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017-01-15 12:40刘丽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刘丽

摘要:数学是一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所以学生必须要具备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自主发现问题、分析和接问题,逐渐提高独立思考能力,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促进数学学习水平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注重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提出探究式的问题,还应该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与空间,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引言

教育工作的开展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新课标体系的建立下,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结构也发生了新的调整。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再单一的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侧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精神为出发点,寻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改善课堂教学,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一、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

人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思维特别活跃,情绪特别高涨,想象力丰富,记住东西的速度也快,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和谐、轻松的环境更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之前的教育教学方式中,学生主要是被动式接受教育,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下面听,偶尔老师提问几个问题,也只有几位同学回應,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课堂效率自然低下。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就要注重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能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1]。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内容时,当我提出“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吗?”这一问题时,引发学生产生疑问,进而进行思考,这时学生中可能会出现多种声音,有的学生认为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有的学生认为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之和可以等于第三边等。为了验证大家的想法,我组织大家进行具体实验操作,取了2cm、4cm、5cm、7cm四根小棒,让大家通过实际操作,在活动中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在全班讨论、交流中获得最终的结论。而学生也能在这样一个既轻松又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敢说、敢想、敢做,从而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思维能力。

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具体情境

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处于正在发展时期,不太成熟,所以他们更倾向于理解一些形象性强的东西。而数学知识中有一些特别难理解的公式、定理等,这就给学生理解提出了一个大的难题。再加上小学学生年龄较小,爱动、爱玩是他们的天性,课堂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如果老师单纯地讲授一些纯理论性的知识,学生更不愿意学了。所以,要想让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就需要将那些难理解的、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具体生活化,创造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这样学生容易进入具体情境,也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2]。例如,小朋友常常自己去文具店买文具,我们就可以设定这样一个情境:“小花想要买2支铅笔、1块橡皮和2个笔记本,而每支铅笔的价格是一块五毛钱,一块橡皮的价格是一块钱,一个笔记本的价格是两块五毛钱,那么如果小花只拿了十块钱,够不够买这些东西?”。

三、精心设计问题,提出探究式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独立性,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较短,所以在课堂中随时都需要教师引导、带领,而课堂提问是一种很常见的师生互动形式,主要通过一问一答、一问多答等形式进行。要想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讲授的内容中来,课堂提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果问题太简单或者华而不实,学生听不懂,效果肯定差。所以说,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思考能力,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些探究式的问题[3]。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的内容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班里的6位同学打算星期天去小明家做客,但小明家只剩下4个苹果了,所以小明在分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着小明解决这个难题吗?如何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6位同学。问题一提出,学生就立马活跃了起来,开动小脑筋,积极思考,进行各种假设。如果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那么总共有8个苹果,8除以6除不尽,有余数。不行。如果把每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呢,那么总共就有12份苹果,12除以6正好能除尽。问题解决了,小明高兴了,大家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了新的知识。也许会有学生继续往下假设,如果把每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呢,5份呢……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学生课下继续进行探索。只有设计生活化的探究性问题,才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兴趣,也才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思考生活中出现的类似问题。

四、提供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培养发散思维

教师要善于将教材内容转化成适于学生探索的一个个有探索价值的问题,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经过自己的酝酿和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课堂交流与讨论才能深入[4]。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内容时,在教学了角的基本概念与测量方法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组内的成员要互相出题,在画图与测量中锻炼学生的能力。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创造力,有些学生为了增加测量的难度,故意画了一个与水平面不是平行的射线,并在此引出了相应的一条射线,这样的实践过程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与思考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结语

总之,数学教学与思维密切相关,数学能力具有和一般能力不同的特性,因此,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数学教师要对此有个深刻的认识,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谭付玲 .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软件:电子版,2015(02):196.

[2]张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5(01):61

[3]张静 . 浅析小学数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6(08):147-149.

[4]于海娜 .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J].神州,2017(05):45-46.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