意识,建立起向前发展的目标。如历史上司马迁受宫刑却著《史记》,近代的钱伟长本来以文科的优势进入清华大学历史系,但时值九·一八事变,他毅然改学物理,“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是他的心声,最终取得杰出成就[2]。中组部等六部委评选的“双百”人物的事迹,近几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还有当代学生同龄人的先进事迹,同校同班的优秀同学事迹等,都是生活中的优秀典型,都是学生的榜样,值得学生学习和超越。

(三)创新德育教育的形式

当今时代是电子时代,互联网、电视、电影、广播、手机等都是有着传播面积广、信息量大的特点。同时,高中生对于这些电子产品十分感兴趣,在生活中也经常利用这些电子产品。高中德育教育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口头教育、书本教育,更应该依托新媒体进行网上教育、广播教育等。可以为高中生播放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歌曲等,使学生在看电影、听歌曲的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增强作为公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这样的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同时具有趣味性的,更加符合高中生追求潮流、追求新鲜事物的特点[3]。此外,依托大众传媒不仅可以丰富德育教育的形式,还可以拓宽德育教育的途径,扩大德育教育的影响范围。在寒暑假期间,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面对面集中地德育教育,便可以通过人人网、微信、QQ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教育。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增强德育教育的时间性,使德育教育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

(四)增强德育教育的实践性

高中生由于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不仅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而且属于青春期成长的重要时期,学生不仅内心极度脆弱,而且思想较为极端,不愿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是这一阶段成长的普遍特征,高中生大多存活在自我的精神世界当中,这样的时期特征显然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因此,高中教师应当能够充分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特质,针对高中生的成长教育阶段,教师应当能够为学生创造交流沟通的机会为此,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性的活动,例如,开展篮球赛,或者组织学生踏青,使学生能够在大自然中得到心灵的释放,缓解学习带来的压抑感。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寒暑假时间到敬老院做义工,在这个过程当中感受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根据做义工的经历写一些感受,同学之间进行分享。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收获经历,而且在做义工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自身带给他人的帮助,增强学生的自豪感以及使命感,学生会更加明白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义工经历中,学生会收获到不一样的人生经历,这对于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总之,德育不是数理化的知识点,一学就会,。德育是需要个体亲身去体验,在体验中获得某些感悟、启示,并自觉完成德育的内化。德育需要与时俱进,根据高中生的特点时时调整。高中生正值青春期,德育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在家校合作的环境下,采用有效新颖的教育方式,着重培养当代高中生应有的自律、合作和责任感的意识,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德育的新使命。

参考文献:

[1]张为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新时期加强普通高中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些思考[J].新课程·下旬,2017(3):35.

[2]周洵.浅谈加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具体途径[J].亚太教育,2016(8):140.

[3]覃仕.谈加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165-165.

猜你喜欢
实效性德育教育高中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