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7-01-15 12:40黄志辉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数学教学小学

黄志辉

摘要:数学知识大部分都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的,这一点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尤为明显。这是因为小学生以形象思维来思考问题,而数学语言、概念、知识点都是具有很强逻辑性和抽象性的,借助图像能够更直观的显现,方便学生的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同样也是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巧妙的利用能够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本文就将从数形结合的概念及具体应用两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化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小学;数学教学

引言:

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学习思想,将“数”与“形”这两个数学中的基本元素联系在了一起,起到了“以数解形”、“以形助数”的效果。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易懂,降低了难度,从而起到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一、数形结合思想的概念

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通过数(数量关系)与形(空间形式)的相互转化、互相利用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既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数形结合,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相结合,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有些数量关系,借助于图形的性质,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和关系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而图形的一些性质,借助于数量的计量和分析,得以严谨化[1]。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数形结合思想使概念直观化

数学教材中对于概念的阐述十分专业和标准,运用到了专业化的语言,但这也导致学生们对概念的理解难度进一步增大。教学中,教师如能够利用图形将概念阐释出来,学生不仅能够顺畅的理解,还能够产生更深刻的记忆,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

例如:在教学“体积”时,教师可以借助形象物体设问,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首先观察物体,初步感知。让学生观察一块橡皮和黑板擦,问学生:哪个大,哪个小?又出示两个边长分别为2厘米和5厘米的正方形,问:哪个大,哪个小?通过观察物体,让学生对物体的大小有个感性认识。接着在一个盛有半杯水的玻璃杯里慢慢加入小石子,学生可以观察到,随着小石子投入的增多,杯中的水位不断上升。问:玻璃杯里的水位为什么会上升?学生从这一具体事例中获得了物体占有空间的表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为什么玻璃杯里的水位会随着小石子放入的增多而升高”这一问题进行深入讨论,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能够很自然地领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体积”这一概念。为了进一步使概念在应用中得到巩固,继续在盛满水的玻璃杯里放石子,学生观察到水溢了出来,教师启发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后提出:杯里溢出的水的多少与放进去的石子有什么关系?经过讨论得出:从杯里溢出水的体积等于石子的体积。至此,学生不仅认识了概念,而且能够应用概念[2]。

(二)利用数形结合思想使算式形象化

计算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只有掌握了计算能力,才能够解决数学问题,顺利完成更高难度的数学任务。为了让学生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理解算理,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同样需要利用到数形结合思想。

例如,“有余数除法”教学片段:课始创设情境:9根小棒,能搭出几个正方形?要求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搭正方形的过程。生:9÷4。师:结合图我们能说出这题除法算式的商吗?生:2,可是两个搭完以后还有1根小棒多出来。师反馈板书:9÷4=2……1,讲解算理。师:看着这个算式,教师指一个数,你能否在小棒图中找到相对应的小棒?通过搭建正方形,大家的脑像图就基本上形成了,这时教师作了引导,及时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竖式,沟通了图、横式和竖式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有了表象能力的支撑,有了真正的体验,直观、明了地理解了原本抽象的算理,初步建立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模型。学生学得很轻松,理解得也比较透彻[3]。

再如,学习“植树问题”时,先与同学们一起玩手指游戏。即出示两个手指,讓学生观察,有几个手指有几个间隔?“两个手指一个间隔。”接着出示三个手指,让学生观察,有几个手指有几个间隔?“三个手指两个间隔。”……从而得出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手指数=间隔数+1。像这样,把数式形象化,学生看到算式就联想到图形,看到图形能联想到算式,更加有效地理解了计算中的算理。

(三)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数可以用来计算形,形同样可以用来展现数字,二者是相互融通,相互转换的。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的特点,可以实现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更加灵活的思考。空间理念体现的是物体规格、外形和彼此间的位置关系,教师要对学生的空间理念进行更好的培养,应该把数学教学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不仅能看到“形”,更能通过分析和计算来体现形,以此提高自身的空间观念。例如,在讲解“包装的学问”时,教师可以准备两盒长为20厘米、宽为15厘米、高为5厘米的蛋糕盒,然后让学生思考怎样对该蛋糕盒进行包装最节约礼品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礼品纸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记录,从而学生可以总结出“重叠面积越大,所需包装纸越少即长宽高总和越小越节省包装纸”的规律[4]。在此过程中,学生做到了“以数想形”,亲身体验了建立空间概念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察,自主总结出了规律。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与形是数学的主要构成,紧密相连。数形结合思想展现出了二者之间的联系,也实现了相互间的转换。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便的作用。对于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本就不高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成为了高效学习的有力工具。因此,加强对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且这一探索应始终伴随教学的始终,是永无止境的。

参考文献:

[1]黄青青.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6(9):302.

[2]郑少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6(1):25.

[3]张林英.“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13,(13):132-133.

[4]谢玉红.“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26):40-40.

猜你喜欢
数形结合思想数学教学小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分析
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反比例函数中的应用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