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7-01-15 12:40陈雪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数学策略

陈雪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教给学生实用性强、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我们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就从多角度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切实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为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效果优化提供必要支撑。本研究主要分析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希望本研究内容具有教学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引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工作面向全体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在指导教学活动过程中,既要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实用性,也要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体现小学数学教学在促进小学生能力、素质发展上的作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我们依然需要结合课程改革需要转变教学策略,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构建高效的生本课堂,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合理运用教具

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教学工具的利用,并以此为突破点引导小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满足他们的活动需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后续教学活动奠定基础[1]。比如,《平均分》的内容教学中,我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使用了教学工具,让学生为我们隔壁班的学生准备“六一儿童节”的礼物,在此基础上我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分组讨论礼物分配方案,以实现公平分配。我使用事前准备的卡片作为模拟礼物,让学生设计礼物分配方案,并找出小组中设计最为合理的方案。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帮互助,评价彼此的方案,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化,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是发展其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

二、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实现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是学科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在理论指导下应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可以实现学以致用,体现学科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因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經验,认为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利于实现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因此笔者着重分析利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路径。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切入,选择合适的生活素材支撑理论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并逐步具备将其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的意识和能力,感受到身边的数学,实现应用数学教育目标[2]。例如,在 20 以内加减法教学中,我首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数出小组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然后指导学生分析和表述小组总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回答出“男生、女生共同组成小组总人数”,通过这样的方式初步引导学生认识数量关系,然后引入加减法计算。这个过程中,我从学生熟悉的人数概念入手,让学生通过分组方式感受加减法计算,建立数学教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而实现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体现数学学科的实践特征。

三、设置有效情境,兼顾娱乐特性

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方法可以促进数学课堂的生动和具体化发展,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情境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特征不谋而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应用情境教学方法,兼顾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和娱乐性,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实现对教学目标[3]。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创设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形,

例如,学生在进行20以内混合运算的学习时,在以往教师通常会让学生不断的练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真正掌握知识,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我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走迷宫的教育游戏。我先利用教室里的桌椅,将其设计布置成迷宫的样式,并将“11-2+4”这样的一类混合算式贴在桌椅上;然后我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给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发了1到20的数字卡片,再让每个小组从不同的迷宫入口进入,将需要填空的地方用自己手上的卡片填出来,最先走出迷宫的小组为胜利,并能得到奖励。

四、问题质疑,调动兴趣

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心脏,用问题统领整节课,迅速打开学生思维之门。教师恰当地设置数学问题,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已知处设问,从无疑处设问,从生活处设问,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生活中数学知识,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4]。例如,在教学《认识角》时,为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可以设计的“我们去旅游”的情景线索,并出示了一系列与交通标志相关的实物:出121指示牌(长方形),转弯指示牌(三角形)和限速警示牌(圆形),手巾(正方形)等,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而圆形没有角)。教师可以引导问:“这些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等,学生在课堂上争论起来。课堂立刻活起来,教师及时引导,带领学生随着问题进行质疑。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讲,想知道问题的答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发言,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用途。知道了数学的奥秘。

结束语:

综上,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为了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我们需要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依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升。此外教师也要积极反思课堂教学方法应用,不断完善教学策略,为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提供助力。本研究着重分析了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汪祝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11(05):163-164.

[2]周昊.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19(01):123-124.

[3]李凤霞.生活化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新课程导学,2016,10(07):114-117.

[4]张淑芳.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创造策略[J].素质与能力,2014,34(06):156-157.

猜你喜欢
有效性小学数学策略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