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趣味性教学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运用

2017-01-15 12:40马娟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有效运用趣味性小学语文

马娟

摘要:在义务教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及时调整课堂的引导方向,运用趣味性的教学策略,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选择适合学生、能被学生接受的授课方式,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练习活动,诱导学生主动投身于知识的海洋,在积极思考中取得学科成绩的明显进步,学习能力的强化提高,最终走上一条全面发展的创新之路,迎来语文教学工作更加辉煌的明天。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求知状态,自学热情不高,动手能力较弱。鉴于此,教师就要重新确立教学目标,突出语文课的趣味性、动态性,让学生切实感知到学习的最大乐趣,从而真正的学好语文、真正的爱上语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有效运用;研究;分析

引言: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但是实际的学习经验不足,知识储备不够丰富,因此遇到困难、复杂问题常会表现的十分迷茫,脱离教师引导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过于局限等情况,无形中降低了课堂的教学实效,影响着基础教育事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如何让学习变得有趣,让课堂焕发活力,打消学生认知顾虑的同时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这是语文教师值得深思的关键问题。趣味性教学更符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也能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助推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加快。笔者认为,小学语文趣味性教学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语文课堂趣味导入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课前的导入效果决定着课堂的教学质量,影响到学生的理解情况。教师可以运用趣味导入策略,诱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并把学生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一起,緊抓课文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进行深入讲解,鼓励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优质的完成学习任务。趣味导入法包括:图片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视频导入、实物导入、音乐导入等[1]。如教学《云房子》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见过的房子形状、颜色等等,然后用多媒体演示云房子,让学生猜猜那是什么房子,看过之后的感觉是什么?最后告诉学生那些美丽的房子全都是小鸟们造出来的,这样就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引出新课文的学习。试想,如果一开始就在黑板上写出这篇课文有哪几个生字,应该怎么读、怎么写,然后就让他们练习朗读课文,这样肯定不会引起他们对课文的兴趣,收好的效果。

二、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要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键是课堂教学中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只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讲,脑子思考,这样才会使书上的知识融汇到他们的思想中去,真正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过程,也才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逐步增强学习的兴趣[2]。如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一课的二、三自然段时,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在自读的基础上尝试画丹顶鹤,并且分组交流说说“你画的丹顶鹤是什么样的?”接着出示课件,请学生找到“引吭高歌”和“展翅飞翔”的丹顶鹤,并把它们美的姿态读出来。最后由学生选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比赛读。在这一环节中,我依旧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以画促读,把抽象的文字化为具体的形象,体现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接着以说促读,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审美经验和认知水平。最后的美读课文,更加深了学生对美的体验。学生始终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体验、感悟,在自我发现、相互交流中理解知识,使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张扬。

三、课堂教学的情景化

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小学生此时正处于身体与性格的发展阶段,其各项能力都还处于发展中,需要教师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使课堂教学情景化、故事化,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更直观的更迅速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学习的趣味和增加学生的感性,如在教《乌鸦喝水》时,可以在课堂上准备半瓶水和一把石子,按照乌鸦的方法把石子一个一个的丢进瓶子里,直到瓶子里的水达到瓶口,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乌鸦的智慧和瓶子中的水升高的原理,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达到了教学目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时代进步的结果,它优化了教学条件,将课本内容、文字、图片、生效结合起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经调查表明,很多学生认为通过多媒体的图片或视频教学,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力,并在多媒体教学中找到学习的乐趣[3]。如学习《花钟》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不同时间开放的花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在多媒体上呈现出来,画面被学生们深深吸引,课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花的形态,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且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五、开展趣味实践活动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讲故事、古诗诵读、查字典比赛、作文评比、“我与好书交朋友”演讲比赛、出板报、办手抄报、讲民间故事、成语接龙等系列活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展示学生的特长优势。事实上每一位学生都有其特长和优势,有的字写得清楚、工整,有的普通话讲得标准、流利,要让他们尽情发挥语文的点滴特长。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还不能把所知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做”上教,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生完成一项任务之前,教师要估计到他们会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热忱的启发式的指点和帮助。如果说存在“兴趣+克服困难=成功”的公式,那么关键一环就是“克服困难”。教师必须把好这一关,既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袖手旁观。

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语文知识与趣味化的教学形式相结合,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创设自由、平等、愉悦的课堂氛围,更好地把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增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使他们领略到小学语文知识内在的乐趣和奥妙。

参考文献:

[1]王晓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5)191-192.

[2]刘雪霞.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J].新时代旬刊,2017(8)55-56.

[3]田茂珍.基于快乐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J].学周刊,2017(13)213-214.

猜你喜欢
有效运用趣味性小学语文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教学中PBL的有效运用探析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