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17-01-15 12:40梁玲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渗透途径研究分析传统文化

梁玲

摘要:人们的核心教育观念已经发生了新的转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显得至关重要。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认可学生、关爱学生,多与他们沟通想法,制定完善教学方案。还要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组织个性化的教学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调动学生的自学热情,引导和鼓励他们朝着正确方向突破自我,争做优秀文化的传承人、发扬者,彰显人生最高价值,迎来语文教学工作更加辉煌的明天。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做出了具体的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传统文化;渗透途径;研究分析

引言:我国的社会经济一直处于飞速的发展状态,传统文化经过岁月洗礼后蕴藏着丰富的魅力元素。学生们对其作出系统性研究,可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全面发展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顺利。初中语文教师应先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放弃固化的教学手段,再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渗透传统文化,提高教学质量,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者合作交流,感知到语文课程的特色,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唯有这样,后续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才会变得异常顺利且高效。

一、坚持挖掘课本内容

初中生对于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点,从课本内容出發,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材精心编制,包含了大量文质兼美类文章。其中古诗词、文言文比重明显增加,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需要学生认清自身的主体地位,主动思考、自主分析、解决问题,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向成功,最终实现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1]。另外,教师还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讲课过程中多多增加一些故事性、趣味性强的材料。如初中课本中的《红楼梦》的选段,半文言的语言和较长的篇幅让学生兴趣缺缺,这时就需要教师用白话式的语言进行讲解复述,同时通过拓展其中其他章节的精彩内容,让学生对这一部文学巨著产生兴趣兴趣,从而去亲自阅读,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二、学生领悟文章内涵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都有看不懂古文的问题,进而感觉学习文言文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所以就当前的渗透教学而言,教师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让学生深刻领悟文言文的文化魅力。我们以《岳阳楼记》的教学为例,它是一篇散文,以“记”为名,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教师可做出适当地引导,激励学生来研读这篇文章,感受文章内涵。(1)导入新课,介绍范仲淹的有关资料。(2)讲述背景,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认识。(3)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翻译一下第2-4段。(4)最后进行课堂小结,借助辅助工具上升高度,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生品味着文章的内涵,学习因此变成了有趣的事情。

三、充分利用课外活动

传统教学不仅要立足于课堂,同时还要让学生走进历史触摸文化,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定期的课外活动,带学生参观与了解名胜古迹感受文化的熏陶[2]。或者在课下举行诗文朗诵背诵比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的侧重点,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竞赛来提高传统文化在学生之间的热度。同时也可以在学校与教师的支持之下开设相关社团,积极接纳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学生进团交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被学习的环境,为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与传播开辟一片新的土壤。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提出新观点,通过新观点的提出,让学生自由发言,因为能提出异议的必定是在查阅资料中下了一番功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自然会让学生学习到很多了解到很多,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传统节日也包含着许多的文化,比如端午节是用来纪念楚国的屈原而成立的,通过了解与普及端午节的知识,学生可以拓展出非常多的东西,比如屈原的生平生活的年代与历史背景,也可以对屈原的创作进行了解。这些东西都是进行学习的契机,而选择节日进行讲解让学生既掌握了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知识,同时还拓宽了自己的眼界与知识面。

四、增加实践学习内容

教育形式自古代发展到今天,很多的学科课程教学的方式都已经形成一定的模式,这就无法避免课程教学的单一性,语文课程教学应该更加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作为语文教师要敢于创新研究、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及方法,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来丰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3]。如在进行《社戏》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引领学生掌握和了解江南水乡的风俗民情,也可以在学习课文之前,以命题的形式来让学生写自己故乡的民俗文化等,然后通过与课文内容进行对比,来学习作者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提升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

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是一个古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灿烂,博大精深,它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与骄傲。初中生之所以要进行学习,不仅是为了建设国家,更要对民族的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初中的语文课是文化教育的基础,学习语文不仅仅是教导学生识文断字,还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语文教学,不仅可以让学学习到有关文化知识,同时还能提高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刘海芬.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刊),2014(4):75-76.

[2]李斌.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教师,2015(16):68-68.

[3]梁胡芬.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引入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考试周刊,2015(99):32-32.

猜你喜欢
渗透途径研究分析传统文化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德育渗透探析
校园网络安全的体系研究
浅谈广电光纤通信接入技术
关于变压器高压试验技术的研究分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