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17-01-15 12:40苏燕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数学教学小学

苏燕

摘要:自情境教学法被提出后,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借助情境直观、形象、贴近实际的优势,也成为了学生们便捷化学习的重要“工具”。结合数学与生活问题紧密相连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是十分必要的,这将使教学与实践融合在一起,方便学生的学习,促进他们实践能力的发展。本文就将围绕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

引言:

生活情境就是借助语言、材料、画面,在课堂上构建起生活场景,让学生认识到相应知识点在生活中的体现,结合自身的学习基础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过程使数学知识点不再独立存在,也不会脱离实际,孤立地存在于课本之中,学生也找到了一个便捷学习知识、践行知识的园地,对于数学教学效果的提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运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要点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构建与运用拥有不容置疑的优势,但尽管如此,仍需要把握好运用的要点,否则也是无法将其作用充分发挥的。首先,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既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也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认知,从小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起到促进理解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思考情境是否已经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氛围,能否被他们所接受。例如,在讲授“几与第几”这个知识点时,如果教师所设立的情境为动物赛跑,比赛结果是兔子第一、狐狸第二、狮子第三、豹子第四,这个结果一出,就会有学生提出反对意见,因为大家的认识里豹子会是跑得最快的,应该可以拿第一,这样一来这个情景创立不仅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反而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1]。

其次,创设生活情境还需要考虑到小学生的特殊性,从他们的实际年龄特点出发,满足他们的需求。如在小学初级阶段的“认识物体”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按这个年龄层次的特殊性来进行教学,组织他们通过看、摸、数的方式,了解与掌握这些知识点;而对待高年级的学生,就可以重点培养学生们的无实物思维习惯,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利用一些图形与空间,实现对知识点的掌握。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的方法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面对数字、符号和难以理解的概念,难免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教师需要调整他们的认知,展现出数学实践性、形象性的一面,让学生以简便的方式更加高效的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建立学习信心。创设生活情境无疑便能够起到这样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测量》时,学生对于厘米、毫米、分米、米、千米的认识都很模糊,于是我便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引入,让学生体会到各个单位的长度。如5角硬币的直径是2厘米,一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2毫米,操场跑道一圈大约是400米,2圈半是1千米……通过这些感性的认识与理解,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事物是用这些单位表示的,有的学生就说桌子的高度是80厘米,自己的身高是1.2米等,这样的交流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也都积极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强调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关联

生活化情境顾名思义就是要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紧密的联系。但教师也不可强硬的利用一些不适用于生活情境的知识点来创设情境,否则是无法收到实效的。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到,考虑到当前小学生的生活环境,老师在举例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择那些与学生们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不要单纯追求历史的新奇性,而忘记了学生本身的认知能力的局限性,一定要举那些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情节相对简单,便于理解的例子,尽量简化引入流程[2]。

例如:在讲授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向学生提出与工业社会发展相关的例子,而要考虑采用类似于鸡兔同笼等当前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应该特别注意到,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并不是一定要牵强附会,而是要寻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当前生活相关的结合点[3]。

(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教学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主动地去思考数学问题,最应该鼓励学生们亲身参与实践。在现实的生活当中,各个年级的小学生一般已经参与到了家中的家务活动,因此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参与劳动的时候观察与数学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刻理解各个年级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生活技能。

例如:在每年的十一国庆节假期放假之前,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留下家庭作业,让学生们利用数学课堂上学所学的应用题知识来计算家中今年的旅游总花费。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家庭成员的有机构成,他们在参与家庭集体活动这时候往往会见证或参与花钱的过程,将这样场景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的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们主动学习和思考的热情,对于学生们更加深入的理解学习内容,显然是十分有好处的。

上面这种方法是主动地把学生引领到一个具体的情境当中,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和看待日常生活当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这种情景教学的手段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大有裨益[4]。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生活情境法,不但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活情境与数学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出合理的生活情境,从而帮助学生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学生能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全面地提升學生的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明.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110-112.

[2]李本芳.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9:151+153.

[3]郑丽娟.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2(01):169-170.

[4]夏粉兰.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子(理论版),2016,02(03):41.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数学教学小学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