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2017-01-15 12:40李淑荣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数学教学小学

李淑荣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彰显了学生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参与程度的自主化学习模式,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核心教学理念。如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基础教育阶段获得了深度的应用,且收获了不错的反响。小学数学教学在改革过程中也应尝试将该种教学模式利用起来,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索、构建过程中,获得更深刻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引言:

学习是一项自主化的活动,他人的讲解、演示及单方面的传授,只能给学生留下浅显的印象,不能由表及里的深入了解,更无法构建起牢固的知识体系。也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新课程改革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自主化学习理念,应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广泛应用,方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助式的学习。相对于学生独立学习,效率更高,效果也更好,能够实现学生之间在能力、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相互带动,有助于营造出积极的学习氛围,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这样的教学模式将过去教师讲解,学生记忆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彻底的改革,学生通过自身及团队的努力完成对知识点的探究,解决问题,通过参与这一过程,不仅思维能力和智力得到了发展,记忆效果也更强,能够发现更多的问题,将知识点融会贯通。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起来都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借助合作学习的平台,传统教学中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教学质量也将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合理分组

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难免会涉及到分组的问题。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把握好每组中学生的人数。如人数过多,难以分工,必定会有部分学生参与度不足。如人数过少又会难以营造出热烈的交流氛围。一般来说,每组中人数应控制在3—5人以内,4人为最佳。以《计量单位》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置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例如:1千米=?米=?厘米=?毫米,这样在讨论中,1名学生负责回答米,1名学生负责回答厘米,1名学生负责回答毫米,最后1名学生负责记录。4个人各有分工,且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此外,还要合理分配小组内部成员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过强和过弱的学生要尽量分开,避免组内学生学习水平两极化严重的现象[1]。

(二)选取适合合作交流的内容

找准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选取适合用于合作学习的内容也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关键。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让学生进行合作是不现实的,也会浪费大量时间。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应应用于以下环节中:第一,实验探究规律时。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操作才能发现其奥妙,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必须挖掘集体智慧,才能真正把握和理解。第二,辨析易混概念时。比如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学生探索“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因为判定三角形全等时两角相等不能判定全等,看似相似的条件,其结果却一个是真命题,一个是假命题。如果直接告诉学生结果,以后势必会出现全等与相似判定的混淆。如果让学生充分进行合作探究,寻出错例,就会降低发生错误的概率。第三,探索解决实际问题时。如让学生探求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案,因方法多样,我组织进行学生合作学习,以便拓宽学生的思路。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后,得到多种测量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所获得的方法比教师单一说教要丰富并且生动得多。第四,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放性”问题的解题方法及答案不唯一,如在解决动点、动线、动图等问题时,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这就需要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分析。复杂的问题在集体的讨论交流下变得简单,容易理解[2]。

(三)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活动

在听公开课,观摩课中,几乎每节课都有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但是有的小组缺乏必要的训练,当教师要求学生交流时,学生不能进行正确的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不会合理解决矛盾冲突,像一盘散沙。

笔者在教学中,为了避免问题的出现这样组织了合作学习活动。比如,在讲有理数加法这一节中,笔者是这样提出问题的:一位学生在一条南北跑道上,先走了10米,又走了15米,那么他现在在哪个方向,与原来相距多少米?小组合作讨论后,小组汇报员汇报:“有四种情况:(1)两次都北走,则现在在出发点北25米;(2)两次都南走,则现在在出发点南25米;(3)第一次向北走,第二次向南走,则现在在出发点南5米;(4)第一次向南走,第二次向北走,则现在在出发点北5米;前两种情况是所有学生都能想到的,后两种情况是大家讨论的结果.”对他的回答学生们表示赞同。笔者顺势又出一个问题:“你们能用加法把刚才的4种情况表示出来吗?”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算式后,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课后跟学生交流时,学生是这样说的:“没有组长的帮助,我对这节课的内容不会懂得这么快的。”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学生一般表现得有信心,有安全感,不大担忧失败,其内部动机得到较好的激发,每个人的创造潜能得到了发挥。学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协助他人,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受益匪浅[3]。

三、结语

总之,任何知识经验,只有在亲身探索中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也正因为“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生动的学习状态,所以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小组合作学习”便成为现代学生学习数学的新方式,是对班级教学形式的必要补充和改进,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全体学生更快、更好地全面发展。合作交流还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与人合作的精神态度。

参考文献:

[1]金玲玲.探究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4(28):57.

[2]傅开华.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217.

[3]蔡淑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5):94-95.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数学教学小学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