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堂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7-01-15 12:40刘恒
赢未来 2017年16期
关键词:初中美术

刘恒

摘要:拥有审美能力是学生艺术发展的基本前提,这也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鲜明的个性,萌发了审美意识,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他们的性格特点,采取合理的美术教学手段,促使他们的审美能力进一步提升,为他们在艺术道路上的发展奠定基础,成为创新型人才。本文就将对初中美术教学阶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能力培养

引言:

教育改革时代背景下的美术教学不再需要以同样的标准来规范、要求学生,而是更加关注他们的个人素质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着全面性的影响,是素质教育阶段每一名教师肩负的责任。美术作为一门具有审美特点以及美学内涵的学科,更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起到着更关键性的作用。美术教师必须从实践中总结出有效的教育方法,达成这一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创设情境,增强美术课堂的审美意蕴

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对他们性格、习惯及各项意识的形成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美术课堂中,教师不应按照传统讲解、示范、临摹的步骤来授课,这只会使学生在死气沉沉的课堂中逐渐丧失个性,磨灭心性。一堂对于学生审美能力起到有效促进作用的美术课,应具备浓厚的审美意蕴,使学生耳融目染的受到文化、艺术的感染和熏陶。课上,教师不妨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氛围。多媒体教学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美术课当然也不例外。在欣赏课教学中,它更是一个很好的助手。如欣赏《中国山水画欣赏》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高山流水》的音乐,欣赏《中国花鸟画》时,播放"百鸟朝凤",让学生在音乐韵味中赏画,感受作者的情感,由此转入对美术知识的学习。美术是视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两者都是不可触摸的。但都能带给人们强烈的感受。音乐极富有感染力,左右人的情绪。声音对人的情绪有强烈的激发作用,能迅速的引起人们的情感反映,支配人的感情。以音乐激发联想,用美术形式表达联想的结果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适当的运用音乐手段,让学生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1]。

二、感受自然,强化美术审美意识

初中开设的美术课时是十分有限的,仅仅利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不现实的,教师还需利用课下时间,抓住每一个教育的时机,强化艺术培养。课下,将学生带到自然当中去游览、体验、写生,都是一次美的享受,也将在此过程中迅速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艺术是源于生活的,具备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教师们可以在课间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写生――引导学生们对校园中不同的自然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季节中的特点,校园建筑物等等进行观察,有效地锻炼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们的审美情趣,然后要求学生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物进行绘画,锻炼学生们的绘画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为学生们提供充分感受大自然的机会,可以使得学生们在欣赏作品、欣赏自然的同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发现自然生活与美术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审美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2]。

三、借助活动,增强美育教育的实效性

审美教育并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更不能一味的停留在口头上。只有体现审美教育的实践性,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发展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多多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做、多说、多看。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精心选择运用了适合本校学情的教法,充分发掘教材和技能训练中的美育因素,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在观察、思考、想象、感受和创造中将课堂知识变为创造能力,充分发挥美术课在美育中的主导和促进作用。例如,我在上《纸雕塑》一课时,并不先讲方法步骤和提出基本要求,而是先将一组图片资料、平时搜集的部分教师作品或学生的优秀作业拿出来让学生初步欣赏,感知艺术魅力,获得第一感觉,然后再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相应的问题,如“这些作品好看吗”“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特点”“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办法有哪些”“能不能自己试做一个”等。为了使学生们制作起来信心大,速度快,效果好,我先以欣赏课本图片为主详细讲析知识点、范例,播放自制的PowerPoint演示课件,然后进行技法示范和指导练习。制作中材料质感和色彩美感在造型中的完美统一,使得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提升了学生的审美品质,又把学习兴趣转变为了创作能力,使美育落到了实处。

四、尊重个性,促进學生的创新发展

对同一作品进行审美时,由于学生不同,学生的心境、经历以及常识和经验的不同,会对同一作品产生不同的理解与审美意味。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倡导学生应该有自我独特的审美视角,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与美术作品产生共鸣,从而使审美想象力得到应有的发展。比如我在构建欣赏课时,让学生对《金黄色的庄稼和柏树》进行欣赏。我只是简单介绍了作者概况及作品的社会时代背景,然后让学生感受作品.要求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思考:画了什么内容?如何画的?色彩与笔触有什么特点?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鼓励学生都说一下自己的个人见解。学生们有的看到了色彩的明丽与单纯,有的看到了强烈的油彩和多变的笔触带来的冲击力量,有的感受到一种令人激动的情怀,有的看到了作者用色块大胆地表现自然之美,有的体会到了一种生命的呐喊与释放,有的则感受到朵朵花儿如火一般点燃了生命的强光……可见,倡导学生独立的审美个性,可以使学生的审美形成多元化、复杂化及深刻化。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参与美术课的积极性,并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五、结语

审美能力,是民族美术艺术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创作元素之一。初中美术教学,落实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责任,不仅仅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全面贯彻落实的硬性要求,还是为了传承我国优秀的美术艺术发展传统。落实初中美术教学,对美术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现实我国美术艺术未来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杨爱霞.初中美术课堂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2):68-68.

[2]魏蓝.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 2015(16):156-156.

猜你喜欢
初中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