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7-01-15 12:40曾福容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方法阅读习惯

曾福容

摘要: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重要环节。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推荐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语文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习惯;课外阅读

阅读是语文的灵魂,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提升。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关系到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而且对他们开阔视野、提高内涵、增加底蕴、放飞心灵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阅读兴趣的高低,决定了他注意力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他思维能力发展的快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发地阅读是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阶段,一些风景名胜、动植物描写、童话等文章,要达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比较容易,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需要就行了。但是一些以说明为主的课文就不同了。尤其在小学的中年级,学生遇到一些以说明为主的课文。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电脑住宅》和四年级下册中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样的文章语言平实,逻辑性强,比较难懂。学生往往缺少兴趣。为使学生喜欢阅读,可以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找出能回答问题的段落。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认真的阅读,就能一下子抓住了课文的主体段落,并积极去弄明白“黄河变化”的原因。然后再去读与主体内容相关的段落,学生就能把握課文的内容了。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指导预习,教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如在教学《倾斜的伞》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 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上好精读课,教学法。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做好读书笔记

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在日常阅读过程中养成做笔记的习惯,遇到自己觉得好的表达要及时记录下来,并进行定期复习和阅读,加深印象。对于自己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也可以记录下来及时询问教师。例如,《小王子》是很适合小学生的读物,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这一作品时可以对其中经典的句子进行讲解。像“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这样的句子就可以让学生记录下来,并进行反复阅读和品味。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儿童是习惯培养的最佳年龄期,习惯是达成阅读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习惯养成需要经常历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有:

(一)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在阅读时要求学生专心致志,关键是教师要严格地教会他们学会计划和安排。阅读过程中不能三心二意,去想其他学科和玩,心在用在一处,其效果才会好。

(二)养成多读的习惯。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文章需要多诵读,多背诵。这样才能经久不忘,终生受益。只有广泛读书,才能增长见识。古今文学大家,无一不是博览群书的。

(三)养成质疑设问的习惯。古语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有疑而问,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比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让学生先读文,使学生对文本中的字词有疑,如“张冠李戴”、“囫囵吞枣”、“碰壁”等。然后叫学生在读中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释疑,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对文中“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可以设疑,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从解疑中感受到旧社会的黑暗。

(四)养成复习的习惯。大教育家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复习是很重要的。经常性进行复习,能有效的防止遗忘。

四、推荐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小学生因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原因的差异,阅读兴趣各有不同。按照小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教师推荐课外读物也要因人而异。低年级的学生,应推荐篇幅较短、图文并美,浅显易懂的古诗、儿歌、童话和寓言故事。中年级学生应推荐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爱的教育》,科普类作品《昆虫记》等。高年级学生由于自主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可推荐篇幅较长、内容丰富的书。如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以及人物类的《中外名人传记》,童话类的《安徒生童话》。这样,学生既乐于接受,又培养了他们的爱好,而阅读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总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付出辛勤的劳动,甚至流淌着心血和汗水。但我们相信,只要努力实践和探究,我们一定会看到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方法阅读习惯
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路径分析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